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的背景下,养老服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突出,供需不匹配的困境亟须突破。以"精准化"推进养老服务供给侧改革,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题中之义。"互联网+"能为养老服务精准化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互联网+"推动养老服务精准化的机理为需求识别精准化、资源配置精准化、服务推送精准化、服务评估精准化。"互联网+"推动养老服务精准化的具体实现路径包括厘清责任边界、共享养老资源、建设人才队伍、开展网络培训、维护信息安全。  相似文献   

2.
实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有效供给,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题中应有之义,关键在于通过政府与养老服务机构的互动、合作与协同,构建科学合理的服务供给体系。科学运用质性研究与扎根理论分析方法,总结政社主体在协同供给服务过程中的角色、行为与互动模式,凝练出政社供给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行动逻辑与解释框架,对于进一步优化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政府与养老服务机构围绕养老服务的协同供给,形成了“促成—运行—产出”三个阶段:促成阶段依赖共同目标建立、党政统筹推动这两项动力要素;运行阶段体现为供给共同体的场域化构建、协同治理工具的多元化运用两项机制要素;产出阶段则形成了可持续发展动力并呈现一定的现实约束力。未来需要加强政府部门资源支持和养老服务机构现实需求的动态匹配程度,同时细化政社协同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供给的流程设计,从而提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供给效率。  相似文献   

3.
实现养老服务供需均衡发展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当前,养老服务供需错配问题严重。从"需求响应"视角来看,供给侧对老人养老服务"需求响应不足"导致了供需错配问题的产生,而养老服务市场缺陷性失灵、供给侧对老人多元化养老需求响应难度大、成本高和政府失灵的存在是造成"需求响应不足"的根源。为此,应提高老人购买养老服务的经济社会支撑能力,确立"需求导向"的决策原则,构建有助于强化"需求响应"的外部环境,提高智能化供给水平,降低"需求足够响应"成本,解决养老服务供需错配问题,重塑养老市场供需均衡。  相似文献   

4.
随着老年人口快速增长,老龄服务需求迅速猛增.与快速增长的养老需求相比,社会提供相应的养老服务明显不足.其中,医疗、养老、护理服务需求的多层次、多样化与供给侧医养结构不优,"碎片化"单项式"服务矛盾相当突出.老龄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解决这一矛盾的唯一途径.通过优化老龄服务供给侧结构,可解决医疗难、养老难、两者结合难的实际问题,从而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实现医、养、护一体化高效服务可提高医养供给侧结构对养老需求的适应性,也可提高服务供给能力,提升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5.
21世纪人口老龄化水平不断攀升,快速发展的老龄化现象使得养老服务的供给日益滞后于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在我国,传统的由政府统包统揽的养老服务供给模式已使政府财政不堪重负,也难以满足老人日益多样丰富的养老需求。因此养老服务的多元化供给必然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本文基于多中心治理的视角,概述了我国养老服务供给主体的情况,并着重探析了政府在多元主体中应当扮演的角色以及为完成这样的角色转变从政府角度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伴随着生育率下降和人均预期寿命的延长,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逐渐显露,呈现老年人口规模大、增速快、老年抚养比上升、城乡发展不平衡等特征。虽然各地在应对人口老龄化方面进行了诸多积极的探索,但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养老设施较差、社会养老支撑能力弱、法规政策滞后和养老服务质量低等问题依然存在。未来应从四个维度积极探寻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策略:第一,深刻把握新时代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大意义;第二,推动制度改革和创新,促使社会保障支出效用最大化;第三,重视老年人健康和精神文化生活,支持其积极参与经济社会活动;第四,推进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立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7.
熊劼  黄欣 《北方论丛》2023,(6):83-92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社会养老服务机构的融资问题日益突出,而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为社会养老服务机构的融资提供了便利。采用我国31个省份2014—2021年养老机构的面板数据,发现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于社会养老服务机构供给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数字普惠金融促进了社会养老服务机构的供给。同时,在引入政府政策干预这一控制变量之后,发现社会养老服务机构与政府政策干预呈负相关关系。研究结论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影响社会养老的机制提供了新的证据,在养老产业政策方面也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刘海宁 《理论界》2024,(1):53-58
社区居家养老正在成为我国人口老龄化时期最为重要的主流养老方式,但实践表明这一养老模式目前仍存在公共资源有限、市场资源参与不足、整合利用效率差、公共服务与市场服务衔接配合存在间隙、养老服务供给链不完整等问题。为了推动公共服务与市场化服务的有机衔接,促进养老服务体系的优化,公平与效率并重地服务于老年人,本文从养老需求的共性与差异化分析出发,结合社区与住宅小区物业服务的性质特点,从公共服务主体合意构成角度分析了住宅小区物业协同社区提供养老服务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合理化建议:物业企业协同社区提供普遍性养老服务,以市场“公益性”服务弥补“公共资源”不足;物业协同社区联络市场,优化利用市场资源满足养老服务多元化需求;物业通过提供信息协同社区和市场优化养老服务供给链,加强养老服务供给主体有机衔接。  相似文献   

9.
积极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需要创新农村养老服务模式,实现农村养老供给与养老需求的有效匹配,体现中国式农村养老——“村社养老”的独特制度优势。基于中部地区多县域的田野调查,政府通过资源输入方式支持普惠性农村社区养老服务项目,然而实践中养老服务空壳化现象较为突出。少数成功示范点依赖于大量资源支持,经验难以推广。农村社区养老服务项目的困境源于养老服务的脱嵌,村社主体性不足,养老服务主体选择、养老服务内容及养老服务资源筹集等方面,需要不断改革完善。在乡村振兴战略和积极老龄化理念指导下,应当从农村实践出发,以村社为本,通过有效的治理举措引导与激活村社组织、激活老人自身资源,提升农村社区养老服务供给与养老需求的匹配程度。  相似文献   

10.
构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体系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大举措,考察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政策演变,总结阶段性特征和基本经验,有助于推动老龄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政策经历了颁布与养老服务有关的政策—制定专项政策—密集出台配套政策三个阶段,逐步由补缺型福利政策向普惠型福利政策转变,由重视机构养老向提倡居家养老和社区机构养老转变。展望“十四五”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政策供给,可以从前置、过程、效果三个环节入手,逐步完善需求评估体系,提升服务供给能力,健全服务质量评价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11.
杜鹏  武玉 《中州学刊》2023,(3):82-90+2
体系化的养老服务政策是中国老龄社会治理的重要抓手,养老服务政策的适时变迁也是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助推力量。1982年以来,我国养老服务政策的演进过程可以划分为探索起步、初步形成、三足鼎立、快速发展、优化升级五个阶段。从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框架出发,中国养老服务政策的生成逻辑主要来自国际社会趋势、国内人口转变以及国家治理的转向;让老年人在家庭内部享有专业化、高质量的养老服务是中国养老服务政策变迁的路径依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深入推进,养老服务政策逐步实现多元供给主体融合发展的渐进式转型;政策转型的动力机制来自经济环境变化、政府理念创新、多元主体互动、社会技术变革和外部示范效应。由此可见,准确把握当前我国养老服务政策取得的成就与面临的挑战,并对未来政策的发展与走向进行理论思考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2.
现阶段,加拿大已建立起广覆盖、高水平、多元参与、高效率与可持续性强的社会保障体系,但这一体系仍存在缴费率偏高、运营社会成本较高和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差距过大等问题,也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和国际经济发展前景的不确定性对养老保障制度可持续性带来的挑战。借鉴加拿大社会保障制度的经验,我国应尽快建立以全国统筹的基础养老保障为基本保障制度的多元化养老保障机制,改革养老基金的投资运营机制,提高养老基金投资收益率,大力发展社区养老服务,增加养老服务供给,增强养老保障制度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3.
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文化养老既是老年人在退出生产活动之后具有自理能力的闲暇时间增加的结果,同时也是社会进步带来的人类福祉水平提高以及社会发展成果惠及包括老年人在内的所有社会群体的反映。通过分析文化养老与社会福利的关系,认为文化养老一方面要向老年人作出政策倾斜,保证他们与其他人群一样平等地享有基本文化设施及其服务,另一方面也要从适度普惠的原则出发科学界定作为公共服务的文化养老服务内容及其水平。在文化养老服务的供给上,既强调服务主体的多元化,同时主张发挥政府在文化养老发展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面对老龄化与"老有所养"的问题,文章回顾了建国以来浙江省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及特点,对浙江省农村和城镇的养老保障实践分别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指出当前我国的养老制度正由单一型向综合型转变、养老重点由赡养型向照护型转变、养老服务由供给型向购买型转变、养老内容从救助型向福利型转变.  相似文献   

15.
社会养老服务存在有效需求不足的难题,是由于受多方面条件制约而出现大规模潜在需求流失造成的结果。人们对此缺乏深入系统的理性认识,往往高估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有效需求,这极不利于养老服务业健康发展。在养老服务需求的诸多制约条件中,养老需求心理特质、传统养老观念和消费习惯是社会养老有效需求不足产生的主观原因;经济支撑和保障能力不足是社会养老有效需求不足产生的经济根源;养老服务低水平供给是社会养老有效需求不足产生的供给侧原因;而政策等外部力量较弱是社会养老有效需求不足困境在短期内难以破解的外在原因。为此,短期内应实施"精准养老"策略,提高社会养老服务有效供给和有购买条件的养老需求;长期内应全面持续改善供需经济支撑条件,大幅提高社会养老有效需求。  相似文献   

16.
我国社区养老服务研究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社区养老服务是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浪潮的重要方式。本文全面总结了我国社区养老服务的研究现状,主要有发展社区养老服务的重要意义、社区养老服务在养老服务体系中的地位、社区养老服务的性质、老年人对社区养老服务的需求及社区养老服务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等,并分析了现有研究的不足及问题。  相似文献   

17.
我国早已步入人口老龄化国家的行列,农村养老问题更是人口与发展的热点问题.有必要采用2014年我国农村养老资源的有关数据,选取衡量农村养老资源供给能力的18个指标,对其进行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对全国各省、市、区(港澳台地区除外)的农村养老资源总体供给情况进行评价,并进一步对我国各个省、市、区的农村养老资源供给能力进行分类,最后针对性给出提升各省、市、区养老资源供给能力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农村人口老龄化、家庭空巢化背景下,农村传统家庭养老模式受到了严峻挑战,新型居家养老模式应运而生。然而,如何发展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事业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在运用SWOT分析法客观描述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的优势、劣势、机会和面临威胁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内容的战略组合,即生活照料的S-O战略、医疗护理的W-O战略、精神慰藉的S-T战略。有针对性的发展战略选择有利于提高养老服务资源配置效率,推动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事业均衡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和家庭养老服务供给能力的弱化,社会化养老服务需求激增。在国家的重视和推动下,我国的养老服务事业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仍面临供给不足、服务水平低等问题。以助人自助为原则的社会工作,由于其价值理念和交互作用策略,非常适合提供养老的专业性服务。养老服务事业亟待发展的今天,对社会工作介入养老服务事业发展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助推我国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是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本身蕴涵了供给方式的多样性和供给主体的多元性。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多元主体的供给机制正在生成,但处于初级阶段。从宁波市江东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实践来看,目前江东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形成了以行政机制为基础,以准市场机制、市场机制、志愿机制、自治机制等多种供给机制优势互补、互动合作的多元供给机制。多元供给机制是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