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东沿海城市带主要涉及青岛、烟台、威海、潍坊、日照、滨州、东营、济南、淄博九个城市,实现九市地方政府的跨政区合作、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是促进山东沿海城市带以及整个山东省经济、社会高效发展的有效手段。山东沿海城市带城市主要通过"核心-外围"式和平级城市间合作两种模式在产业、交通、旅游、生态环境以及科技人才方面开展合作,其主要合作机制分为制度化合作机制、区域性发展规划以及行政协议三种类型。各城市的合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跨政区合作的组织机构缺位、跨政区合作的政策工具残缺、跨政区合作参与主体单一、跨政区合作常态化程度低等问题。今后应该从健全合作的组织机构、完善跨政区合作治理工具、扩大跨政区合作的参与主体、保证跨政区合作的常态化等方面着手以促进山东沿海城市带的区域协调化与经济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2.
依据皖北地区经济实际,从土地利用投入、产出效益、土地利用程度和土地利用生态效益等四方面构建皖北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体系,以2010年统计数据为基础,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皖北六地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皖北地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整体水平不高且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以淮北得分最高,亳州得分最低;与经济发展水平具有密切联系,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土地集约程度也越高。  相似文献   

3.
生态文明建设强调其与社会、经济的共同发展,为了明确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同时,南京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的协调程度,从经济、社会、生态三方面构建了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协调度模型计算2007到2014年南京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协调度,并划分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协调等级。结果显示南京市2007到2014年土地利用的各类型效益整体呈上升趋势,其中经济效益增长较快,社会效益稳定增长,生态效益先增长后趋于缓慢,土地利用综合效益的协调程度由不协调状态逐步发展为比较协调状态,但2014年又有所倒退。说明南京市虽然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但近年来经济的高速发展仍对生态环境带来压力,因此今后需进一步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力度。  相似文献   

4.
宁波市土地利用效益的耦合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宁波市是我国经济发达的沿海开放城市。本文根据系统科学理论与方法,对宁波市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之间的动态耦合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84—2005年间,宁波市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非常明显,并不断提高,而生态环境效益在波动中先降后升。宁波市土地利用效益的耦合度演化可分为两个阶段:1984—1987年,土地利用效益耦合度快速增长,从低级共生到协调发展,并向更为协调发展;1988—2005年,土地利用效益处于协调发展阶段,但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增长速度过快,而生态环境效益增长速度减缓,其协调程度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5.
土地利用集约度评价研究——以天津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土地利用集约度的研究,发现天津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及趋势走向.以天津市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为依据,从土地投入强度、土地使用强度、土地使用效益及土地生态效益四个方面选取相应的评价指标建立指标体系,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分别对天津市土地利用现状、天津市各区县土地利用现状以及天津市土地利用集约趋势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天津市土地利用系统处于基本协调状态,土地利用集约趋势明显,土地利用集约度逐年提高.  相似文献   

6.
在信息化和全球化背景下,深入研究区域尺度的城市网络已经具备一定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西方学者在对全球城市、世界城市网络及巨型城市区域的研究中发展出利用服务业的空间分布来研究城市网络格局的理论和方法。基于生活性服务业视角,根据通信、物流、零售、餐饮、酒店、家电、家具、健身、教育和医药等10个生活性服务行业公司及其分支机构在山东沿海城市带73个区(县)级空间分析单元的业务联系建立了73个空间分析单元×50家公司的量化矩阵,进行基于服务值和连通性的网络特征分析,揭示出山东沿海城市带的城市网络体系结构及其特征。结果表明,基于服务值分析,山东沿海城市带城市网络具有多中心和非均衡性的结构特征,宏观尺度上东部、中部和西部服务值差异显著,微观尺度上中心城区与外围发展不平衡;基于连通性,山东沿海城市带城市网络体系具有双核心、层级性以及尺度变异等特征,网络体系总体偏弱。  相似文献   

7.
根据1996 ̄2006年辽宁省建平县土地祥查数据和社会经济资料,分析其土地利用数量、程度变化及土地利用效益情况,定性揭示土地利用变化的人口因素、经济因素、政策因素,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和多元回归分析,定量研究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社会经济因子,结果表明:经济发展、工业化和城镇化、人口增长是建平县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8.
西方学者在对全球城市、世界城市网络及巨型城市区域的研究中,提出利用高端生产者服务业的空间分布来研究城市群体区域空间联系格局的理论和方法。立足生产者服务业布局数据,根据咨询管理、会计、律师、保险、银行、物流等六个高端生产者服务业的公司及分支机构在山东省沿海城市带9个城市和73个区(县)级空间单元的业务联系建立量化矩阵,研究山东沿海城市带区域空间联系格局的特征。研究表明,在城市和功能区尺度上,山东沿海城市带区域空间联系格局具有层级性、尺度敏感性、跳跃性、距离衰减性、方向性、选择性和双中心空间格局特征;在不同行业上,高端生产者服务企业构筑了特征各异的联系网络格局。这一研究对于解析城市群体区域空间联系内在机理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土地利用效益的耦合关系的研究——以西安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环境经济学理论及一般系统论,建立土地利用效益的耦合模型;以西安市为例,探讨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992-2008年西安市土地利用效益耦合度的走势是先升后降,呈抛物线变化,并且介于14.13°~81.84°之间。1992-1994年,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的关系从不太协调向最佳协调状态发展;1995-2003年,土地利用效益的耦合度在较高水平上缓慢增加,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胁迫与限制作用开始显现;2004-2008年,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之间的关系向着更协调的方向发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化西安市土地利用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山东滨海休闲渔业发展路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东省依托地理优势,在沿海各地发展滨海休闲渔业,并取得了一定成果。青岛、烟台等七个山东沿海城市的实地调研表明,山东滨海地区休闲渔业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通过山东省滨海休闲渔业发展情况与国内外发达地区滨海休闲渔业发展状况比较分析,可以构建山东省滨海休闲渔业发展路径,并通过理论探讨和案例分析论证所采取路径的可行性和科学性,进一步为各地区不同区位条件、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滨海渔区发展休闲渔业提供路径参考,以实现山东海洋休闲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