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意图全面论述文思理教授对人类学发展的贡献,同时讨论其人类学研究的特点,即,扎实的田野研究、地方与全球的视野,并将人类学研究置于地方史和全球资本主义进程的历史脉络中。文思理教授在波多黎各、牙买加和海地从事田野工作,对加勒比海研究作出了巨大贡献。文思理教授强调人类学需关注历史,同时推动田野中的口述历史研究。1985年,《甜与权力》出版之后,文思理教授先后出版多篇饮食人类学专论,成就显赫,成为该领域公认的权威学者。文思理教授长寿知足,诲人不倦,并享受饮食以及与知交的相处,尽显大师风范。斯人已逝,谨撰此文,以示怀念。  相似文献   

2.
人类学家文思理教授的研究结合地方史与全球政治经济过程。这种方法,与格尔兹提出的近经验与远经验的结合,一起构成人类学在上世纪80年代的一个方法论变革:从关注地方知识和社会过程,或从关注全球政治经济大背景和研究者所由来的知识背景,到结合地方与全球,结合他者与自己。从那时起,人类学开始确立其学科方法论原则:内外视角的交织。本文通过介绍笔者在教学和研究中对文思理的思想和研究的应用,梳理内外视角交织的学科历史,确立文思理的研究对人类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立足于后现代语境,沿循历时性脉络,对人类学家在进行民族志文本制作过程中所遭遇的困惑、论争进行了辨析。其内容包括传统民族志的"科学性"问题、"实验民族志"中的文学转向问题、传媒时代的民族志书写问题,并以此为学理依据和逻辑基础,对"后实验民族志"的描写范式进行了思考。对于人类学家而言,民族志生产永远是一个困惑的追求,或许,这正是民族志持续不衰的生命源泉。  相似文献   

4.
地方知识是阐释人类学的标志性概念.在民族志研究的基础上,作者指出,地方知识的本质是一种文化信念,在乡村社区里,地方知识由类官方知识、大众知识和传统知识三部分组成.  相似文献   

5.
海外民族志研究者与对象国的本土学者进行交流所产生的文化间性,具有深刻的民族志寓意。文化间性在这里具体包含两个层次的含义。首先,本土人类学家的生命体验、政治立场和学术观点将是人们所要研究的社会事实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可能由民族志文本来呈现。其次,与本土人类学家的知识交流将在人们之间形成平等的对话关系,并由此产生对于国际人类学话语权威的反思和解构,这构成了海外民族志的重要知识论背景。跨界研究将不再是"帝国人类学"所代表的把政治与知识上的优势强加给对方,而是意味着在平等交流的基础上创造新的意义。对于内部视角的重视,多视角的形成以及交流后产生的互文效果应当是构建世界人类学这一学科认同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6.
台湾原住民研究肇始于清代理番时期的采风民族志,日据时期开启了近代民族学、人类学意义上的调查研究阶段,光复后台湾学者主导的原住民研究,在民族志调查与社会文化人类学理论层面的研究都有很大的进展。近年来,台湾学者原住民研究中出现了片面强调台湾原住民与南岛语族的区域文化关系的错误倾向。以最新的民族志调查研究为基础,通过多学科整合研究,重建台湾原住民的民族起源、历史与现状、族群关系与国家认同等重要课题,是新时期大陆学者责无旁贷的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7.
卷首语     
本期出刊之际正当夏日炎炎,一如我们这份对学术讨论的热情。一个学科的活力与开放,体现在学术共同体对关键概念的反复定义与讨论,人类学对民族志的讨论与实践亦如此。人类学通过民族志来认知文化。本刊曾于2006年第3期刊发北京大学高丙中教授《民族志发展的三个时代》,分析了自发性、随意性和业余性的民族志时代:经过专业训练的人类学者通过学科规范支撑起"科学性"的时代:从反思以  相似文献   

8.
民族志是一种为了寻找和探究社区、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的社会文化模式与意义的科学方法。作为科学,民族志和其他社会行为科学调查方法的首要区别在于,民族志者是在发现了人们做什么,以及为什么这么做之后,才赋予人们的行为和信仰以意义。这样,当地人的观点就形成了建立局部理论的基础,这些局部理论可以检验,可以与科学文献相衔接,也可以经改造后用于其他地方。不同于其他社会科学,民族志要  相似文献   

9.
文章试论后写文化时代,美国人类学家乔治·马库斯教授人类学探索诸成果的学理扼要和逻辑关联,认为其提起的"类民族志"概念至关重要,谅可进一步拓展充实为全球化与数智时代因应互构的重要民族志范式,进而提起与科学民族志、反思民族志范式并列的"类民族志范式"假说,简述其对建构前瞻的中国灾害人类学等学科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主体民族志重在揭示他者("被书写者")的生活世界和精神世界,寻求民族志者与他者之间的视界融合及其所依赖的共同概念基础,比照西方人类学学术史语境中的"民族志新本体论回归"而言,具有局部体现和路径补充的重要学术价值。在"后现代实验民族志之后民族志如何前行"这个关乎民族志未来发展方向的核心问题场域中,由主体民族志所集中体现出的包容民族志者、他者以及读者等各种主体诉求在内的"人志"走向,是民族志前行的一种代表性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仅就一起群发性的鸡眼部疾患进行了流行病学、临床病理学以及微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该起鸡病的病源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是单纯性眼型葡萄球菌病.疾病的发生与鸡舍卫生恶劣以及曾因罹患过传染性法氏囊炎而造成的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单利 《回族研究》2011,(1):99-102
阿拉伯伊斯兰帝国在8-9世纪,进行过以巴格达为中心的持续两百年的"翻译运动".其中将希腊罗马古典医学名著翻译并改造成为阿拉伯医书.拥有了古代西方医药文化财富的阿拉伯伊斯兰医药文化体系,继承并发展了古希腊罗马医学.古希腊罗马医学究竟何时怎样输入中国,是本文着重回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 ,2 0世纪最后 2 0年 ,中国民间文学的研究工作一直徘徊在较低水平的学术层次上 ,而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之一 ,是我们急功近利地使用了概论教育的方式 ,培训了大批没有学术素养的准研究工作者 ,他们的概论思维模式在带来学科的表面繁荣的同时 ,也危害了学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15.
十三世纪至十九世纪印度东北部的历史当属阿洪王国的历史.阿洪王国是十三世纪上半叶由侗台语民族之一支的阿洪人在布拉马普特拉河上游地区建立的国家.阿洪人的先民属中国古代"百越"族群,与云南傣族、缅甸的掸族有直接的族源关系.与周边的山地民族相比,阿洪人拥有先进的稻耕农业技术,并由于文字、宗教、政治、军事体制等因素,使其得以稳定和发展.但是由于人口比例、交流与融合方面的变迁以及内部斗争的消耗,加上英、缅等外部势力的入侵,终于让延续了六百年的王国灭亡了.本文在探求阿洪王国历史的同时也对阿洪人的语言、文化等方面的变迁进行分析,审视他们是融入还是脱离印度的主流文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17.
在乡土社会中,“风水景观”是最难以辨析的,简单地将它置于“迷信”而剔除之,粗暴而办不到.科学并不是绝然的非此即彼,而是一个渐进的、不断发展,又具有包容的,探求事物规律的过程.更何况,风水观念和风水术事实上早已融化在了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其中不乏独特的认知、经验、知识和智慧,是传统乡土社会中的独特景观.  相似文献   

18.
仪式与宗教学派研究聚焦于宗教的起源与仪式的本质问题,而仪式与社会学派则重视仪式的角色和功能的问题,即仪式的社会功能.他们关注仪式作为一个社会现象而存在,并如何去影响社会组织.他们强调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人类学仪式,把高度参与观察的田野工作作为人类学安身立命的独门绝技,使人类学仪式研究进入了崭新的时代,人类学仪式研究在荒谬中寻找逻辑的岁月一去而不复返.  相似文献   

19.
20.
The dissensual     
《Social Identities》2013,19(3):437-44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