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多利益相关方"并不是互联网治理的专有词汇,而是全球治理时代的一种全新治理路径,与传统的"统治"和"管制"的方式完全不同。在全球治理时代,"多利益相关方"契合了互联网治理的复杂多元特性,是当前全球治理的大势所趋。超越模式之争,可以看到"多利益相关方"是一种普遍意义上的治理路径和方法,而不是唯一的解决方案。在实践中,根据议题的不同,它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各利益相关方依据其行为体特性,发挥不同的作用。我们应理性和客观地看待"多利益相关方",避免将其简单地归类于美国模式,既看到它在普遍意义上积极的一面,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它在实践中表现形式的多样化、甚至是对立的分歧,遵循国家利益做出灵活应对。  相似文献   

2.
当前,国际社会对"多利益相关方"看法不一,有赞同有反对。从实践角度分析,多利益相关方框架在不同层次的互联网治理结构中均有体现,实践模式各有不同。从概念上看,"多利益相关方"与多边主义两种框架各有优缺点,具体体现在基本原则、治理过程的特点以及意义和目标等不同方面;在实践中,前者的优势在于更灵活、可行,适合互联网自身的复杂性、层次性、分散性、开放和自下而上,通过在具有有效国际协调能力的个人和机构之中建立松散的网络提高了适应性;后者的优势则正好是多利益相关方的劣势,多边主义回归传统等级式管理,对现有机制在制定政策和实践中的失败有较好的规避能力,在治理隐私、间谍活动、及个人恶意行为等方面更强有力。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技术治理是以美国为中心的、由一个不断发展的私营部门主导的、"多利益攸关方"的治理制度。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各国已经逐渐认识到互联网的意义,并开始谋求在全球互联网治理中更重要的角色。随着中国重塑全球治理能力的增长和日益崛起的力量,中国在全球互联网治理领域的参与越来越重要,其倡导的治理模式已经对当今美国主导的、自由的全球互联网治理模式形成挑战。北京主张用以国家为中心的治理机制来取代现存的"多利益攸关方"全球互联网治理机制。本文介绍了"多利益攸关方"和全球互联网技术治理制度,描述了中国参与全球互联网技术治理中的核心组织,讨论了北京政策的动力机制及其问题。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治理是全球治理的关键领域,政府以及非政府组织、个人等社会成员在其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多利益相关方机制(1)也日益成为国际社会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然而,有关该机制的定义、内涵和运作模式等,国际社会并未形成高度共识。与此同时,不同层级的国际互联网治理平台的出现,使得多利益相关方机制的表现形式变得更为复杂、多样,也给国际社会统一对该机制的认识进一步增添了困难。我国从网络大国向网络强国迈进,互联网治理是必须跨过的一道门槛,多利益相关方机制研究与实践的重要性更加凸显。正因如此,有必要结合当前国际社会上主要的互联网治理平台,对多利益相关方机制的发展历程及其在不同平台中的表现形式进行梳理和对比,借以厘清和深化对多利益相关方机制的认识。此外,多利益相关方机制与多边机制之间的交织与融合发展,在多利益相关方机制的研究中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5.
在国家安全领域,互联网的国内治理对国家安全不可或缺,但因其无国界性、工具性、匿名性,单纯的国内治理会遭遇种种限制,故而互联网的全球治理显得尤为必要。基于国家安全的互联网全球治理模式,包括美国、加拿大等国宣扬的"多利益相关方"治理模式和中国、俄罗斯等国倡导的"多边主义"治理模式。互联网全球治理的实践表明,以民族国家为主导的"多边主义"治理模式能够更好地维护国家安全。互联网全球治理机制的完善,需要进一步强化互联网合作互助机制、标准实施协调机制、风险防范与评估机制等方面的建设,并注重互联网国内治理与全球治理的互动。  相似文献   

6.
<正>《网络空间研究》学刊2017年九月刊将推出"解密多利益相关方模式"的深度专题,届时将编译海外经典文献5篇以及国内最新原创论文5篇,全方位、深度透彻地为你解析多方模式的概念、内涵和国际博弈的趋势。国际网络治理领域,有一个神一样的存在,那就是多利益相关方(Multistakeholder),可以释义为"多方共同管理、利益相关者、多方利益攸关方"等。演进出多利益相关方模式(Multistakeholder Model,以下简称多方模式),进而上升到多利益相关方主义(Multistakeholderism)。  相似文献   

7.
《南都学坛》2019,(5):81-87
网络空间安全是国家主权安全的重要领域,也是各国国家利益角力的重要方面。网络空间安全治理的模式经历了互联网治理、多利益攸关方治理和以联合国为主导的政府间国际组织治理模式的更迭,逐步达成了网络空间安全治理需要推进国际合作的共识。网络空间的组织架构具有开放性和无中心的特点,这与全球治理模式相契合。正如国际法是全球治理的规则需求,国际规则也是网络空间安全全球治理的必然要求。然而,网络空间安全治理方面的规则进展缓慢,与国际网络空间治理呈现出的"法治化"需求之间存在张力,亟须在全球治理的视野下协力推进网络空间安全的国际立法。  相似文献   

8.
<正>TOP1 IANA职能管理权正式移交2016年10月1日,美国商务部将IANA职能管理权正式移交给一家非营利性机构——ICANN(互联网名称与数字地址分配机构),从而结束对互联网域名系统近20年的单边垄断。该管理权的移交对国际互联网治理具有积极的意义,将推动互联网基础资源管理国际化的进程和多利益相关方治理模式的发展,有利于维护互联网的全球性、可扩展性和互操作性。  相似文献   

9.
自90年代中国接入互联网以来,中国成为全球互联网社群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参与了"多利益相关方"框架下的互联网治理实践。在I*(1)、地区互联网组织以及联合国治理平台上,我国不同领域和专业背景的官员、专家和学者都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在不同程度上帮助中国社群融入了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目前,我国的努力已经初见收获,特别是扭转了只带耳朵参加国际会议的尴尬局面,在很多重要国际规制制定的场合,都有中国代表活跃的身影和声音;但与此同时,中国在统一立场加深认识、理顺政府与企业关系等方面仍有不足和改进空间。对此,本文给出了四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正>成为2016年数字世界头条新闻的两个事件,很可能将构建出2017年的互联网治理议程。2016年10月1日,美国政府确认将IANA(互联网地址编码分配机构)的管理职责移交给全球多利益相关方社区。2016年11月2日,中国政府宣布通过一项新的网络安全法,新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施行。IANA转型和《中国网络安全法》IANA的转型代表着一个多利益相关方自下而上的政策演变过程。而中国的法律是自上而下的政府做法。新的ICANN(互联网名称与数字地址分配机构)章程很可能是多利益相关方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