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8 毫秒
1.
张晓璇 《理论界》2010,(5):54-56
南海争端是中国与其他南海周边国家关系中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问题。这场争端中涉及国家主权、历史争议、法律交锋及愈发敏感复杂的现状,所以要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还面临着很大的困难。特别是近几年南海周边各国纷纷有所动作,使得我国在南海的主权受到严重威胁,也引起了人们更多的关注。本文主要针对中菲南海争端,阐明了我国享有南海海洋主权的法律根据,并对如何运用法律手段解决南海争端,维护我国海洋主权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中菲南海争端的实质是南海部分岛礁的主权归属和海洋划界争议,国际仲裁法庭对此没有管辖权,也不得指示临时措施。不过,如果仲裁法庭将中菲南海争端解释为中菲南海管辖权之争,则其有可能对中菲南海争端行使管辖权,进而指示临时措施。但无论如何,仲裁法庭不得对中菲南海争端所涉岛礁的主权归属问题作出裁决,也不得作出对岛礁主权归属产生实质性影响的裁决,否则就是对中国国家主权的侵犯。从国际法的角度看,在中菲南海争端问题上,中国政府应当尽快形成关于菲律宾提交的国际仲裁申请的研究报告,积极与菲方进行谈判,争取达成和平解决争端的协议,按照国际法和相关国内法进行南海执法维权,完善国际司法机构实践发展年度报告制度,在适当的时候,在有利于维护中国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前提下,考虑接受国际司法机构对海洋争端的管辖。  相似文献   

3.
中菲南海争端的实质是相关岛礁的领土主权争端以及与之相关的海域划界争端。菲律宾无视中国将南沙群岛作为一个整体主张权利的事实,将南沙群岛进行分割,要求对中国占领或控制的9个岛礁的海洋权利进行逐一判定。仲裁庭无视自身对争端主题事项并无管辖权的事实,错误地认定事实与适用法律,使用本末倒置、自相矛盾的论证方式支持了菲律宾几乎全部的仲裁请求。面对已经作出的仲裁裁决,中国的当务之急是加强对裁决书细节的分析研究,在法理上进行有理有据的批驳,为中国"不接受、不承认"的立场找出正当的依据。从长远看,中国还应为今后可能出现的连锁反应提前做好对案,而最理想、最有效的对案就是证明中国在南海是以"群岛"为单位主张海洋权利以及洋中群岛制度适用于南海四大群岛具有习惯国际法的基础,防止中国在南海的权利被"切割"。  相似文献   

4.
"发现""占有"和"有效管理"是国际法确定领土主权归属的基本原则。中国是最早发现并命名、最早开发经营和持续管辖南海诸岛的国家,中国对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主权,这是国际法认可的历史性权利。南海周边一些国家对南海部分岛礁及海域提出主权要求没有法律依据,其对部分岛礁的军事占领以及在附近海域从事资源开发活动实质上是对中国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侵犯。中国与南海周边国家是友好邻邦,南海争端应由当事国本着友好协商的精神通过谈判和平解决,在全面和永久解决争议之前,各方应切实遵守《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共同维护南海的和平稳定。鉴于南海问题的复杂性,中国应加强海军现代化建设,做好适时收复被占岛礁的准备。  相似文献   

5.
南海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国的安全战略思考不可避免的必须考虑到南海安全。近年来,南海局势在各方因素的推动下愈发复杂多变,除了有以东盟国家为主的声索国觊觎南海利益之外,美、日、印等域外大国也插手南海事务,南海问题受到国际上广泛关注。本文以中菲南海争端为代表,梳理中菲南海争端由来与现状,深入思考中国南海安全战略。中国在南海安全方面的战略考量,对于我国国家利益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论中日东海划界、领土争端解决的法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日东海划界和钓鱼群岛领土主权归属的争端,既是影响中日外交关系的敏感点也是急需考虑解决的问题.2008年6月18日中日双方就"东海问题达成原则共识"(以下简称"6.18东海共识"),通过研究"6.18东海共识"的定义和效力,论证"6.18东海共识"缺失全面解决东海划界的纵深目标,而钓鱼群岛的地理位置又是影响中日东海划界的重要支点,中方未能实现锁定对主权争议岛屿的海域进行共同开发.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方法包括外交、政治的方法和法律的方法.只要能维护国家利益,无论是外交还是法律的方法都需要认真考虑援用.论文研究了法律方法解决中日东海划界和领土争端的重要意义和前景分析.  相似文献   

7.
早在隋朝,中国就出现了关于钓鱼岛的最早记载。在1279年的元代,黄岩岛就是中国元代著名天文学家郭守敬奉旨进行的"四海测验"的南海测量点所在。国际社会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从未对黄岩岛是中国的领土这一事实有过任何异议,更谈不上有关于黄岩岛的主权争端。从国际法的角度分析,无论是钓鱼岛还是黄岩岛,都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两岛问题上,中国都有法律依据,这是中国解决两岛争端的一个重要砝码。  相似文献   

8.
2012年9月,日本政府宣布"购岛",使得其钓鱼岛"国有化"的行为正式打破了中日之间在此问题上"搁置争议"的政治默契。日本单方面的行为也使得双方"共同开发"东海资源的愿景破灭。要解决这一争端,仅靠中日两国政府间的谈判和协商是无法完成的,在谈判和协商之外还需要综合运用政治手段、法律手段,并在必要时使用实力手段解决此问题。只有利用国际司法和实力压力,才能使日本放弃非法侵占中国领土的企图,并在东海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划界中与中国达成公平的协商。鉴于此,将钓鱼岛在东海划界中"零效力"化是避免问题复杂化的灵活的、必要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美国去年为适应其"战略东移"战略,强势介入南海争端,30年来的南海平静随即被打破。在南海争夺上先入为主、以小搏大的战略不断上演,军购暗战不断涌动,各种利益纠葛在不断纷繁呈现,往日和谐迷人的海洋,危机潜伏、浪花四溅。本文从美国介入南海积极化、扩大化;中国在解决南海问题上的相关思考两个大的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俄罗斯濒临世界三大洋,却因过高的海洋利益维护成本而无法做到东西兼顾,令俄罗斯的海洋政策必然在不同历史阶段形成不同的战略主导方向。分析俄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文件和当今形势,其战略方向东移的倾向虽然比较明显,但我们仍能做出其主导方向不在东南即南海方向的判断。鉴于北极方向对于俄罗斯未来发展的重要性,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发展日益迫切,这就更需要俄罗斯与中国等周边东亚邻国加强合作。然而,我们仍不能不对俄罗斯"实用性"的政策南移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1.
本文扼要回顾了中日东海共同开发问题的历史,论述了共同开发的法律内涵和共同开发的国际实践,在上述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中日东海共同开发的前景。文章认为,共同开发是相关海域划界前的一种临时性安排,政治意愿是正义共同开发的关键因素。目前制约中日东海共同开发进程的核心问题是共同开发区的确定,日方的主张既不符合国际法理,也不符合国家实践。  相似文献   

12.
东海问题已成为影响中日关系健康发展的障碍之一,我国必须认真对待和处理.本文首先阐述了中日对待东海问题的主张;其次,指出了东海问题争议之实质;再次,分析了东海大陆架划界的考量要素、解决方法和实施共同开发的意义;最后,概述了日本相关海洋政策及建议,提出了我国在对待东海问题上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3.
南海!南海!     
汪熙 《学术界》2012,(4):103-107,285
中国南海疆域历经两千多年历史,由中国人民最早发现、命名、经营开发并最早由历代中国政府行使连续不断的行政管辖的基础上而逐步形成的.这一发展过程拥有充分、确凿的历史依据.近代以来,这一海域形式逐渐复杂化,不仅有邻近诸国的插手觊觎,更还有多年来美国环绕中国设立了两种岛链.对此,我们必须高度警惕,也不希望今天的美国政府把中国看成“天生的对手”.  相似文献   

14.
刘建仓 《齐鲁学刊》2013,(1):111-114
重新理解中国传统的社会解纷机制,在中国现代法治框架下,发掘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生成符合社会内在机理的法治新模式意义重大。丰富的诉讼外社会解纷机制是中国古代法制的重要特色,这种社会性纠纷解决机制不仅表现为解纷主体多元化,而且表现为解纷机制的多元化。注重多元化的社会解纷机制是中国古代社会普遍的社会生活现象,是中国传统社会法律的显著特点,也是中国古代法的光辉所在。  相似文献   

15.
在战略互惠关系的框架下,中日两国从国家利益出发,从各自海洋战略的高度,突破性地确立了东海划界前的临时安排,东海资源合作开发进入实质性阶段.但是,东海问题的最终解决还尚待时日,需要中日双方高度的战略智慧.在这个过程中,中日海洋战略合作是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6.
论水污染纠纷法律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水污染现象日益严重,水污染纠纷居高不下,有些甚至演化成过激的“群体事件”,造成社会的不安。我国现行水污染纠纷法律制度还相当不完善,至今仍没有确切的水污染纠纷的定义,在水污染侵权赔偿责任制度的规定上,在加强政府环境行政执法能力上,都还存在缺陷,如何改善,还存在争议。  相似文献   

17.
四海是对中国周边海湖和地区的称谓,早期的四海没有确指海域,只是泛指和对举而言。受地理形势和人们认识的限制,春秋越国所临海既可称“东海”,又可作“南海”;秦以后,“南海”主要指今我国南海以及其南的东南亚、太平洋印尼至澳大利亚以及印度洋的海域。而早期的“西海”所指地域也多难考求,后人们认识扩大,“西海”指代我国西部和西域各湖泊不一。  相似文献   

18.
美国重返亚太以来,南海问题持续升温,已然形成"六国七方"参与,美国、日本等域外国家干涉的严峻局面,南海问题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他们分别从历史学、国际法学以及国际关系学等角度对其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著述。对最近几年国内外南海问题的相关研究内容进行综述,以期促进南海问题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引入"话语"概念,"道德话语""政治话语""法律话语"可以作为当代中国纠纷解决的三种话语。"道德话语"是以中国传统思想为指导、以儒家伦理中的"礼"为中心建构起来的、强调实质正义的话语体系;"政治话语"是由中国共产党缔造的、为了一定政治利益和政治目标并经历了共产党建设到国家建设演变历程的话语体系;"法律话语"是以保障现代社会"权利—义务"关系为核心、以国家制定的法律规则体系为导向、强调程序正义的话语体系。在中国社会转型期,三种话语指代了三种不同的合法性生成系统,并呈现出"显性分化"与"隐性冲突"两种相貌。这就要求我们在文化自信的基础上探寻三种话语之间的关系协同与权威配置。只有符合中国本土文化的法治建设,才能持久运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