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约翰·迈尔斯·弗里教授生前是国际著名史诗学者、古典学者和口头传统比较研究专家。本文从如下几个方面简单勾勒了他的学术贡献:作为"口头程式理论"当今的旗手,他完成了从古典史诗研究向口头史诗研究的转折,形成了"内在性艺术"的学说;他创用了"大词"和"传统指涉性"等概念,建立起口头诗学的理论体系;他创办理论刊物《口头传统》,极力倡导作为一门新学科的口头传统研究,从而深刻地影响了人文学术的格局和走势;他通过对口头传统和互联网两者的并置和比较,总结出人类"思维通道"的某些规律和特点。其学术建树极为可观,未来影响必定将日益扩大。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藏族文学研究的对象都以书面文学为主,但书面文学并非藏族社会历史发展中文艺接受的主要形式。以听觉和视觉为主要传播载体的口头文艺传统才是广大藏族民众进行文艺创作、传播和接受的主要方式,其代表作为《格萨尔》史诗。《格萨尔》史诗的口头传统接受关系是双向的,既有古典学与口头诗学理论中业已论述的文艺接受过程,又存在不同类型受众的前理解构建出的史诗的多重身份。以《格萨尔》史诗为代表的中国口头传统研究足以参与口头诗学理论的构建。  相似文献   

3.
"口头诗学"(oral poetics)作为一个出现未久的批评方向,其专属的术语体系和理论方法,尚需作出系统的梳理。特别是,口头诗学与文学界常说的"诗学"之间是什么关系,也较少见到深入系统的讨论。不过,晚近国际人文学术的发展,尤其是口头传统研究的深入,已从若干方面为口头诗学的登堂入室,作了大量准备。本文以口传史诗的文本研究为主线,从学术史的角度讨论口头诗学的演成、发展及其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建所35年来,逐步形成了一个老中青相结合、语言门类布局合理、研究重点突出、人员优化组合的史诗研究队伍,成员来自若干研究室。这支学术梯队的构成对开阔眼界、获取信息、增长见识、深化理论思考,颇有益处。作为院级重点学科,"中国史诗学"经过多年经营,目前的专业队伍规模有所增加,平均年龄有所降低,语言和史诗传统的布  相似文献   

5.
论《格萨尔》的程式化结构特点及其传承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格萨尔》不仅规模宏大,其突出特点还在于它是一部至今仍被广大群众传唱着、不断丰富着和传承着的"活形态"史诗。民间口头传唱是其主要的流传形式。这部鸿篇巨著的生成和传承与其程式化的结构特点紧密相关。文章借鉴西方史诗和蒙古史诗研究的方法与思维角度。从结构入手,衍用口头诗学中"程式"和"主题"的术语概念,结合《格萨尔》自身所属的语言系统及文化传统的特点,对其整体结构、分部本结构、唱词结构、叙唱语言和曲调五个方面作出了具体的程式化解析;分析了《格萨尔》中"程式"与"主题"的具体内容,阐述了艺人如何利用"程式"和"主题"创作与传承史诗;探究了产生这种程式化的结构特点及传承规律的思想渊源,说明了史诗程式化的特点为艺人的即兴创作与记忆提供了客观上的便利。  相似文献   

6.
2016年夏季,《美国民俗学刊》推出"中国和内亚活形态史诗"专号,收入来自美国、中国、英国及德国的六位学者撰写的五篇论文(含专号引论)。本文按照这些论文之间的逻辑关系,以问题为导向,打破专号原有的排列顺序,并将引论中的主要观点融入四篇论文的述评中。文章以丝绸之路的东西方学术交流为鉴,认为由西方到中国的理论传播在单向输出的话语关系中已基本完成架构,而在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当下乃至未来更需要推进的工作乃是将东西方史诗传统研究纳入多向交流的学术对话之中,在国际合作的视野中重建沿丝绸之路的口头传统研究及其理论和方法论的话语意义。  相似文献   

7.
元成 《中国藏学》2023,(3):169-176+219
藏传佛教大小五明学和“讲授、辩论、著作”智者三德理论深刻影响了蒙古族高僧的文学创作和诗学研究。文章提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19世纪蒙古族著名的佛学家、传记文学家和诗学家阿旺图丹藏文诗论著作《诗镜论备忘录》,它是一部在借鉴藏族《诗镜》注疏的基础上,采用诗学概念诠释、举例诗歌解析以及引经据典等模式,对印度古典诗学名著《诗镜》原著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研究的诗学著作。就其系统性、创造性、开放性、成熟性而言,可以称之为19世纪蒙古族《诗镜》研究中的重量级诗学名著,甚至是历代蒙古族高僧《诗镜》研究史上极具代表性的诗学著作。因此,阿旺图丹的《诗镜论备忘录》研究对《诗镜》及其藏文注释在蒙古地区的传播和影响研究,以及藏蒙诗学关系研究都有极其重要的文献价值和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8.
<正>[本刊讯]为积极推动我校学科建设优化和发展学术研究,西北民族大学国家民委人文社会学科重点研究基地——西北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西北民族研究》编辑部继之前已开展的前沿高端小型学术研讨之后,今又结合十九大文件深度学习,启动学术应用前沿讲座。11月4日-5日,首邀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口头传统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史诗学"学科带头人之一——巴莫曲布嫫教授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解读》《实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操作指南》《〈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伦  相似文献   

9.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21世纪被引入中国的一个新概念。著名评论家向云驹先生在其著作《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说,口头和非物质遗产,无论就其技艺传承还是其所含的民族精神,都是人类的天才创造,是珍贵的无形文化遗产。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了第一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立刻在全世界引起巨大反响,迅速在中国掀起了申报热潮。中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国,国术武艺作为优秀文化表率首当其冲,功不可没。目前形成了以政府主导、民间参与、学术支持三足鼎立的格局。其中,传统武术作为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不可回避的重要场域,与竞技武术存在诸多区别。本文主要以梳理历史脉络为前提,针对中国传统武术在"非遗"保护实践的背景,以陈式太极拳、武当武术、邢台梅花拳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气脉贯穿的历史传承和法理要义,谈中国传统武术在"非遗"保护视域下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0.
20 0 2年 8月 2 5— 2 8日 ,北京理工大学、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中国国家图书馆善本部联合举办了为期 3天的“国际敦煌学学术史研讨会”。这是继日本京都召开的“草创期的敦煌学”学术会议之后的又一次以敦煌学学术史为专题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得到了国内外敦煌学学者的积极响应和支持 ,与会正式代表有 5 2人 ,分别来自日本、法国、英国和中国大陆、台湾地区。与会学者共提交论文 45篇 ,在会上宣读的有 43篇。此次会议有几个特点 :1、论文涉及时间段长 ,覆盖面广。此次论文几乎涉及了敦煌学早期历史直至今天的敦煌学 ;内容涉及历史、宗…  相似文献   

11.
在当代语境下,传唱千年的《格萨尔》史诗及其传承正在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变化。除了民间艺人的口头说唱和各种版本的书面文本并存外,还有格萨尔藏戏、格萨尔唐卡、格萨尔音乐、格萨尔石刻、格萨尔"朵日玛"、格萨尔漫画、格萨尔彩塑酥油花等等。在藏族民间,《格萨尔》史诗的传播几乎影响了各种艺术门类。本文试图对《格萨尔》史诗的当代传承及其文化表现形式的多样性特征进行探讨和分析。从口头传说到书面文本再到传承形式的多样化,这不仅是选择、判断和再创造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的结果,也传承了史诗蕴含的民间文化精神。当代语境下的史诗传承,也伴生着一种文化焦虑。现代性往往导致对经典的疏离和迷失,所以在纷繁复杂的形式与内容之间淘洗锤炼、重铸经典,已经成为史诗研究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2.
新疆阿合奇县是我国柯尔克孜族著名史诗《玛纳斯》的重要流传地区之一。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民间口头文化蕴藏,自古以来这里就成为柯尔克孜族民间口头文学的宝库,20世纪内涌现出了世界闻名的《玛纳斯》演唱大师居素普.玛玛依以及其他数十位《玛纳斯》史诗歌手。对这样一个特殊地区开展全面的田野调查,在大量第一手资料基础上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对研究和总结《玛纳斯》传承、发展规律,进而对其进行保护,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按时间线索对中外《格萨尔》史诗的研究历程进行概观性讨论。从蒙古语文本的发现到后来的翻译和评介,俄罗斯、蒙古国及其他地区的西方学者围绕《格萨尔》史诗开展了早期研究;1900年前后,在印度周边地区和我国藏族地区陆续发现的藏语文本引起了相关学者的高度关注;20世纪40年代以来,随着西方学界的持续性研究,一门具有现代学术理念的专门学科——"格萨尔学"应运而生;20世纪50年代末期,两部具有代表性的研究著作相继面世,进一步奠定了"格萨尔学"在国际人文学科中的学术地位。国内的格萨尔研究始于上个世纪30年代,至1950年,这门学问也开始引起新中国政府与学者的高度关注。可以认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格萨尔学"中心已从西方学界逐步转移到了中国,并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4.
这篇访问记是继《刘克甫谈汉民族研究与民族理论问题》(见《民族研究》1987年第4期)之后的又一篇民族理论专题采访。刘克甫,苏联著名汉学家、民族学家、历史学博士、教授,现任苏联科学院民族学研究所亚洲大洋洲研究室主任,苏联东方学研究会副主席。  相似文献   

15.
卷头语     
1991年的本刊,学者和读者诸君可以看到,我们又开辟了一个新栏目:刊布海外友好学术同行的直接来稿.我们一向主张学术不分国界,只要符合本刊宗旨,况且我国始终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本期在这个栏目内集中发表了四篇文章:一为《东干学:历史民族学概述> 中文版前言》,作者是苏联吉尔吉斯共和国科学院通讯院士、该院东干族研究所所长、著名的苏联东干族(回族)历史学家М·Я·苏三洛博士.他曾应邀访问我所.由于共同的研究领域,我们两所将建立友好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他的这本专著我们已翻译为中文,将在本刊连载.这是我国回族研究学界和读者将直接读到的第一本苏联  相似文献   

16.
心底的话语     
那是我从事文学翻译十几年来译得最痛快、最流畅的一篇作品——散文《树梢上的心》,而且是在电话上。这是张承志写我们哈萨克族的文章,很珍贵。听众则是新疆著名的哈萨克族知识分子——吐尔逊·卓勒木别提夫妇。他们用子母机在那一头静静地听我十分得意的译文,不时发出赞叹声。不久,传来一阵唏嘘声,而我自己也泪流满面。感动、感慨、感激——两代哈萨克族知识分子都有一种被久久地遗忘  相似文献   

17.
由宁夏社会科学院主办、著名回族史专家杨怀中研究员担任主编的《回族研究》,是全国惟一一份全方位研究回族文化与社会发展问题的综合性学术理论期刊。自1991年2月创刊以来,共刊发了800多篇有关回族、伊斯兰教方面的学术论文,发布了数百条新书讯、学术动态以及回族伊斯兰教研究书目索引,充分、全面地反映了我国回族学学术领域的最高水平和最新动态。所刊发的学术论文80余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大部分论文被索引。该刊还被确定为全国民族学类中文核心期刊和全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以及2001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评定的全国“双效期刊”之一。《回族研究》不仅在交流研究信息、扩大研究领域、积累文献资料和培养科研人才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推动了回族学学科建设,而且对繁荣我国民族文化研究事  相似文献   

18.
一藏历铁猪年(公元1911年)阿沛·阿旺晋美诞生于西藏的墨竹工卡县。阿沛·阿旺晋美常说:"我是辛亥革命的同龄人。"阿沛从小就生活在成吉思汗的后裔霍康世家里,原名叫霍康阿旺晋美。小时候他在拉萨一家私塾学藏文,后来又求教书法名师而专攻书法。接着,阿旺晋美又拜在一代宗师喜饶嘉措大师门下,学文法,学诗学,也学历史和哲学。喜饶嘉措不仅是,位著名的学者,而且品德高尚,刚正不阿,受人景仰。当时他在拉萨校订《甘珠尔》大藏经木刻版,同时收徒讲学,对学子要求极为严格。阿旺晋美聪颖好学,成绩优异,深得大师赞赏。从师喜饶嘉措3年之后,阿旺晋美又拜三岩地区红教活佛大苍为师,修  相似文献   

19.
编者按:白寿彝先生生于1909年,现在是2009年,正是白先生的百年冥诞.先生逝世于2000年.今年又是先生逝世10周年.为此,本刊刊出6篇文章,作为对先生的纪念.<云南教胞在历史上的贡献>,原载1940年云南<清真铎报>新1号;<番长司与怀圣寺>,原载1945年云南<清真铎报>新19、20号;<评(中国伊斯兰史纲要)>,原载1947年云南<清真铎报>新36号.以上三文由昆明地方志办公室马颖生先生搜集提供,谨致谢忱.第四、五篇为李松茂先生、李华英先生回忆白先生的文章.第六篇是对白先生<史学遗产六讲>的评论.  相似文献   

20.
在抗日战争时期,面临民族危机的加深,顾颉刚先生表达了包括"中华民族是一个"在内的一系列的民族观念,对当时的学术和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为现代民族国家建构留下了宝贵的思想遗产。本文回顾了这一时期顾颉刚先生在《益世报》上发表的有关民族的文章,并在这些作品的基础之上对顾先生的民族观念进行提炼总结。顾先生的民族观可以概括为反对"中国本部"、"五族"、"十八省"等观点;坚持"中华民族是一个",反对"五大民族"的说法;民族是由"团结的情绪"所造就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