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带一路"倡议的历时态发展,以中华文明对外交往的时空向度,对接于传统丝路实然脉络的历史纵轴中;国际秩序的共时态集聚,以关系范式、系统功能、作用程式的时代拓展,展演于全球空间结构的历史横轴中;均衡普惠的区域合作框架和民心相通的全球治理新模式,以中华民族独具特质的"和衷共济",探索于"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中。历史脉络纵轴与国际秩序横轴的交互、渗透和演化,在历史与现实的映照下、在理论与实践的作用里、在文明互鉴的关系中,指谓和呈现了"一带一路"连接古今的历史逻辑、变革秩序拓展关系的创新逻辑以及互惠互利相向而行的发展逻辑。  相似文献   

2.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化进程遭遇重大挫折,全球治理体系弊端凸显,主要表现为全球治理价值亟须优化、治理机制绩效有待提高、主权国家之间缺乏共识、美国霸权主义治理带来诸多负面影响,全球治理变革势在必行。"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践行区域合作共赢、推进全球协商共治的创新性设计,它不仅倡导全球治理新价值,致力于构建有效的全球治理机制,以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推动国际合作、逐步拓展全球治理领域,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而且有助于中国积极参与治理机制建设、进一步增强国际话语权,进而不断提高中国引领和参与全球治理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当前,"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主要依靠政策层面的支持,相关法治机制还不健全。从"一带一路"建设的法律需求来看,其法治机制不健全的原因主要包括:关于"一带一路"建设的法学理论研究薄弱,国际法律创新和国内法律供给滞后,沿线国家所属法系及法治文化传统差异较大,国内法治机制与国际法治机制之间缺乏有效对接,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的落实方式存在偏差,沿线国家之间缺乏比较权威的组织协调机构。对这些方面应分别施策。  相似文献   

4.
《江西社会科学》2016,(2):143-150
"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合同规则的确立目前还没有引起国内民法学界的关注,需要明确"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合同规则研究的基础和内容。研究的基础是要肯定建设工程合同的独立性,研究的内容是研究现行建设工程合同规则的不足、提出完善建设工程合同示范文本国际化的具体规则,这样才能科学、有效地指引我国建筑企业参与"一带一路"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八年多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成为各方共识,是推动“一带一路”走深走实、行稳致远的指导理念和实践方案。百年变局加速演进背景下的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将在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的基础上,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即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围绕“健康丝绸之路”“绿色丝绸之路”“数字丝绸之路”建设,擘画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为有效应对全球治理困境、破解全球治理赤字,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6.
李睿思 《北方论丛》2018,(3):121-126
中俄两国互为最大邻国,双方有4 300多千米的共同边界.我国的粮食需求很大,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远东农业发展的潜力巨大,扩大中俄地区间农业合作,一是要加快我国东北和俄罗斯远东区域经济一体化步伐;二是要鼓励有实力的农业企业“走出去”,促进企业向外向型发展;三是要打通农业贸易的物流和信息通道;四是要整合科研机构能力,为农业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7.
"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为青海在更高平台、更大范围内发展外向型经济和参与全球经贸合作创造了难得的有利条件,是当前青海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最重要的切入点。青海要紧紧围绕"五通"要求,加强沟通协调,以建设国际通道、口岸,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加强人文交流等一系列项目推动青海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  相似文献   

8.
新的历史条件下"一带一路"建设通过实施市场化运作模式,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经济贸易双向沟通为重点,对推进经济全球化新进程、建设效率与公平并重的国际经贸新规则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从国内法与国际法有机结合的视角,论述"一带一路"建设的法治内涵,并论述茂名以其独特的区位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法治保障问题,最后,对调整好政府与市场、企业的关系,健全市场机制,加强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产权保护等法治保障重点领域进行分析,为茂名有效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建立制度化框架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国际格局与秩序出现新变化背景下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推进国际经济合作、扩大国际影响的重大战略规划,其目的是在遵循现行国际体系框架的前提下,以蓝海思维实施对外战略,力争在大国博弈中占据先手。"一带一路"倡议是近年来中国在国际事务中践行中国方案、积极供应国际公共产品的典型案例,反映了中国外交更加主动、视野更为开阔、战略组合更为丰富的发展新趋势,表明中国外交正在逐步迈入强国外交阶段。  相似文献   

10.
11.
“一带一路”的战略是由中国领导人在国际外交场合中所倡议的,现已演变为中国国家愿景与行动以及沿线国家共同参与的区域合作战略.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过去66年里已签署双边条约1000多项,为“一带一路”未来合作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未来只有通过平等协商,尽快出台反应区域社会共同民意的区域性国际法律规范,才能早日实现“一带一路”战略.  相似文献   

12.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虽然核心在中国经济内部调整,但外部经济环境也关系到供给侧改革的进展与成效。从当前世界宏观经济环境来看,周期性与结构性矛盾并存,发达经济体增长停滞乃至进入衰退通道,新兴经济体(尤其是金砖国家)增速减缓甚至是倒退。受多重因素的挤压与影响,中国经济的外部发展同样面临许多问题与挑战。全球化发展到当前阶段,国际资本已经开始由经济逐利的本能向国家政治服务方面转移。在此背景下,我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配合国家整体外部战略,尤其是"一带一路"战略。基于此,本刊特组织本期《供给侧改革与对外经济调整》专题,分别就供给侧改革与全球产业链重构、供给侧改革与"一带一路"战略等问题进行研究。对外经济调整是一个宏大的命题,我们只选取其中关键的几个点来分析,希望通过本期专题的探讨与研究,能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另外一个思路与方向,并希望广大学者能积极加入我们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14.
"一带一路"文化遗产可以采取国别性保护、世界遗产式保护和区域性保护三种模式。"一带一路"文化遗产国别性保护模式存在保护不一致、外部监管缺乏等问题。"一带一路"文化遗产属于全人类文明成果,但不可能全部纳入世界遗产名录中予以保护。"一带一路"文化遗产区域性保护则能够有限度地统一保护标准并将保护更多遗产。中国在"一带一路"文化遗产保护模式选择建构中应积极推动更多"一带一路"文化遗产成为世界文化遗产,要积极引导沿线国家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充分发挥区域性保护在"一带一路"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16.
建设"一带一路"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人文交流是这一重大战略思想的重要内容。随着"一带一路"战略不断向纵深推进,如何深化"一带一路"人文交流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近几年来,国内外学者围绕"一带一路"人文交流的相关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一带一路不仅是一种战略,更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带有与生俱来的生态内涵。一带一路沿线沿路的生态系统脆弱区,如我国西部地区,都有着强烈的生态诉求,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同样要求建设生态。一带一路产生于地理上的唇寒齿亡和经济上的合作共赢,其生态实现是一项庞大的复杂工程,也是一个多因素交互作用的社会系统,体现在物质层面,也体现在精神层面,既需要生态技术、生态产品、生态环境,也需要生态理念、生态方法、生态观念。因此,我们把一带一路的生态实现按照从物质到精神的逻辑分为三条路径——生态的器物实现、生态的制度实现以及生态的观念实现。  相似文献   

18.
顾雪芹 《社会科学》2024,(4):99-108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区域价值链是共建国应对全球价值链重构的必然选择。从历史逻辑看,在十年建设历程中,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遵循了价值链建设主体演变规律、由沿海向内陆开放规律、区域价值链嵌入全球价值链的客观规律以及价值链包容发展规律。从实践逻辑看,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在宏观层面提供器物型、制度型和观念型国际公共产品,奠定了区域价值链合作基础;在中观层面深化产能合作并提升产业能级,创造了区域价值链合作动力与增值空间;在微观层面吸引企业主体深度参与,整合了区域价值链生产环节。从理论逻辑看,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区域价值链突破了西方经济学的全球化理论,同时推动构建新型全球化理论和包容性多元化国际新秩序;创新了价值链理论,形成了面向全球的新型区域价值链,为后发经济体参与国际分工提供了新路径;打破了全球治理理论的固有思维模式,走出了西方国家经济再平衡治理误区,缓解了全球治理赤字困境。  相似文献   

19.
采用2010—2019年中国与各国开展进口贸易数据,以“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事件冲击,通过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可以实证检验“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进口规模和进口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可以扩大中国的进口规模,且效果稳健;其进口扩张效应在国内各地区不存在显著差异,并且更有利于技术含量高、生产工序复杂的工业产成品以及零部件的进口。此外,对产品进口质量的实证检验发现,“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对产品质量有提升作用,同时能优化产品结构,从而对经济产生正向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20.
国际关系的包容性发展意味着既要促进所有国家共同进步,寻求共赢,又要促进发展成果惠及各国人民,特别是弱势群体。就国际关系包容性发展而言,传统国际法在实体内容、参与主体、制定程序、治理形式等方面都存在不足。由中国倡议并推动的"一带一路"建设,主张发展成果应当惠及所有国家及其人民,力推国际决策参与主体范围最大化、程序民主平等、形式与载体灵活多样。"一带一路"倡议,必然会促进国际法的包容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