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90后"少年以其任性、脆弱、自大、狂傲、叛逆等鲜明的个性形象存在于人们的传统价值评价之中.然而四川地震中许多少年的英雄行为却改变了人们的看法.而且,巴蜀英雄少年的行为和道德品质不是历史的偶然,而是有其深厚的历史根源和文化根基.从发挥英雄的长久性价值来说,在学习和宣传巴蜀英雄少年的光辉事迹时要把握好几个现实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张廷玉,清代名臣,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皇帝,为官50年而不衰,享年83岁得以善终。去世后还被“配享太庙”,也就是其神位像皇族的先人一样被安放在皇室专建的庙宇里,接受后来皇帝每年一次的祭祀。在清朝200多年的历史中,他是唯一享受到这种最高礼遇和殊荣的汉臣。  相似文献   

3.
当今世界文化趋同现象日趋严重,在这种情况下人们重新认识地域文化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是在这样的视角下来思考和探索如何从旅游景观公共设施的设计原则、形态的多样化、功能设计的扩展等方面将巴蜀地域文化融入到现代旅游景观公共设施设计中。  相似文献   

4.
在清代,闺阁作家大量出现,且作品广泛外流,打破了长久以来“内言不出”的戒律;加之特殊的时代背景、文化氛围和觉醒的女性意识,使得她们的作品无论从内容还是风格都质变出新颖的创作特征,她们的笔触表现对国家命运的极大关注,抒发了家国之思和兴亡之感;作品风格也摒弃了以往单一的纤细哀婉,富有刚性气质的作品渐趋增多。  相似文献   

5.
围绕清代城市历史的分期问题尚无统一的标准,作者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出发,以此作为清代城市发展的分期标准,并阐述了每个阶段的城市发展状况。将清代城市分为三个阶段:清初(1644年-1681年)的恢复发展期;清中期(1682年-1839年)的发展高峰期;晚清(1840年-1911年)的城市早期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游宇明 《老年人》2011,(11):38-38
皇权下的官员很容易产生腐败冲动,因为他们的官帽是皇帝赐予的,而非百姓施予,自然不必在乎百姓的感受。但公道地说,封建时代官员的腐败,一方面固然是因为个人的贪婪,但更多的是当时不合理的制度造成的。  相似文献   

7.
清代旗营经过了近三百年来的风风雨雨,从清初的八旗入关到拱卫京畿、从雄镇边关到刀枪入库,游手闲散,直到被前进的社会洪流所淘汰。在人们的心目中,满洲八旗是纨绔子弟的滋生地,是“腐败无能”、“卖国求荣”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8.
陈珍 《炎黄世界》2011,(5):72-73
雍正从兄弟争夺皇位的种种弊端中吸取了教训,在他登极不久就刨建了秘密立储制度,从而改变了我国封建皇朝公开册立皇储的传统。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介绍清朝最开始在西藏实行政教分离、以蒙治藏政策。其次介绍以藏治藏政策的由来及政教合一制度的最终确立。最后介绍了清末西藏地方新政的详细情况。本文以历史时间为线索详细介绍了清王朝在不同阶段在西藏地方实行的各项政策。  相似文献   

10.
清代常州文人的集群现象在江南乃至中国历史上都是较为罕见的,这得益于清代常州文人交游的兴盛。从与毗陵七子相关的文集中可以发现,血亲联系、诗社和文社、怡老会、修禊是当时常州文人交游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1.
本文参考山东地方志资料,简要介绍了清代县级政权在山东的建制情况及其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2.
清代女性诗学是研究清代诗学一个独特的视角,温州苍南地区在清代出现了以周秀眉、谢香塘和郑蕙为代表的女诗人,其诗集分别为《香闺集》、《红馀诗词稿》、《素心阁诗草》,反射着她们真实的女性悲剧及那些封建给予的枷锁。诗人用自我诉说的方式,抒发来自于现实的喜怒哀乐情怀,疏解他们的悲愁孤独的审美形态,再现渴望追求幸福的心声。  相似文献   

13.
从一本书看一个朝代的兴衰似乎有大题小做之嫌,但这本清代中叶出版的专门收录旗人诗歌的《钦定熙朝雅颂集》,确有标志意义,因为它关系着清朝统治的一个最重要的政策——有控制的汉化政策的失控。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女性的文学创作源远流长,有其重要的价值和地位。在清代,泰州地区女性文学出现了较为繁荣的局面。本文试以此为研究对象,从文化环境、家族学风、自我意识和有识之士提携等方面分析泰州女性文学兴盛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作为封建官僚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环,胥吏集团在整个封建政治制度运行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一些资料及前人的观点,从三个方面,即清政府极力压低胥吏人身地位;胥吏制的弊端愈发突出;清政府制定措施规避胥吏危害来具体分析清代胥吏制度的一些形态,希望通过分析旧制度的缺陷与不足来为当今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廖保平 《老年人》2006,(4):10-10
清代雍正皇帝继位后,曾大力倡导节约粮食。雍正十年,他发出上谕:“御膳房,凡粥饭及肴馔等食,食毕有余者,切不可抛弃沟渠,或与服役下人食之。人不可食者,则哺猫犬。再不可用,则晒干以饲禽鸟。断不可委弃。朕派人稽查,如仍不悛改,必治以罪。”  相似文献   

17.
维吾尔族是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的民族之一,生活在丝绸之路上的维吾尔族人受到各种文化的影响形成独特的文化形式。无论是从各种文献还是出土文物中我们可以看出维吾尔族人生活中形成的文化的多样性。在这些习俗中婚礼习俗具有着不同的特色。本文从民俗学的角度,对乌鲁木齐地区维吾尔婚礼和婚礼文化习俗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庄文龙 《国学学刊》2023,(1):98-107+139
杜甫七绝另辟蹊径,迥别于常体,自有诗史之继承与开创意义,但其在清以前却处于变动不居的地位。近年学者在分析杜甫七绝特色方面已经取得相当成果,但少有注意到杜甫七绝的地位转变是在清代才发生的翻案现象,也就未能看出时代的审美观念转变如何影响其相对的文本价值。考察清人对杜甫七绝别体在评价方面的确立,以及在创作方面的呼应,可发现杜甫七绝在后世被接受的过程和影响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兴学育才敕书是新乡市博物馆收藏的一件重要文物,由清光绪帝在1905年颁发给河南省提学使司,要求因时制宜、兴学育才、废除科举。可以说这件文物关系着整个教育体系的改革,是科举制走向衰亡的一个重要物证。本文试着以此进行思考,探析前后延续了1300年之久的科举制度是怎样最终走上衰亡。进而在如今变革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选拔、建立现代考试制度等方面,借鉴和吸收传统教育考试的教训。  相似文献   

20.
麦思杰 《社会学研究》2012,(3):203-222,246
在帝国时期,风水是乡村民众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既投射着地域社会的权力秩序,亦反映了国家制度与民间文化的结合。历时性地探讨风水话语的演变,可以让我们从另一侧面了解到民众空间观念与地域社会构建之间的复杂互动过程。本文试图以清代广西昭平县黄姚街的风水演变为个案,分析府江流域社会在逐步整合至王朝权力体系的过程中,当地民众围绕着开户立籍、地方团练等重大历史问题,如何透过空间观念的不断重述来创造与组织其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