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史载,鸦片以药材纳税报关进口,约始于明万历年间。然其泛滥猖獗,实在清代后期。清廷为根除鸦片流毒,于1800年下诏停止进口鸦片,并累谕各地方官查拿鸦片走私、擅种罂粟及吸食鸦片者。但终因吏治败坏,颓风难挽,禁烟法令形同具文。1835年,外国鸦片向中国输入多达三万余箱。不少地区罂粟田连阡陌,而且开设烟馆和吸食鸦片者大都逍遥法外。在这种情况下,清朝统治集团内部出现了对禁烟持不同意见的争论。有人要求变通解禁,放松限制;有人认为应  相似文献   

2.
晚清四川鸦片生产及其动因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四川引种罂粟,可能始于唐代。清道光以前,该省有24厅州县出产此物。晚清时期,四川成为全国最大的鸦片生产省,绝大多数地区皆种有罂粟,而川东一带特盛。清末,全省约有350多万亩土地被罂粟所侵,年均鸦片约12万两。究其动恩,是因为:四川具备种植罂粟的适宜自然条件和固有基础;中国政府受到西方殖民者的控制,实行寓禁于征的政策,或禁而不力;加以长江航道改善,高额利润诱惑。于是很多农民趁机习得罂粟种植、鸦片加工技术,从事毒品生产活动。当今开放时代,欲建设小康和谐社会,固亦须远离毒品之害。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鸦片走私组织的研究 ,阐明了清代禁烟时期的鸦片走私状况 ,试图说明在清代禁烟时期鸦片走私屡禁不止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张波 《社区》2015,(10):53-53
近日,河南省滑县公安局牛屯派出所所长杜彦波、指导员王建方,深入牛屯镇丁林村村民刘某家中走访时,发现刘某家院内菜地中居然大面积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鸦片罂粟(大烟)幼苗。经当场了解得知,刘某年近六旬的妻子丁某听闻谣传称食用鸦片罂粟(大烟)幼苗能降血脂,因此丁某铤而走险非法购得毒品鸦片罂粟(大烟)种子种植后以备食用,未料被职业敏感性强的民警一眼识破。  相似文献   

5.
1937年,太原沦陷后,日寇强迫河西地区的菜农在菜地都种罂粟,日伪还成立了一个专管收售鸦片的机构,美其名曰"太原禁烟局",就设在大南门街路西,菜农所产鸦片全部被他们收走。他们不是倾销鸦片,而是把鸦片再加工制成一种叫"料子(也叫料面)"的毒品,形状似饼干,黄褐色,由大小料贩卖给中国人民吸食。  相似文献   

6.
晚清时期,浙江鸦片问题凸显。台州、温州等地种植罂粟和售卖鸦片,宁波、杭州、嘉兴等地鸦片走私猖獗,外国鸦片和本地烟土在浙江境内蔓延。地方官员面对外国烟贩、外省烟贩、本省烟贩、吸食者和盗匪游民等利益群体,积极调整措施,虽未能彻底遏制烟毒蔓延,却也提供了难得的禁毒经验。  相似文献   

7.
探讨道光帝在鸦片战争时期的政治决策,对鸦片战争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对鸦片问题的摇摆不定.十九世纪三十年代,摆在清廷议事日程上最急迫、最棘手的是如何处理鸦片的问题. 鸦片是具有药物功能的麻醉性毒品,原产地不在中国,由外国商人贩运来华.早在1729年,清雍正帝就颁谕禁止贩卖鸦片.1800年,嘉庆帝颁谕禁止鸦片进口和在国内种植罂粟.由于清政府统治集团的腐朽,禁令等于虚设,鸦片走私日益猖獗.怎样解决鸦片走私进口所  相似文献   

8.
鸦片传入我国前后——兼谈“鸦片”一词的来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鸦片(罂粟)是在公元7、8世纪由印度传入我国,而不是清道光年间由英国人传来。从历史和语言上详细分析了“鸦片”一词以及“阿片”、“阿芙蓉”、“雅片”和“亚片”等几个外来音译名的来历。  相似文献   

9.
罂粟(鸦片)作为民族耻辱的象征代表着来自西方强势文明的侵入和冲击,是自晚清以来中国向现代民族国家转型进程中具有悲情民族主义色彩的典型符号。在小说《尘埃落定》中,阿来叙述并再现了罂粟种植给现代史时期的边疆带来的巨变。作为自始至终撬动小说情节向前发展的关键线索,罂粟被赋予了多重象征含义,成为作者对中国现代历史进程中边疆现代性进行反思的重要意象。特定历史语境中进入西南藏区的罂粟,在激发边民对金钱、欲望迷狂的同时,编织出了边区短暂繁荣的美好幻境,它促使边区社会敞开封闭的大门,作为外来力量,它对于西南藏区的经济、社会的转变以及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加速融入国家的现代进程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商贸和革命两种外在力量双重介入后,西南藏区土司制度走向急速瓦解和终结。在这一进程中罂粟种植意味着某种被带入藏区的现代性,这既是作者对这一段历史进行书写的深意所在,也是破解小说作品深层意蕴的重要视角。  相似文献   

10.
1839年,清政府实行严禁鸦片的政策,英国政府为打开中国的大门,保护可耻的鸦片贸易,对中国发动了侵略战争.鸦片战争后,鸦片危害愈演愈烈,成为近代中国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但迄今为止,这方面的研究文章还不多见.本文拟就鸦片战争后到1919年的外国鸦片问题、国内种植罂粟问题以及清政府和民国初年的鸦片政策问题,作一粗浅的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11.
清季民国四川鸦片泛滥,对四川社会造成重大影响。三十年来,学界对四川鸦片问题研究取得一定成果。从时 间来看,偏重民国时期;从地域来看,偏重考察四川全省;从内容来看,偏重研究民国四川烟祸与禁烟问题。要之,缺乏清代四 川区域鸦片问题个案研究。幸《南部档案》保存鸦片史料卷宗较多,为研究清代南部县鸦片问题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12.
北京政府时期,各路军阀为获取财源,增强实力,扩大势力,勒种罂粟,抽收烟税,实行鸦片专卖,设局抽税,武装护商,贩运烟土,开展了大量的纵毒活动,使原本有所抑制的鸦片烟毒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泛滥开来并造成恶果。  相似文献   

13.
一、近代湘鄂川边鸦片种植征况近代湘鄂川边的鸦片从开始种植到泛滥成灾大约经历了三个时期:一是清道光、咸丰年间(1821-1861年)为开始种植时期;二是同治、光绪年间(1862-1908年)为普遍种植时期;三是清末至民国年间(1909-1949年)为烟毒泛滥时期。清道光、咸丰年间,作为外国侵略者的特殊商品鸦片和其它商品一道侵入湘鄂川进,同时作为制作鸦片的罂粟种子也随即传入。不过这一时间还只是在一些穷乡僻壤里有零星的种植,如在湘西龙山县境内也只是在偏僻的“明溪(今桂塘乡)、二梭(今老兴乡)和大达乡(今贾市、内溪乡)一带的小…  相似文献   

14.
我叫王玉兰,今年78岁,对当年日军占领河北省怀安县后,强迫当地农民种植鸦片的历史有所目睹耳闻。毒品种植早在1937年年初,日伪察南自治政府便炮制了一个所谓的《鸦片业务指导纲要》,宣扬鸦片生产是为了"发展战时医疗事业",并规定多种罂粟者"可以免除地租、兵役",还可以配给布匹、食盐、煤油、洋火等日用品,以此来欺骗广大农民。当时,由于备受帝国主义的掠夺,农民生活异常艰苦,布匹、食盐、煤油之类的日用品十分匮乏,日寇出台的这一"鼓励"政策,极具诱惑力,农民根本没有意  相似文献   

15.
在编纂《四库全书》期间,一批唐人文集因文字妄诞、作序者与评点者牵连、征引禁书等多种原因被禁毁、删削。其中王锡侯《唐诗试帖详解》与钱谦益《钱注杜诗》两种分别代表庶民通俗文学和士大夫精英文学的唐集禁毁状况,表明了在清代基层社会中,通俗举业文集取代了善本唐集,成为了唐代文学知识传播的主要物质形态。以《钱注杜诗》为代表的多种杜诗注本被查缴,则严重阻碍了清初杜诗学成果广惠学林,影响了清代杜诗学著作的流通和传播。  相似文献   

16.
从清代中期开始的衰落与鸦片传入中国后经历的由宫廷而流传至各级官吏 ,又由统治阶层而蔓延到全国各地、社会各阶层的过程中 ,可以看出鸦片与近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历程息息相关 ,相互影响 ,互为因果  相似文献   

17.
由于各种现实和社会的原因,唐代妇女信仰佛教的人数比较多,她们信仰佛教的方式主要有出家为尼和在家修行两种。唐代妇女信仰佛教,对其本身来说是一种精神寄托,同时对佛教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学界通常认为唐代以降的法律发展是礼法融合的过程,强调礼法的一致性而忽视二者之间存在的矛盾和冲突。集中体现在帝国的晚期:清代礼制高度发展,州县官仪卫制度化、使用日常化。造成的结果是强化了官民差别,促成了官民壁垒,司法面临诸多困境。最终司法模式改变,司法走向腐败、黑暗。其深层次原因既包括清代礼制背离礼的基本精神,和法发生冲突,也包括礼和法本质的矛盾。  相似文献   

19.
对毒品成瘾的认识,在管理者、吸毒者双方的话语中呈现各自不同的特征。管理者的成瘾话语是以鸦片类毒品为模板进行成瘾认识的,30年来对成瘾的宣传报道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吸毒者的成瘾话语是区分毒品类型与使用程度的,他们以鸦片类毒品的成瘾模式进行对照,不成瘾成为新型毒品的首要特征。两种话语的成瘾认知差异,背后的原因在于以医学为代表的科学毒品话语体系没有建立起来。期盼毒品话语能超越对鸦片类毒品成瘾的理解,对毒品认识进行更加科学的医学界定,从而为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开展毒品治理工作提供更有成效地禁毒与戒毒宣传。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历史背景的回顾 ,介绍清代爱国名医曹仁伯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 ,为了抵制鸦片 ,积极戒毒 ,运用中医药学理论而研制成戒烟丸 ,对国民禁食鸦片作出了可贵贡献。表明祖国传统的中医药学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是功不可没的 ,同时曹氏的这一创举 ,在中医发展史上亦是前无古人的。因此 ,我们研习曹氏戒烟丸 ,不仅可以从曹仁伯的爱国主义精神中受到鼓舞和教育 ,而且对于当前和今后的中医药戒毒工作 ,亦可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