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6 毫秒
1.
乡村集市长久地遍布于广大农村,是中国社会最常见的民俗之一,它服务于农民调剂余缺和社会交往的生活需要,并且演进成为地域民俗文化集散、展演的文化空间.大理三月街是中国西南地区重要的乡村集市,形成于唐朝永徽年间,历时1300余年,不仅发挥了经济性和社会性的重要功能,而且积淀成为承载大理文化的重要象征符号.三月街文化空间的千年发展是大理文化传承千年的重要表征,其实践逻辑在于集市内源性因素的推动和地域文化禀赋的孵化.  相似文献   

2.
南宋朝廷在广西田东横山寨设立官办的博易场,专门负责大理马的购买.马匹的频繁交易,使得桂西与云南之间逐渐形成了持续发展的商业古道.德保古时异称百粤(越),百粤坡石刻即是明证,故称此商业古道为百越古道.百越古道西接缅甸、印度,东达中国长江南岸.对百越古道文化线路的研究与开发,应纳入文化强国,在广西应纳入文化强区的战略思考.  相似文献   

3.
江凌  李辉 《中国民族》2014,(7):62-63
大理是云南较早的文化发祥地之一。1000多年前的唐宋时期,这里先后建立了南诏国和大理国,并持续五百多年。大理一度成为云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白族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与汉族及其他民族共存互动,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独具特色。“海灯会”与“甲马”,就是由汉族地区传入,至今仍然活跃在大理民间的文化遗珍。本文将从易学的视角,探讨这两种文化现象的哲理内涵,并进而说明二者在原理上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4.
以教育碑刻资料为中心来看,儒家文化的传播,科举的兴盛促进了白族地区人才迭起,他们逐步改变了大理地区文化落后的状态。大理地区社会上展开了一系列尊经崇儒的教育活动,在白族地区营造了儒家文化氛围,有利于儒家文化的进一步传播。儒家文化在白族的社会传统道德中也有渗透,摈弃了社会陋俗,维持了社会伦理道德秩序。  相似文献   

5.
伊斯兰教是以商业文化为特征的宗教,中国回族继承了这种特征,以至形成了以商业为根本的民族文化,形成了清真寺、市场、回回社区三者相联系的空间格局。而回商不仅善于运用社会资本,理性地处理获得的财富,而且也是文化的载体或主体之一。  相似文献   

6.
碑刻铭文是民族古籍及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含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南诏大理国在我国唐宋时期曾产生过重大影响,其文化呈现出兼容性与和谐性的气质特征。这一特征的形成是南诏大理国文化在本土文化的基础上,与儒家文化和佛教文化相互适应、融合并逐渐产生了独特的释儒文化的结果,是开放多元与兼容并蓄的产物。兼容,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和谐,即相辅相成、并行不悖。  相似文献   

7.
大理历史悠久,风景秀丽,引无数文人挥笔泼墨,大理市博物馆众多碑刻承载了大理璀璨的文化。拓片制作是博物馆必学技能,馆内工作者认真学习拓碑知识,改进拓制工具,提升技艺,在拓片制作上略有心得。《苍海镌石—大理历代名碑拓片精品展》在西安碑林成功举办,各地博物馆纷纷邀展,拓片制作技艺倍受关注。大理文化日趋繁盛,大理市博物馆碑林拓片制作技艺展现了独特的文化和工艺魅力。  相似文献   

8.
大理喜州的“再研究”意义位于苍山脚下、洱海之滨的大理喜州(西镇)注定不会是一个平凡的村镇。这里曾经是大理地区最古老的城市。随着时间的流逝,喜州从一个区域性的文化政治中心演变成了一个看似平凡普通的村庄。由于承载了一段不平凡的历史,也得益于大理丰富而独特的历史文化积淀,这个今天看起来只相当于“乡”一级的地方,成为了中国人类学研究和大理白族文化研究的重镇,也同时成为了帮助我们理解“和而不同”这一文化智慧的地方。围绕着一个不平凡的地方,必定会产生一些不平凡的作品,这些作品也将会构成一种知识演进的学术史,喜州便具有…  相似文献   

9.
大理地区回族艺术在长期发展过程中融合了汉族、白族的文化内涵,但由于伊斯兰教义和阿拉伯文化已经深深根植于大理地区回族民众的心里,不论在建筑、书法、绘画乃至民族传统服饰等方面,都打上了伊斯兰文化烙印,因此,大理地区回族艺术在表现上形成了独具一格、特色鲜明的形式,成为我国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艺术中的一块珍宝。  相似文献   

10.
大理政权的基本军政制度是军政合一的军帅制。军帅制不同于自秦汉以来延续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帝制。封建君主帝制是中国封建社会贵族地主阶级实行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军帅制则是农民起义军在农民战争中组织和领导农民起义军与封建专制帝制斗争的政体。大理政权的最高统帅总统兵马大元帅,不是一家一姓世袭的皇权的承袭者,而是在反清农民战争中,由各路起义军首领推举,拜帅任职,执掌大理政权最高权力。大理政权帅府采取合议制。帅府是大理政权的最高权力机构,主管大理政权军政事务。  相似文献   

11.
12.
13.
Brief Introduction of Members of Editorial Board of Journal of Ethnology  相似文献   

14.
15.
16.
南京是东南沿海城市中回族人口最为集中的城市,早在明代就形成了回族伊斯兰文化社区。然而,近年来随着南京最大、最典型的“七家湾回族社区”的拆迁,引起了人们对回族社区的消失与回族文化传承问题的思考。“七家湾回族社区”的消失,除外界因素外,其内部经济生活方式、社区组织形式、婚姻情况、受教育的形式和内容的变化也是其重要原因。实际上,回族社区的保存和回族伊斯兰文化的传承,一方面需要政府有意识地加以保护,另一方面,更需要回族自身的“文化自觉”,通过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不断汲取优秀文化精华,并不断创新的方法来解决。而伊斯兰文化核心价值观和伊斯兰文化发展的历史,为我们提供了极其有用的思想工具和途径。  相似文献   

17.
重构社会控制体系,完善、加强对社会失范行为的社会控制,是建设当代和谐社会的基础性任务。壮族传统法律文化中的先进理念,为社会控制体系的重构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在构建新的社会控制体系的过程中,应注意充分利用传统法律文化的本土资源以及国家赋予的自治权和立法权,注重从当前壮族社会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出发,来制定适合壮族实际情况的法律、法规,为当代壮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8.
论锡伯族萨满神歌的心理医疗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漫长历史中 ,锡伯族创造了与自身的生产方式和赖以生存的自然界相适应的萨满教 ,并不断发展丰富 ,萨满教成为锡伯族传统文化的深厚根基。萨满教延续千百年 ,其主要功能和价值之一是治疗疾病 ,保障氏族的生存繁衍。锡伯族萨满治疗患者是在歌、舞、乐三者浑然一体的场景中 ,即在“跳神”场景中进行的。歌、舞、乐三者是古老时代集体创作的产物。在萨满“跳神”过程中 ,他和助手及众人共同吟唱的神歌 ,对患者产生了心理医疗功能。  相似文献   

19.
《格萨尔》史诗是藏族牧业文明的代表作,叙述的是关于部落的历史。本文认为,在《格萨尔》史诗产生的早期阶段,尚没有专司史诗演述活动的职业化艺人。作为一种集体记忆,其建构和传承由全体部落成员共同完成。职业或半职业化的《格萨尔》艺人的出现,当是后来藏族地区社会文化生态变迁的产物。集体记忆时代的《格萨尔》史诗,不仅呈现出从历史化向传说化和神话化过渡的文类特征,也具有集体记忆所承载的时空要素及其与群体传承的关联性等结构形态。  相似文献   

20.
才让 《中国藏学》2020,(1):119-129
文章选取15世纪萨迦派代表性人物的传记,包括桑杰贝、班钦·释迦却丹、绒敦·释迦坚赞、俄尔钦·贡噶桑波、古格班智达扎巴坚赞、贡噶南杰、果沃热绛·索南僧格、达仓译师等著名萨迦派大师,介绍各传的作者、成书年代、资料来源、主要内容、版本等。这些传记反映了萨迦派各支系的兴起及萨迦派在15世纪的中兴历史,是研究萨迦派历史的重要文献。所收传记之顺序按人物生活年代编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