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语境对于文学来说扮演着一种本质存在,它在时间长度和空间广度上都与文学共在。文学的产生和发展都离不开语境。从具体文学作品的写作来看,文学处于文学语境之中,并与文学语境互动而相互确证。文学所独有的、区别于非文学的特性——虚构性也是从语境之中产生出来的。同时,文化研究作为文学理论研究新的实践方向,语境在其中也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因此,语境作为文学理论范式相对于其对象文学来说具有永恒性和绝对性。  相似文献   

2.
今天处于文化消费时代,那么从消费与时尚的语境来考察文学也是一个途径,因为消费时代的一个重要特点在于不是着重于消费商品本身,而是消费的所蕴含的符号意义,而时尚是符号意义的一个方面。本文从三个方面来加以论述。其一,阐明当今文学所处在的消费-时尚语境,这样一个语境和它的文化逻辑;其二,说明社会时尚如何渗透到了文学中,形成文学中的时尚;其三,剖析在消费与时尚的语境下,文学所体现的问题,或者说从消费-时尚语境来看文学所体现的问题,关键不是给出某种答案,而是说明某种观看的视角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文学语境与语言学语境在对象和属性上有着差别,因此,文学语境本质是必须从一般人类实践活动下的社会历史语境和作为审美性特殊活动的诗学语境二者的关系之中来区隔的。同时,文学语境在本质之上还存在本体性的维度,只是对文学语境本体性的追思不是从普遍性、永恒性和必然性的形而上学开始的,而是从以“前反思”的、非概念性和超越主客体二分的后形而上学角度进行的。  相似文献   

4.
"翻译文学"研究是一门新学科,其本体认知和学科范畴属于新的研究领域。"翻译文学"是承载着异质文化特征,是植根于本土文化语境的文学形态学。重新审视"翻译文学"的批评性研究,提出"翻译文学"研究已基本形成学界普遍承认的理论体系与研究模式,但也存在分歧和争论。  相似文献   

5.
抗战时期日本占领区的亲日文学,是一种特殊的文学现象。从殖民语境和沦陷区文学研究史角度,对"汉奸文学"加以辨析。文章分析了"汉奸文学"在三种不同的殖民体制中的差别,并在如何界定"汉奸文学"的问题上,提出五个方面的区分原则。正确认识"汉奸文学",不但有利于中国沦陷区文学研究的深化,而且有助于客观评价沦陷区民众的行为方式和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6.
郑成功作为中日关系史上的重要人物,其母也备受中日学界关注.以中日"郑成功文学"为研究对象可以发现,在民族文化语境影响下,中日两国对郑母的身份认同呈现出实像与虚像交织的特点,中日"郑成功文学"中郑母形象的变迁也表现出不同的特征与差异.其中,作为日本代言人的女性形象为日本"郑成功文学"所特有,而自立的女性形象和贤妻良母的女性形象则是中日"郑成功文学"共有的形象特征.中日"郑成功文学"中郑母形象的形成体现了明显的时代、政治及文化印记.  相似文献   

7.
文学独领风骚时代确已成为历史,以图音为载体的“影像艺术”正在逐渐称霸,但文学永远不会终结。从长远来看,高科技所引发的媒介革命一定并只能使文学不断生发出各种崭新的形态,文学本身的内涵和外延都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延伸;同时即便是依托于纸质媒介的传统文学形态也会依然存在,并由于它本身独有的优势,难以想象它能够被新的文学形态完全取代。“文学将要终结”这一论断的原初以及它的不断演绎当有它特定的语境,并表达着论断者取自于独特视角的阐释和判断。如果离开具体的语境,一味的争论所谓“文学会不会终结”的问题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相似文献   

8.
全球化时代,欧美文学译介与研究产生了重要的变化。全球化使欧美文学研究走向动态化。通过互联网,我们可以即时接触欧美文学新作,并且跟踪欧美文学研究的动向。全球化将欧美文学研究引入文化大视野,带动了比较文学的发展。全球化的文化语境开阔了我们的眼界。全球化的视角将我们从僵化的决定论的泥潭中拯救出来,引导我们用辩证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全球化对于欧美文学经典的冲击是巨大的,这主要是体现在两个方面:在全球化世界中,任何一个民族的价值体系和审美观念都被置于了比较的文化语境下;全球化语境下,欧美文学经典遭遇了网络文学和读图时代的冲击。  相似文献   

9.
平安时代是日本文学文化活动最为兴盛的时期 ,这一时期女性作家的活跃则成为日本乃至世界文学史上一个罕见的现象。日本平安时代女性文学的主要作品及其特征 ,应从日本平安时代的摄关政治与女性文学之间的关系入手 ,在政治、文化和文学形式三个方面 ,研究日本平安时代女性文学的成因。  相似文献   

10.
纵览近年来澳门文学创作及研究情况,不难发现澳门文学这一概念不断拓展和延伸,向外呈延展的态势;向内又有着趋向本体进一步深化的一面,双向变革使得澳门文学在保持其独特的生长力方面,形成了极具特色的澳门经验,在这种经验的引领下,澳门文学呈现多重维度的新生态。无论是从澳门文学到澳门学的跨学科研究视点,还是从本土—殖民—国族的对立性到跨文化多元性立足点,抑或是从文学与载体的融合关系上来看,均显示出澳门文学日益丰满的新姿态。这也使澳门文学在华语语系文学的建构途径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进一步提升了澳门文学的能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