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4年10月20日至25日,由湖北省民宗委、湖北省体育局、恩施州人民政府主办,来凤县人民政府承办的"湖北省第八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暨"第二届来凤·中国土家摆手舞文化旅游节"(一会一节)在恩施自治州来风县举行。湖北省第八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组委会主任、省政府副省长郭生练出席开幕式并宣布"一会一节"开幕·湖北省民宗委主任柳望春主持  相似文献   

2.
<正>公元8世纪佛教传入西藏后,由于当时政治的需要和藏人对佛教的崇拜,西藏文明的方向逐步转向了印度文明,因此,主流历史书写中的中心与边缘的位置开始悄悄地移动了。从此,印度文化和历史被推到了西藏历史、文化话语的中心,而西藏本地文化和历史便被推到了边缘地带。在传统佛教学者笔下,印度成了"世界中心"(Yul dbus),继而,像"智慧"(shes rab)、"文明"(shes rig)、"高尚"(arya/aphags ba)等词成了其代名词,而西藏本地却成了"落后的边地"(mtha akhob),被描述为诸如"蒙昧之地"(mun bai Gling)、"愚昧"(blun rmongs)、"魔域"(srin boi yul)等,形成了一种二元对立关系。或许,最极端的例子莫过于藏人先祖是猕猴与罗  相似文献   

3.
文山壮族世代承传着节日、婚姻、祝寿、丧葬、"弄娅歪"和建筑等传统文化,并隐含着传统节日、传统"干栏式"建筑变迁,传统"弄娅歪"(牛头舞)消失。  相似文献   

4.
布尔迪厄力图超越社会科学研究的两大历史传统--主观(subjectivism)和客观(ob-jectivism)或者也可以称作是能动与结构--之间的对立.前者强调行动者的行动由自己的主观意志所决定;后者认为社会行动者的行为受制于社会规范,反映了社会结构.他提出了"惯习"(habitus)、"场域"(field)与"实践"(practice)等一组概念,以指出由于惯习的存在,个体的活动受制于社会结构,但又具有一定的能动性.  相似文献   

5.
提起日本人的文身,或许有人会联想到现代日本社会上那些被称为"地痞"、"无赖"(ヤクザ)的人,因为他们是有文身的.实际上,日本人的文身有着悠久的历史.<三国志·魏志·倭人传>中就记载了公元二、三世纪时日本人的文身情况.  相似文献   

6.
古代凯尔特人的祭司"督伊德"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督伊德"(也译为"德鲁伊德")作为古代凯尔特人的祭司,在古希腊、古罗马时代曾是众多学者关注的对象.公元1世纪的狄奥·克里索斯托(Dio Chrysostom)曾将督伊德与波斯祆教僧侣、埃及祭司和印度的婆罗门并称为古代世界的哲学家.  相似文献   

7.
陈丽  龙晔生 《民族论坛》2013,(6):2+113+86
<正>关于彝族过端午节,史料和网络上都少有记载。在《凉山州志·卷五民族彝族篇》中也说,彝族过端午节"大部分人都是象征性的表示一下,没有隆重的节日气氛。"但是,笔者赴凉山雷波县考察发现,五官乡梅乙村一个叫"木呷干认得"(英雄聚会地)的山梁上,以彝族为主体的数千  相似文献   

8.
<正>关于彝族过端午节,史料和网络上都少有记载。在《凉山州志·卷五民族彝族篇》中也说,彝族过端午节"大部分人都是象征性的表示一下,没有隆重的节日气氛。"但是,笔者赴凉山雷波县考察发现,五官乡梅乙村一个叫"木呷干认得"(英雄聚会地)的山梁上,以彝族为主体的数千  相似文献   

9.
英国社会人类学家和中国问题专家王斯福教授(Stephan Feuchtwang)主编的<制造地方:国家工程、全球化与地方回应在中国>(2004)与美国华人学者周景(景页)博士的新著<重新塑造中国公共哲学与中国妇女解放>(2006)是近年来把"地方"(place)和"空间"(space and sphere)的方法论应用于"中国研究"(Chinese Studies)的范例.  相似文献   

10.
<正>按语:2012年5月13日至14日,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名誉教授、吹田市立博物馆馆长中牧弘允先生应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中国社会与发展研究中心之邀,在北大举办三场演讲,主题分别是"日本人类学的邀请"(Invitation to Japanese Anthropology)、"国立民族学博物馆的创世纪"(Genesis of National Museum of Ethnology)及"日本企业人类学"(Anthropology  相似文献   

11.
在学术界,一般公认古壮字创制于唐宋时期.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在语言学界却有这样一位不信邪的学者,他独辟蹊径,在<从古壮字中的借形字和形声字谈古壮字创制的年代>一文中,他从借形字和形声字的角度对古壮字的创制年代进行了研究,他根据古壮字中一些借形字和形声字如"沾"(tem1,全部,整个)、"除"(ta(m)2,着火)、"迟"(ti2,"背"小孩)、"(竹竹)"(tuk7,竹篾)等,反映了上古汉语"古无舌上音"的特点,推断古壮字在三国至西晋前半期已经产生,从而将古壮字创制的年代前推了数百年.这篇文章的作者就是现为广西民族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学科带头人的韦树关教授.  相似文献   

12.
艾菊红 《民族学刊》2017,8(3):1-8,95-98
本文通过对湘西凤凰传统村落保护的实地调研,采用"文化空间"(cultural space)的概念分析凤凰传统村落保护的方式与前景.认为在文化空间视阈下,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强调人的主体性,是综合性、本土性和活态性的保护,使文化在这样的空间中存续、发展,从而使传统村落的保护走一条可持续性的保护发展之道.  相似文献   

13.
中国壮族和泰国泰族,是自古从事稻作农业生产的民族,壮语和泰语均称水田为"那"(na<'2>),壮族和泰族聚居的乡村有许多带"那""纳"(水田)字地名,构词和含义基本相同;有相近同的稻作农业生产及加工食品词汇并自成体系;有类似的稻作生产传统仪俗和信俗观念.特定的地名在相当的程度上反映着一定的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往往为揭开民族来源和历史文化的谜团提供重要的证据.  相似文献   

14.
<正>《希腊思想的起源》(Les origines de la pensée grecque,英译为The Origins of Greek Thought)最初出版于1962年,是法国人类学家让-皮埃尔·韦尔南(Jean-Pierre Vernant,19142007)早期的重要著作之一。②在这本书中,韦尔南试图勾勒从公元前12世纪迈锡尼王国崩溃到公元前5世纪雅典城邦繁荣这段时期"思想变革的概貌"(第1页),探索古希腊文明在"黑暗时代"的一次重要转折。这场转折在政治上表现为君主专制  相似文献   

15.
围绕"口承-书写"(Orality-Literacy)问题,各方学者纷至沓来,展开了一场旷世持久的大辩论,由此引发出一场有关人类智力知性活动讨论.在口头传统与书写传统之间是否横亘着人类认知与现代心智的"大分野"(TheGreat Divide)的问题上形成了论争的焦点,其波澜所及,几乎卷入了社会科学与人文学科的各个领域,包括古典学、语言学、文学、修辞学、哲学、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分析学、历史学、经济学、政治学、传播学等,乃至思想史、文化研究、妇女研究与民族志研究等.本文是笔者关于口承一书写问题的一份读书报告,旨在对西方学界的口承一书写论战进行概要性的介绍与回顾,在此基础上谈谈民俗学研究在口头传统与书写文化之间的视界融合.  相似文献   

16.
中华民族一向具有博爱大同的美好理想,早在先秦时期,就提出过"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礼记·礼运篇>),几千年来,一直保持和发扬仁爱互助、乐善好施的传统,每逢灾害发生,都会有民众行动起来,进行慈善活动,捐钱捐物,施约施粥,收养贫穷遗孤,买棺安葬死难者.  相似文献   

17.
"转移"(transfer)、"转换"(shift)是当代翻译研究中的一对重要概念,这对概念具有相似性,但却包含不同的内涵。翻译的语言学研究在这两个意义上分别使用"转移"、"转换"这组词,"转移"以普遍主义语言观为思想基础,而"转换"则包含相对主义思想,因此代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和对立的语言观,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翻译的语言学流派难以统一起来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18.
<正>本文原题为《Directions,Seasons,and Alterities:Notes on the Early History of Chinese Political Cosmology》,发表于英国《传统宇宙观研究会会刊》(The Journal of the Traditional Cosmology Society,Volume 29,2031,pp.25-58)。文章旨在通过探讨中国上古时期的政治宇宙观转型史来阐述文明宇宙论形成的历史概貌。作者认为,"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并不像通常认为的那样,产生于公元前2世纪汉帝国时期,而是早已作为一种"石器时代的宇宙观"而在此之前很久就存在。在周代的时候,已经从一种"王权宇宙观"(政治和宗教上具有绝对主义和务实主义特质的商制)演变为一种"文明宇宙观"(政治上和宗教上具有联盟主义和礼教主义性质的周制)。这种古老的世界观图式,在战国时期(约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又进一步衍生出各种关  相似文献   

19.
"复线的历史"确立的对手是"线性历史"(linear history)。杜赞奇说,以往"历史"以"线性历史"(linear history)的方式来书写。"线性历史"通常具有稳定的历史主体如民族国家,"用来对付线性时间经验的困境,即过去与现在的分离以及流动的时间与永恒的时间之间的脱节"。于是散失的事件被选择进入"历史",进入  相似文献   

20.
<正>"复线的历史"确立的对手是"线性历史"(linear history)。杜赞奇说,以往"历史"以"线性历史"(linear history)的方式来书写。"线性历史"通常具有稳定的历史主体如民族国家,"用来对付线性时间经验的困境,即过去与现在的分离以及流动的时间与永恒的时间之间的脱节"。于是散失的事件被选择进入"历史",进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