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明成祖朱棣生于1360年(元至正二十年,宋龙凤六年),死于1424年(明永乐二十二年)。他十一岁封燕王,二十二岁就藩北平,至建文元年(1399年)发起“靖难之役”时,已经四十多岁。尽管他一生的主要活动是在“靖难之役”及即位后的二十二年之中,但是以前的这四十年,不仅占了朱棣一生的大半时间,而且与他发起“靖难之役”及即位后的许多措施,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这一点过去却往往为人们所忽视,加上朱棣夺位后,对这段历史颇多忌讳,特意改窜《明太祖实录》,至使史实湮没,面目多非。我们从一些有关资料中搜集综合,分析他在这一段时间里的活动概况,这对于进一步研究朱棣是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2.
以前人们常提到明代的"仁宣之治",实则不确。仁宗只在位1年,算不上一个时代;宣宗在位10年,其相对太平也是永乐朝鼎盛的余绪。永乐时"赋入盈羡",国力强盛,出现了郑和下西洋的空前壮举,在东北设立了奴儿干都司,编纂了《永乐大典》,大规模营建并迁都北京,浚通大运河,使大运河的漕运能力由每年不到50万石提高到500余万石,大工迭兴而国力不绌,外国贡使来华者"络绎于道",一片盛世景象。由于永乐帝是通过武力从侄儿建文帝手中夺来的皇位,被封建士大夫指责为"篡逆",故不愿承认永乐盛世的史实。今应如实恢复历史的本来面目,将永乐盛世和宣德时的太平合称为"永宣之治"。  相似文献   

3.
明成祖登基后,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派遣郑和下西洋,与世界各国建立了友好关系.永乐年间,"日落国"入明朝贡,然而"日落国"究竟位于何处,至今是一个谜.事实上,中国记载的"日落国"即阿拉伯人所谓的Djabulsa,中国载籍中又称"茶弼沙国",指的是欧洲,而永乐年间入贡的"日落国"即罗马教皇国."日落国"的入贡,是明代外交和郑和下西洋的一大成就,也是中欧关系史上重要事件.  相似文献   

4.
从明永乐三年(1405)至宣德八年(1433)的二十九年间,郑和率领的庞大船队七下西洋,远航亚非。这一世界航海史上空前的壮举,至今已经五百八十周年了。五个多世纪来,人们不断探讨郑和下西洋的主要动因,但终因原始资料早被焚烧殆尽,缺乏最有力的依据,而不能统一看法。持踪迹建文说的有之,持耀兵异域说的有之,持发展外贸说的更不乏其人,如此等等,众说纷纭。这里,我不揣浅陋,想通过一些历史事实的回顾,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请同志们教正。  相似文献   

5.
好大喜功的性格,开疆拓土的心愿,决定了朱棣对蒙古的政策只能是简单地付诸战争手段。永乐时期,外无强敌压境之扰,内有经济窘困之忧,朱棣的连年征伐,纯系穷兵黩武,对明朝中期以前的政治格局和民族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正李时勉(1374—1450),名懋,以字行,江西吉安人,明朝著名清官,他性格刚毅耿直,曾多次触怒龙颜,有着"打不死"的美誉。永乐十九年(1421年),明成祖朱棣打算从南京迁都北京,向群臣征求意见。当时有很多大臣反对迁都,但他们都不敢站出来说  相似文献   

7.
永乐朝早期是明代西北边防建设中的重要历史时期。明成祖即位后,着手对整个北边边防各项制度展开了一系列改造,调整防区,收缩防线,改塞王守边制为镇守总兵制,出台军屯赏罚条例,推进国家马政建设。其间何福先后充任宁夏、甘肃总兵官之职。他在永乐朝镇边制度调整、军屯建设、官马牧养和招抚蒙古人等方面发挥了突出作用。  相似文献   

8.
《河清诗》的作者是明初著名诗僧姚广孝,结合史料中有关"黄河清"的记载,考证其创作于永乐三年.结合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通过对诗歌内容的分析,发现其并非是简单的歌功颂德之作.首先,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强调明成祖朱棣政权的合法性;其次,从诗歌的内容来看,又体现出作者对洪武一朝,朱元璋统治的不满,以及对永乐一朝国泰民安的期盼.最后...  相似文献   

9.
明初郑和船队七下西洋,随行的马欢撰《瀛涯胜览》、费信撰《星槎胜览》、巩珍撰《西洋番国志》。三书表达了明朝"宣德柔远",加强中外联系、"共享太平之福"的意愿。书中大量记载了海外各国的天时气候、"土产之别,疆域之制";记载了万里远航中"浮针于水,指向行舟"的行程;还从社会制度、文化习俗、经济活动等各个方面,向国人介绍海外诸国的社会面貌,用以开阔明朝观察世界的视野。三书说明了中外交流的历史成就和意义,以及中华文明在世界范围的重要地位,反映出鲜明的世界性意识。  相似文献   

10.
《明实录》记明朝皇族内部斗争,多掩饰失真。南官复辟与景帝之死,即是一例。正统十四年(1449)七月,也先发动瓦刺军四路侵明,大同告警。宦官王振挟英宗亲征,结果发生“土木之变”,英宗被俘。为了应变,英宗弟郕王监国,后为景帝。景泰元年(1450)八月,英宗回到北京,住在南宫。景泰八年正月,英宗乘景帝生病,夺取东华门,重新登上皇帝宝座。史称此事为“南宫复辟”。英宗复辟后三十二天,景帝就死去了。关于南宫复辟,《英宗实录》卷二七四记载: 天顺元年(1457)正月壬午,上复印皇帝位。时武臣总兵官太子太师武清侯石亨,都督张輗、张軏等,文臣左都御史杨善、右副都御史徐有贞等,内官司设监太监曹吉祥等知景泰  相似文献   

11.
语言不仅是传递客观命题的工具,更是言者用来传递主观性的工具。首先,言者对命题的认识、对事件的态度、对语篇的立场构成了主观性陈述;当言者的主观性赋予话语某一部分在态度、情感、立场上的主体地位,使它们超越其他语义内容、获得凸显感知时,就形成话语中的强调形式。其次,主观性的核心参项可以表述为不具真值语义、体现言者立场的话语形式;同理,话语强调表达的核心特征可参照真值语义、句法辖域、语用意义三个维度。最后,强调表达与主观性表达是蕴涵共性关系,强调表达是主观性表达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观性是语言中更为优势、自由的概念,不一定总是表现为强调表达。   相似文献   

12.
历史上的城乡关系经历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发生分离与对立,又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相互依存联系密切,并将最终走向城乡一体共同协调发展的历史过程。在这一历史过程中,唐宋时期是一个重要转折点。在唐宋以前,城乡之间城乡一体的发展态势较为明显;唐宋以降,城乡关系逐渐分离并形成了"交相生养"的新型关系。  相似文献   

13.
《梁书》、《陈书)历经千年,传抄过程中难免造成文字差错,后人直接引用,必然与事实不符。文章对这两部史书里面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进行了考证,对错误之处作了剖析,并参照有关史料予以纠正,有助于正确把握梁陈史实。  相似文献   

14.
自建国以来,中国的党政关系发生了十分复杂的变迁,并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这些阶段性的发展经历了从"党指挥政"到"以党代政"再到"以党领政"的发展历程.党政关系的发展最终使中国行政权力从党权中分离出来并呈现出逐渐扩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现阶段的贫富分化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 ,我国现阶段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贫富分化趋势。贫富分化既抑制效率 ,又损害公平 ,是阻碍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大隐患。只要我们始终把广大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加强宏观调控 ,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就能够不断缩小贫富差距 ,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为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论抗战时期我党干部教育的历史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时期,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我党在干部教育上取得了巨大成就,摸索出一条成功之路,为促进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其历史经验:一是党的高度重视;二是系统化的教育管理和行政机构;三是灵活、适时、科学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四是自己动手,克服困难的精神和勇气。  相似文献   

18.
《围城》包孕着丰厚的审丑意蕴,钱钟书先生把他对中西方化、对人性以及对社会的畸形、片面、病态及丑陋的的揭示,真诚地奉献给读者。这些对文化、对人性及对社会生活的审丑的新的纲领,极大地扩大了文学表现的感觉空间和思考空间,让读者睹见作家对中国现实生活、精神文化生活和人性善恶的严厉的审视乃至洞穿,从而反复引发人们的审美体验,这其实正是《围城》被认为是美的文学作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究消费者的信息追溯标签信任度对购买农产品行为的影响,本文基于390份辽宁省消费者购买可追溯鸡蛋行为的调研数据,通过二元Probit模型和双变量Probit模型实证研究其影响因素,并运用中介效应分析法,验证消费信心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者对信息追溯标签有较高信任度,其对可追溯鸡蛋的消费信心也相应提高,进而更...  相似文献   

20.
对高校学生欠费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目前高校学生欠费现象,分析了在高校中,学生学费、宿费在办学经费中的比重及学生欠费问题给高校办学带来的不利影响。指出制度不健全、家庭贫困、就业因素、观望心理等因素是目前高校学生欠费的主要原因。同时提出了解决高校学生欠费问题的对策是:建立健全一体化的收费管理体制;解决国家助学贷款问题;严格执行学生收费管理制度;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