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将3—6岁儿童作为研究对象,称之为学前儿童。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总体上看,学前教育仍是各级各类教育中的薄弱环节,学前儿童道德启蒙教育更加落后于其他年龄阶段未成年人的道德建设。学前儿童道德启蒙教育是对学前儿童进行道德意识的培养与提高。承认学前儿童的主体性,尊重学前儿童主体意识,遵循学前儿童生命特征和发展规律,是研究解决学前儿童道德启蒙教育的养成问题、心理过程问题和引导艺术问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正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学前幼儿教育改革已经提到重要议事日程.文章从幼儿语言素质培育的正规化谈起,认为学前素质教育是人才培养系统工程的第一个环节,是开发儿童身心潜能,以完善和提高儿童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  相似文献   

3.
“幼小衔接”重要内容之一是幼儿阅读能力的培养。它有着自身规律和特点,必须从启蒙教育阶段的实际情况出发,注意循序渐进,教师要讲究学前儿童阅读活动的内容与形式,加强训练,帮助儿童掌握阅读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培养积极、主动的阅读习惯。  相似文献   

4.
试述游戏在幼儿发展中的地位及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幼儿属于学前儿童。游戏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创造了儿童的最近发展区。本文从理论上论述了游戏能使幼儿的思维逐步摆脱具体的事物束缚,心理机能从低级向高级发展,并通过各种教学实验,证明了游戏教学对幼儿的成长具有良好效果。寓教于游戏中,是幼儿身心得到全面发展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5.
<正>我国性教育领域著名学者刘文利表示,性别平等是性教育的基石,性教育能够提升受教育者的性别平等意识,继而创造优生优育、生育友好的社会氛围和文化环境。通过性教育对幼儿进行生命价值观教育,可以为促进幼儿建立性别平等、发展和谐家庭成员关系奠定有利的家庭氛围,优化家庭生育环境。目前,我国幼儿家庭性教育面临实施困境,必须努力打破困局。  相似文献   

6.
以深圳市民办H幼儿园为调查对象,深入了解了流动学前儿童生命安全教育问题与需求,针对问题和需求设计了小组工作服务方案,为流动学前儿童开展了生命教育小组,并对生命教育小组活动的成效进行了评估。开展生命教育小组是幼儿园社会工作服务的一次探索,取得了积极效果,并从六个方面对流动学前儿童生命教育进行了深入反思:社会工作者角色的模糊性和介入的技巧性,生命教育小组对组员各方面能力提升的差异性,生命教育小组的复制性与推广性,家长参与在生命教育小组中的重要性,幼儿教师、家长及社工在教育观念上的一致性,幼儿园社会工作本土化发展的必要性与策略性。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留守儿童关爱保护政策在政策启动、内容制定、政策执行主体选配等方面均以解决留守儿童相关问题为指向,属于一种“问题回应”型政策。该政策类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留守儿童的相关问题,但是其所提供的“运动型”干预难以满足留守儿童的“日常性”需求、公共性服务难以满足留守儿童的个体化需要、“能力型”培养和“公德性”教育难以满足留守儿童“儿童化”“私德性”成长需求。从真正满足留守儿童需求,并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出发,以国家福利资源为保障,以家庭成员或类家庭成员为政策执行主体,以促进留守儿童家庭功能修复的“家庭整合”型政策安排是留守儿童关爱保护政策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8.
儿童社会学从社会的角度探讨和研究家庭、学校、社会等环境对儿童产生的生理、心理影响,主张对儿童施以良好的教育,从而促使儿童健康地成长。在本期专题中,我们侧重于儿童福利与儿童保护方面的研究。朱季康与孔祥德(Hsiang Kung)对民国时期学者之于欧美及日本等国儿童保育理念的引介情况进行了研究,涉及幼儿基本养护、幼儿身体素质分析、幼儿生长阶段及生理心理反应、幼儿与周围环境关系及政府相关政策措施等方面。我们认为,这些引介内容至今仍有一定参考价值。范逢春则运用整体性治理理论切入留守儿童这一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伴生社会问题,从留守儿童整体性治理的目标出发,重申国家与政府的责任,经由责任分层、主体整合、制度化和操作化的路径,构建留守儿童问题的整体性治理框架,为治理的主导者提供系统有效的对策建议。行红芳认为,调整现行的儿童福利政策与服务,实现福利供给与需要的平衡是一种必然趋势。从社会福利政策的角度对儿童福利政策及服务进行探讨与分析,对于完善我国现有的儿童福利制度,预防"脆弱儿童"事件的再发生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虽然《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儿童权利公约》等国际条约并未明文提及学前教育,但是,依据条约解释规则,仍然可以证明这些国际条约确立了学前儿童受教育权。国际法上的学前儿童受教育权在本质上具有多重属性,包括接受教育的权利、平等受教育的权利、受教育自由的权利以及免受不人道惩戒的权利等内容。依据国际法的规定,我国有义务将相关国际法原则与规则纳入即将制定的《学前教育法》,促进和保护学前儿童受教育权。  相似文献   

10.
情绪认知发展是儿童情绪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该文从儿童对情绪表达的识别、对情境、以及对心理状态和情绪之间关系的认知、对情绪可控性的认知等方面回顾了学前儿童情绪认知发展的研究成果,阐释了其层层推进的一般发展趋势,并对该领域的研究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幼儿英语教育在我国日益受到家长、幼儿园和社会的重视,社会上针对幼儿学英语的培训班和培训教材也蜂拥而至。文章在对中美幼儿园双语教育课程模式的比较,以及在对美国幼儿园的实地观察和参与有关双语教育项目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新型我国学前双语课程整合模式,即主题式全浸入双语教学整合模式。文章对该整合模式的概和建构提出了具体设想。文章对我国幼儿园的双语教育、少数民族的双语教育及在中国的母语为非汉语的儿童的教育提供了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2.
本文拟探讨一个至关重要但很少受到学者关注的问题,即学前儿童(0-5岁)1卫生间的行为表现问题。在卫生间里,学前儿童需要自我履行一系列多少具有基本生物学意义的、自我照顾的“文明化”(Elias 1978)流程。这些行为过程涉及他们的个人卫生、对身体排泄的管理、对自我身体的维护、对自己形象的提升以及对这方面在公开与私下场合的适当行为的学习与掌握。在本项研究所选定的澳大利亚文化环境中,  相似文献   

13.
针对我国学前教育改革现状 ,从健康教育领域的功能方面探析了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活动的目标体系及内容方法。指出重视和推行健康教育活动是时代的要求 ,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14.
曾在北京举行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的主题是“学会关心”,会议提倡全球合作精神。这种合作精神也是我们进行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素质教育最好从娃娃抓起,让幼儿从小就学会关心他人、关心环境,同时也关心自己,对于他们将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对于幼儿园的孩子及其教师来说,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和得天独厚的条件。我们在从事幼教工作中,运用素质教育的方法、针对幼儿的特点,做了一些工作,尤其是对培养幼儿关心他人、关心环境、关心自己方面,有所收益。 幼儿园的孩子,也称学前儿童,他们接受外界事物的过程,或…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智能移动终端使用呈低龄化趋势。作为信息时代的双刃剑,使用智能移动终端对幼儿发展有利有弊。文章通过分析使用智能移动终端对幼儿在身心健康和社会性发展两个角度的影响,以期教育者得到启发,从而更好地发挥智能移动终端的积极作用,帮助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16.
残疾儿童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主要由家庭成员尤其是父母照顾。照顾者长期承担看护特殊儿童重任,在特教学校(机构)、居住地和工作场所之间疲于奔命,身心健康遭受较大损害,对这类家庭提供政策支持成为应有之义。喘息服务的价值在于,对照顾者进行生活帮扶、经济支持和心理辅导,家庭得以舒缓压力、放松休息、重燃希望。政府要探索支持特殊儿童家庭照顾者的有效路径,建构标准喘息服务体系和完善社会保障机制,让特殊儿童家庭得到有力支撑并得以存续;发挥社区服务终端功能,营造关爱残障儿童氛围,使照顾者感受社会关爱和人间温暖,提升特殊儿童家庭生活质量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7.
郑学琴 《云梦学刊》2015,(1):132-135
儿童的心理成长与家庭心理环境有着重要的关联。农村特殊家庭心理环境有别于正常结构家庭心理环境,其在家庭成员结构、经济状况、家庭气氛、人际关系等方面与正常家庭不同,客观上会对儿童心理成长产生潜在的影响。农村特殊家庭儿童心理健康成长需要家庭、学校、社区以及政府之间的协调合作。  相似文献   

18.
个人信息保护法中划定"儿童同意"的年龄界限,目的在于提供一个判断儿童作出同意是否有效的客观标准."儿童同意"年龄的本质仍在于儿童的同意能力,此种能力受到传统民法中行为能力理论的影响,又因"同意能力"与"行为能力"在理论上的分离而表现出一定独立性,进而促生了具有差异性的"儿童同意"年龄标准.为了设定一个合理的年龄界点,有必要对本国法律体系中"儿童同意"年龄标准的正当性基础作出解释.同时,尽管"儿童同意"年龄标准统一化符合法律的实践要求,但也存在难以应对儿童个体的现实差异、不利于儿童自主决定权行使和交易相对人信赖利益保护等局限性.我国在统一设定"儿童同意"年龄标准的前提下,仍需要提供一定例外性规范增强其现实适应力.  相似文献   

19.
网络教育与著作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网络教育的迅速发展,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其著作权的保护越来越引起理论界的关注。对我国《著作权法》规定的"为学校课堂教学"而"对作品合理使用"在网络教育环境下进行重新诠释,对有关网络教育资源的著作权的认定及管理模式等问题进行探索、思考,有利于在网络教育环境下著作权人、国家和社会公众相互之间的利益平衡关系的重新建构,有利于知识产权法律规制目的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张伶 《阴山学刊》2013,(1):97-102
蒙古族民间儿童故事因其特有的历史性、民族性和社会性,以及鲜明的儿童性、独特的艺术性,成为对幼儿传承传统文化和进行语言教育的重要载体。收集整理适合幼儿学习的蒙古族民间儿童故事,进行合理有效的选择和加工,采用系列的、整合的、立体的和多层次的教育活动设计,使蒙古族民间儿童故事应用到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有利于实现蒙古族民间儿童故事对幼儿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