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刍析纳西族东巴教中的“东巴”一词@拉巴次仁$《西藏大学学报》编辑部~~  相似文献   

2.
冯莉 《中国民族》2007,(7):37-38
神秘美丽的东巴文化之乡 在云南香格里拉东南部有一个美丽、宁静的地方名叫三坝,是一个纳西族乡。它位于雄伟壮丽的哈巴雪山东麓,滔滔的金沙江水从它的西北方奔腾而来,南面的虎跳峡给这个本就神秘的地方平添了无限的色彩。  相似文献   

3.
杨鸿荣 《民族学刊》2015,6(4):66-70,116-117
作者从2008年开始对丽江东巴仪式活动较多的丽江县塔城乡署明村、鲁甸乡新主村、宁蒗县树枝村、香格里拉县三坝乡白地村、东坝村,四川省木里县俄亚乡等地进行东巴文化艺术田野调查,对知仪老东巴深度采访,实地参加东巴教祭天仪式①,希开、希务仪式②,拉姆务仪式③、祭风仪式④、退口舌是非⑤仪式等活动,收集整理了大量应用于东巴教仪式中的面偶艺术形象及内容,特别对东巴仪式中面偶应用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本文对东巴教面偶艺术的认识、保护、研究和传承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能进一步推动对东巴教仪式文化艺术的整体研究。  相似文献   

4.
罗佳 《民族学刊》2017,8(4):68-76,122-123
近年来,苗族史诗及苗族仪式音乐的研究成果很多,但大多侧重对仪式中史诗唱诵的文本译介或价值分析,缺少对音乐的描写及调查研究.我们注意到,苗族史诗的唱述是与其民族的民俗生活环境密切相关.为此,本文结合田野调查资料,聚焦于川南苗族丧葬仪式上苗族史诗的唱述音乐之民俗环境、音乐形态、史诗语言韵律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显示,苗族史诗的唱述音乐作为较特殊类别的仪式音乐,由多种乐器声响和人的声音相交融,是其民族的音乐、语言和信仰观念的综合表达.把握其唱述与传承的相关关系,对拓展民族音乐学的视野具有学术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白庚胜 《民族学刊》2018,9(3):10-15, 94-96
201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世界记忆遗产-东巴经典传承体系数字化国际共享平台建设研究”对进一步抢救、保护、传承、利用东巴经典及其纳西族文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价值,尤其具有人文与科技相结合、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探索性、学术性意义。其中的科学采集、释读、编目,当是实现建立东巴经典传承体系数字化国际共享平台课题目标的基础性、基本性工作。没有它,便没有中后期的东巴经典数字化加工、检索与网络传播,东巴经典数字化国际共享平台的建设运行,以及东巴经典数据库与知识库的建库、管理及利用。《国际馆藏东巴经典举要》作为该课题重要的基础性研究成果之一,对其编撰背景的回顾和价值意义的阐释,对进一步推进纳西学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东巴大祭风作为纳西族祭祀非正常死亡者灵魂的仪式,“情”与“怵”交错互动、贯穿于整个祭祀过程中。东巴大祭风的目的是使非正常死亡者的灵魂得到“解脱、释放、各得其所”。东巴大祭风习俗的形成和变迁与纳西族的宗教观念、殉情风习,以及家族观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徐杰舜 《民族论坛》2013,(8X):19-28
<正>徐杰舜(以下简称徐):你今年出版的专著《东巴教通论》应该说是目前研究东巴教最权威著作了吧?杨福泉(以下简称杨):我确实花了很多年的功夫来写《东巴教通论》,可以说是迄今比较系统地论述东巴教的一本书吧。它在2004年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2009年结项时获得了优秀等级。  相似文献   

8.
纳西族的民间音乐形式主要包括纳西古乐、东巴祭祀音乐、民歌和其他器乐等。民歌是先于一切音乐形式产生的声乐载体,他对于其他民间音乐和专业音乐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的许多民间器乐曲,有一大部分是直接由民歌移植或改编而成的。在纳西文化中,民歌也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特别是纳西族的东巴祭祀音乐,其中有相当数量的曲调都是来源于纳西民歌。因此,可以说,纳西民歌是最贴近纳西人民生活、情感的音乐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9.
达斡尔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民族的音乐,用以表达情感、歌颂美好事物、传承文化典故、描述生产生活.达斡尔族的民歌类型划分清晰,主要有萨满、山野歌曲和叙事歌,歌曲的题材十分丰富,演唱风格多样,是一个宝贵的民族文化财富,值得进行良好的保护并进行传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0.
萨满教古朴而神秘的音乐 ,引起了各学科学者的关注。本文力图从音乐人类学的角度对萨满音乐的源流 ,萨满音乐的构成要素 ,萨满音乐的发生机制等问题作了探讨 ,并对几个不同民族的萨满音乐作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1.
壮族创世史诗演述一般发生在各类麽教仪式活动之中。本文通过深描一次实地发生的民间麽咟宿仪式,探索麽经史诗演述的规律,揭示其深层的文化交流机制。正是创世史诗与仪式演述的密切关联,使史诗叙事往往具备仪式所赋予的言语行为特质。  相似文献   

12.
《格萨尔》源远流长,表现了藏民族的民族精神,概括了藏民族在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现象。结合藏民族独特的文化以及历史背景,就像藏文典籍中的传记文学(■)一样,史诗也应该有自己的"素材"(■)。即,《格萨尔》史诗最早起缘于《玛桑仲》;继承了"喇"(■)和"央"(■)的观念等藏民族的原始崇拜;沿用了"格萨尔军王"这一人名,而且在尚武重兵上完全相似;《格萨尔》史诗艺术地再现了吐蕃政权时期的历次战争。  相似文献   

13.
论《格萨尔》史诗的仪式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伟 《西藏研究》2009,(6):35-41
《格萨尔》史诗是一部描述居住在雪域高原的藏族先民远古部落时代的生活画卷,它展现的是一个复杂而神秘的世界。文章对最能表现这个世界的“仪式”作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和分析,认为“仪式”由原初的世俗上升到宗教,具有了宗教意味,其巫术内涵是文化与诗学的双重变奏。  相似文献   

14.
《心灵史》是一部溶历史、文学、宗教于一体的辉煌壮烈的民族史诗。在这部深沉凝重的奇书中,张承志不仅第一次披露和揭示了生活在西北黄土高原腹地的鲜为人知的“血脖子教”——哲合忍耶的隐秘的历史、勇于牺牲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民族品格,同时也为自己寻找到了心灵的最后皈依。  相似文献   

15.
丹曲 《西藏研究》2007,1(1):58-67
藏族史诗《格萨尔》宏大磅礴,从中既能领略到雪域高原的自然风貌和人文景观,又可感受到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人们生存的不易和生活的艰辛。史诗不仅再现了古代藏族在生存与发展过程中,认知自然现象、总结自然规律的智慧,也反映了古代人民在适应自然环境协调、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纯朴观念,这些观念充满着朴素的辩证思想,对指导高原社会人们的社会实践发挥了积极作用。文章简要概述了《格萨尔》中的生态内容,并阐述了其生态意识产生的文化背景和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6.
《格萨尔》所体现的古代藏族山水为喻的审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丹曲 《西藏研究》2004,1(3):75-81
藏族是一个被大山环绕的民族 ,人们无时不受山水自然生命意蕴的感悟。比如 ,由《格萨尔》说唱艺人所创作的英雄史诗《格萨尔》就以大量篇章赞美了雪域高原的俊美和壮丽 ,将美丽的家乡描绘成人间的仙境和富饶的天堂 ,从而折射出古代藏族以山水为喻的审美观念。本文从审美的角度 ,对《格萨尔》所体现的古代藏族山水为喻的审美特征进行透视。笔者认为 ,古代藏族山水为喻的审美特征具体体现在充分肯定人性的主体作用和注入宗教的思想情感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作者把"江格尔"名字的由来和史诗主人公生活原型的关系当做突破口,在肯定前人研究成果的同时,去鉴别他们的成果,提出一系列具有导向意义的论点和独到见解,从而论证:《江格尔》发源于古代卫拉特蒙古,产生于13世纪,定型于15世纪。  相似文献   

18.
论《格萨尔》史诗的巫术文化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伟  赵闻彦 《西藏研究》2009,114(2):56-62
<格萨尔>史诗是藏族人民的大百科全书,其间蕴含着浓厚的宗教文化色彩.文章以宗教为视点,认为<格萨尔>史诗中的巫术是一种原始宗教的文化反映,体现了藏族人民企图征服自然的意志和愿望,史诗的某些故事情节是巫术观点基础上被创造出来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藏族人民在格萨尔这一人物身上寄托了民族的精神和期望.  相似文献   

19.
和继全  赵秀云 《民族学刊》2017,8(5):35-40, 105-108
纳西东巴文献往往被标以唯一性和独特性的标签.东巴文献是其创造主体祭司们在各个时期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历史积淀,但从历史层次的角度来看,根本上是长期文化互动过程中和其它民族共创的结果.其内部圈层可分解为民间口诵文献的象形文转写、早期本教经文的东巴文翻译、本教藏语音读东巴文献、藏传佛教藏语音读东巴文献、其他民族文献译本等.以往我们在表述某一民族文化事项时,往往带有主观的惯性思维,即是单一群体独创或借鉴其他群体文化后再创造的结果.东巴文献的例子给我们的启示是,哪怕是一些具有唯一性的民族文化也可能是多民族共创的结果.通过对东巴文献内部圈层分析,找到文化共创的主体和客体,是客观认识文化源流和发展脉络的可靠途径.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