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发展,失地农民的数量逐渐增多,失地农民的权益保障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当前,应围绕失地农民的生存权、就业权、社会保障权等方面,克服现有法律规定的缺陷,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保障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
我国失地农民权益保障研究——以兰州市安宁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的大量土地被征收,在农业用地转化为非农业用地这一过程中形成了一个特殊群体——失地农民。失地农民的土地被征收,失去了与土地相连的一切权益,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受到严重的侵害。为了保证城市和谐稳定的发展,保证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需要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机制和失地农民再就业培训机制,完善土地补偿制度,同时要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土地被征用,产生了大量的失地农民。作为新的弱势群体,失地农民合法权益遭受侵害的现象日益严重,成为我国社会发展中必须面对而又急需解决的问题。由于对失地农民的权益保护缺乏必要的法律支撑,致使农民失去土地后面临严重的生存风险,同时也带来了权益缺失救济的困难。因此,根本的问题要从法律制度层面入手,针对失地农民权益保护的具体要求,健全和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与保障机制,为失地农民的权益保护提供法律支持。  相似文献   

4.
征地过程中确保失地农民的生活、经济、就业和社会保障等权益不受侵犯才是安置农民的最佳方案。其中政策制度对保障失地农民权益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土地管理制度、土地征收制度以及补偿安置制度作为研究和分析的对象,并提出符合失地农民权益要求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永久性失地农民作为农民群体中较为特殊的群体,其数量也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加速而不断扩大。这一弱势群体所面临的问题关系到我国农业发展的基础、农村社会的稳定、城镇化建设的进程等,他们的权益保障问题也就成为了涉及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本文着重分析了永久性失地农民在征地过程中面临的权益保障困境,从生存和发展、就业、社会保障、法律维权等方面对困境加以阐释并分析造成困境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产生了大量的失地农民,妥善安置失地农民,维护其合法权益,是我国社会发展中必须面对而又急需解决的问题。关注广大失地农民的现状,解决他们面临的问题,事关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和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为此,应从大局的角度出发,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逐步完善各项制度,切实维护和保障失地农民的各项权益。本文拟探讨失地农民的权益流失及保障的有关问题,以引起更多的人来关注失地农民的权益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高速发展,大量农业用地转为城市用地和建设用地,失地农民增多在所难免,但这与实践中存在的侵害失地农民利益现象并无直接因果关系。导致侵害失地农民权益现象存在的根本原因是现行土地征收法律制度存在重大缺陷。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以保障农民权益为核心,全面改革征地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8.
失地农民权益保障的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是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的必然现象.虽然我国政府对失地农民进行了补偿,但由于土地产权制度、土地征用制度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致使失地农民仍然蒙受着经济权益的损害、政治权益的剥夺和社会权益的缺失.因此,制度创新是保障失地农民权益的有效途径.应改革土地产权制度,明确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健全农民承包经营权权能;完善土地征用制度,限定"公共利益"的范围,提高征地补偿标准,严格规范征地程序;建立健全失地农民的养老、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就业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9.
完善征地制度 保障失地农民权益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我国征地过程中存在着土地征用制度不完善、征地补偿政策不合理以及政府执政理念出现偏差等问题,导致了失地农民相关权益受损,生活、就业没有保障,心理压力增大等一系列问题。为此,政府首先应创新理念,其次要改革相关土地征收制度,最后要建立健全失地农民一系列的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大量农村土地被征用,失地农民问题随之产生。通过对南京市失地农民的调查,利用计量分析的方法对失地农民遭受就业冲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是否户主、性别、健康状况、是否获得一次性货币补偿和生活费补助对失地农民是否遭受就业冲击没有显著影响,而年龄、文化程度、征地用途、征地补偿金数量、征地前家庭年收入对失地农民是否遭受就业冲击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权益保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城市化进程中由于征地制度的计划经济和失地农民就业的市场经济,使得土地被征用后,一些农民种田无地,就业无岗,低保无份,成为新的弱势群体。在城市化进程中,采取何种切实可行的措施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是各级政府必须考虑的问题,必须尽快完善土地征用制度,构建长效保障机制,确实保护被征地农民的利益。  相似文献   

12.
和谐社会视角下的失地农民权益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土地被征用,失地农民数量日益增加,保护失地农民合法权益问题也就日渐突出,问题处理得好,将有助于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然而,由于土地征用制度的不完善、土地产权关系不明晰、城乡二元社会体制以及对行政行为监督机制的缺乏等原因,失地农民权益流失现象严重。因此,必须从制度安排和政府行为观念等多方面着手,重视和加强对失地农民的权益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是困扰社会的难题,大学生为了就业不惜牺牲各方面的利益,使得自身权益遭受侵害的现象层出不穷。大学生不仅要立足社会,还要加强维权意识,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高校也应该注重此方面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近20年来,特别是近几年来,由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集体土地大量被征用,失地农民的数量急剧上升;失地农民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发展中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城市化不仅只是土地非农化,农民居民化,要从根本上解决征地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和失地农民问题,必需尊重和切实保障被征地农民的权益,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思维模式来探讨农民的土地征用问题。  相似文献   

15.
完善征地制度保护失地农民权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现行的征地制度存在着“公共利益”界定不明确、征地程序不完善、征地补偿标准偏低以及土地补偿费分配不合理等弊端,产生了失地农民心理压力增大,生活、就业、养老和健康无保障等问题,失地农民合法权益受到极大损害。因此,应该严格界定公共利益的范围,完善征地程序,提高征地补偿标准,扩大征地补偿范围,合理分配土地补偿费用,重构农民集体经济组织,加强就业培训,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切实保护失地农民权益。  相似文献   

16.
城镇化是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结果,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市场带动的产业发展是城镇化的基础。城镇化过程中失地农民权益的保障应该基于公平交易的市场规则,即农民出让土地,换取其生存和发展的各种权益。失地农民的权益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权益,要把这些权益当作一个整体来看待。经济权益的核心是生存和发展;政治权益的核心是村民自治权;文化权益的核心是社会主义公民意识的培育;社会权益的核心是各种社会保障;生态权益的核心是生态安全。只有对失地农民的权益给以整体性保障,才能推动城镇化的健康发展,实现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7.
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失地农民面临财产权、生存权、参与权、知情权、就业权和社会保障权等权益受到侵犯的情形,这与我国长期实行的城乡二元经济体制、官员考核机制、集体土地产权主体不明、征地程序不透明以及权利救济制度不通顺等制度性缺陷有密切关系。因此,改革农村集体土地交易制度、明晰其产权主体、征地程序公开透明化和完善纠纷救济制度是保护失地农民权益的重要举措。同时,政府还应为失地农民提供与城市居民平等的劳动就业机会和社会保障服务公共产品。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民土地被征用,失地农民的数量迅猛增加。由于中国现行土地征用制度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使许多失地农民利益受到严重损害,并对其生存和发展形成严峻的挑战。为此,须着力构建失地农民的利益补偿机制、再就业创新机制和社会保障机制,切实保障中国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征地制度在保障失地农民权益的法律框架下不断演进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我国现行征地制度仍存在着征地权扩张、征地补偿标准低、征地程序不规范、征地收益分配不均等突出问题,严重损害了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因此,今后应当严格界定征地权的范围、提高征地补偿标准、完善征地程序、合理安置失地农民,切实保障失地农民权益。  相似文献   

20.
城市化过程中失地农民的权益损失及其保障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我国城市化大步推进,一大批农村集体土地被征用,因而产生了大量的失地农民。在征地过程中,因受制度缺陷等因素影响,失地农民许多权益受到侵犯、损害和流失。为了使城市化不受征地影响,同时又维护失地农民合法权益,必须对现行的土地管理制度、土地征用和补偿政策进行调整,强化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和处置权,合理提高征地补偿标准,完善失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改进征地的土地收益分配机制和加强征地补偿费的监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