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泰戈尔的散文诗歌的魅力在于它的对“爱”———那种充溢于宇宙万物当中的暖融融的爱意———的吟唱。不同于印度传统精神中的“寂然于万物” ,泰戈尔思想中有着西方文化的人文主义思想的深刻影响。强烈的个体意识和对和谐完整、统一宁静的追求 ,使得他的散文诗歌中的生命意识既区别于印度传统又远离了西方哲学、文学中的生命意识观。  相似文献   

2.
郝玉芳 《东方论坛》2007,2(6):38-40
泰戈尔的自然观是印度传统思想与西方现代科学自然观相结合的产物。一方面他继承和发展了"生命一体化"、"万物同情观"的印度古代哲学思想,另一方面他吸收了西方现代科学自然观的有益成分,形成了他的既具有一定科学性,又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和民族哲学底蕴的自然观。他认为自然既具有物质性,又具有精神性;既富有人性,又富有神性;人类将由亲证自然万物、与万物相结合而实现人生的价值和灵魂的最终解脱。  相似文献   

3.
泛神论是泰戈尔思想的核心,赋予其观照自然的独特方式,故而诗作具有人与自然融溶合一的浪漫情怀。它在中国的传播,激活了中国诗学传统,促使在反传统以后处于近乎失语状态的“五四”人与传统诗学精神遇和,影响了中国诗歌的现代转型。“五四”人还对泰戈尔泛神论思想主动选择和改造,使之带上反传统、个性解放、平等自由的时代印记。  相似文献   

4.
泰戈尔、尼采的"生命哲学"是对宇宙本原的亲证和对生命本身的礼赞;他们所理想的"人格模式"则全无生物学上的意义,而是一种境界、一个流程;他们的宗教意识是一种人道、艺术的宗教,蕴含着对高度的人性解放和审美意义的追求.本文通过对泰戈尔、尼采的生命哲学、人格模式、宗教意识的比较分析,以求文化他者对文化诠释的合理性、科学性,从而寻求两种文化间相互重叠的边界,最终亲证人类自身存在的意义与终极价值的契合.  相似文献   

5.
泰戈尔以他的散文诗集《吉檀迦利》,成为东方国家中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吉檀迦利》是泰戈尔对生命本体的亲证,也是他"生命哲学"与"诗人的宗教"的完美体现。泰戈尔为追求他"生命哲学"中生命的真谛,所表现出的无比激情与爱,至今仍照耀和鼓舞着整个人类的心灵。  相似文献   

6.
泰戈尔的诗歌<吉檀迦利>朴素优美而又蕴藉神秘,令人难以解透,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印度传统宗教文化对泰戈尔的影响,这种影响包括思想内涵、思维方式和艺术表现等方面.<吉檀迦利>是宗教影响文学的一个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7.
现代主义小说是印度20世纪文学中的重要构成,其发生、发展大致经历过三个阶段,各时期的创作成就分别以泰戈尔、阿葛叶与布特代沃·巴苏和"新小说派"作家群作为代表.泰戈尔实现了印度小说叙事手段的现代性转型;阿葛叶和巴苏为印地语、孟加拉语现代主义小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0世纪中后期出现并得到繁荣发展的"新小说派"借鉴、吸收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观念和表现手法,融合本土小说叙事基因,强化现代性诉求,坚持立异标新,对印度文学现代化进程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印度作家泰戈尔在世界文坛上的地位是通过诗歌而奠定的,泰戈尔也是以散文诗<吉檀迦利>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在他散文诗的创作中,诗人一方面强烈要求民族的独立与解放,另一方面又想通过宗教、哲学、伦理道德等途径来实现社会的改造.思想意识的矛盾直接体现在诗歌创作中.随着思想意识的提高,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历史作用有了新的认识,更加关注全民族的命运和世界风云变化,同时他也不再热衷于追求人与神的和谐统一,对生命本性也有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言志"与"缘情"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中的两个术语,是对诗歌基本性能与特点的两种概括."言志"说与"缘情"说两者的差别在于前者强调文学功能的意义,而后者却强调文学本质的意义,两者体现于诗歌创作中的作用同等重要,密不可分.一种传统理论认为二者是对立的,这种观点重视"言志"而忽视"缘情",认为"言志"才是诗歌的主流.其实,就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历史来看,优秀的诗歌作品无法离开"缘情"而单纯地"言志".通过分析杜甫的诗歌创作,来探讨"言志"与"缘情"的同一性.  相似文献   

10.
生命意识是李贺诗歌的一个重要主题,诗人在表达这一主题时,采用了多种表达范式,"睹木兴叹"就是其中的一种.前人由于对李诗生命意识及其这一表达范式缺乏足够了解,在注疏李贺诗歌时往往违背了诗人本意.文章以"睹木兴叹"这一表达范式为议论角度,对姚文燮《昌谷集注》、王琦《李贺诗歌集注》、叶葱奇《李贺诗集》三家注疏中的不妥之处作举例纠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