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慧能顿教禅法的行持条件是:师者是直探本源的大善知识,行者是当下契入的上根利器,如此师资道合,又须行者终身奉持、假以种种历练,方可彻见真如自性,涅槃妙心即此默付密传.后世禅宗世俗化、生活化的倾向既是对六祖教法的一个极大的误解,也丧失了禅的修证实质和解脱意趣. 相似文献
2.
3.
“本乎道,师乎圣,体乎经,酌乎纬,变乎骚”(《序志》篇),这是《文心雕龙》的总纲。因此,刘勰把《原道》篇列于全书之首。但是人们对《原道》篇的“道”,却存在着两种完全对立的理解,并由此导致对刘勰的世界观的看法也互相对立。有些同志认为刘勰所说的“道”就是“自然之道”,基本上是唯物主义的,因而他的世界观基本上也是唯物主义的。另一些同志则认为刘勰的“道”来源于《老子》,或认为他的“道”就是“太极”,这与黑格尔的“绝对观念”、“三段论”是近似的,因而这种“道”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刘勰的世界观自然也只能是客观唯心主义的。 相似文献
4.
学术界历来对元末明初戏剧家杨景贤及其“神仙道化”剧论及颇少,其因大概有三:一曰在群星璀璨的元曲作家中;杨景贤这颗星并不耀眼,只可算三流作家;二曰其创作剧存目虽有二十种之多,而传世之作只有《西游记》和《马丹阳度脱刘行首》(以下简称《刘行首》),况前者著作权尚有争端;三曰关于杨景贤生平资料不详。明初朱权《太和正音谱》将“神仙道化”剧列于杂剧“十二科”之首,标明其重要。但在建国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由于复杂的原因,该剧种受到全盘否定。近年,对“仙道”剧研究逐步深入,但对《刘行首》的研究仍很冷落,即使偶有提及,评价亦偏低… 相似文献
5.
论《野草》的视觉艺术及其渊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具体而丰富的例证 ,细致分析鲁迅的《野草》在视觉艺术上的诸多特色及其形成的原因。其最为显明的三方面是 :受木刻艺术影响而造成强烈的明暗对比与精劲的线条造型 ,与陈师曾长期交往而形成设色与构图上的水墨意味 ,以及与李贺诗境相通的既凝重又流动的奇异意象。 相似文献
6.
7.
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的巴门尼德用是(τοου)表示世界的最高本体,从那时开始,希腊人就把理论的关注点从水、无定、气等具体的世界本原(αpκη,又译始基)转到普遍的世界本体上来.在中国,大约同时甚至更早,就有老子用道来代替天、帝等宗教性的最高概念,指万物的根据.但是,道究竟有怎样的意义呢?后来的古代中国学者习惯意会和描述,而不愿诉诸具有逻辑性的表达方式,所以他们的研究成果至今仍需继续解读.近代中国人学习了西方的哲学概念,并用以界说古代学术思想,由此引起老子的道究竟是本原还是本体,唯物还是唯心的争论. 相似文献
8.
帛书《道原》和《淮南子·原道》《文子·道原》是三篇反映道家道论思想的重要文献。首先,这三篇文献从本体论的角度对“道”做了深刻论述,肯定“道体”具有“无”与“一”的特性;不过它们的具体诠释又是有差别的,如“无”有“虚无”“,一”有“统一性“”唯一性”和“本原性”的涵义。其次,这三篇文献都从“道用”的层面来展示了本体之“道”,但其如何展示有差异和侧重,如对于“道用”之“无”的诠释即有“虚无”和“无欲”两种。归纳起来看,这三篇文献所反映的早期道家的道论思想在宏观上是大体一致的,但亦有一定的差别、变化和发展,其中从帛书《道原》到《淮南子·原道》的间距较大。 相似文献
9.
伊丽莎白·毕晓普被称为20世纪美国奇特的女诗人。这缘自于:她在诗歌创作的数量上以少胜多;童年命运多舛;所创作的168行长诗《麋鹿》历时26年。此诗以诗人的一次班车之旅为主线,艺术地再现了她的人生感悟以及对亲人的感恩之情。尤其是作品所呈现的真实描摹、自然清新、张弛圆润、意象隽永的艺术风格,更增添了诗歌的感染力。因此,《麋鹿》可视为毕晓普生命旅程的天籁之音。 相似文献
10.
11.
《道德经》中的道与德相伴相随,不可分离。本文打破通行本《道德经》道经和德经二分结构,从不同层次进一步梳理了道与德的内涵及关系。 相似文献
12.
乾隆帝统一新疆后,撰写了《开惑论》.依据史料,《开惑论》中所谓“浮议”有确切史实,乾隆帝此文不仅是对用兵新疆否决意见的一次总反驳,还体现了对治道的拓展.乾隆帝站在正义的高度,表明自己能够建立超迈祖上功绩的原因在于“天眷”.乾隆帝《开惑论》不仅掌握了话语权,而且颠覆了历史上士人对开疆拓土的批评.乾隆帝一方面重视史实的叙述,一方面强调思想的阐述,这样就突破了赋的外在形式特点,造成《开惑论》有别于传统的赋体.乾隆帝通过《开惑论》,重新建构并维系了中国疆域观与多民族国家观.从这个意义上讲,《开惑论》确实起到了祛疑与开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卢梭是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被看作是法国大革命的哲人,是浪漫主义之父。他的《新爱洛伊丝》是一部书信体小说,写了一对青年男女的真挚的爱情,借此表达了他平等、自由的观念,控诉了不平等的等级观念;而同时,他这种对真实的自然情感的直接表露,直接引发了19世纪的浪漫主义思潮。 相似文献
14.
司马迁推崇孔子,并把自己写作《史记》比作孔子作《春秋》,在《史记》中多次引用孔子及其《春秋》之言语,甚至以孔子语代言.《史记》的撰著,深受孔子实事求是的治史态度和寓论于史的修史方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空白》是贾平凹迄今为止唯一的诗集,尽管诗集中收录的作品基本上是作者初涉文坛的稚嫩之作,但作者却对这部诗集珍爱有加.诗集《空白》在语言特色、题材内容、审美情趣、思想意蕴等方面都为贾平凹后来的小说和散文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诗集《空白》到近年来贾平凹长篇小说精品的不断井喷,显示了作家在文学创作领域中的执着追求与不懈探索.可以说,诗集《空白》是贾平凹后来文学创作的艺术母体,对于研究贾平凹的文学创作具有不容忽视的文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论张之洞《书目问答》及其学术源流郭向东张之洞(一八七三~一九九年)直隶南皮(今属河北)人。清光绪元年,他在四川学政任内,为诸生撰《书目答问》,于光绪二年(187)写定问世。《书目答问》是为回答诸生来问“应读何书,书以何本为答”而撰。它是近百年来流传很... 相似文献
17.
纳博科夫的小说<洛丽塔>向我们讲述了一个畸形的恋爱在社会评价体系之下的悲剧,但是作者的目的绝不是单纯地讲故事,在故事的背后是作者对人性的拷问.这种拷问恰恰是通过小说的双重叙事结构表现出来.表层结构中,纳博科夫在讲一个关于正常社会评价体系下的道德故事,但是透过小说的深层结构纳博科夫在探讨着人本质的灵魂充满了欲望,又被无情的现实和超我之力量所压迫,在二者不断妥协和调和的过程中,痛苦的、现实的自己得以最终展现. 相似文献
18.
《三梦记》所写故事皆有虚构成分,内容是否真实不能用以证明作者究竟为谁的问题;三梦作为不可分割的整体,必须通盘考虑、系统研究、全面评价。《三梦记》是以论点为框架,以故事为佐证,夹议夹叙,结构独特的一篇富有哲思的小说体。梦与现实关系是其叙事核心与主线,揭示梦反映现实的功能、作用与机制是其思想主题。《三梦记》是唐代小说中唯一关注和思考梦现象本身的小说,是系统揭示梦境功能作用的小说,也是唯一没有宗教迷信色彩的纪梦涉梦小说。 相似文献
19.
《东西南北》2014,(11):F0002-F0002
权威救科书和权威专家都反复解释并保证它低毒、无危害;日、韩、荷等发达国家,能把工厂建在居民的家门口;但是,在中国,从2007年至今,历经厦门、大连、宁波、成都、昆明、茂名,7年间,各地民众的选择却只有一个:抵制、抵制、抵制……PX在中国独特的遭遇和令人费解的现象,可用一个网络流行用语来概括——px,“不明觉厉”。几乎同时,另一场有关PX的“冲突”在网上上演。在“人人可编辑的百科全书”的百度百科中,有人悄然将“PX”词条的毒性描述由“低毒”改为“巨毒”。之后,有网友多次对这一“恶意篡改行为”进行客观更正.但连续几次又被人改成“巨毒”或“剧毒”。清华化工系近10名学生也自发捍卫PX“低毒属性”这一科学常识…… 相似文献
20.
清代学者方玉润晚年写定的《诗经原始》一书,在《诗经》学史上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对顾颉刚古史辨派以来的《诗经》学发展有重大影响。方玉润着力于探讨诗三百的本意,被后人称为独立思考派。方玉润批评了《诗序》、朱熹的《诗集传》和姚际恒的《诗经通论》,确立了依照文本探索本意的解诗宗旨和方法,他对诗的评点往往细致入微,能挖掘出作品的种种妙处,富有启发意义。在追求诗人之意、把文本作为最高依据、重视诗的特有情性等方面,他实际上承继了以朱熹《诗经》学为代表的解诗传统。方玉润在解诗方法上表现得相当激进,而其思想观念则相当保守,故在解诗方法方面,《诗经原始》取得了长足进步,可它对诗歌内涵的把握,依然深受儒家政教伦理观念的拘囿,很多时候还不如《诗集传》。从本质上来说,它跟《诗序》依旧属于同一个儒教体系,甚至可以说跟《诗序》极为密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