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重写文明史     
怎样建立中国话语及自主知识体系?学术界一直在奋力探索,然而效果却不甚明显,根本原因是没有找到恰当的抓手,无法做到“踏石有印,抓铁留痕”。话语是在言说中呈现的,或者说,话语最先是在对文明史(包括哲学史、文学史、艺术史、经济史、法律史、科技史等各学科史)的认知与言说、叙述和阐释中形成的。例如,中国的“春秋话语”,是孔子撰写《春秋》,从历史叙述和言说中建立起来的;同样,西方的话语权,也是从撰写世界文明史中确立的。无论是黑格尔《哲学史演讲录》对东方文明的贬低,还是雅斯贝尔斯的《历史的起源与目标》正式提出了“轴心时期”这一话语,都是在文明史的叙述和阐释中展开和形成的。然而,长期以来,“文明”概念的定义、文明观的全球输出以及文明史的书写话语权都牢牢掌握在西方学者手中,致使当下的(包括西方的和中国的)文明史书写存在严重的西方中心倾向,对东方文明,尤其是对中国文明的书写存在史实不符、歪曲贬低、盲目跟风、亦步亦趋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重写文明史”这一重大命题,是期望中国学者以文明史实为基础“重写文明史”,在重写文明史中对西方错误的文明观进行拨乱反正,对西方文明史和中国相关文明史研究中不实的书写进行有...  相似文献   

2.
方汉文教授新作《比较文化学新编》是以比较文化学的历史阶段、学科中心范畴与基本观念、学科的研究为学理依据,以八大文明体系、四次文化复兴运动、文化体系的可通约性与可比性以及冲突与融合为研究客体。《新编》是新世纪比较文明文化学理论体系新建构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3.
林志纯教授主编的《世界古典文明史》(Journal of Ancient Civilizations,简称JAC)于1986年创刊,这是我国世界古代史研究在走向世界的进程中迈出重要的一步,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注意。《世界古典文明史》是东北师范大学世界古典文明研究所的学术刊物,反映本学科国内外研究成果和动态,侧重埃及学、亚述学、赫梯学、西方古典学。发表的论文以英语为主,兼及德、法、意等国际学术通用语言。创刊本以我国著名史学家周谷城、吴于廑、林志纯教授的文章《世界古典文明史在我国的空白必须填补》代发刊词。他们对在我国开展古典文明史研究的必要性、这门学科在国内外的现状  相似文献   

4.
世界文明的产生和演变已历数千年,业已形成不同的文明形态,彼此之间处于一种辩证联系的关系。方汉文教授的《比较文明学》将“新辩证论”作为一种研究范式,以开阔的理论视域和翔实的史料评述了不同形态的世界文明及其特质,探析了比较文明学的基本观念与理论体系,主张不同文明之间建立起同一和差异的互动观念,促进世界文明的对话与融新。  相似文献   

5.
东北亚文明具有典型的区域文化特征。本文在东北亚文明史探源过程中,兼及东北亚文明史研究的方法问题。认为研究东北亚文明史,在坚持城市、金属、文字这三种文明起源标志物的同时,当有所侧重,要重视文字,换言之,即文字的载体──陶器在东北亚文明起源上的地位;在时间流程上,当把对落后民族的研究纳入整个东北亚文明史研究的体系中,并且要强调先进民族的文化辐射作用,因为文明及其特征不能逸出“共享文明”的总趋势。  相似文献   

6.
随着文明互鉴理念的深入阐发与实践,国内学界开始重新审视甚至极力改变以西方为主导的文明观,文明成为我国当前讨论的核心问题,重写文明史势在必行。重写文明史的首要任务,即要清晰把握以英美为代表的西方整体文明史著作的编撰概况和存在的问题,为全球问题提供“中国视野”“中国方案”,阐释新时代中国的文明观,传播中国的理论话语。自19世纪英美编撰整体文明史以来,至今已有近百部著作问世,对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的总结有所贡献。但英美世界文明史编撰存在诸多问题:早期文明史书写缺失印度、中国等东方文明;极力贬低东方文明或亚洲文明,将其视为人类文明发展的“幼年期”以衬托西方文明的优越性;西方与非西方文明失衡,西方文明是主要内容;存在史实错误,认为东方民族非文明的源头;缺乏历史书写的严肃性和客观性,将中国王朝的衰退归结于中国语言文字的复杂性,将印第安文明的毁灭归结于其不适应西方文明。其中,最严重的问题即是西方霸权式的文明观始终存在:或大肆宣扬欧洲海外扩张和殖民带来的“世界性影响”,或将16世纪以来的时代统称为“西方统治时代”,甚至将人类从古至今的文明完全置于西方主导的“全球化”浪潮中,一种新型欧洲中心论日渐凸显。  相似文献   

7.
以汤因比的《历史研究》作为撰写真正意义上的世界文明史为开端,文化形态史观也逐渐发展为“文明多元论”,以文明为研究单位的世界通史的写作和出版从此方兴未艾。在我国翻译出版的世界文明史方面的著作近年来甚多。如1987年,我国出版了美国人爱德华·麦克诺尔·伯恩斯和菲利普  相似文献   

8.
《中国、朝鲜、日本传统哲学比较研究》一书出版洁莹延边大学朝鲜问题研究所东方哲学研究室集体创作的近35万字的《中国、朝鲜、日本传统哲学比较研究》(朱七星教授主编)一书,最近由延边人民出版社出版。它是国家教委“八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是海内外第一部...  相似文献   

9.
世界古典文明史研究的新成果──简评《古代希腊研究》晨晓古代希腊文明是现代西方文明的基石。德国学者基茨勒在《希腊罗马研究在中国》一文中曾说:“全部的西方文明,欧、美、大洋洲的思想、文化和科技成就,都带有希腊罗马时代的烙印。”“谁要想理解欧洲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0.
清季日本文明史作品的译介,是20世纪初新史学思潮和学堂历史教育推动下的产物;中国从日本翻译了为数不少的文明史著作,如《中国文明小史》、《万国史纲》、《支那文明史》、《世界文明史》等,在学界和教育界都发生过重要影响;它对更新近代学人的史学观念,推进新史学思潮的深入发展,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日本式的文明史编纂形式对近现代中国的史书撰写尤其是自编历史教科书,产生了深远影响;它在中国近现代史学史、教育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世界历史比较研究的一部力作———评《亚欧封建经济形态比较研究》侯文富由朱寰教授主编撰著的《亚欧封建经济形态比较研究》一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共35万字,分9章,以中、日、英、俄四国为研究样本,分别从封建土地国有问题、封建土地所有制、封...  相似文献   

12.
以汤因比的《历史研究》作为撰写真正意义上的世界文明史为开端,文化形态史观也逐渐发展为“文明多元论”,以文明为研究单位的世界通史的写作和出版从此方兴未艾。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文明互鉴”和“文明探源”发表重要讲话。在2022年7月16日出版的第14期《求是》杂志上,习近平总书记以《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为题,再次就“中国文明历史研究”需要重点抓好的工作进行了部署,在“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工作中,他强调:“我们要坚持弘扬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以宽广胸怀理解不同文明对价值内涵的认识,尊重不同国家人民对自身发展道路的探索,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弘扬中华文明蕴含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本刊以四川大学2035先导计划“文明互鉴与全球治理”首席专家曹顺庆建议开设的“文明书写与文明互鉴”栏目为基础,以“重写文明史”为年度话题,探讨为“文明定义”提出中国方案的可能性。文明定义以及所包含的文明观,最直观的表现形式是文明史书写,世界上许多重要的思想家都参与过“世界文明史”“人类文明史”的建构和书写,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和认知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同时也为文明定义和文明观留下了偏见。“重写文明史”的目的不在于短期内建构起代表中国立场的“世界文明...  相似文献   

14.
2007年12月3日至6日,我校国学研究院举办了《中华文明史》(第一卷)英文译稿讨论会。由《中华文明史》英译本主编、美国人文与自然科学院院士、华盛顿大学教授、美国著名汉学家康达维先生率领的来自美国、加拿大、新加坡、中国的译者代表团和《中华文明史》中文版主编袁行霈、严  相似文献   

15.
值此新世纪的伊始 ,李怀国教授所著的《世界上古文明史》问世 ,辽宁大学史苑又添一枝新花 ,可喜可贺。这部著作是国家 2 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由辽宁大学出版社出版。它以新颖独特的编撰体例 ,全面地阐述了人类社会发展头两个阶段的历史 ,即原始社会和古代社会的历史。它既是一部史学专著 ,也是一部大学教材 ,以下就我个人感到兴趣的几个问题 ,作一浅略的评述。一本著的导言开端就说 :“《世界上古文明史》是描述远古人类的诞生至公元 5世纪世界范围内文明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它包括原始社会和古代社会两个历史阶段。”在这里把通常认为…  相似文献   

16.
于述胜教授,1964年生于山东省烟台市,1991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获教育学博士学位。现为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山东省高校中青年学术骨干、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省级重点学科教育学原理教育哲学研究方向带头人。于述胜教授自1985年以来一直从事中国教育史研究,专著有《朱熹与南宋教育思潮》、《中国教育制度通史》(第7卷),合著有《中国传统教育哲学》、《中国教育哲学史》等,在《教育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清华学报》(台)、《孔孟月刊》(台)、《鹅湖月刊》(台)等海内…  相似文献   

17.
在唐代文史学界,尚永亮教授是以研究贬谪文化与贬谪文学而知名的,15年前他就已出版了《元和五大诗人与贬谪文学考论》一书(文津出版社1993年版),10年后他又进一步细化和深化原有研究并推出《贬谪文化与贬谪文学》一书(兰州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经过10多年的思考和积累,最近又隆重推出由他主撰的50余万言的煌煌巨著——《唐五代逐臣与贬谪文学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下文简称尚著),这是作者对自己多年研究所作的进一步理论提升,也是对唐五代贬谪文化史和贬谪文学史的重新书写,更是对古代贬谪文化体系进行的一次再建构和新阐释。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族经济史研究会筹备组于3月22日至23日在呼和浩特召开了蒙古族文明史开端问题学术讨论会。共有49人出席了会议。在讨论会上,有20余名学者从不同学科角度对蒙古族文明史开端问题作了比较系统的阐述和论证。基本观点有三个方面:(一)蒙古族是北方的一个古老民族,其先民早已在蒙古高原地区生存繁衍,它的文明史开端不能同北方各民族割裂开来。(二)蒙古族文明的发  相似文献   

19.
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是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科学体系的一个分支。目前,在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各个领域中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显得明显不足。有关比较思想政治研究的著作或编著仅有这样几本:苏崇德教授主编的《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这是国内第一本关于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的专著,1995年出版。宋春宏教授的《比较德育新论》,1999年出版;王玄武教授主编的《比较德育学》,2000年出版;王瑞荪教授主编的《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  相似文献   

20.
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著名的资深教授康拉德.希诺考尔教授等三位教授合著的《日本文明史》一书,自2006年出版后,已成为美国大学生中通用的日本史课程的读本。该书的中文译本由中国群言出版社于2008年在中国发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