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民族旅游作为一种弘扬民族文化、产生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特殊的旅游形式,正成为国内外学界研究的热点。关于民族旅游的定义,国内外不同专家有不同的认识与表述,但对民族旅游的核心内容有较为统一:即强调民族旅游是一种跨文化、跨民族的旅游形式,民族旅游目的地居民和游客属于不同的民族和文化,同时作为民族旅游目的地的民族属于本国非主流民族;民族旅游的资源包括当地特有的民族文化、自然环境,其中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2.
中国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研究综述   总被引:79,自引:2,他引:77  
本文通过对 1985年以来有关中国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研究文献的统计分析 ,从概念界定、民族文化旅游供给研究、民族文化旅游需求研究、民族文化旅游影响研究的现状与展望四个方面 ,对中国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研究进行了综述。文章反映了中国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研究的进展、学术动态 ,提出了今后需要进一步重视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个民族学人类学学者,在进行民族文化的研究时,首先是调查它,弄清楚它的文化现象,然后来解释它,在这个解释中,要注重本土解释.重视本土解释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使我们对一个民族的文化,尽量做到研究的客观性,获得客观的资料,尽量克服本民族文化或其他一些文化观念给自己带来的一些偏见和影响;做本土解释的研究有利于促进各民族的相互理解.  相似文献   

4.
一 风俗作为一个民族或国家社会、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窥测这一民族、国家社会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窗口.因此,研究一个民族、国家风俗文化形成、发展和变迁的历史,也就成了研究这个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和变迁的历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川甘交界地带的主要民族白马藏族与羌族、藏族等民族长期毗邻而居,在文化方面相互习染。作为民族文化主要组成部分的白马藏族服饰,既有体现独特民族个性的一些文化符号的传承,同时又不乏临近民族服饰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与融合。对白马藏族服饰与藏、羌民族服饰进行比较研究,有助于我们更为准确地认识白马藏族服饰的基本特征与文化内涵,并由此深入了解白马藏族的民族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6.
满—通古斯语族作为古老的民族共同体,蕴藏着丰富的体育文化资源,呈现出多层次、多元化的发展特征,是研究诸民族原生态文化业态的样本;满—通古斯语族传统体育文化以其特有的民族文化标识,独道的民族文化基因,既浓缩了民族文化精华,又彰显了民族文化精神;既增强了民族文化认同,又显现了民族文化价值。保护传承满—通古斯语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多样性,需从教育传承、竞技传承、产业传承、媒体传承、民间传承和学术传承等入手,以促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7.
鄂伦春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其特殊的发展历程,创造了特色浓郁的民族文化,同时,作为优秀的民族文化丰富了我国的民族文化内涵。本文对鄂伦春族聚居的黑龙江省白银纳、十八站两个民族乡为研究区域,梳理了两地文化旅游资源特征,并对文化旅游资源进行了分类,进而提出进一步开展文化旅游的设想及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中国知网数据库1990~ 2021年收录文献为样本,对国内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化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化研究在2002年后发文迅速增加,但研究学者团队和机构合作整体情况较弱.研究热点主要围绕民族地区旅游、民族文化旅游、文化旅游产业与民族文化资源、文化旅游开发、文化和旅游融合创新等.总体研究内容广泛,却还没有形成系统.未来在围绕民族地区和民族文化创意产业、文化创新转化、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等热点问题基础上,可加强中观、宏观层次经济学问题的理论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9.
民族节日作为重要的旅游吸引物,在民族地区旅游中发挥重要作用.在节日旅游中,东道主往往用表演的形式将本民族的文化进行呈现.而游客在凝视表演文化的过程中,也通过参与表演来获得身体化的表演体验.文章以广西三江侗族多耶节为研究案例,以节日活动中的表演行为为切入点,以节日空间中东道主和游客为研究对象,探讨在民族节日旅游展演的背景下,东道主和游客的表演性是如何在“客-我”的互动中进行建构的.研究发现,在民族节日旅游中,东道主作为节日旅游的“主人”,为了更好地展示本民族的文化,发挥其旅游经济及社会功能,往往通过编排或排练使民族文化富于表演性,从而使其更好地在旅游舞台上进行呈现,发挥交流媒介的功能;另一方面,游客作为节日旅游场域中的“客人”,其在通过视觉的凝视对东道主所表演的文化进行消费的过程中,已不单纯地满足于视觉感官的体验,更多的在于追求身体的多感官体验,进行旅游的身体化实践和表演性参与.  相似文献   

10.
作为物质和精神文化的结合体的体现——民族服饰,体现了该民族的生活面貌。本文基于中国民间设计艺术的价值取向审视苗族服饰纹样,对中国苗族聚集区的苗族服饰图案的艺术性和文化内涵和特点进行了研究,结合民族的风俗习惯、审美意识、文化积累及生活面貌,对苗族独特文化内涵在苗族服饰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少数民族文化,作为少数民族劳动者价值观念、风俗习惯、心理特征、审美情趣等方面的总和,具有形态多样性、分布立体性、全民认同性等特征.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县域经济,少数民族文化因素不可忽视.通过影响和作用于少数民族劳动者的思想及其经济活动,少数民族文化既能够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也可能阻碍县域经济发展.构建少数民族地区县域"文化经济",就是要通过对县域优秀文化资源进行开发和经营,充分挖掘并实现文化产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在繁荣少数民族文化的同时,实现少数民族地区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2.
韩利  谭勇 《民族学刊》2017,8(3):84-89,126-127
作为中国曲艺重要的组成部分--西南少数民族曲艺历史悠久、形式多样、审美独特、文化内涵极其丰富,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血脉不可或缺的传承载体.因历史原因和它的口头性特征,以及某些民族文字的缺失,在理论方法和个案研究等方面长期以来都处于研究者寥寥,甚至无人问津的状态.本文拟回顾、梳理、总结建国以来西南少数民族曲艺研究成果,简介曲种,分析其独特性,探讨如何进一步充实、丰富少数民族曲艺研究的学术内容,为推动西南少数民族曲艺的健康发展、丰富中华艺术文化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3.
文化是民族的重要特征.新中国成立60年来,党和国家的民族文化政策不断发展和完善,对我国的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民族地区的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加强少数民族文化建设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客观需要。把民族学校打造成少数民族文化教育、传承的主要基地,要通过缜密规划,打牢基础,形成特色,为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发挥主力军作用。  相似文献   

15.
陈春艳 《民族学刊》2022,13(10):1-6, 128
大量少数民族由农村迁移至城市,既为城市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也为民族工作和城市治理带来了挑战。铸牢城市少数民族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做好民族工作的关键,能够帮助少数民族更好地适应并融入城市生活,并有助于在城市地区进一步做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有效破解城市治理的难题。应从完善保障城市少数民族合法权益的机制和体制,努力提高城市少数民族贫困群众的生活质量与水平,关注并及时满足城市少数民族的精神需求,充分调动和发挥城市常住少数民族群众的积极性和带头作用四个方面去铸牢城市少数民族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6.
青海自古以来是多民族的地区 ,各民族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创造了丰富灿烂、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并突出地体现出民族文化的传承性、地域性、民族性、宗教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Cultural diversity and the decentralisation of cultural self-determination are principal aims in the cultural strategies of modern western countries. However, there is no general agreement as to which groups should be granted such autonomy, or about who should be regarded as the authentic spokesmen for their groups. This article asks how two smallish but developed countries, Finland and New Zealand have historically arranged the status of their cultural minorities. The comparison is based on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se two countries, which have similar views on political rights and share a similar dependence on a limited number of economic sources. The chief guides of my reasoning have been Michael Volkerling's notion of cultural policies as ‘difference-engines’ and Alessandro Pizzorno's conception of ‘partisan identities’. The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State has, in both cases, actively interfered with the construction of sub-identities. This was done by carefully creating the channels of negotiation, and specifying the individuals actually involved in the negotiations about minority rights. These ‘appropriate national sub-identities’ have ensured a stability for the state, but have simultaneously led to enormous social concentrations of power within and between the groups themselves.  相似文献   

18.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与城市民族工作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在研究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构成和城市中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不断增长趋势的基础上 ,提出了城市民族工作在内容、范围、方式方面均应作出适应性的调整。城市民族工作应更注重政策环境的建设 ,注重法制建设 ,注重少数民族人口流出地和流入地政府之间的密切合作与协调 ,建立起更有效的机制 ,从而有效地管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 ,并保障少数民族应有的权益  相似文献   

19.
渝东南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文化旅游发展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渝东南是少数民族聚居的老少边穷地区,但是其自然风景优美,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分布较多,土家苗族文化风情异彩纷呈,应该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开发少数民族地区特色文化生态旅游产品,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生态旅游产业,加快实现民族地区的和谐发展。因此,本文分析了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旅游发展的条件、优势、存在问题,进而提出渝东南民族贫困地区文化旅游开发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20.
少数民族大学生是民族地区未来的主人,是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骨干力量,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民族地区的文明程度和可持续发展。民族高校图书馆作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第二课堂,应与时俱进,切实转变观念,充分发挥文献资源丰富、环境良好、工作人员素质高的优势,使其成为少数民族大学生德育教育的主阵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