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近思录》由朱熹与吕祖谦一起选取北宋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等四名学者的言论编纂而成,由于它在中国理学史的特殊地位,一直都是学界的研究热点之一。关于《近思录》的成书过程、内容取材、价值取向等问题,前辈学者有不同的意见。陈荣捷、束景南、杜海军等人的研究存在一些错误观点,在淳熙二年五月五日朱熹作序之时,《近思录》实际上只存在所圈定好的条目,还没有抄撮成书,而其初稿要到同年八月份才完成,此后几年中还一直在继续修改。后世学者"没祖谦之名,但称朱子《近思录》",是与朱熹的再传弟子叶采的刻意所为分不开的。此外,《近思录》中朱熹、吕祖谦各自的取材内容与价值取向有所不同,书中三条涉及举业的条目是朱熹应张栻要求所添加,与吕祖谦无关。  相似文献   

2.
《欧公本末》是吕祖谦临终前完成的一部书,因刊行较少而流布不广,黄灵庚主编《吕祖谦全集》方整理入集出版。该书保存了不少与欧阳修有关的北宋文献,一是可补充现存宋人文献的不足,二是不同的记载,可为现在研究宋人资料提供参考,三是记载详细。这对研究欧阳修、吕祖谦乃至北宋学术,都具有一定的认识和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3.
《近思录》是朱熹为建立儒家道统所编撰的著作。此书由朱熹、吕祖谦共同编订,依次辑录北宋著名理学家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四人的有关言论和事迹,同时也反映了编选者朱熹、吕祖谦自己的思想。它既是一部四子的语录,也是一部反映着六人的共同思想的精华录。在宋元明清时期,《近思录》是影响最大最广的入门性、阶梯性的学术书。  相似文献   

4.
朱熹、吕祖谦编纂《近思录》的主导思想依据《中庸》和《大学》。三书在文本结构和深层义理上具有内在同一性。朱熹编纂《近思录》,把儒学的为学道路予以体系化组织,试图建立一个鲜明而严谨的理学为学次第,并把儒学的内外之道解释为一个完整的仁学思想体系,也显示出《中庸》、《大学》等早期儒家经典文本结构的严谨,彰显了儒学成德之道的为学次第和道德生命境界发展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5.
比较吕祖谦《易说》与程颐《易传》,分析《易说》的解《易》体例及其中体现的理学思想认为:吕祖谦从“势”“理”两个维度解《易》,视诸卦阴阳爻是循环转移的,他把《易》视为讲道德修养的书,体现了鲜明的实用主义倾向,又以柔顺为“明德”,突破了程颐的解《易》思路。此外,《易说》还对君臣职分作了限定。《易说》较全面地体现了吕祖谦的易学思想。  相似文献   

6.
吕祖谦《吕氏家塾读诗记》、《吕氏读书记》题名相似,各书目对《吕氏读书记》记载较少,已有记载之间也存有矛盾,这给吕氏作品整理及研究带来诸多不便.通过对书目、序跋及网络资料查询,可以确定《吕氏家塾读诗记》与《吕氏读书记》是吕祖谦两部完全不同的作品,《吕氏读书记》今疑已亡佚.  相似文献   

7.
《宋文鉴》的编纂意图有两种传统说法,第一种是周必大"有补治道"说,第二种是刘克庄"去取多朱意"说,但吕祖谦是以己意编《宋文鉴》,并未按宋孝宗"有补治道"的旨意去编纂,吕祖谦与朱熹学术思想不同,朱熹对《宋文鉴》的编纂也多有批评,所以传统的两种说法均不对。从吕祖谦编《宋文鉴》时的史官身份,《宋文鉴》大量增选《宋文海》遗落文献、基本不选《宋文海》已选文献,以及《宋文鉴》资料来源广泛,有意搜求真实历史文献,可以看出《宋文鉴》的编纂意图是存北宋一代文献,形成了"包括全代,与史相辅"的特点,南宋后期及明代出现的以一己之力编选一代文献的选本显然是受到了《宋文鉴》存一代文献编纂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D.H.劳伦斯的《大海与撒丁岛》是一部描写撒丁岛瑰丽风光和民风民情的游记。作为一种自然写作,这部游记更能体现出劳伦斯的生态观。从生态批评视角解读这部游记,可以探讨劳伦斯超前的生态哲思以及他对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和谐关系的渴望。  相似文献   

9.
《宋文鉴》的编纂意图有两种传统说法,第一种是周必大"有补治道"说,第二种是刘克庄"去取多朱意"说,但吕祖谦是以己意编《宋文鉴》,并未按宋孝宗"有补治道"的旨意去编纂,吕祖谦与朱熹学术思想不同,朱熹对《宋文鉴》的编纂也多有批评,所以传统的两种说法均不对。从吕祖谦编《宋文鉴》时的史官身份,《宋文鉴》大量增选《宋文海》遗落文献、基本不选《宋文海》已选文献,以及《宋文鉴》资料来源广泛,有意搜求真实历史文献,可以看出《宋文鉴》的编纂意图是存北宋一代文献,形成了"包括全代,与史相辅"的特点,南宋后期及明代出现的以一己之力编选一代文献的选本显然是受到了《宋文鉴》存一代文献编纂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吕大临《诗传》是北宋著名理学家吕大临阐释《诗经》的著作,其观点曾被朱熹、吕祖谦等引用。但后来的学者对其关注极少,鲜有研究。或与此书散佚较早有关。根据现有佚文,对《诗传》一书进入初步研究,分析其阐释特点及对后世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严粲是宋元易代之际的重要诗经学家,后世理学家多将他划归吕祖谦所在的东莱学派或林光朝学派。通过梳理相关历史资料,比较严粲《诗缉》与吕祖谦《吕氏家塾读诗记》、朱熹《诗集传》的体例异同,并分析《诗缉》的引述文献,可知严粲应当和吕祖谦、朱熹一样,属于宋代经学里的兼综学派。  相似文献   

12.
《马克波罗游记》(以下简称《游记》)于十三世纪问世后,在欧洲争相传阅和翻印,同时也展开了注释和研究工作。这部记述元代中国的名著,为中国人所知晓却要晚些。据向达先生考证,我国最早介绍马克波罗其人其书的文章,首推1874年(清同治十三年三月)映堂居士在《中西闻见录》第21号上发表的《元代西人入中国述》。距今一百一十多年。经笔者最近查证,在映堂居士一文发表以前,《申报》同治癸酉十二月十三日(1873年10月22日)的第524号上,刊载有求知子撰写的《询意国马君事》。它可能是目前已知的我国最早提到马克波罗其人其书的文章。全文如下:  相似文献   

13.
在元代《居家必备事类全集》和明代《由醇录》中有一种题为秦氏或秦观的《劝善录》,此书实际上并非秦观所撰,而是宋元之际的人杂抄《善诱文》十五则、《乐善录》二十一则拼凑而成的一部伪书。秦氏《劝善录》是宋元时期劝善小说流行的一个表现和事例,正反映出宋元时期世俗化社会对劝善小说的爱好和需求,此书的小说史意义和思想史背景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4.
尽管以理学名家,吕祖谦却对文学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通过《吕氏家塾读诗记》、《左氏博议》等讲义和编辑《古文关键》、《宋文鉴》等选本,吕祖谦向学生鲜明地传达了他兼容文学与理学的教育理念,这对文学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而他对选文的精心点评,对文章命意布局、笔法技巧的细致探讨,不仅成为学习者的最好教材,也成为文论的新体式,促进了散文批评的繁荣和散文创作的发展。吕祖谦出色的文学鉴赏力更推动了“唐宋八大家”称号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近思录》是朱熹通过道统谱系以建构道学体系的尝试。《近思录》由两部分构成:道之体与道之用,合起来就是所谓“内圣外王之道”的道学体系。《近思录》首篇“道体”是形而上意义的哲学思辨,终篇“圣贤气象”是得道的形而上精神境界,首尾均以“道体”呼应贯通,体现出道学的学术旨趣与思想特色。《近思录》中间的十多篇均是“道之用”,即是形而下意义的行道工夫与礼乐刑政,可以详细了解道学之大用。《近思录》确立的道学体系,在道学建构有重要开拓意义,对后学编辑《朱子语类》《性理大全》《朱子大全》产生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16.
吕祖谦的《读诗记》是一部有特色、有价值的著作,在保存资料以及《诗经》教育方面都发挥过重要的作用,于《诗经》研究史上也有广泛影响,得到众多《诗经》研究者的推崇。但是,从明代陆(?)以来,人们错误地认为《公刘》以下文字非吕祖谦撰写。本文多方考证,证实了吕祖谦对《公刘》以下的著作权,并进而论述了《读诗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新近出版的《吕祖谦评传》(潘富恩、徐余庆著,南京大学出版社一九九二年版),是一部填补了中国思想史研究中一个空白的力作.作者通过对吕祖谦家世、生平和思想的深入探讨,准确地把握了其思想学术的特点以及在中国思想史上应有的地位,从而弥补了学术界多年来对吕祖谦研究的缺憾.作为一位南宋乾(道)、淳(熙)时期的著名思想家,吕祖谦曾因与朱熹、张栻"同德同业,未易轩轾"(《宋元学案》卷五十一《东莱学案》全祖望案语),而与其并称"东南三贤",又以其深厚的家学渊源,在当日思想界独树"吕学"(或日婺学)之帜,与朱熹道学、陆九渊心学鼎足而三,如全祖望所云:"宋乾、淳以后,学派分而为三:朱  相似文献   

18.
1980年上海古籍出版让出版的《徐霞客游记》卷二《浙游日记》:“初九日,早起,天色如洗,与王敬川同入兰溪西门,即过县前。”依上下文,此处之“县”即为金华县城无疑。然则何以称金华城西门为“兰溪西门”?《游记》校勘者在此篇《校勘记》中云:“与王敬川同入兰溪西门,‘兰溪’应为‘金华’之误。”  相似文献   

19.
《毛诗》从史学角度解诗,依据世次来定诗之美刺,以史实阐释诗篇内容。作为史学家的吕祖谦将《毛诗》以史证诗的传统发扬光大,或以史解诗,或以诗证史,可以看出吕祖谦的宗毛倾向。  相似文献   

20.
《槟城三宿记》和《马六甲游记》是郁达夫在南洋时期写的,也是他游记的代表作,但不大为研究者关注。与其前期的游记相比,郁达夫的这两篇南洋游记抗战主题突出、家国情感浓郁,不同于前期游记散文的感伤、忧郁苦闷,是其整个游记散文创作中极富独特性的部分。本文主要从时代背景、故国风物、家国想像三个层面对此加以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