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物与物质是两个不同层面的哲学概念。与西方哲学对“物”的认识论阐释理路不同,中国哲学思想对“物”的诠释则主要立足于生存论视域。“物”的问题与“物质文化”问题的实质不是“物”或“物质”本身的问题,而是“文化”问题,即文化哲学问题。无论我们对“财富”“利益”等“物”观念乃至“物质文化”作何不屑状,“利益差序格局”事实上成为当代中国社会人际关系结构的主要特征,必须正视之、研究之。  相似文献   

2.
大明宫遗址公园拥有丰富的物质文化资源,可以通过实施旅游参观类文化产业开发,实现文化的复活和再生。大明宫遗址所拥有的物质文化资源的特点是,宫殿遗址本身价值巨大、考古工程本身即资源、出土文物标本独特、拥有太液池遗址资源、生态资源极为丰富。这些物质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业,却存在着遗址本身观赏性较弱、考古工程不够开放、出土文物相对较少、太液池遗址存留的传统元素不多、生态资源开发受限等问题。通过分析大明宫遗址上述资源优势与转化过程中需要克服的问题,相应提出五种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3.
采用1995~2010年长江三角洲地区(以下简称长三角)城市群的非农业人口数据,运用Pareto定律估计方法,对长三角城市规模分布的现状及动态演化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规模分布基本满足“位序—规模”规律;在1995年至2000年间,各等级城市规模向平均规模发展,城市体系发育健全,城市规模分布均衡度不断增强;2000年至2010年,大城市规模迅速扩张,中小型城市发展缓慢,相对规模缩小,城市规模空间分布不均衡.  相似文献   

4.
合肥市作为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其科技创新工作在诸多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并取得了重大成就,出现了科技创新的"合肥模式"。参考有关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的文献资料,结合市级层面统计年鉴的实际情况,构建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采用总量指标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合肥、南京、杭州三市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综合比较与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快提升合肥科技创新能力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城市群发展仍处于形成初期,在这个阶段,城市群内不同城市政府的协调对该城市群的健康发展起着关键作用。目前,长三角城市群与小珠三角城市群已初步形成各自的政府协调机制,长三角已建立省际高层座谈会以及专题合作制度,而小珠三角由广东省省政府统一协调,而且很早就重视区域规划协调。总结两个区域的政府协调工作,对构建我国城市群政府协调机制可得出如下启示:重视行政区划的影响;制定城市群规划;不同城市应有正确的战略定位;务实。  相似文献   

6.
长三角作为我国最具经济活力的地区之一,其各种规模等级的城镇形成了一个体系庞大的城市群落.基于长三角产业竞争力,选取长三角支柱性产业——制造业进行实证分析,发现长三角产业结构具有向“三、二、一”合理布局演化的趋势.由索洛模型测度的产业技术进步情况表明长三角产业技术进步明显,但近几年有所放缓,这意味着长三角创新型城市群建设所基于的产业竞争力提升前景不容乐观.因此,建议从制度创新和培育特色产业集群入手,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促进区域产业优化升级,以为长三角创新型城市群建设铺平道路.  相似文献   

7.
国家重大战略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加速器”,对区域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采用2012—2020年长江经济带11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借助双重差分倾向匹配法(PSM-DID),检验多个国家重大战略叠加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国家重大战略叠加能显著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但对同一区域内的都市圈影响存在异质性;国家战略叠加效应对其他区域具有潜在的“虹吸效应”。进一步分析影响因素发现,城镇人均消费、工业增加值以及外商投资能够有效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而科技创新则具有抑制效应。为此,国家重大战略的制定和实施要兼顾战略协同性及区域发展的异质性,以实现战略叠加效应最大化。  相似文献   

8.
9.
生态型城市群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既有社会文化的共同特性,又有自身的特点.生态型城市群文化体现出科学性、继承性、借鉴性、地域性、创新性等五个方面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0.
站在创新驱动改革的前沿阵地,长三角城市群在转变经济驱动方式、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选取长三角城市群2007—2017年创新活动数据,运用超效率模型和空间计量经济学分析其创新效率溢出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两阶段创新效率整体空间外溢效应显著,其中研发创新阶段的效率对周边城市经济价值转化起到抑制作用,经济转化阶段的效率对周边城市研发创新起到促进作用;两阶段效率间存在价值链外溢效应,其中经济转化阶段对研发创新阶段的价值链外溢效应为0.188,研发创新阶段对经济转化阶段效率值为0.071。  相似文献   

11.
科学研判入境旅游流的时空分异规律和动态演化特征,对推进入境旅游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大有裨益。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重心—标准差椭圆模型和空间马尔科夫链模型识别2005—2020年长三角城市群入境旅游流的时空分异及其动态演化规律,并运用空间杜宾模型探析入境旅游流的溢出效应。结果表明:研究期内入境旅游流整体呈缓慢增长态势,变异系数和相对基尼系数呈小幅度波动上升趋势,表明研究区入境旅游流相对差异总体较为平稳。空间上呈显著集聚特征,但高低集聚区渐趋缩小,入境旅游流分布日益空间均衡化;入境旅游流重心轨迹呈“东南—西北”移动趋势,西部地区入境旅游流增长速度较快;标准差椭圆主要位于长三角中部偏东地区,椭圆面积样本末期大于样本初期,东部是入境旅游发展的主要区域,入境旅游流发展的溢出效应逐渐增强。入境旅游流存在显著的“状态锁定”和“俱乐部趋同”现象,整体有序向高水平方向跃迁,与高值区为邻自身向上转移的概率将增大。入境旅游流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和旅游基础设施是推动本地及邻地入境旅游流增长的重要因素,旅游资源禀赋、区位交通条件显著促进本地入境旅游流增长,对邻地的溢出影响则显著为负...  相似文献   

12.
13.
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统一的大市场能够使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从而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和技术创新能力,促进高质量发展。财政分权体制改革与晋升锦标赛治理模式所引起的地方保护主义和市场分割抑制了市场一体化发展,影响区域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多年来,我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建设国内一体化市场,然而地区间市场分割、贸易壁垒始终存在,极大地阻碍了要素流动,影响科技创新发展。长三角区域是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始源地,是双循环的重要承载地。技术创新是推动长三角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要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以一体化的思路和举措打破行政壁垒、提高政策协同,促进高质量发展。为此,文章以长三角城市群27个城市作为研究样本,首先利用相对价格法、绝对偏差法、变异系数法计算长三角城市群商品市场一体化指数、劳动力市场一体化指数、资本市场一体化指数与总体市场一体化指数。其次建立区域创新能力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并利用时序全局主成分分析法对长三角城市群技术创新能力指数进行计算,最后运用面板门槛模型研究市场一体化及其细分类型对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非线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从长三角城市群整体看,商品市场一体化对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具有促进作用,但其影响不存在门槛效应;劳动力市场一体化与资本市场一体化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存在单门槛效应;而市场一体化总体对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在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中存在一定的差异。从省内城市群看,江苏9城市的市场一体化及商品市场一体化对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存在单门槛效应;浙江9城市的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存在单门槛效应;安徽8城市的资本市场一体化对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存在单门槛效应。文章创新性地将市场一体化内涵拓展为商品、劳动力和资本市场一体化,将长三角城市群三省一市间存在的区域异质性纳入研究,探究长三角城市群市场一体化对于技术创新的非线性影响,文章结论对于有效提升长三角城市群市场一体化水平及区域技术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我们今天来研究吴文化、江南文化或者海派文化,就必须要将其放置到长三角,甚至长江文明的背景下来进行,才能够历史地发展地对待,才有可能把握其文脉和精神核心。为此着重分析了长三角文化的历史和核心精神,提出我们今天倡导和弘扬长三角地区的文化精神,必须把握长三角文化的内涵,推进长三角一体化进程,更快更好地融入当前的新海派文化。  相似文献   

15.
以长三角城市群为研究对象,文章首先对数字经济影响区域全要素生产率的机理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假设;其次,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超越对数模型假定的SFA法分别测算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全要素生产率,并根据2010—2020年经验数据,在克服模型内生性的基础上展开实证研究。研究显示,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显著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但存在异质性。内在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本投资是数字经济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渠道。最后,文章结合实证结果给出数字经济时代提升长三角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政策建议。研究将为评估数字经济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提供理论支撑和分析视角。  相似文献   

16.
寻求经济增长与环境改善的双赢已成为绿色发展的内在要求,而推动统一市场体系建设是实现经济增长、生态环境保护与提高绿色增长效率等目标的重要制度保障。本文基于市场一体化视角,首先探讨了市场一体化对绿色发展效率的作用机理,然后利用2004-2018年长三角城市群38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通过空间计量模型探讨了市场一体化对长三角城市群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得到以下结论:(1)总体来看,在2004年到2018年这一考察期内,长三角城市群大多数城市绿色发展效率水平值有了显著提高,但绿色发展效率不平衡发展的空间格局较为突出;(2)采用地理距离矩阵、经济矩阵以及地理距离和经济嵌套矩阵的空间计量模型回归结果显示,长三角城市群绿色发展效率的确存在显著正向空间交互效应,即当长三角城市群内相邻城市的绿色发展效率水平上升时,受影响城市的绿色发展效率水平也跟随上升;(3)从空间异质性来看,市场一体化对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呈现出空间连片特征,上海、南京、苏州、扬州、杭州、温州、宁波以及合肥等城市,其中大多数城市经济比较发达,具有较大的系数。  相似文献   

17.
为探析长三角城市群网络零售发展的均衡性与互动情况,基于空间联系视角,运用泰尔指数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城市间网络零售的地区差异与空间关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网络零售的地区差异逐渐缩小,各省内部差异逐渐成为主要引致原因;城市之间网络零售关联关系分化现象严重,且存在明显的方向差异性;城市群网络零售空间关联网络在整体上呈现"核心-边缘"结构,但局部关联仍存在联系稀疏、方向差异、不均衡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城市群网络零售经济更好地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长三角城市群16个城市2006-2014年的产业发展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基于空间杜宾模型(SDM)的空间交互效应结果显示:城市群产业升级存在较强的空间依赖性,周边城市的产业发展水平对带动城市自身产业升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产业升级效应随着空间经济距离的增大而减小,城市的空间演化与产业升级过程表现出复杂的交互成长关系,建议按照空间价值链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和引导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19.
以长三角一体化城市群为研究样本,运用2011—2020年长三角一体化城市群的数据实证检验该区域数字经济对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长三角一体化城市群数字经济的发展能够推动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在进行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2)从作用机制研究可以发现,长三角一体化城市群数字经济的发展能够直接推动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并且可以通过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间接推动物流业高质量发展;(3)异质性结果显示,经济越发达地区其数字经济的发展对于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越明显。根据上述研究结论提出三点政策建议:一是大力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城市群数字经济与物流业,加强产业与城市间的交流合作;二是通过提高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来推动物流业高质量发展;三是根据不同城市的不同经济情况因地制宜地发展数字经济。  相似文献   

20.
长三角一体化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水生态绿色发展是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生态承载力的内涵,通过灰色关联分析衡量长三角地区水生态绿色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长三角城市群2006、2012、2018和2021年的水生态绿色网络的空间分布及其演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水生态环境绿色发展水平存在区域内的差异;长三角城市群水生态绿色网络使各城市的绿色发展联系日益紧密;长三角城市群水生态绿色发展水平整体在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