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宠儿》是托尼·莫里森最震撼人心的代表作,是美国文学史上最畅销的作品之一。女主人公塞丝时刻受奴隶制的摧残,社会环境扭曲了黑人母亲的母爱,它逼迫母亲用独特的方式来拯救孩子们。本文通过分析塞丝扭曲的母爱,进而探索其社会根源,即美国特殊的黑人奴隶制所带来的沉痛创伤。宠儿是塞丝永远的梦魇,而奴隶制则是黑人永远的梦魇。  相似文献   

2.
非裔美国小说家莫里森极具历史意识,十分关注美国主流社会对黑人历史的忽视与抑制.她的获奖小说<宠儿>通过挪用美国内战前玛格丽特·加纳的真实故事,用小说这种形式对奴隶制进行反思.关于这部小说的大多数评论是分析女主人公塞丝作为一名母亲因受奴隶制的压迫所表现出的畸形的爱,将人生经历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来解读塞丝的多重身份能更深刺更全面地揭露美国黑人奴隶制对女性的摧残.  相似文献   

3.
托尼@莫里森的小说<宠儿>是描写黑人女性在奴隶制下痛苦的内心活动和被践踏的人格的一部巨作,本文认为主人公塞斯杀女是万不得已的事,并阐述了美国黑人奴隶制是黑人母亲畸变母爱的根源.  相似文献   

4.
当代非裔美国女作家托妮.莫里森是一位具有强烈悲剧意识的作家,她的作品无不体现了悲剧的特点。在其代表作《宠儿》中,作者以一个母亲暴力杀婴的真实故事作为悲剧题材,以正在遭遇苦难的普通黑人作为悲剧人物,以跌宕起伏的悲剧冲突表现了深刻的悲剧效果,反映了美国黑人同奴隶制与种族主义的不懈抗争,弘扬了美国黑人崇高的悲剧精神。  相似文献   

5.
托尼·莫里森在《宠儿》中以现代艺术和人性的光芒实现对黑人妇女这一弱势群体的观照与关怀,讲述了在黑暗残酷的奴隶制下被扭曲了的母爱:贝比·萨格斯爱得迟钝而麻木;塞丝的母亲爱得放纵而毁灭;塞丝爱得浓烈而疯狂。《宠儿》成了一部书写黑人奴隶母爱悲歌的不朽力作。  相似文献   

6.
美国非裔与华裔女性作品既叙述了母亲代表的民族传统文化与女儿崇尚的美国现代文化之间的冲突,又塑造了具有女性主体意识、敢于挑战霸权统治、追求女性独立的母女形象。文章通过美国非裔与华裔女性作品中母女关系的互文性解读,以全新视角诠释少数族裔女性在种族、性别、文化歧视下的母爱情结,以及母女间的怨恨、疏离、残忍关系。同时,揭示了母女经历冲突走向融合,表达了共同的主题:非裔与华裔女性只有认同自我民族文化身份,弘扬优秀民族文化,母女携手汲取多元文化的精华,才能完成女性主体认同的建构。  相似文献   

7.
非裔美国小说家莫里森极具历史意识,十分关注美国主流社会对黑人历史的忽视与抑制.她的获奖小说<宠儿>通过挪用美国内战前玛格丽特·加纳的真实故事,用小说这种形式对奴隶制进行反思,而且通过让一个被自己母亲杀死的黑人女孩复活的形式,让生者直面苦难,见证苦难,借以拷问生者的良知.  相似文献   

8.
非裔作家托妮.莫里森和华裔作家谭恩美,作为美国少数族裔作家同处于边缘地位,她们的作品描述了少数族裔的“母爱”主题,通过这种不寻常的母爱描写反映了西方新文化殖民霸权主义对美国少数族裔的心理侵略。  相似文献   

9.
非裔美国小说家莫里森极具历史意识,十分关注美国主流社会对黑人历史的忽视与抑制。她的获奖小说《宠儿》通过挪用美国内战前玛格丽特·加纳的真实故事,用小说这种形式对奴隶制进行反思,而且通过让一个被自己母亲杀死的黑人女孩复活的形式,让生者直面苦难,见证苦难,借以拷问生者的良知。  相似文献   

10.
托尼·莫里森,是当代美国文坛一位著名的黑人女作家,1993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宠儿》是其巅峰之作,故事取材于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小说着力描写了一位黑人奴隶母亲痛苦的弑婴行为,揭露了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奴隶制对母爱的亵渎与扭曲。本文将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来分析塞斯弑女的行为,解读其背后蕴含的深沉母爱和造成这种畸形行为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1.
90年代的女性散文从不同的主体、不同的身份切入,通过母亲视角、女儿视角和母亲女儿双重视角等来传递母爱、认知母爱、感受母爱。通过对这个话题的叙述,以女性独特的言说方式完成了对母爱生命的认同和自我心灵的回归。  相似文献   

12.
"五四"及20年代母爱题材的女性写作,是一种具有反封建性质的性别写作.对母爱的礼赞与膜拜,形成了"五四"时代女性写作的奇异景观.但也有一些作家,开始了她们对母性与母爱的理性思考,不是所有的母爱都崇高,不是所有的母性都美好,母亲忘我无私的背后可能是完全地丧失自我.母爱颂歌中的反弹旋律,避免了对母爱概念化的颂扬,丰富和立体化了母亲形象,也影响了后来的同类创作.  相似文献   

13.
世上惟一没有被污染的爱——那便是母爱。母女关系对女性的成长影响很大。在托妮·莫里森的作品中,母爱以一种不同寻常的方式出席,母爱的含义已远远超出了现实中母亲对孩子的具体的爱。本文通过莫里森小说《秀拉》中Peace一家母亲形象和母爱的表现形式,以分析莫里森如何以扭曲、残忍、不近人情的母爱形式来表现生活在双重边缘的黑人女性的悲惨命运。  相似文献   

14.
托尼.莫里森通过塑造一系列黑人母亲形象,揭示了在美国社会里身处种族主义和性别主义双重压迫下的非裔女性的生活经历和所处的困境。这些富有个性特征的母亲们颠覆了以前传统的黑人母亲形象。  相似文献   

15.
托尼.莫里森通过塑造一系列黑人母亲形象,揭示了在美国社会里身处种族主义和性别主义双重压迫下的非裔女性的生活经历和所处的困境。这些富有个性特征的母亲们颠覆了以前传统的黑人母亲形象。  相似文献   

16.
母爱主题的书写从“五四”开始真正起步,“五四”女作家们对母亲的依恋,使其在叙事中采用仰视视角, 而将母亲推上了神坛。三、四十年代,女作家们开始以平视的视角书写母爱主题,母亲逐步从神坛上走下来。新时 期的女性文学创作强化了“审母意识”,母亲彻底回复到了世俗化的真实世界中,充分展示了母爱的丰富性与复杂 性。  相似文献   

17.
爱是托尼·莫里森小说作品的基本主题.母爱是黑人母亲自我授权的源泉,也是她们履行母性职能的方式.母亲以身体孕育着共生且分离的黑人女儿,并在日常的生活实践中培养出懂得自爱价值的主体.在母爱和自爱的基础上,黑人女性把爱的真谛传播给黑人社区的每个成员,使互爱成为改善男/女、个体/群体关系的建设性力量.爱是莫里森以文学书写为族裔的完整生存实践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8.
“母亲的缺席”一直是困扰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永恒的母题 ,也是她小说中的男女主人公们不得不面对的人生磨难。然而 ,母亲的缺席并不就意味着母爱的缺席 ,夏洛蒂在《简·爱》里以一系列母性形象 ,包括神奇的大自然 ,满足了孤女简对母爱的诉求。但母爱本身又远不是简的终极渴望 ,通过字里行间我们能感觉到她对母亲身分的厌烦和拒绝  相似文献   

19.
在《恩惠》中,莫里森将主人公母女离散的个体经验纳入美国黑人的文化经验,借此分析种族奴隶制的意识形态根基及其在经济、社会和心理层面上的成因。作者借母爱之施者与受者的个体经历来重构殖民地时代的美国历史,描绘了早期美国的社会政治图景。作者笔下的早期美国史是在美国历史的神化过程中失落的叙事,是被历史的暴力性建构所遮蔽、歪曲、涂抹的史实,真实反映了黑人在美洲种族奴隶制初期的集体历史。而黑人族群内部母爱与人伦的悖论,也正肇始于这段历史。  相似文献   

20.
读懂母爱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于母亲。母爱是一部震撼心灵的巨著,读懂了它,你也就读懂了整个人生。——题记普天下最平凡的是母亲,最伟大的也是母亲。从来没有一种文字能写尽母爱,文章是有长短尽头的,而母爱,却是无痕的岁月,贯穿着我们生命的全部。母爱有无数的方式,简简单单的一句话,一个微笑,一次点头……在这些细节中,或深或浅,或重或轻都有爱的滋味。只要你回味和咀嚼,迟早会品尝到爱的味道。在凡俗的生活中。母爱正是以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来震撼我们的心灵。汪国真说:“我们也爱母亲/却和母亲爱我们不一样/我们的爱是溪流/母亲的爱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