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简讯     
据法国《世界报》1980年5月2日报道:法国大学出版社出版了《1945年以后的国际共运》一书(共128页),作者是全国政治学基金会的研究员、国际共运专家莉莉·马尔库。他在这本书里描写了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1947年9月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的建立;第二个时期是1957年11  相似文献   

2.
日本是世界上最早研究《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的国家。日本学界的研究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1939~1965年的《资本论》形成史中的《大纲》研究,第二个时期是1966~1974年的资本原始积累理论中的《大纲》研究,第三个时期是1975年以后至今的世界视野中的《大纲》研究。从整体上看,20世纪60年代以后的《大纲》研究对日本马克思主义的形成起到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3.
马约生 《日本研究》2003,46(4):41-47
城市化研究是现代化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城市化 ,从广义上说是指传统的、落后的乡村社会向现代的、先进的城市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 :从狭义上说 ,它是指在工业化过程中 ,城市人口迅速集中、城市数量不断增加、城市功能更加适应工业化、城市在国家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逐步强化的历史过程。1本文将 1 9世纪末到 2 0世纪 2 0年代作为日本早期城市化的阶段。 1 9世纪末到 2 0世纪初是日本城市化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城市化的发展 ,对日本社会各个方面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一  在前工业社会 ,农业始终在社会经济中占据统治地位 ,城市“不…  相似文献   

4.
社会的城市化与个人的城市化中国社会正在经历一个快速城市化的过程。对于城市化的研究,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进行:一个是宏观的角度,即从社会的角度研究社会的城市化;一个是微观的角度,即个人的角度,研究个人的谈市化。社会的城市化是指一个社会随着工血化的发展,农村人口不断减少,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特质得到发展,从农村社会向城市社会传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许许多多的个人从农村进入城市,要经历一个从权村人到城市人转化的过程,这就是个人的诚市化。就目创我国的城币化来说,合两个重要的特征:一个是…  相似文献   

5.
由赵荣博士撰写的《中国古代地理学》一书,1991年11月已由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这是赵荣先生多年研治中国地理学史的总结形式之一。该书以通史形式撰成,读后使人对中国古代地理学的发展演变有一个明晰而概括的认识。全书共分五大部分:一、从《禹贡》到《汉书·地理志》,论述先秦两汉时期的地理成就;二、制图六体与《水经注》,论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地理学成就;三、一行的子午线测量与沈括的地理思想,论述唐宋时期地理学成就;四、郑和下西洋与徐霞客全国地理考察,论述元明时期的地理学成就;五、从地理著作的校勘到地理教科书的编写,论述清代地理学成就。与以往类似的书相比,该书的特点除了图文并茂、深入浅出外,还有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对印度种姓制度的研究,起自上个世纪下半叶欧洲“印度学”的兴起。一百多年来,种姓研究经历了很大的变化,人们对种姓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法国社会学家路易斯·杜蒙(Luis Dumout)把种姓研究划分为三个时期:自上个世纪中叶到1900年为第一时期,即以解释态度占主导地位的时期;1900年到1945年为第二时期,此时期内,解释态度虽然仍继续存在,但许多学者己开始从解释转向描述;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为第三个时期,这是以人类学的实际调查为主的精细研究(intensive studies)时期。这种划分方法未必妥当,但战前与战后的研究无论在方法论抑或内容方面都有很大不同则是事实。本文根据所能看到的材料,从战前和战后两个阶段试对这一问题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7.
1 谈到我们对上古史的更新认识,首先,就是黄帝,是不是确有这么一个历史人物?司马迁在《五帝本纪》中第一个提到的就是黄帝曾和炎帝在“阪泉”发生过的三次大战。“阪泉”是北京市官厅水库以北地区的古称。过去旧史学界都认为这是春秋战国以后的“神话传说”,甚至有的讲到黄帝,说这是秦汉以后才出现的传说人物,认为中国上古史是“层累”建设起来的。这是前辈历史学者顾颉刚氏的著名观点。实际上是不是这样呢?我们认为不是。这是因为,除了《五帝本纪》、《竹书纪年》、《帝王世纪》之外,关于黄帝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记载了。在黄帝与炎帝“阪泉”三次大战之前,黄帝还曾经作过未知吉凶的占卜,《左传》僖公十三年就有关于这个占卜的记叙。可见这个黄帝并  相似文献   

8.
略论广州中心城市的地位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建城 《探求》2000,(2):13-15
建设“具有较强辐射力、吸引力的现代化中心城市”(引自黄华华同志《广州日报》1998年8月对日刊发的署名文章),是广州跨世纪的奋斗目标,也是全省力争在下世纪初基本实现现代化对广州提出的更高要求。认清广州中心城市的地位和作用,充分发挥其综合优势,加快发展步伐,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 中心城市是劳动分工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中心城市”这个概念早在100多年前已经出现,马列主义经典作家曾使用过,但至今未有统一的定义。综合多数论述,中心城市一般是指在城市化过程中,一定区域内城市群中能级最高,…  相似文献   

9.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依据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理论,建设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城市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而生态城市规划是生态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一环。生态城市研究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由于城市化和工业化引起的区域环境污染的加剧和城市生态系统的退化,人们对自工业革命以来的反自然的城市建设模式进行了反思,重新思考真正适合人类生存的人居环境到底应该是怎样的。城市是一个国家…  相似文献   

10.
所谓平均主义,是指人们的劳动态度、劳动技能、劳动成果以及对社会贡献大小是很不相同的,但从人们收入和生活水平来看,没有相应地拉开差距。表现是:改革以来,我国农村的基尼系数虽然略有上升,但农民的收入分配仍然处在相对平均状态,城市居民个人收入的分配则有进一步拉平的趋势。有人统计,我国城市的基尼系数在1977年0.185的基础上有所下降(李成瑞《关于中国近几年的经济政策对居民收入和消费情况影响的统计报告》,《统计研究》1988年第1期)。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1985年实行结构工资以后,低、高级工作人员工资比例大体上从1:3降到1:2.  相似文献   

11.
印度的城市化及其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世纪以来,城市化已成为一股不可遏止的世界性潮流。尤其自二次大战以后,随着工业化和社会生产力在世界范围的迅速发展,城市化的势头更为迅猛。到1989年,发达国家的城市人口比重已接近80%,进入了高度城市化阶段。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比重虽然只有40%左右,但是自1950年以来,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城市人口年平均增长率大大超过了发达国家,显示出与世界城市化水平日益缩小的趋势。印度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大国,近几十年来城市化进程也明显加快。但是如果从世界范围去考察,其城市化水平却属于最低之列,城市化的进程速度也较为滞缓。究竟是什么原因阻滞了印度的城市化进程?当前这一进程中有何特点?今后的发展趋势怎样?本文拟对这些问题试加分析。  相似文献   

12.
内战前美国国有土地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世纪上半期是美国近代资本主义土地制度的形成时期。从1785年邦联政府颁布第一个土地法令到1862年《宅地法》颁布这个时期中,美国西部国有土地获得迅速开发,土地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这无疑是该时期美国社会发展中最引人注目的事情,对美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作用。1862年《宅地法》颁布以前,美国国有土地的分配一直是以土地出售的方式进行的,国有土地市场的建立和发展是美国土地制度的一大特点。本文旨在通过对美国国有土地市场的形成及其发展进程的论述,加深对美国式农业发展道路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苏联哲学家康士坦丁诺夫在苏联《哲学问题》杂志1982年第7期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中列举有史以来关于战争的几个统计数字时指出:从公元前3600年到公元1960年,世界上一共发生过14,513次战争,夺去了30多亿人的生命。1945年以后,发生过近150次战争和军事冲突。在这个时期内,地球上总共只有4个星期没有战争。目前全世界所储存的原子武器比毁灭整个人类所  相似文献   

14.
对城市化浪潮的不同理解形成了从集中到扩散的技术城市化、从文化到文明的人文城市化及从人口膨胀到人口萎缩的周期性城市化浪潮。这揭示了城市化问题的复杂性,也生成了人们对城市化的恐惧感,诸如生存性恐惧、正当性恐惧、价值性恐惧和同质性恐惧。每个历史时期的城市化都会不断遭遇风险、危机、质疑和批评,但是城市化也是一个不断激活和打开生活空间的过程,城市形态映射社会权力、城市环境呼唤生态伦理、城市治理拼贴出城市秩序。追求城市生活的可能性是城市化的内在逻辑。城市策略是成就“希望空间”的基础路径。城市文明的融合叙事、微观叙事和多元叙事是不断突破城市化自我限度的方式,也是不断重构城市创造力的共同策略。因此,人们对栖居空间的美好向往一直充满着现实的希望,即“城市的胜利”。  相似文献   

15.
在研究城市化问题的过程中,人们都认识到这样一个重要的事实:城市的变化过程始终与社会整体,更为具体地说,与其所属国家的整个发展极为紧密地、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B.F.霍斯利茨就是以这一认识为前提,纵观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城市发展的趋向,并对不同城市的作用加以论述的.他的主要成就在于,提出了"生产型城市"和"消费型城市"两个概念.所谓生产型城市,是指一个城市的形成、延续和发展,对该城市所属的地域和国家的经  相似文献   

16.
据法国《世界报》1983年6月3日报道:德国女作家A.西格赫尔斯6月1日在东柏林逝世,终年82岁。A.西格赫尔斯1900年11月19日出生在美因兹。她曾在科隆大学和海得堡大学研究中国文化和艺术史;她进行了关于“勒姆勃兰特著作中的犹太人”的博士论文答辩。她在1928年参加了德国共产党。她发表的第一部著作是《圣巴尔巴拉渔民的反抗》。这本书获得了克莱斯特奖。在希特勒掌权之前不久,她发表了一些关于各国共产主义革命家的命运的报道;后来被纳粹  相似文献   

17.
在郭沫若的文学创作中,诗歌是最有成绩的部门;在郭沫若关于文学类型的理论中,诗的理论是比较丰富的。郭沫若的诗论,很早就引起人们的注意,近一、二年来,也有专文论述,提出了一些值得重视的见解。但是,这些论述都局限在他五四时期的诗论,没有注意他“五四”以后直到建国以来的更  相似文献   

18.
关于我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丽敏 《社会》2003,(6):32-34
社区建设 近几年来,随着国内外社区发展的进程,我国社区卫生服务自1997年以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其研究也逐渐兴起。 但是,从国内的研究现状来看,学术界关于社区卫生服务的研究多是从医学的角度,即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角度进行研究的,这本身是无可厚非的,因为我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本身就是在城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过程中产生的配套措施。但是不可否认,只从医疗卫生的角度进行研究也势必会产生一个忽略“社区”基础的  相似文献   

19.
尽管日本女权运动中还有很多课题需要解决 ,但在某些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这是有目共睹的。那么谁是日本通晓现代女性观的先驱者呢 ?特别是明治维新以后 ,最早提出主张维护女权的又是谁呢 ?这个人就是福泽谕吉。一、福泽谕吉女性观的分期  通览 2 1卷的《福泽谕吉全集》 ,其女性观的形成大致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的代表作是从幕末庆应 2年 ( 1 86 6 )出版的《西洋事情初编》、庆应 3年 ( 1 86 7)出版的《西洋事情外编》至明治 3年( 1 870 )的《中津留别书》、明治 9年 ( 1 876 )的《劝学篇》 ,共 5 0篇。但《西洋事情初编》及《…  相似文献   

20.
都市文学:都市文化语境中的文学变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钱文亮 《求是学刊》2007,34(3):99-101
在对大自然漫长的适应、改造过程中,城市是人类脱离原始蒙昧状态、进入文明历史的最重要空间标志;而文学与城市的兴起几乎如影随形,文学伴随着文明进程的每一步,及时反映、表现着人类不断更新和丰富的经验、感受与情感,城市的发展反过来又会促进文学的变革。在世界各地区早期的文学中,都有关于城市的描述与想象。在中国,无论是先秦时期《尚书》对夏商周三代都城迁移和兴建情况的如实记载,《诗经·大雅》对周天子兴建丰、镐两城和东都洛邑过程的直接记述,还是汉代《两都赋》、《二京赋》、《三都赋》等以城市为题材的京都赋佳作的层见叠出,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