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午夜劫案     
2000年2月18日 ,在湖南省石门县西北山区一个偏僻的土家族聚居的小山村———月亮垭村 ,尽管春节的喜庆气氛还未完全退尽 ,但勤劳淳朴的村民们早就开始下地劳作了。晚9时许 ,忙碌了一天的村民们陆陆续续熄了灯 ,早早地上床睡觉 ,以便以充足的精力迎接第二天的到来。山村的夜显得温馨而又宁静 ,除了偶尔传来一两声狗叫外 ,任何声息也没有。5组村民王茂盛一家可能是全村上床睡觉最晚的一家了。因为前些日子 ,王茂盛在城里工作的哥哥将一台21英寸的旧彩电送给了他。一年到头难得看上一两次电视的王茂盛和妻子向化琼 ,整天围着个电视…  相似文献   

2.
顶风弄潮一儒商──天安保险公司创始人傅福利纪略许桂林博福利先生系我国第一位以个人身份策划并动员股东申办保险公司的人。他创造了一个奇迹。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世上从无常胜将军。他的胆识和勇气委实令人钦佩。—题记傅福利,典型的中国文人的气质和风骨。中溜个儿...  相似文献   

3.
红崖村,是青海省东部农业区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山村。1938年,因村里一个乳名叫作拉木登珠的藏族3岁孩童被寻访认定为13世达赖喇嘛的转世灵童,红崖村便在历史上留下了特殊的印记。拉木登珠5岁时在西藏拉萨布达拉宫坐床,成为14世达赖喇嘛丹增嘉措。当年他离开家...  相似文献   

4.
在祖国东北边陲的同江市,有一个赫哲族聚居的小山村——街津口。全国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街津口中心校校长尤玉镯是一代赫哲新人中的杰出代表。他扎根街津山下,奉献民族教育30年,连续获奖26次。他走出的是一条怎样的人生轨迹? 1940年11月,尤玉镯降生于街津口一个贫苦的赫哲族渔民家里。家贫如洗,他上不起学。9岁那一年全国解放了。第二年街津口办起了民族小学,尤玉镯幸运地成了新中国第一批赫哲学生。 1959年8月,尤玉镯考取了佳木斯的一所  相似文献   

5.
2004年11月11日上午9时许,昆明飞至重庆的8670次航班抵达江北国际机场,机场搬运工段某发现飞机起落架轮舱内竟蜷着一个人,但有两双鞋!原来曾有两个男孩“扒上飞机”躲在飞机起降舱内,飞机起飞后一个男孩不幸坠落.生还的13岁少年梁攀龙就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梁攀龙告诉记者,他还是一名初一年级的学生,他离开湖南的日子是11月初的一天.他不想继续呆在家里了,  相似文献   

6.
我的外公     
熊苏 《民族论坛》2001,(1):43-43
外公今年67岁,他个儿不高,却长着一个可笑的大脑袋。我最喜欢摸他的大头了,因为那上面几乎是寸“草”不生,只有几根稀疏白发可怜巴巴地耷拉在后脑勺。我逗外公玩,问他的头为什么那么大。外公笑眯眯地说:“因为我的脑袋里装满了智慧。”这是一部卡通片里的话,我听了大笑。  外公不是湘西人,他的老家在邵阳。听妈妈说,文革时因为外公在大学里讲了真话,被赶到湘西一个偏远的村子里当医生。那时,村里没有一个人看得起他,外公很痛苦,几次想自杀,但他终于挺过来了。我不明白为什么讲真话也会受到打击,外公很认真地对我说,因为那…  相似文献   

7.
程少荣是贵州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城关公社田官大队的大队长,又兼着上坝生产队队长的职务,几年来,他在生活上一丝不苟的精神,受到了各族社员的赞扬.去年栽蚕豆的时候,一天,程少荣因为有事,出工晚了一点.他一到地头,就向社员们说:"今天有点小事来晚了,晚上评分,如果我不在,请大家少给我评一分."社员们听了以为他开玩笑,说:"晚哪样?大家也才到齐嘛!"因此,晚上评分的时候,记分员给程少荣同其他社员一样记上了工分.程少荣正好在场,马上质问道:"我去晚了,为啥同大家一样评分?"有些社员说:"哪个  相似文献   

8.
<正>一次偶然的机会,正在采风的词曲作家陈哲无意间闯入玉狮场。这座半山坡上的小山村,有着古旧的木头房屋、曲折的乡间石板路、坠弯了枝头的苹果树和久违了的原始森林。眼前的景象,让这个长发艺术家的“心灵震颤”。此后,他像着了魔似的,一趟又一趟前往这个村庄膜拜。在这里,他自称找到了寻觅已久的“灵魂家园”。他不厌其  相似文献   

9.
走进鲁院     
2009年9月5日下午15时许,我们16名云南各民族学员来到了鲁迅文学院。我们这一届作家班,汇聚了全国55个少数民族的作家。55个人,55个民族走进鲁院。  相似文献   

10.
汤姆斯·马吝(Thomas Manning1772——1840)一七七二年十一月八日生于英国脑福尔克(NorfolK)一个牧师家庭。他一生事迹平平,也未留下重要的著作,但因为他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于1811年进入拉萨,成为第一个到拉萨的英国人,所以西方人士、尤其英国人每谈到他们同我国西藏发生往来经过时,无不要提到他,并给以相当高的评价。根据有关他一生的有限记载,马吝自幼聪颖,才华出众,十八岁入剑桥大学攻读  相似文献   

11.
夏夜乘凉,是最惬意的。入夏以来,每到晚饭后我总爱坐在院子里的柳林下乘一阵子凉。乘凉,既能消却一天的暑气,又能借着这个时候遐想一些事情,若是再遇上一个投意的乘凉侣伴,在一起聊聊天,那就更有意思了。自从中央民族歌舞团从东北地区演出回来,舞蹈演员金欧就成了我的乘凉侣伴,尤其是因为他腿上患关节炎,领导上停止了他的练  相似文献   

12.
正64年前,1938年清华十级毕业纪念刊,那一本简陋的石印的,而特别令人怀念的纪念刊上,关于我的一篇是黄明信写的。我认为是知我者的话。今年得知要编印毕业60周年纪念刊时,我就毛遂自荐,许下了一个愿,明信的一篇由我来写。为了写得准确些,我写信问过他几个问题,他作了详细的回答。我原准备去西岸看儿子时,在他家将这篇回忆写出来。到了西岸后,有各种活动,将他写来的资料放在儿子儿媳的书桌上,没有  相似文献   

13.
唐国宣 《中国民族》2007,(1):I0002-I0002
2006年10月28日下午5时许,“盛世金秋千叟宴”在依山傍水的广西永福县中心广场隆重拉开了帷幕。  相似文献   

14.
一个成功的人,从另一侧面来看就是他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社会位置,只是这个位置的到来有早有晚,所以有的人少年得志,有人大器晚成,有的人碌碌一生。男继胜38岁的时候终于找到了他梦中的安琪儿;双力电池,一种环保高能的电池,从此,他和他的员工朋友们内心深处便多了一份挥之不去的爱、一促魂牵梦萦的情结!  相似文献   

15.
关里爷在伊斯兰教哲赫忍耶学派中享有盛名,凡提到关里爷这个尊号时,没有不知道的人,因为他不仅是一个德高望重的大学者,更重要的是用阿拉伯文和波斯文写下了哲赫忍耶的一段血泪历史。文学家张承志在《热什哈尔》一书译文的序中说,他是在被“搜捕追杀中冒险写成此书”,其艰苦与虔诚可想而知。此书的名字当初关里爷起名叫什么,不得而知,传抄本有的叫哲赫忍耶“道统史”,  相似文献   

16.
在十九世纪初的很多人眼里,舒伯特只是个自由作曲家,没有头衔或职位,但他珍惜并且钻研以往的音乐风格并为之发扬创造.十九世纪二十年代,他越来越多地为听众创作宏大的戏剧音乐、宗教音乐、钢琴音乐、室内乐、管弦乐作品等.直到舒伯特生命的最后几年,他创作音乐已经不再只是为了伙伴高兴,或为了出版商的利益,或为了取悦公众,在发挥最好的时候,他基本上是为自己、为未来而创作.舒伯特的逝世日期只比贝多芬晚了二十个月,他比贝多芬小一辈,但却与贝多芬生活在同一时代.贝多芬是这一时期的核心人物,并占据了舒伯特的整个头脑.舒伯特生前、死后的名声,以及他作为歌曲、舞曲创作者与作为严肃大师的名声是不同的.在他的音乐中、他自身的崇拜者中我们能够捕捉到舒伯特也许并不平淡的一生的真实历史.  相似文献   

17.
泥土的记忆     
说实在的,孙家香并没有想到自己会显得那么重要。这个80多岁的老太太自从19岁嫁到椿树坪,就一直没有离开那个小山村。据说因为走亲戚她去过一趟邻县,一生就那么一次离乡远行。孙家香每天守着自己的老屋种地、犁田、磨面、担水。忙碌的时候,她便什么也  相似文献   

18.
在十九世纪初的很多人眼里,舒伯特只是个自由作曲家,没有头衔或职位,但他珍惜并且钻研以往的音乐风格并为之发扬创造。十九世纪二十年代,他越来越多地为听众创作宏大的戏剧音乐、宗教音乐、钢琴音乐、室内乐、管弦乐作品等。直到舒伯特生命的最后几年,他创作音乐已经不再只是为了伙伴高兴,或为了出版商的利益,或为了取悦公众,在发挥最好的时候,他基本上是为自己、为未来而创作。舒伯特的逝世日期只比贝多芬晚了二十个月,他比贝多芬小一辈,但却与贝多芬生活在同一时代。贝多芬是这一时期的核心人物,并占据了舒伯特的整个头脑。舒伯特生前、死后的名声,以及他作为歌曲、舞曲创作者与作为严肃大师的名声是不同的。在他的音乐中、他自身的崇拜者中我们能够捕捉到舒伯特也许并不平淡的一生的真实历史。  相似文献   

19.
花的事业是甜蜜的,但让我做叶的事业吧,叶的事业是高尚的。泰戈尔的名言是这样的。他——邓祥品,一个普普通通的湖南农民的儿子,青海甘德草原上一条山沟里临时聘用的乡商店营业员,做的便是叶的事业。我在甘德草原上,无意中听人们谈起他,言语中充满了赞许和敬意。好象当地没有人不知道他的名字,他做的那一桩桩细小的事情,让人听着觉得温暖。他今年27岁,汉族,生在湖南省边境一个小山村里。来甘德之前的日子他都是在那里度过的。他做过很多美妙的梦,可从来没想过要到青海高原上的这条小山沟里迫寻他的梦。  相似文献   

20.
我国台湾省高山族出身的许进来,已经是做父亲的人了。这是一位十分有趣的父亲。儿子周岁未过,他就在孩子耳边讲了三百多天的话。他给孩子讲自己的过去,现在,同时也讲祖国的未来。孩子什么也不懂。但当孩子望着他的时候,他以为孩子在提问,话自然多些;如果孩子发出笑声,那他就更乐于讲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