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赵仁青 《广西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0(6)
网络交往一方面能够发展人的主体性,另一方面又在消释人的主体性.马克思对这种社会现象早有深刻的预见,"人自身的异化了以及这个异化的人的社会是一副描绘他的现实的社会联系,描绘他的真正的类生活的讽刺画……而他本身,即他的创造物的主人,则表现为这个创造物的奴隶." 相似文献
2.
李颖凯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3):23-28
网络数据信息安全、网络法治化规范化建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探索网络传播规律及网络交互本质是网络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的前提和基础。网络作为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信息媒介,在融媒体时代愈发突显其“元媒介”特性,是整个人类生产交换、经济交往、文化交流、人际交互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在此时代背景下,厘清网络的“元媒介”效应及其对文化主体的重塑及异化,有利于筑牢网络意识形态阵地,建设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网络的“元媒介”特征及其对主体的重塑和异化主要表现为网络对主体认知、行为产生的整合和重构效应。这些异化与重构现象的根源在于三组动态反应链条的交互作用:数据表象与表象思维、定向数据与主体行为、数据霸权与资本逻辑。只有以此为基础,才能进一步探索破解网络“元媒介”异化与重构的现实出路,更有针对性地提出新时代加强网络意识形态主导权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3.
郭翠兰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40-43
异化劳动概念是马克思早期著作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异化的产生发展及其扬弃并不是一个被动的、自动进行的机械过程,主体能动性在其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认识到自身的异化和处境是基础,异化在主体中造成的情感是异化扬弃的主观因素,行动是异化扬弃的最终力量. 相似文献
4.
5.
李蕖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12)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迅猛发展 ,网络社会化成为一种世界性趋势。它深刻地改变着主体的存在方式 ;网络使思想教育主体在网络中以虚拟的方式存在 相似文献
6.
李蕖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24(6):322-324
网络的发展迅速引起了人们交往、存在、生活、学习等方面深刻变革 ,大学生成为这场变革中主体 ,也就是说大学生是从事网络交往活动的主体 ;主体在网络交往中虚拟化 ,成为虚拟主体 ;虚拟主体背后联系着一个现实的大学生 ;虚拟主体的活动必然会对与之相联系的现实大学生产生影响。本文正是针对给思想道德带来的负面影响及其应对措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自由不是随心所欲,自由是有限制的。然而,在当今网络社会,一些人无视自由的边界,为所欲为,导致网络自由发生异化,产生一系列社会问题。只有推行以技术控制、道德约束和法律规制为一体之对策,才能使网络自由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文章主要从网络传播的角度出发,阐述了网络异化时网络情绪传播的影响.这些影响主要表现在网络情绪传播主体意识退化,网络情绪信息复杂化,网络情绪感知与体验层次化,网络情绪表达与评价随意化,网络情绪调节与控制因难化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网络道德异化是指在网络世界中,原有道德在发展过程中受各种因素干扰,导致道德主体丧失原有内涵,演变成外在的异己力量。文章分析了网络道德异化形成过程及表现形式,并提出了控制网络道德异化的一些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
朱德琼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21(4):18-24
网络虚拟社会中大学生的休闲异化,业已成为新常态下新社会场域中制约大学生休闲发展的新“枷锁”。网络虚拟社会中大学生的休闲异化,在类型上分为功能性休闲异化和结构性休闲异化,其中,功能性休闲异化包括物质化休闲、痴迷化休闲、娱乐化休闲和媒介化休闲,结构性休闲异化包括碎片化休闲、符号化休闲、平面化休闲、模式化休闲;就表现看,主要有休闲动机与休闲手段相颠倒、休闲主体与休闲客体相对立、休闲本质与休闲场域相背离、休闲发展与休闲规范相失调。扬弃网络虚拟社会中大学生的休闲异化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可以从教化、示范、道德和技术四条路径展开。 相似文献
11.
李真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4,(7)
正确的语法关系到正确的英语表达及其运用,但要使英语用法和表达地道,符合西方人 的习惯,就要弄清汉语和英语在语法上的差异,特别是进行两种语言的对比。这是把握其特征,找到差 异,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2.
对旅游异化问题的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旅游业发展近二三十年的历程里,由于发展观念和发展导向存在一定的偏差,旅游活动的许多方面已经偏离了正常的发展轨道,功利主义倾向日益明显,出现了明显的异化,严重阻碍了中国旅游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基于对旅游异化的种种表现,对旅游异化进行深层次的原因分析,并提出一些相关的对策,以期对旅游异化现象进行一定程度的引导和矫正。 相似文献
13.
刘宏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3):314-315
荒原意象是美国文学的母题之一,既象征自由,也象征险恶,具有二元性;而T.S.艾略特的《荒原》描绘的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们造成的灾难和精神创伤,影射西方现代文明的堕落、精神生活的枯竭和一代人的幻灭感。通过两种荒原意象的比照,昭示了美国文学传统荒原意象的异化和战后西方社会的信仰危机。 相似文献
14.
现有的对技术异化的批判可以分为两类,一类直接针对技术异化,另一类声称批判的是技术异化,实际上针对的是技术的负效应,而技术异化与技术负效应无论是在概念位阶、产生原因还是解决途径上都是有很大不同的。单纯针对技术异化的技术批判是空洞的,而单纯针对技术负效应的技术批判又是被动的,应该树立符合中国现代化诉求的技术批判意识。 相似文献
15.
于忠海 《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7,(1)
教育政策中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政策的合理性与价值选择上,但在实践中,教育思想却经常被异化,表现出实用性、迷惑性、无主体性等特征,并带来负面效应:政策失真、教育失本、实践失效。其根源在于政策自身因素,诸如实践性差、低效评价以及固有教育观念的自我保存属性的抵制等。 相似文献
16.
行政行为异化主要表现为本原上应具备无偿性特征的行政行为变成个人和部门的牟利工具和私有权力,新制度经济学的委托——代理、交易成本理论能够解读其产生的原因,揭示其实质和危害。制度变迁理论则能为反行政行为异化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引,通过分析和论证,可以明确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规范行政行为;建立和完善利益表达机制等是反行政行为异化的根本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7.
周桂芹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0(4)
几百年来,异化理论在西方一直大畅其行.黑格尔在思辨哲学意义上演绎他的异化观,费尔巴哈则从人本主义出发用异化理论来批判宗教.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是在实践、历史层面上进行的,既具人文关怀性又具科学范导性.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对工业化大社会中人的全面异化进行了深刻细致的揭露批判,但他们在追寻消除异化的途径时却偏离了历史唯物主义方向,这使得他们的异化理论变成为难以付诸实践的乌托邦. 相似文献
18.
陈志华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131-135
在当前学科意识僵化的情境下,文艺学学科建设应该认清过分强调学科意识的弊端,努力寻求文艺学研究中的问题,更加关注提问的方式,加强方法的结合和转换,走综合研究的路子,从而有效突出和深化问题意识。研究认为,问题意识的强化有助于打破已有的僵化的学科意识,拓展文艺学的研究视域,建立独立清醒的学科意识,而独立的学科意识反过来又能增强文艺学学科的吸纳能力;问题意识与学科意识相辅相成、有效互动才是推进文艺学学科建设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
阮倩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104-107
20世纪50年代初是西方社会向后现代社会转变的开始,也是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这2种相互对立的文化风格共存共融的时期。《麦田里的守望者》以主人公霍尔顿为第一人称叙述者,其察事观物的视角以及自我颠覆的叙述模式同时体现了他主体意识的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特征。霍尔顿这种矛盾而多重的意识状态正是美国50年代初矛盾而多重的社会文化风格的现代隐喻。 相似文献
20.
刘丽艳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8(4):64-66
民事主体识别问题对于当事人、司法机关、行政机关都具有重要意义。只有正确识别民事行为主体,才能确保民事活动、民事审判及民事审判监督活动、行政管理及行政执法活动等安全、正确进行。识别民事行为主体的基本方法因识别的内容不同而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