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区别于一般意义的宗族义庄,苏们丰豫义庄是由绅宦家族捐建,面向邻里的综合性社会救济机构。乡绅以此为依托,试图通过平泉、赈济和推广农业生产技术等手段来维护地方社会的传统秩序及自身长远利益。它的创办,既是时代的要求,也与乡绅个人及其家族的遗德观念和社会、政治地位密切相关;反映了清中后期江南社会对救济由散赈向制度化发展的一种努力。乡外的救济行为并不仅仅是一种慈善行为,还是一种比暴力更具道德内聚力和持久性的社会控制手段。  相似文献   

2.
道德由一定的社会文化所决定,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以及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东西方的文化差异决定了道德的内涵和表现形式会有所不同。但道德作为调节人际关系、利益关系等以进行社会控制的基础性手段,却体现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共性。社会控制是人类自觉的、有意识的、能动的行为,是一种自我约束和平衡机制的建构。西方社会控制理论所蕴含的道德因素对于我国转型社会背景下的道德建设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一定借鉴和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3.
李辉  杨秀香 《理论界》2008,1(6):35-36
在目前社会转型的初级阶段,由于道德失范的不可避免性,必然要借助于制度化来推进新时期的道德建设。道德制度化并不是对道德合法性的否定,而是实现道德他律向自律转化的中介和桥梁,是个体道德发展的必经环节。由制度的强制导致道德的自觉是道德制度化的合法性所在。  相似文献   

4.
社会转型与经济转轨时期,道德实践中的道德回报及其制度化问题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社会人性、社会利益关系与社会道德实践决定了道德回报及其制度化建设的合理性与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网络技术的发展在一个全新的基础上重塑了人类文明,使人类社会进入一个新时代--网络社会时代.但网络技术是把双刃剑,它给人类带来福祉的同时也给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带来冲击.网络社会问题由此产生,并对道德、法律等传统社会控制手段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对民族文化、个人控制以及国家主权形成了巨大冲击.由于网络社会具有不同于传统社会社会控制的特点,要求我们对挑战积极回应,建立适应网络社会的新的社会控制机制.  相似文献   

6.
经济体制的转轨和社会的转型,道德生活领域表现出特有的道德规范不定型的特征,在道德认识、道德选择、道德评价上,人们普遍存在着困惑和偏见。这促使很多人寻找走出困境的出路,呼声最大的如道德人格再造、道德法制化、道德制度化等  相似文献   

7.
人类道德培育的规律和城市化进程中传统伦理控制力的失效,呼吁道德建设走伦理制度化之路。作为道德建设日益重要的部分,环境伦理的制度化是环境道德建设的未来趋势,也符合环境伦理作为一种调整人与自然关系的特殊伦理的特征,同时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要求。环境伦理制度化主要有环境伦理基本原则和要求自身的制度化以及环境伦理渗透到已有社会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法律法规当中的两种制度化路径。环境伦理的制度化既具有一般伦理制度化的普遍限度,也存在其特殊的困境。  相似文献   

8.
研究社会问题,不能仅仅注重其客观事实,而应加强对主观认知方面的探讨。社会问题的主观认知,是社会问题从客观事实演化到制度化社会问题的不可或缺的中间环节,社会诊断的模式充分展示了主观认知的过程。客观事实与主观认知互动的四种基本形式,也说明了主观认知在社会问题演化过程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发展和伦理研究依循制度化到法制化的逻辑构建过程,是制度伦理到法制伦理观念的刚性化构建。这一过程既遵循道德发展向法律延伸的逻辑统一,也反映了我国各民族道德与法律的时代进步,是社会主义荣辱观、法制观下的现代伦理发展提示。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现代发展之一,应是以社会主义荣辱观念形态下的道德法律统一观的观念形态构建为基础,以公民道德规范体系的制度建设为重点,由普适性的制度规范教育实施到法制化观念的刚性构建的制度伦理和法制伦理建设。  相似文献   

10.
研究社会问题,不能仅仅注重其客观事实,而应加强对主观认知方面的探讨。社会问题的主观认知是社会问题从客观事实演化到制度化社会问题的不可或缺的中间环节,社会诊断的模式充分展示了主观认知的过程。客观事实与主观认知互动的四种基本形式也说明了主观认知在社会问题演化过程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网络社会生活的出现 ,既为人类展现了一种美好的“虚拟生存”空间 ,同时也导致了各种网络社会问题的出现 ,网络社会问题表现出不同于一般社会问题的特征。为维护网络社会运行秩序 ,保障网上群体和个人的利益 ,必须借助于技术、法律、道德等控制手段 ,构建网络社会问题控制运行机制。由于网络空间的特殊性 ,决定了道德控制在控制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2.
行政道德的制度保障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行政道德作为行政人员的职业道德是由行政体制决定的,在统治行政的模式中,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尚未分化,行政道德的问题是可以由其体制自身提供保障的。在管理行政中,行政人员的个人利益追求与公共行政职务之间存在着矛盾,这种矛盾对行政人员如何运用手中掌握的权力提出了挑战,因而行政道德问题变得非常突出。但是,由于管理行政并不具有行政道德的制度化保障,所以行政道德只是一种偶然的调节因素,对普遍的行政行为没有决定性的影响。只有在服务行政的模式中,行政道德才获得制度化的保障。服务行政是行政道德的制度化,而服务行政中的行政道德则是制度化的道德  相似文献   

13.
在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与变革时期,社会生活的多元化和新旧价值观念的竞争与更替,人们常在一种道德相对主义的迷雾中模糊了道德生活目标,丧失了作出道德判断的能力。在人类文明的过程中,加强领导干部道德建设,端正道德认识、明确道德规范、强化道德效益,实施道德制度化等是领导干部道德建设是的一项实践性很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道德自律作为一种有效的社会控制手段和至高的社会控制目标被赋予了特别的关注和极高的期望。从道德他律到道德自律,是一个个体道德境界提升的过程。皮亚杰和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证实了道德发展的阶段性和道德教育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当前,要实现网络社会个体道德自律的养成必须对传统社会道德教育方式和道德修养方法进行继承、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高校校园文化的社会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从内因看还是从外因看,对高校校园文化实行社会控制都是必要的,同时,高校校园文化也是可以控制的.从控制的目的看,就是要按照高校校园文化发展的自身规律对其实行科学、合理、有效的控制,实现优化的控制目标;从控制的力法看,主要是通过一定的程序、条件与数量规定,使高校校园文化主体沿着一定的方向、规格与要求去活动,保证高校校园文化顺利发展;从控制的手段看,应当加强习俗、道德和舆论工作,正确引导高校校园文化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国际制度是国际秩序的重要支柱。制度化是制度的动态发展,是一个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以及国家参与和遵守制度规范的过程,其核心要素是制度化动力问题,这涉及到国家为什么参与制度化进程。制度化动力包含理性选择和社会建构两重因素,两种动力之间存在密切的互动关系。在高级制度化形式下,制度化动力能够实现转变,以理性选择为起点,制度化进程吸收社会性因素,转化为战略性社会建构动力,理性和社会性因素有机结合在国家问社会化进程之中,将制度化从工具性制度化推向建构性制度化,对国家产生根本性影响。  相似文献   

17.
适度恰当的社会控制,促使和加快社会的发展,反过来快速的社会发展也促进社会控制功能的发展,并可能引起社会控制本身的发展。湖南作为一个内陆省份,在近代中国很有代表性,这个区域的社会控制与社会变迁研究不仅有利于推动其他省份这方面的研究,更有助于对整个中国社会控制与社会变迁的宏观研究。  相似文献   

18.
王敏 《河南社会科学》2002,10(4):143-144
晚清以来,绅权不断扩张,尤其是在半亥革命后,城镇的自治机构成为农村社会的权力中心,上层乡绅不断向城镇集中,形成了近代以城镇为中心的社会控制机构。农村社会的权力中心由村落转移到城镇,造成了农村社会的衰败。  相似文献   

19.
网络社会控制的悖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网络社会问题刚一出现 ,人们就开始运用技术、法律和道德等对网络社会进行控制 ,由此产生了许多悖论。网络社会控制需要技术 ,但技术控制不可能非常完善 ;法律具有滞后性、不完备性、惩处比例小 ,其在网络社会控制中的作用有限 ;道德具有软约束性 ,网民离“慎独”的境界还很远 ;在网络社会控制中 ,通过日常社会的控制占了很大比重 ,它们并不在“网络”之内 ;最后 ,对开放的网络进行“控制” ,这本身就是很大的悖论  相似文献   

20.
《江西社会科学》2014,(7):47-51
宋明理学充分发挥《四书》等儒家经典社会控制的思想功用,构建了"修、齐、治、平"的层次模式。这一模式既强调正君心、正百官、正万民三个自上而下的不同层次的心灵道德自律修养,实现个人完善和超越自我,又关注道德发展向社会实践,将社会控制实际过程划分齐家、治国、平天下三个自下而上的层次,肯定了齐家、治国与平天下在系统中具有的基础、主导与最终理想地位。这一模式也体现了宋明理学理论体系的逻辑性、对象的针对性、思想统合性及时代特征,成为宋明理学以理治国理论体系的有机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