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长期以来,国内外发展经济学家均把斯密的“看不见的手”释为市场经济①,把追求自己利益的人称谓“经济人”,并据此概述了斯密的“经济人”思路要点,②包括市场经济学说。本文认为,上述诠释、称谓、思路要点不符合或不尽符合斯密的本意。斯密“看不见的手”的本意是个人利益,而不是市场经济;《国富论》阐述了包括“经济人”在内的“利益人”行为模式;市场经济是“利益人”实现、发展经济利益,“富国裕民”的经济制度和学说。  相似文献   

2.
权力寻租是指利用某种垄断权力取得非生产性利润。亚当·斯密把市场经济的自由竞争规律叫“看不见的手”,针对这种理论,有学者把行政权力对市场的干预形容为“看不见的脚”,那么,权力寻租实际是“看不见的脚”踩住了“看不见的手”。目前,我国正处于转型时期,市场发育底蕴不足,需要“营养”,仍然摆脱不了行政干预和行政管制,如进出口配额,生产许可证发放,物价管制,乃至特定行业从业人员的人数限制等,抑制了竞争,扩大了供求差额,导致有租可寻。一些生产者和经营者为了寻得租金,就要利用“合理”或非法手段,如游说疏通,拉关…  相似文献   

3.
“看得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都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的配置方式与经济的调节手段。在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阶段,亚当·斯密主张用市场机制配置社会资源,调节经济运行,这种调节方式和手段被喻为“看不见的手”。当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以后,“看不见的手”暴露了种种缺陷和不足,凯恩斯提出了国家干预主义的经济理论,即政府通过经济计划调节经济运行,以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这种调节方式被喻为“看得见的手”。 我党的十四大,确立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因此,我们应当正确理解“两只手”的不同作用以及它们的辩证关系,努力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资源配置是任何社会制度和体制框架之下社会经济活动的基本内容,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或不同的经济体制下,资源配置又采取着不同的表现形式。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纯粹的计划或纯粹的市场都不能较好地配置资源,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选择了市场调节基础上有政府干预的资源配置方式,以弥补市场缺陷又避免过多的政府干预,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当然,计划和市场如何结合,结合的范  相似文献   

4.
18世纪的西欧,"自利"作为一种转型时期的社会现象成为众多思想家争论的敏感话题.斯密揭示了自利的两层含义--自保与虚荣,并通过阐释"看不见的手"的理论和利用斯多葛派的部分与整体的和谐观整合了其他思想家对自利的理解.他肯定了在商业社会里,追求自利对社会发展带来的好处,并把制度作为联结自利和公益的纽带,从而使人们的自利追求摆脱了传统的道德谴责,也为抨击政府以公益为借口牺牲民众自利的暴政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两手抓”和“两手都要硬”是邓小平同志一贯的思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多处讲到:必须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一手抓经济,一手抓法制;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这方面的内容在全书中占有很大的分量,在许多文章或讲话中反复阐明,再三强调,并随着实践的发展逐步形成为一系列基本方针。 “两手抓”无疑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为此,我们对这一基本方针在认识上或实践上都有待于深化,值得分析和探讨。本文谨就此谈些学习体会。  相似文献   

6.
周英虎 《创新》2014,(3):58-60
投资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方式,有其自身的特点与内涵,唯有正确地认识它才能使投资手段发挥应有的正面作用,更好和更有效地为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服务。文章从投资与投机的异同、掠夺性投资、投资结构、投资拉动经济增长需遵循的原则等四个方面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7.
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经常以“太史公曰”的形式,或对各种历史事件进行评论,或对形形色色的历史人物予以褒贬,或对纷纭复杂的历史现象作出某种说明。由于“太史公曰”是司马迁直接作出的论述,所以更能反映出他的思想和观点。“太史公曰”是研究司马迁思想的重要资料。长期以来,研究者大都重视对《史记》五体结构的研究,而对“太史公曰”却缺乏应有的注意。即使有些史家涉猎了“太史公曰”,也都是在篇章结构或表现手法上下功夫,并不理解“太史公曰”所蕴含着的丰富思想,不能认识“太史公曰”的价值,甚至还发出种种的不满和斥责。至今,在《史记》的研究中,对“太史公曰”也还存在着不少混乱的认识。因此,有必要对“太史公曰”做一番考察。  相似文献   

8.
前一时期,对于在一些同志中间存在着的以“一切向钱看”为突出表现的经济主义思想、片面强调“立”而忽视“破”的倾向,不承认搞活、开放、发展商品经济和不正之风有任何联系的观点和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等四种错误认识,有的同志曾加以否认,并认为把“四种错误认识”说成是产生忽视精神文明建设现象的部分原因是错误的。那末,“四种错误认识”是不是根本不存在,根本不是产生忽视精神文明建设现象的部分原因,因而根本用不着加以纠正呢?下面就这几个问题谈点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9.
与价值相一致的合理价格体系只是一种理论上的抽象。它在市场经济中表现为价格运动的客观要求,而在实践中,在任何时点上都是不可能出现的。趋于合理的价格体系只有在实现由产品经济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转化、由供求决定价格的管理体制确立之后才有可能逐步形成。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发展观的几个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发展观的几个特点鲁亦冬第一,邓小平在阐述发展的重要性时,不仅指出它对于解决国内经济问题具有重要意义,还着重强调它具有深远的政治意义。80年代初以来邓小平多次指出,“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他认为,很难设想占世界人口少数的发达国家的继续...  相似文献   

11.
李水莲 《唐都学刊》2003,19(4):48-50
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是经济学领域中的一个新课题,它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并不相悖.在实践上,它与我国当前的多种所有制形式和市场经济相适应,是由非劳动生产要素在社会生产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决定的,也是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需要.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时,应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正确处理反对平均主义与防止收入悬殊的关系;正确处理个人分配中提倡奉献精神与落实分配政策之间的关系,从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民本主义是孙中山平均地权土地纲领产生的思想渊源之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孙中山在民族危机严重和社会矛盾尖锐的情况下,迅速将民本主义与西方社会政治学说和经济学说接轨,发展成为政治上的民族主义、民权主义与经济上的民生主义—平均地权。孙中山的平均地权纲领的实施范围是指全国土地而言,并非单单解决城市及近郊经济发达地区的土地问题;平均地权土地纲领具有切实操作的可能性,然而这一可行性又是有条件的。孙中山的平均地权不仅是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伟大纲领,而且是铲除封建地主阶段经济基础,转变地主阶级属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赤壁之战,是曹操与孙刘联军的一次著名战役。是役曹军集中优势兵力,孙刘联军则拼死相拒,最后北败南胜,标志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关于赤壁之战的探讨,不乏其人,但对某些问题仍有歧见,现就管见所及,略谈个人的一些肤浅看法。一、赤壁之战曹操究竟有多少兵力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八月,曹操乘歼灭袁氏残军、降服乌丸的余威,挥师南下。九月,曹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兵占新野。驻屯襄阳的刘琼举整个荆州降曹,曹操实践了南下战略的第一步。但他的最终战略目标是,追击刘备残军,鲸吞江东孙权,完成四海一统,建立不世之功。荆州的垂手而得,助长了曹操的骄焰,马不停蹄想毕其功于一役。他在与孙权书云:“近者奉辞罪,旌  相似文献   

14.
关于反腐倡廉的几个关键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腐倡廉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贯方针。自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尽管反腐败斗争的力度不断加强,然而腐败现象仍在蔓延。作者对反腐倡廉所涉及的组织人事制度、体制转型、党内外监督以及工资福利、财政制度等关键问题展开论述,文章所提观.点既有现实针对性,也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5.
16.
关于素质教育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素质教育还是个发展中、成熟中和完善中的概念,其内涵和外延的界定还有待学术界进一步深入讨论。本文认为,我国面向21世纪素质教育的体系构建,其价值取向应当以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习创造,学会关心和学会负责为核心内容,并在实践上以“五个学会”为指导思想构建素质教育的目标体系  相似文献   

17.
苏联哲学家康士坦丁诺夫在苏联《哲学问题》杂志1982年第7期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中列举有史以来关于战争的几个统计数字时指出:从公元前3600年到公元1960年,世界上一共发生过14,513次战争,夺去了30多亿人的生命。1945年以后,发生过近150次战争和军事冲突。在这个时期内,地球上总共只有4个星期没有战争。目前全世界所储存的原子武器比毁灭整个人类所  相似文献   

18.
公民权利是法学理论和部门法学中的重要问题,在宪法学中亦具有特殊意义。本文仅就公民权利的概念、界限、保障和实现等问题,谈点粗浅看法。 一、公民权利的概念 在法学界,对一项法定权利在何种意义上才是公民的权利理解并不一致。一种观点认为,只要法有明文,因而对公民来说有实现的可能,那么,这项权利即是公民权利。因为权利就是法律规定人们从事某种行为的可能性(有权能、权益、资格、能力筹不同表述)。我们将其概括为“可能性说”。另一种观点认为,法律规定的权利对公民来说,并不都是权利。因为法定权利有真假之分。虽然假权利也有法律规…  相似文献   

19.
《社科纵横》2015,(11):14-17
"四个全面"是经过深入思考的治国方略和顶层设计,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新一代领导班子的治国理念。就其实质来说,它是一种坚定的政治态度,也是一种辩证的发展战略。就其社会意义而言,它有利于凝聚社会力量、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和党的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在实现"四个全面"的实践中,我们应该增进对"四个全面"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实现"四个全面"的信心、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相似文献   

20.
最近几年来,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有关“新经济”的讨论不绝于耳。赞成者称之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或者新的“经济时代”;反对者称之为“伪问题”,是经济学研究的一个“误区”,认为是媒体炒作的产物,严肃的学者大多不屑置喙。那么,究竟应该如何看待“新经济”?是弃之如敝屣?还是通过认真的学术研究深入探究它所隐藏的丰富内涵?本文拟就这个问题谈几点看法,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