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烟毒现状形成的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吸毒违法活动日趋增多,境内外贩毒活动和毒品市场的屡禁不止是其产生的外部根源。家庭教育功能的障碍和不良交往是产生吸毒违法的催化剂。吸毒者的主观心理因素是心理动力。对吸毒现象应加强宏观和微观的防治  相似文献   

2.
吸毒这个曾使中国人民深受其苦的现象,在我国绝迹30多年之后,现在又在国际毒品泛滥的影响下重新蔓延开来。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吸毒者中青少年居多。本文试图透过青少年吸毒现象,剖析他们的吸毒行为心理特征,为预防和根治青少年吸毒提供司法心理学的理论依据。一、吸毒青少年的行为心理特征(一)吸毒青少年行为特征!、吸毒有团伙化、公开化、低龄化趋势。由于青少年吸毒多因毒贩诱惑“道友”怂恿,自身好奇而陷入泥坑,一旦上瘾欲罢不能,从而形成一定团伙。同样,吸毒具有公开化趋势。吸毒团伙成员由过去聚集在偏僻场所或地下烟馆吸毒…  相似文献   

3.
吸毒问题当前成为严重的国际性社会问题 ,吸毒者的戒毒效果如何 ,直接影响到对毒品犯罪的打击成效。本文拟从吸毒成瘾者心理治疗的意义和目标方面论述 ,旨在吸毒者在生理脱毒治疗的基础上 ,进行心理治疗和社会辅导监督 ,帮助其尽可能坚定信心 ,远离毒品 ,踏上新生之路。  相似文献   

4.
关于吸毒者认知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的提出及测试方法80年代以来,现代毒潮席卷世界各国,毒品严重威胁着人类的身心健康,我国也在受害之列。据联合国国际麻醉品管制局公布的数字,世界上目前吸毒人数已超过5000万,每年有近10万名毒品“瘾君子”丧命。毒品对人类资源的破坏是极其严重的。在生理上,毒品对人体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具有非常强的破坏性,造成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疾病,损害生殖机能,并增加了性病、艾滋病病毒感染和传播的危险性,使吸毒者生理功能紊乱,免疫力下降,体质严重下降;在心理上,毒品导致吸毒者产生一系列心理失调…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建构主义为研究视角,探讨了吸毒人群与社会"双向排斥"的建构机制:一方面是社会在观念、社会环境和制度上对吸毒者的排斥;一方面是吸毒者与社会的主动分离,"双向排斥"导致吸毒者社会边缘化程度的加剧。文章提出了社会工作在个体、社区和社会政策三个层面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6.
在吸毒人群中,青少年占绝大多数。他们吸毒前后的心理表现虽有延续性,但无论从表现形式还是程度上都截然不同,研究探索青少年吸毒者的心理特征,以及与之相关的行为特征,必将有利于对吸毒成瘾者的戒除工作。  相似文献   

7.
因为共用注射器和不安全性行为等高危行为,吸毒人群成为艾滋病高发群体.如果不制定切实可行、有针对性的策略,防止更多的人吸毒,或教育吸毒者改变高危行为,将不会达到控制艾滋病流行的目的,因此,对吸毒人群相关问题的研究十分重要.本文从信任的角度对吸毒相关行为进行分析和考察,希望这一讨论有助于有针对性的艾滋病预防策略的制定.  相似文献   

8.
家庭环境与青少年吸毒行为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吸毒青少年家庭环境特征及其形成原因.方法采用MOSS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第三次修订版(FES-CV-Ⅲ)和自编青少年吸毒者的基本情况问卷,对昆明市戒毒所收治的176名吸毒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相关与差异性分析.结果吸毒青少年家庭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独立性、成功性、文化性、娱乐性、组织性得分显著低于中国常模.矛盾性、道德宗教观、控制性得分显著高于中国常模;处于不同社会阶层的吸毒青少年家庭,其亲密度、情感表达、矛盾性、成功性、控制性无显著差异;吸毒青少年家庭80%以上处于社会低阶层,吸毒青少年80%以上受教育程度较低.结论吸毒青少年家庭环境的五个基本特征;吸毒青少年家庭环境特征形成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9.
吸毒现象既有其社会原因,也有家庭因素。据统计,社会上的瘾君子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青少年。据专家分析,青少年吸毒通常因受精神压力而起。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总会遇到不如意的事,有些青少年误以为吸毒能消除寂寞、抑郁或焦虑,也有些只是为了好奇,为了表示“哥们义气”、“够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 ,毒品在我国许多地方死灰复燃 ,吸毒人数越来越多 ,大有泛滥成灾之势 ,青少年深受其害。青少年吸毒现象屡禁不绝 ,虽然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其主观因素至关重要。青少年由于愚昧无知、出于好奇、追求“享乐”“时髦”、寻求刺激、从众心理等方面的原因 ,误入歧途 ,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社会、学校、家庭必须齐抓共管 ,加强教育 ,自觉抵制 ,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1.
青少年吸毒的原因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少年吸毒的原因及其防治对策●杜宝虎张谦元董积生自90年代初吸毒现象在我国少数地区出现以来,毒祸像瘟疫般自南向北、由沿海向内地迅速蔓延,特别是进入90年代后,吸毒人数与日俱增。值得注意的是,在吸毒人员中青少年由少变多,目前已占绝大多数,且所占比例仍在...  相似文献   

12.
新型毒品滥用的成因与后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滥用新型毒品正在成为一个增长迅速并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根据对上海730名新型毒品使用者问卷调查所取得的数据可知:新型毒品的滥用并不是一种孤立出现的现象,它与社会控制的薄弱、吸毒同伴与环境的影响以及追求感官刺激的人格特质有着明显的联系.新型毒品使用者,无论是多种毒品还是单一毒品的使用者,都比传统毒品使用者或不吸毒者表现出更大的通过性途径传播艾滋病的危险性.混合多种毒品使用,则会使感染或传播艾滋病的风险迅速升级.因此,必须采取有效行动遏制新型毒品的泛滥,强化对吸毒者的行为干预以降低性传播艾滋病的风险,并从理论和实践的层面建构起一种新的模式,以应对新型毒品滥用对社会和谐发展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四川青少年吸毒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毒品问题是危害人类生存环境的全球性公害之一。毒品问题给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社会安定、经济的发展带来极大的危害。青少年吸毒,有着社会环境及个体多方面的原因。面对四川省日益猖獗的青少年吸毒问题,有效措施是:1.普及禁毒知识,加强青少年的毒品预防教育;2.加大戒毒工作力度,努力做好吸毒青少年的帮教工作;3.加强禁毒工作,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4.
女性吸毒成瘾者复吸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女性吸毒成瘾者复吸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 :本课题组研究成员自编的调查问卷及访谈法对兰州市的两个戒毒所 185名女性复吸者进行了调查与访谈 ,旨从复吸者的社会背景因素、家庭社会关系、吸毒的严重程度、戒毒动机与决心以及复吸者自报复吸原因等方面了解影响女性复吸的主要因素 ,分析采用多元线形回归方法。结果 :回归模型有极其显著的意义 ,进入回归模型的因素有五个 :复吸者是否喜欢结交各种朋友、每天的毒资、戒毒的主动愿望、戒毒的决心、对毒品的心里依赖。结论 :导致女性吸毒者复吸行为的主要因素既有个体主观的戒毒愿望决心和对毒品的心里依赖 ,也有外部客观的人际交往圈影响以及毒资的来源  相似文献   

15.
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一直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探讨的重要课题。近年来,化州市以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为总目标,在社会实践育人、专题活动育人、齐抓共管育人方面进一步拓宽途径,形成了德育工作“内容新、形式多、渠道宽”的特色。全市452所学校98%以上达到创治安事故为零,各中小学校形成了“文明、团结、勤奋、守纪”的良好的校风,文明学校、文明师生不断涌现,几年来没有一个师生吸毒;中小学生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不断提高,学雷锋、树新风事迹和好人好事层出不穷,一代“四有”新人正在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6.
“公投”是“台独”势力50多年来苦心经营的政治议题。其实质是借“公投”行“台独”,人为制造台湾和祖国大陆的分裂,“公投台独”是不合理、不合法的。台湾陈水扁当局借“公投”搞分裂的政治行为必将给台湾问题的解决种下祸根,给台湾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相似文献   

17.
廖建新 《南方论刊》2010,(8):I0007-I0009
深圳经济特区成立已三十年,“三十而立”真不容易。过去的三十年成就辉煌,彪炳史册,令人难忘。今后三十年怎么办?特别是如今面临“后金融危机时期”、“后城市化时期”、“后三十年时期”,这“三后”时期既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挑战,也给我们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我们应该未雨绸缪,认真地思考未来,  相似文献   

18.
武文军在《兰州学刊》1988年第4期发表如题文章,对当前社会的病态现象用“九风”、“八邪”、“六害”、“五症”来概括.“九风”是:挥霍浪费风,攀比涨价风,全民经商风、造反有理风,行贿受贿风、吸毒嫖娼聚赌风、诬告诽谤风、行骗诈骗风、乱收乱罚风.“八邪”是:师德之邪、医德之邪、技德之邪、文德之邪、农德之邪、政德之邪、公德之邪.  相似文献   

19.
掠夺和镇压,偏见和固执,两者结合起来迫使泰国苗人今天处于站不住脚的地位。村寨遭捣毁,承受着种族灭种战争的煎熬。强制执行的同化和融合计划,使重要而独特的苗人文化濒临绝灭。苗民被视为“鸦片生产者”、“暴动者”和“环境破坏者”。泰国官方对苗人的这三种说法是为其带摧残性和不公正政策的辩护。事实上,西方的吸毒问题不能归咎于泰国苗人,而他们被当成炝灰受到辱骂对待,对此他们并不真正明白。苗人的农耕形式并非导致生态环境破坏的原因。而以上三种虚构说法继续存在,这种指责不仅限于针对泰国的苗人,其它少数民族也被这样认…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一些企业把国有资产无偿量化给个人,美其名日“改革激励机制”,“一送送出新天地”。值得警惕的是,有的地方把这种明显违背中央精神的做法称作“实现了国企改革的突破”,“改革的方向是对的”。对这种把国有资产无偿量化给个人的做法,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多次给予严肃批评,指出这是将国有企业改革引入歧途。各级领导同志对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坚决制止这种错误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