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学术界关于孔子“中庸之道”再剖判的百家争鸣中,1980年上学期,武汉大学哲学系在中国哲学史教学过程中,组织高年级学生和中国哲学史研究生,开展了对中庸思想的热烈讨论。在先后举行的学习小组、班级和全系范围的大小十余次讨论会上,有大学生、研究生和教师百多人参加,他们查阅丰富的思想资料,写出学术论文或发言提纲三十多篇,  相似文献   

2.
一1960年下半年哲学系中国哲学史教研室举行了几次学术讨论会。讨论了柳宗元、刘禹锡的唯物主义反对韩愈、李翱的唯心主义的斗争和韩愈、李翱反对佛教的斗争估价;张载哲学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另作报道);朱熹哲学的作用和估价的一些问题。讨论会是结合教学和科学研究进行的。分别参加这些讨论的有修“中国哲学史”一课的一百多位同学,有教研室全体教师、进修教员和研究生。由于在讨论中认真地贯徹了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提倡了坚持真理,实事求是的态度,本着互相尊  相似文献   

3.
冯契诠释中国哲学史的特色之一是坚持“史”“论”结合的学术立场。以“史”“论”结合的学术立场诠释中国哲学史的依据:其一,哲学是哲学史的总结,哲学史是哲学的展开;其二,哲学史的创作必须自觉地以某种哲学元理论为指导;其三,中国哲学史著作的创作者必须拥有哲学家和哲学史家的双重身份。冯契以“史”“论”结合的学术立场诠释中国哲学史经历了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历程,其包括20世纪40年代在西南联大清华研究院当研究生时思想的萌发,20世纪七八十年代在华东师范大学进行的探索与著述。冯契以“史”“论”结合的学术立场诠释中国哲学史体现在他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立场诠释中国哲学史,以“智慧”说哲学立场诠释中国哲学史,以“螺旋式圆圈结构”诠释中国哲学史。  相似文献   

4.
由武汉大学任主编、中山大学任副主编的《中国哲学史》教材,自1982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以来,为国内许多大学哲学系所采用,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与好评,现已累积印数近十万册,成为目前广泛使用、影响很大的中国哲学史教科书之一。1987年2月,国家教育委员会在中山大学举行了该教材的评议、修订座谈会。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兰州大学、辽宁大学、四川大学、湘潭大学等十一所高校的中国哲学史任课教师代表出席了座谈会,结合教学实践,对该书的评价和修订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在讨论中,大家从推进中国哲学史研究科学化和提高中国哲学史教学质量的双重目的出发,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观为指导,对中国哲学史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科学体系等方法论问题作了一些富有新意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遼大学人     
王雅,女,现为辽宁大学教授,中国哲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国际中国哲学学会会员,中国现代哲学史学会理事。王雅教授1998年毕业于吉林大学,获博士学位,师从国学大师金景芳先生,治经学与中国思想史。2000年调入辽宁大学哲学系。从事中国哲学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为本科生、研究生开设中国古代哲学史、中国现代哲学史、中国哲学原著导读、中国哲学基本问题、经与经学史等课程。  相似文献   

6.
中庸思想是中国文化中的瑰宝,但它也是古希腊传统思想.中庸思想无论在过去、现在还是在将来都有它存在的生命力.中庸思想无论在中国哲学,抑或在古希腊哲学中都有其重要地位.中庸思想在现代西方文化中,则主要体现在政治制度上的君主立宪制、三权分立制等等,由此可见"中庸之道"在西方文化中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关于重写中国哲学史的话题已讨论得不少,且已出版了不少关于“中国哲学史”的著作。不过,真正有分量、有特色的“中国哲学史”著作并不多见,这既与著者的学识有关,亦与著者对“中国哲学史”所持的态度与方法有关。由于中国哲学的特质在于生命的提升,因此,书写中国哲学史当注意以下诸因素,即书写者应具有“哲学的心灵”;书写者要把握中国哲学的特质———生命体认;书写者要重视经典文献的阅读和探究;书写者对中国哲学要有同情的理解和客观的评价;书写者尤其要凸显“务实”的态度,等等。  相似文献   

8.
遼士学人     
王雅,女,现为辽宁大学教授,中国哲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同际中国哲学学会会员,中围现代哲学史学会理事.王雅教授1998年毕业于吉林大学,获博上学位,师从围学大师金景芳先生,治经学与中同思想史.2000年调入辽宁大学哲学系.从事中国哲学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为本科生、研究生开设中国古代哲学史、中围现代哲学史、中国哲学原著导读、中国哲学基本问题、经与经学史等课程.十多年来,王雅教授一直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而且始终认真细致地对待每一节课,对课程精益求精,注意在教学中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先后被评为"辽宁大学优秀本科生教师"、"辽宁大学十佳教师"及"辽宁大学巾帼建业先进个人".王雅教授主持的"中国古代哲学史"课程被评为校级精品课.  相似文献   

9.
从《易学哲学史》看当前中国哲学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伯先生自1981年为研究生讲授“易学哲学史”课程,以后陆续有四卷本的《易学哲学史》面世。前段时间,我重新拜读了《易学哲学史》的上、中两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1988年版),又续读了其三、四两卷(华夏出版社1995年版),觉对《周易》和易学性...  相似文献   

10.
辽大学人     
王雅,女,现为辽宁大学教授,中国哲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国际中国哲学学会会员,中国现代哲学史学会理事。王雅教授1998年毕业于吉林大学,获博士学位,师从国学大师金景芳先生,治经学与中国思想史。2000年调入辽宁大学哲学系。从事中国哲学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为本科生、研究生开设中国古代哲学史、中国现代哲学史、中国哲学原著导读、中国哲学基本问题、经与经学史等课程。十多年来,王雅教授一直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而且始终认真细致地对待每一节课,对课程  相似文献   

11.
在新的世纪中,中国哲学史学科依然承担着发掘和弘扬中国哲学史传统的历史使命。为了使这一使命能够在年轻一代的中国哲学史研究工作者身上更女子地落实,有必要特别推广并强化包括文献学功底、解释学技巧、人文学关怀在内的中国哲学史研究的“一般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12.
“四人帮”对外国哲学的研究工作的破坏是很严重的。因此,揭批“四人帮”对欧洲哲学史研究的破坏,讨论外国哲学史的方法论等问题,很有必要。 众所周知,前几年“四人帮”出于篡党夺权的目的,掀起了一股所谓研究“儒法斗争史”的浪潮,并以此取代中国哲学史上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对中国  相似文献   

13.
对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史展开研究,首先要解决少数民族哲学如何可能即少数民族哲学合法性的问题,并不是每一个少数民族都需要写一部哲学史。以哲学史为中心的思想史研究是研究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史的恰当方法。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史的写作还要处理好少数民族哲学史与中国哲学史的关系、在材料选择上要特别慎重以及实事求是地评价少数民族哲学等问题。萧洪恩的《土家族哲学通史》为少数民族哲学史的写作树立了某些典范,但也存在一些值得深入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怎样对待唯心主义这个问题,在我国是一九五七年中国哲学史第一次讨论会上,由北京大学郑昕先生提出来的。当时是企图解决解放以来,我国许多哲学史工作者,在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来研究哲学史,取得了可喜成绩的基础上,所出现的简单化、标签化,强调以政治立场为主要标准去评价古人多,从思维规律上总结经验、教训少,特别对于唯心主  相似文献   

15.
北京大学哲学系几年来在中国哲学史的教学研究中取得了一定成績,但也遇到了不少困难。特别是由于对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神实質领会得不够,产生了把中国哲学史簡單化、公式化的教条主义的傾向,这样,就更加使教学研究工作难于順利开展。党的“百家爭鳴”方針提出后,給了我們很大的鼓舞和啟發,思想大为活躍,許多新的問題都提出来了。为了提高中国哲学史的科学水平,大家要求召开一次座談会,和中国哲学界一起共同研究解决这些問題。这些問題有的在开会前已写成孨?先后發表在“人民日报”和“光明日报”上。最先發表的是朱伯昆的“我們在中国哲学史研究中所遇到的一些問題”(見1956年10月14日“人民日报”),其后陆續發  相似文献   

16.
建国以后,中国哲学史工作者大都参照日丹诸夫关于哲学史的定义进行中国哲学史研究的。由于大家共同努力,这一工作,在几年之内,做出了很大的成绩。后来,主要是由于极左思潮的干扰,也由于日丹诺夫定义本身不够完善,中国哲学史的研究出现了许多问题,严重地阻障了科学化进程的发展。近一年多来,人们在总结历史经验时,对此展开了认真讨论。一些同志提出,日丹诺夫的定义是不正确的和有害的;哲学史应当是“人类认识发展的历史”。我认为,这种意见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17.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史、思想史上的重要范畴,"中"也是很重要的范畴。以往的一些研究,主要是立足于《老子》或《周易》中的"阴阳"思想,或者《中庸》中的"中"的思想,而对于"阴阳"与"中"这两个范畴之间的关系,则讨论者不多。新近公布的清华简《保训》中,同时谈到了"阴阳"和"中",值得我们探究"阴阳"和"中"的关系以及其在哲学史上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萧父教授     
萧萐父教授,生于1924年,四川省成都市人。现任武大哲学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校务委员会委员,哲学系中国古代哲学研究室主任,系学术委员会委员;湖北省哲学史学会会长,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郭沫若研究会理事,孔子基金会理事,国际中国哲学学会会员。  相似文献   

19.
最近,哲学系的辯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研室、中国哲学史教研室和西方哲学史教研室分別举行了“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問題的討論会。出席討論会的除本教研室的教师外,还有其他教研室的教师、外校的进修教师和哲学系的一些研究生。討論会充分貫彻了百花齐放、百家爭鳴的方針,会上发言踊跃,暢所欲言,气氛十分活跃。辯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研室的討論会上,发言的絕大部分同志都认为“一分为二”是科学地、准确地、鮮明地、通俗地表达了对立統一規律的,但是在这些同志中对“一分为二”的理解也并不完全  相似文献   

20.
最近学术界围绕中国思想史对象问题展开了一场讨论。《哲学研究》1983年第10期在“关于中国哲学史与思想史关系问题“专栏发表汤一介、张岂之、周维旨的三篇文章,对思想史对象问题提出了看法;随后由我校历史系中国思想史教研室参与发起在西安举行的中国思想史学术讨论会,其中心议题之一也是中国思想史的对象问题。现将讨论中涉及的几个问题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