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西象征诗歌的区别有着它多方面的因素,其中,文化传统和文学积淀的不同当是它的主因.象征诗派在中国的发展影响了不止一代诗人,当然,该诗派也深深的受到中国文化传统的影响,发源于西方的象征诗派与中国文艺传统的融合,让中国诗歌的发展获得了新的形式和动力.  相似文献   

2.
中国19世纪和20世纪中叶接受了象征主义,产生了象征主义诗派;象征诗派产生也有它自己的土壤与环境,它不是逆时代而动,而是"五四"时期的产儿."五四"初期,在中国诗坛上出现了象征主义新诗的萌芽;"五四"低潮时,象征诗派兴起,反映了当时青年知识分子共同苦闷与怅惆的情绪.到了二十世纪中期,象征诗派成为"异军突起"的一支劲旅,那是新诗发展的必然.特别他们注重诗歌本身的艺术性,合乎诗歌的艺术规律.自然有些诗过于晦涩难解,荒诞怪异,防碍了它的发展.到了三十年代,象征诗派被戴望舒为代表的现代诗派所代替,也是新诗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第三个十年先后出现了两个重要的诗歌流派:"七月"诗派和"九叶"诗派。本文对这两个诗派创作中的同与异作了初步的比较,指出"七月"诗派在创作中坚持现实主义原则,主张发扬"主观战斗精神"去能动地影响和改造现实,达到主客观的密切融和;"九叶"诗派致力于新诗的"现代化"建设,旨在使诗成为现实、象征和玄学的融汇。  相似文献   

4.
20世纪20年代是中国诗歌颠覆传统诗歌形式/重建现代自我的历史时期,它不仅蕴涵着中国诗歌现代化的逻辑问题即为何现代化与如何现代化的问题,而且还呈现了自由诗派、新格律诗派和象征诗派三分天下的历史形态。现代诗歌近百年的历史给了我们一份其历史的真理和批评标准:现代诗歌在其历史的开端获得了自由体的历史理念,但它却因历史自身的种种矛盾而被抗拒。我们应该站在现代诗歌整体背景上叙述/批评20年代诗歌的各种倾向。  相似文献   

5.
李金发是二十年代中国诗坛上与自由诗派、格律诗派鼎足而立的象征诗派的代表人物,素有“诗怪”之称。李诗的“怪”味,主要表现在他对西方现代主义诗歌表现手法的摹仿和借鉴上。诸如喜欢以怪诞奇峭的意象入诗,注重诗歌意象的象征隐喻性,内容具有多义性和不确定性,追求诗歌语言的跳跃性,擅长描写幻觉和梦境以对客观生活图景作出艺术变形的处理,善于捕捉独特的瞬间印象以暗示情绪等等。在二十年代中国新诗处于初创的阶段,人  相似文献   

6.
少年中国学会诗人群是一个很少在现当代文学史各类书籍和评论性文章中出现的诗人群体。但在对法国象征主义诗歌潮流的诗歌理论和写作技巧的认识、理解这一方面,他们早于李金发等人为首的中国象征诗派,对这种来自异国的诗歌营养加以吸收,从而为完善不成熟的白话新诗贡献出了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7.
浅谈“象征”在戴望舒诗歌中的作用何俊杰戴望舒是三十年代中国诗坛象征诗派的代表人物,曾开一代诗风,对新诗发展产生过重要的影响。其主要成就在于将欧洲象征派为主的诗歌艺术同中国的传说诗歌技艺与“五四”以来中国自由体新诗的表现方法熔为一炉,从而创造出既有民族...  相似文献   

8.
艾青“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至今已半个多世纪,他的诗植根于中国现实社会生活的土壤,又大胆地吸收西方各种诗歌流派特别是后期象征诗派的诗艺技巧和表现手法,诗歌艺术内蕴相当丰富。而笔者认为,象征艺术(不仅仅是象征派艺术)是其中最主要的一个方面。因此,为繁荣当前诗歌创作,批判地借鉴西方现代流派的一些表现技巧,说明象征艺术在诗歌创作中的重要性,本文从艾青诗艺这棵繁盛茂密的大树上,摘取一片  相似文献   

9.
现代诗派在古典诗歌与西方现代诗歌两个影响源融合的基础创造了典雅的纯诗,追求朦胧典雅的意境美,情理相生的心智美,自由精致的散文美,成功地实现了现代与传统的嫁接,并完成了对象征诗派和新月诗派的超越。典雅的纯诗,从美学上更接近了诗的本身。  相似文献   

10.
穆木天“纯粹诗歌”的诗学主张,以“先验世界”为其哲学背景,开启了中国早期象征诗派的理论先河。然而,受文化前在视野及特定历史情境等因素的制约影响,“纯诗”理论隐匿了不少非纯因子,并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被激活、放大、扩散,最终促成了“纯诗”向革命诗歌的转向。  相似文献   

11.
30年代现代诗派是20世纪中国诗歌的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本文从它现代诗学观念入手论述其诗歌的现代性.一是文化上的现代性/批判性荒原反应与怀乡病(还乡梦),构成了对30年代典型的幻灭感的超越;二是诗艺的现代性意象化、智性化、散文化,在初期象征诗派基础之上拓进,构成了对五四以来主情的浪漫诗(派)的超越,从而重新估定了它的原创性价值、意义及其对后来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五十多年前,朱自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中曾将新文学第一个十年的新诗归纳为“自由诗派”、“格律诗派”、“象征诗派”三大流派。新时期第一个十年诗歌的发展,如果从诗歌潮流方面着眼,亦可“强立名目”分为传统诗潮、新诗潮和现代主义诗潮三大诗潮。三者的交相起伏构成新时期第一个十年蔚为壮观的诗坛风貌和基本格局,所体现出的总体趋向则是新诗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3.
我国最早受到法国象征派的影响,运用象征、暗示手法创作象征诗者无疑要推李金发。早在一九二○年,他在法国留学时,由于受到象征派诗人皮特莱尔、马拉美、居友、魏尔伦的影响,开始运用象征、暗示手法创作象征诗。一九二五年至一九二七年间,他先后出版了诗集《微雨》、《为幸福而歌》、《食客与凶年》。李金发的象征诗,比起“五四”时期的自由诗派和二十年代中后期新月诗派的诗,艺术上有明显的特色。朱自清曾指出:李金发“不注重形式而注重词的色彩与声音”,“要充分发挥词的暗示的力量,一面创造新鲜的隐喻,一面参用文言的虚字,使读者不致滑过一有词去。”①其实,李金发诗歌这些艺术表现上的特点,并非诗人基于一定的诗歌美学自觉追求的结果,而是模拟法国象征派诗歌的产物。也就是说,李金发对于接受西方象征诗派的影响,缺乏主体意识。不但较早地  相似文献   

14.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自"五·四"时期登陆中国就对中国新诗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李金发的象征诗歌开始,现代主义逐渐为中国新诗坛所接纳,并被探索中的中国诗人"为我所用",成就了中国新诗史上的"现代派","九叶诗派"和"朦胧诗派".从20年代到30、40年代至80年代,现代主义在新诗歌史上呈现出明显的发展变化的轨迹.  相似文献   

15.
中国象征诗派的先驱诗人李金发被称为中国现代“诗怪”.他的怪异的艺术个性主要体现在:强调诗歌形象意境象征化的多义性,注重诗歌形象之间的全部联想的新奇怪丽;并且注重人的情绪波动与自然现象变异之间的相对应的契合.李金发的这种选择,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推进了中国新诗价值观念的深刻变化?本文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新诗戏剧化是九叶诗派的理论核心之一,它将九叶诗派理论主张的诸方面统一起来。其终极诉求在于现代人最大量意识状态的获得上,以期建设一种能涵容现代文明及生存体验、思考的极端复杂性、矛盾性于一体的诗歌。九叶诗派的新诗戏剧化,既是直接来自西方诗歌的营养,也是对前辈中国诗人探索的承续,通过其与奥登诗歌的比照可以更加深入地探讨新诗戏剧化概念的缘起及核心技术实验。  相似文献   

17.
个人主义在中国现代新诗三十年的发展中经历了一个由兴盛到淡化的过程.当它与"五四"这个精神觉醒、个性张扬的时代结合时,个人主义被推向了历史舞台的前景.诗人们无论在诗歌理论上,还是在创作实践上都特别强调"表现自我"及诗人主体精神的高扬,并形成了以郭沫若为核心的浪漫诗派.个人主义也由此达到了顶点.随着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剧烈震荡,个人主义被思想界批判、否定,表现自我的个性主题不可避免地日趋淡化.从新月诗派、象征诗派、现代诗派悲观、孤独、消极、惆怅的"自我"到七月诗派、九叶诗派与社会现实依附在一起的"小我",个人主义慢慢地退出了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18.
西方诗学传入中国,与中国本土语境发生遏合时产生的变异非常耐人寻味。象征主义与其他诗学因素的结合,形成了不同特色的中国式的象征主义。1940年代,对于力主诗歌要紧密把握当前世界人生的九叶诗人,诗歌象征的内容多为现实人生普遍经验的诗化,他们与浪漫主义相疏离,将象征与现实互渗,这是与后期象征主义的影响分不开的。九叶诗派对作为象征主义诗学核心的纯诗、契合等有着创造性的转化与背离。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新诗派诗人吸收了中、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影响,立足于中国的社会现实,追求现实、象征、玄学的综合,呈现出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相融合的审美特征,创立了一种新的诗美传统,标志着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成熟与完善。  相似文献   

20.
九叶诗派是中国现代重要的诗歌流派 ,它的主要特色之一是大量借鉴西方现代主义诗歌艺术经验 ,体现出明显的现代主义特征。但是 ,作为中国的诗歌流派 ,它同样与中国诗歌传统保持着密切关联。九叶诗人在艺术探索中批判地接受了诗歌传统的影响 ,尤其是在文体建设方面 ,他们注重诗歌的音乐性 ,追求诗歌的含蓄蕴藉 ,达到了较高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