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诗经·卫风·氓>的教学与研究中,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对词语的训释与理解方面的分歧,而这又直接关系到对诗的思想内容的把握.  相似文献   

2.
在充分把握文献材料的基础上,对历年来学术界关于《月出》主旨的十三种观点进行一一辨析,认为这些观点可归纳为五大类。其中《毛传》的刺时事说、杨树森的民俗文化说、牟庭的中秋咏月说皆不符诗歌文本实际;丰坊的月下怀人说有一定合理性;朱熹恋歌说最切《月出》文本实际。只有客观理性地审视《诗经》文本,才能得出最接近《诗经》文本实际的主旨。  相似文献   

3.
《逍遥游》中,从"有待"到"无待"的逍遥,是一个逐层超越的过程。列子遗世独立,已超越死生祸福。"致福者"为列子之说,皆因附会"适性逍遥"而起,遂造成割裂文脉、顾此失彼之病。"致福者"是寡欲求福的宋荣子。宋荣子思想源自墨家与黄老学说,并形成独特的祸福观。  相似文献   

4.
《庄子》疑难词语很多,本文选取《逍遥游》中的六个疑难词语,考释其词义源流、结构演变和词性变化,辨析其 在使用和训释方面存在的失误及其产生的原因,并补正他人训诂之失。  相似文献   

5.
庄子认为有所待的"游"是有条件的,有所限制的,只有那种无所待的,突破一切条件限制的"游"才是真正的逍遮游.有所待和无所待在这里产生了矛盾,体现在一个人身上就是身心关系问题.我们可以"心游万仞",而我们的身却不可以"云游四海".庄子所追求无所待的自由是一种对纯粹经验的体验,它来自我们对无限的向往和皈依.  相似文献   

6.
不知为什么,我的“官瘾”特别大,总想有一天能够戴上三道杠。唉,可惜……下面,就让我给大家介绍下我的“仕途”历程吧。  相似文献   

7.
本文选择从“阁楼上的疯女人”伯莎·梅森切入话题的真正目的不是要对此人进行专门评说,而是要通过这个写实性而非象征性的人物与罗切斯特、简·爱所建构的三角关系对《简·爱》进行重新解读,力图使分析更加贴近文本底蕴的实际。  相似文献   

8.
庄子的理想人格中没有关于"真人"的认识."真"字可能从"贞"字演变而来,本身包含有神秘性的内涵."真人"一词,"内篇"中只在<大宗师>"真人四论"一段出现,可见它不象"至人"、"神人"、"圣人"那样属于庄子的基本思想概念.而且"真人"养"形"养"生",追求长生不老的神仙思想,与庄子忽视"形"的意义、追求精神自由的思想不类.故可推定,<大宗师>的"真人四论"为庄子后学所缀入.  相似文献   

9.
道禅思想或直接性地、或间接性地以中国古典诗歌为桥梁影响和推动了美国诗歌的改变。道家"无为"思想拓宽了美国诗歌题材;道禅"得意忘言"的诗学理念促进了美国诗歌语言、技巧的变革;道禅和谐美的内涵则为美国诗歌提供了全新的物我观。从而使美国诗歌更为多元化。  相似文献   

10.
王尔德的《道连.格雷的画像》是一部唯美主义的小说。作品着意表现王尔德的艺术战胜生活,艺术和美是永恒无上的等唯美主义主题,但仍无法摆脱艺术反映自然与生活的自然法则的矛盾与困扰。王尔德提出了生活与自然都反映艺术的观点,虽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在他所处的维多利亚时期,也显示出他对艺术的纯洁性与独立性的捍卫。  相似文献   

11.
郭玉生 《东方论坛》2006,46(2):21-29
人的实践-创造活动的发展水平和相应的古代群体自由、近代个体自由(人性自由)、现代个性自由的演变产生出了古典悲剧、近代悲剧和现代悲剧三种内核不同的悲剧范畴,引导着三种不同倾向的悲剧形态。悲剧集中表现着崇高,它们两者的关系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也显现着不同的美学风貌和品格。古典悲剧的崇高感是群体社会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古典悲剧同古典崇高一样都呈现出平衡、对称、稳定、有序的形态,缺乏深刻的理性内容和必要的情感张力;近代悲剧以人物性格为中心,以人物的各种情欲为中心,从而显示出近代悲剧关学的个人主义性质,体现了近代崇高的美学内涵;现代悲剧凸显的则不再是尖锐的外在冲突中的崇高,而是价值尺度更其内在化的崇高,展示了现代社会人所遭遇的精神上的痛苦、迷惘、焦虑、孤独,表现了人对自由生存和完整个性的热切渴望和无尽追求。从古典悲剧、近代悲剧、现代悲剧与崇高的不同形态和关系中,我们可以看到悲剧美学和悲剧艺术的发展,这种发展与历史的发展同步,把人类实践-创造的自由逐步推向更高的层次。  相似文献   

12.
《庄子.大宗师》中“简”字释义历来歧见纷出,主要归为三种观点。马王堆帛书《五行篇》中数处提到了“简”,其义为“不以小害大,不以轻害重”。此义和《庄子.大宗师》中“简”的意义极相符合,只不过在《庄子.大宗师》中“简”用为动词。简的“不以小害大”义是由其本义“大”引申来的。  相似文献   

13.
高校学生对写作教学和训练的兴趣不浓,写作能力也难以提高,写作教学难获显著成效,这是高校写作教学中的难点、焦点问题。本文对此问题进行探讨阐述。提出了改革的设想,认为在教学中,尤其在训练上,应以自由训练为形式,以写实训练为方向,并运用写作成果来促进教学,才更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真正提高学生的实际写作能力,增强教学显效。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小说《佩德罗·巴拉莫》的叙事走向、叙事视角、叙事手段、叙事结构四个方面的探讨 ,论证其叙事艺术技巧的精妙之处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从心理象征的层面看 ,王尔德的《道连·葛雷的画像》体现出了一种平衡当时物质至上、科学至上的时代心理的努力。然而 ,作品主人公的遭遇却揭示出 ,当对美的追求弃绝了生命中其他要素时 ,同样会导致心理的片面与失衡。  相似文献   

16.
《庄子·内篇》集中反映了庄子的思想和文风。本文试图通过对《庄子·内篇》反问句的形式特征的描述和阐释,分析在具体语境中的反问句的语义,希望能穿透由迷离恍惚的文字所形成的反问句的语义,去了解体验庄子的“言”和“意”,一睹庄子的真实形象和哲学精神。  相似文献   

17.
夸美纽斯全面阐释并一直绵延至今的教育话语语境为教育提供了两种底据:规范和事实。规范总是由于弱于人们的怀疑态度和自身本有的弊病而时常遭到师生的质疑、反抗乃至拒斥;事实由于不合乎人之常情,也常常遭到师生的漠视乃至抛弃,因而它们都不可能成为教育实践强有力的底据。杜威把自由作为指导教育实践新的底据,但是由于自由在实践中总会导致相对主义,乃至虚无主义的泛滥,从而也不能成为教育强有力的底据。其实价值领域中存在着真理,以价值真理为底据的教育不仅是合情合理的,并昭示着新教育学的来临。  相似文献   

18.
韦伯强调宗教伦理对个人的经济心态形成和发展的深刻影响,因此有了韦伯命题:资本主义精神产生于新教伦理。根据韦伯的研究,“现代资本主义精神以及全部现代文化的一个根本要素,即以天职思想为基础的合理行为,产生于基督教禁欲主义。”韦伯还提出了反命题:儒教不可能像新教那样焕发出“资本主义精神”,因为,儒教仅有“外王”的入世理性倾向而无实际经世抱负的手段,仅有“内圣”的价值理性的信念伦理而无工具理性的责任伦理。文章从信仰、理性、克制、敬业与成功的内在逻辑的角度来解读马克斯.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实质内涵。  相似文献   

19.
依据“书钞体”将《四库全书·子部·杂家类·杂纂之属》分成两类:以被摘抄的原书为单位组织材料的书钞体和划分类目安排所摘抄材料的书钞体,在论述《四库全书·子部·杂家类·杂纂之属》与《四库全书·子部·类书类》的牵涉混淆处后,将第二类杂纂类书籍与类书进行比较,得出结论为:与多由政府主持编写、规模大、体例严谨的类书相比,杂纂类书籍规模较小、体例编排较为随意。  相似文献   

20.
庄子笔下的“小”“大”之别,是世俗认知与理想中的“道”的差距世俗社会以“小知”为求名逐利的工具,而对大道则弃置不理;庄子描绘他理想中的大境界,并提出了如何“用大”的方法问题。庄子提出的“大道”与我们现代社会所谓的“终极关怀”问题有相似之处。走知识与道德的路线,是通向“大道”的必然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