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论柏拉图攻击文艺的神学缘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柏拉图诗学强烈的道德意味与其坚定无比的神学主张密不可分。柏拉图不仅在一定的宗教背景下展开其诗学批评 ,而且执意让诗和戏剧创作听命于理性神学的伦理规范。正由于此 ,柏拉图对有渎神倾向的诗和戏剧大加挞伐 ,其最终目的是维护宗教神圣和对神的中心信仰  相似文献   

2.
关于柏拉图的研究著述连篇累牍,尤聚焦于柏氏的“理念论”与“理想国”。本文拟另辟蹊径,力图揭示出“柏拉图对话中”所隐含的神学思想。简言之,柏氏的神学思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柏拉图对古希腊传统神话的批判与净化;二,柏拉图把其伦理学奠基在以灵魂不朽为主的信仰上;三,柏拉图建立了一套既有别于希腊传统又有别于基督教的宇宙创世说。通过分析,我们会发现柏拉图的对话是古希腊传统神话神学向中世纪神学嬗变的过渡形态,而柏氏的神学思想则是西方理性神学和道德神学的滥觞。  相似文献   

3.
柏拉图对诗人"神学"的批评,是古典诗学理论的要义之一。他不仅反对诗人对诸神关系的描述,而且对"诸神虽存在但不关心人类事务"的观点进行了反驳,对诸神可用献祭和祈祷收买的论调进行反讽的批判。柏拉图的论证显示,立法哲人与传统诗人的神学观和城邦理想截然有别。  相似文献   

4.
新柏拉图主义和基督教神学是影响米开朗基罗美学思想的两个主要方面 ,文章就这两个方面对米开朗基罗雕塑创作的影响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自然神学是现代基督教神学研究的热门话题之一,本文试图从古典的语境发掘这个主题的现代性启示。本文分析了西塞罗和奥古斯丁关于自然神学的论述,指出他们基于柏拉图主义的共同背景所具有的一致性,也指出他们基于不同的政治哲学语境以不同的视野反思自然神学的局限性。籍着这种批评性的追溯,本文指出柏拉图主义的神学观念在希腊化和早期基督教时期所经历的转折。  相似文献   

6.
由于元代文人文化观念和现实处境的变化,使得元代士妓恋爱剧中所反映的伦理意识具有了新的文化蕴涵,但无论是对真情的呼唤,还是对理想化的婚姻追求,本质上都反映出作者对及时婚姻的强烈愿望和对婚姻伦理的维护。  相似文献   

7.
本文讨论了古希腊柏拉图的文艺法理和中国古代文艺伦理观念的差异。这一论题的阐述由以下三个问题的讨论展开:(1)柏拉图的“哲学家王”及其法理型政治与中国古代的“圣王”及其伦理型政治,这两种文艺发展的社会背景的差异。(2)文艺是有利于治国安民,还是只会祸国殃民;文艺的本质和属性。(3)文艺与政治的关系。(4)文艺与教育的关系。本文的结论为:艺政相通,艺教合一,是上层建筑领域里的重大策略,也是艺术真正表现真、善、美,达到完美境界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8.
该文将蕴涵分为三类:实质蕴涵、形式蕴涵与逻辑蕴涵。从多值逻辑角度解决了实质蕴涵、条件句与推论关系之间的关系,详细考察了三类蕴涵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从三种蕴涵角度区分了科学真理、数学真理与逻辑真理。  相似文献   

9.
普罗科勒斯把柏拉图的《巴曼尼得斯篇》第二部分划分为九组假设,他认为第一组假设的主题是“太一”。由于“太一”超越于所有的存在之上,因此它就不具有任何肯定的特征,我们只能通过一种否定的方式来把握它。“太一”的这种“否定”特征是高于所有“肯定”的,“否定神学”并不是由我们人类理智的某种缺陷所造成的,而是取决于“太一”自身的超越性。第一组假设中的那些“否定”也不是任意的,而是体现了一种理智的秩序。  相似文献   

10.
尼布尔的神学政治思想以其植根于基督教原罪观和恩典观的神学理论为基础,把握时代的脉动而成熟,并以悖论式的论证手法开辟了一条特有的强调"爱与正义"的伦理之路。"圣爱"是个人伦理的最高规范,然而现实的个人伦理只能以"互爱"为道德准绳,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此对应,"正义"则是社会政治中代替"圣爱"的"不可能的可能",成为规范这国际政治和社会伦理的最高准则。尼布尔不仅为基督教的正本清源而努力,也让现实政治在宗教中找到了伦理归宿。  相似文献   

11.
论题指出,阿里斯托芬的《云》是西方思想史上第一次对苏格拉底哲学的批判,并认识到阿里斯托芬喜剧的狄奥尼索斯性质、阿佛洛狄忒性质以及克萨里忒斯精神,认为阿里斯托芬关于“狭隘性”和“完整性”的思想在阿里斯托芬那里,是对束缚的突破,是自由,是克服“狭隘性”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从柏拉图到亚里士多德的诗学进程并不是像很多人描绘的是一种反拨,相反,亚里士多德完成了从苏格拉底和柏拉图以来的诗从神格到人格的转换。在古希腊的早期,诗与神相通,在柏拉图那里,诗要么属于最高领域,要么成为最高领域的障碍,可以说,柏拉图对诗歌的态度始终是复杂的。而亚里士多德认为诗所模仿的高于一般世界,但低于必然性、普遍性的理论领域,诗歌被作为知识分类中的普通一门来看,诗完全跌落到人间。  相似文献   

13.
在诗艺价值和诗人地位被普遍怀疑的今天,重读柏拉图的禁诗令有特殊意义。柏拉图禁诗的主要理由是诗艺远离真理。柏拉图的“递相摹仿论”,割断诗艺与理式的“质素性”联系,把诗艺的内容设定成不具有超越性的纯粹具体的表象。后世反柏拉图禁诗令的诗学理论家从柏拉图的形而上学立场出发建构了诗艺内容和超越性存在的关联,从而赋予了诗艺以极为崇高的地位。诗艺的当代危机在于:后现代对柏拉图形而上学的彻底颠覆意味着把诗艺重新带入无超越性的形态。  相似文献   

14.
两难是柏拉图《政治家篇》中政治家形象的重要特征。具体而言,这些两难主要表现为政治家在理想与现实、理性与自由、国家与个人、伦理与政治关系上的矛盾和冲突。政治家身上所表现出的两难问题与柏拉图政治思想体系的内在矛盾是相呼应的。我们只有将政治家所面临的两难处境放置在柏拉图的整个政治思想体系中进行考察,才能对其获得一个更为清晰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孔子和柏拉图是早期人类思想史中的重要人物.有关他们伦理思想和哲学思想的研究成果可谓汗牛充栋,但是对于两者经济思想的研究仍有许多空白和薄弱环节,财富观的研究即是其中之一.从财富观的角度对两位圣哲的经济思想作一比较,以期能把握和印证中西古代经济思想的某些异同,并在某种程度上揭示思想所产生的特定文化传统和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16.
《会饮》是柏拉图的众多作品中文笔优美、理念深奥的一部,是由七篇爱的颂辞所组成的。从斐德若开始的发言铺就的是关于Eros的从低到高的阶梯,而借苏格拉底之口的第俄提玛的话语正是在其阶梯之上对前面的话语做了充分的探索和提升。第俄提玛的这种由美的身体到灵魂、从具体的事物跃升到抽象的理念的过程,逐渐向上探索,仿佛踏上爱的阶梯,朝向美的理念,引导人们一步步走向哲学的真理,也正体现了柏拉图的理念说。柏拉图所勾画的这条哲学的真理之路,通过第俄提玛的女性经验话语的展现,说明不朽的美好和哲学的所在具有一种自足性、持续性和永恒性。  相似文献   

17.
荀子和柏拉图生活在大致相同的时代背景下两个不同的国度里 ,他们提出了大致相同的道德理想和高尚道德境界的实现途径 ,但同时也有着不同的道德起源观和其道德理想实现与幻灭的不同结局。其道德思想中的合理成分是我们党以德治国方略的思想资源 ,对我们今天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供多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后现代社会消费模式发生了质变,那就是符号消费的产生。符号消费逻辑运作的前提是物必须成为符号。在物的世界与人的精神世界的交互运动中,物具备了符号价值与社会意义。因而消费体现为复杂的、综合性的文化现象。消费并非与他人无涉的纯粹的个人行为,而是关乎他人的伦理行为,关乎他人的生存资源、他人的感受、他人的权利。在符号消费过程中,消费者主体不断趋于精神性的自我实现,破坏并也生成着新的伦理文化,解构并建构着新的社会伦理关系与结构。  相似文献   

19.
本文简要阐述了孔子和柏拉图的重要伦理思想,认为他们的伦理思想是形成东西方人们文化深层心理的基础,其研究对正确认识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经济飞速增长条件下道德滑坡成因有一定认识意义,同时对各国文化日益交融的今天的道德完善、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有一定理论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20.
在《巴曼尼德斯篇》中,柏拉图发现,像苏格拉底这样一个具体事物可以同时既类似又不类似,既是一又是多,既是静的又是动的。也就是说,具体事物可以同时分有多个相,包括相反之相。一个具体事物同时拥有多个普遍性质,并且其中许多性质间彼此无关甚至相反,这就是典型的异质性现象。异质性意味着没有任何一个单一的范型或一套同质的范型系统足以提供对于一个具体事物的完备规定,而要完备规定具体事物,范型或范型系统就一定是复数,它们之间不可能最终化约为一。但柏拉图选择了另一条解决之道:放弃相之为同类事物范型的绝对性,转而通过相与相之间的指谓关系将诸相联结成"相的集体",借以说明何以一个具体事物可以分有多个相。这样一来,相与相之间的异质性就被这套同质性的思维程序给消解掉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