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青铜斧是中原地区青铜时代具有代表性的器物之一。其器身呈扁平长条形,双面弧形刃或直刃,銎口多呈长方形或六边形;器型差异主要表现在有无铜箍和附耳上。铜箍数量多者出现的时间较晚。器身施有"十"字形凸线纹或兽面纹的青铜斧多属商晚期,西周少见。目前所见中原出土青铜斧的墓葬最早属二里岗上层时期,为初步发展阶段,数量较少。之后青铜斧数量不断增多,至西周早期达到繁盛期,西周中期呈现衰落之势。随葬青铜斧的墓葬有明显的等级差异,商代主要集中于高等级墓葬中,西周开始向稍低等级的墓葬蔓延。  相似文献   

2.
2006年10月15日上午.宝鸡扶风县上宋乡红卫村五组村民李军娃,张铁路、李雄辉等在位于砖厂北边的断崖取土时.发现了一座西周墓葬.并报告了县文化文物局,经市、县文物部门抢救清理。共出土青铜器等文物59件。该墓葬西与眉县杨家村遣址相望,东与著名的北吕西周墓地相邻.是一座西周早期的墓葬,但出土器物多表现出商代晚期风格。这批出土文物中,青铜器造型精美,纹饰华丽。  相似文献   

3.
目前已出土的西周时期周王为宗庙、祖先及其他人所作铜器大致有19件,从它们的形制、纹饰、铭文等方面的特点,可推测出陕西岐山周王庙西周贵族墓葬群的发现,将对西周铜器的组合形成与分期断代的研究产生重大影响,并揭示西周社会历史的诸多奥秘.  相似文献   

4.
1980年9月黄县(今龙口市)庄头村出土的一批西周前期有铭铜器中,其中四件有铭文,系同一墓葬出土.铭文涉及的“芮公”、“熊奚”、“小夫”等铭为胶东半岛首次发现.它不但为研究胶东半岛的历史提供了新资料,而且也为探讨西周前期半岛古国与周王朝以及与其他属国间的关系也提供了重要实物证据.  相似文献   

5.
正宝鸡市渭滨区石鼓镇石嘴头村于2012年3月、4月和6月,先后发现西周贵族墓葬。截至目前,出土商末周初青铜器200余件,其中铜尊、卣、罍保存完好,造型纹饰精美。铜尊带鋬,铸有族徽和铭文,在当地为首次出土。这是30多年来中国商周墓葬考古的一次重大发现。3月和4月,渭滨区石鼓镇石嘴头村曾两次出土礼器、车马器、工具、兵器等文物129(组)188件,除3件陶器时代为汉代外,其它文物均  相似文献   

6.
《南都学坛》2016,(4):21-27
山东泰安大汶口遗址是新石器时代晚期大汶口文化代表性遗址之一,墓葬中出土了相当数量的装饰品,其中M10和M47两座墓出土装饰品数量最多,做工最精良。根据两座墓葬中出土的装饰品,结合其出土位置和同时期相关墓葬同类文物出土信息,可以判断出其使用功能与佩戴方式,从而复原这两座墓葬的人物服饰形象:其中M10墓主为女性,身穿贯头衣,其头部插有1把象牙梳,2件玉锥形器作为笄来固定发髻,额部饰有2串头饰,耳部悬有象牙片耳坠,颈部戴有绿松石颈饰1串,右臂戴有1副玉臂环,右手中指戴有1枚玉指环,腰间悬挂1个骨雕筒;M47为男性,身穿围披式长衣,头部有1对猪獠牙头饰束发,猪獠牙根部穿孔处悬有1件玉锥形器坠饰,耳部戴有环状耳坠,头戴额饰4串,颈部戴管状石珠颈饰1串,两腕各戴1副圆形臂环,龟背腹甲制成的囊袋悬于腰部。从出土的装饰品来看,距今五千余年的山东原始居民早已不再是披头散发了,他们用细齿的梳子梳头,用半月形的猪獠牙和锥形器束发成髻,这样不仅美观,而且便于劳动。各种头饰、颈饰、臂饰等首饰的佩戴,反映着当时人们精神生活的丰富。  相似文献   

7.
从周代考古墓葬出土青铜鼎,大致可看出列鼎制度形成发展之脉络。西周早期到西周中期,为列鼎制度萌芽阶段,此时同级贵族列鼎多寡不一,尚未形成定制;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为列鼎制度的正式形成与规范阶段,部分墓葬列鼎数和文献上所记载的"天子九鼎,诸侯七,卿大夫五,元士三也"的情况相吻合;春秋中期至春秋晚期,为列鼎制度的普遍僭越阶段,此期列鼎制出现了遵守与僭越并存的现象,而这正是这一时期传统与反传统之间激烈斗争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8.
西周墓中随葬蛤蜊现象在学术界尚未有人作出相关论述,仅将其笼统定性为装饰品一类。文章从已发表的考古资料出发,对西周墓葬中蛤蜊出土的地区、数量及摆放位置进行汇总、量化分析后发现其作为墓中的一类随葬品,有着一个逐渐发展、演变的过程,且自身独特的生物特性又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所在地域的古环境,为进一步探索周人的随葬习俗和生存环境提供新的视角和依据。  相似文献   

9.
从石器时代已经萌芽的组玉佩,到西周已成为最具特色的玉器类型之一,也是西周用玉归于礼制化的典型代表。关中西部是西周组玉佩的重要出土地,了解和研究它的历史渊源、思想内涵、艺术特色和基本特点,对于诠释西周中晚期墓葬出土玉器显示"重佩"风气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陕西宝鸡(弓鱼)国贵族墓葬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玉器、车马器,为我们解读西周贵族的生活状况及其审美情趣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本文通过对考古资料的分析,认为西周贵族以礼乐文化为背景,建立了丰富多彩的审美世界。  相似文献   

11.
先秦时期(公元前35世纪——前207年) 从远古时起,新疆各族就和居住在黄河流域的华夏族有着经济文化的友好往来.如新疆罗布淖尔地区原始社会的战墓葬中,曾发现过一种用海菊贝壳制成的随葬饰珠。这种贝壳,只产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新疆哈密出土的似橄榄状的黑陶器,和黄河流域陕西宝鸡北首岭半坡型的船型壶的形态一致。这说明,人类还在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新疆就和中原有了经济、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12.
洛阳是我国古代青铜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偃师二里头的文化遗址和墓葬中发现的夏代青铜器是对初期青铜器的继承和发展。其数量和种类虽不是很多,纹饰也较简单,但在青铜文化史上有重要的地位。由于发掘的墓葬结构不同,出土青铜器在墓中的位置与组合也有差异。已出土的青铜酒器、容器、兵器、乐器、装饰品等,各具特点,具有重要的考古学意义。  相似文献   

13.
河套地区汉代墓葬出土的陶制鸮壶以其独特的形制和特殊的用途引起人们的关注。据不完全统计,河套地区汉墓出土鸮壶共计37件,与河南、陕西等地出土的鸮壶(俑)在形制和年代上存在一定的演变规律。鸮,即通常所说的猫头鹰,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成为"神鸟",殷商时尤为百姓所爱,但自西周始,鸮变成了人们心中的"恶鸟"。河套地区汉墓中的鸮壶,则蕴含了避邪、象征富足等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4.
这几件陶器是榆树县大坡乡老河深中层墓葬出土的。中层墓葬共129座,是吉林省近几年来考古上的一次重大发现,引起学术界的瞩目。中层墓葬随葬陶器很普遍,大多数墓中均有出土。皆夹砂泥质陶。手制,有的为慢轮加工修整。颜色呈灰、灰褐、黑褐色。素面。主要器形有壶、罐、杯、豆、碗、盅等。这里的陶器在种类上比较  相似文献   

15.
位于陕西扶风、岐山县交界的周原遗址,是一处极其重要的周代遗址。周原遗址自古以来就是出土西周青铜器的重要地点,近数十年来不断有重要的西周青铜器出土。周原青铜器的出土,为西周青铜器的断代提供了可靠的标尺,而青铜器上的铭文更是研究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宝贵资料。  相似文献   

16.
考古发现揭示,北魏墓葬动物殉祭率在平城时期有一次跃升,但到了洛阳时期又有显著下降。殉祭动物组合中羊、牛、马等比较常见。殉祭动物个体数量盛乐和洛阳时期较少,而平城时期较多。北魏墓葬殉祭动物部位以牲体为主,头/蹄以及整牲数量较少。平城时期殉祭动物摆放位置或方式最为多样化,有棺外前部或侧部、壁龛、棺内或墓道等。出土殉祭动物的墓葬形制在不同时期有明显变化,盛乐和平城时期以土洞墓为主,洛阳时期则主要为砖室墓。北魏墓葬动物殉祭习俗的形成和变迁,可能受到了农耕-游牧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与互动,以及民族融合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研究西周的法律制度,历来以凭藉文献资料居多。古代文献记载固然能为我们勾划出西周法律制度的基本轮廓,但由于文献不全,加之不少文献系后代儒生追记,这就给研究西周法律制度造成一定的困难。随着西周青铜器的大量出土,其铭文记载就逐渐地为我们弥补了这一缺憾。在青铜器研究专家、上海博物馆馆长马承源先生主编《商周青铜器铭文选注》的过程中,笔者有幸参加其中部分工作,有机会接触了一些西周铜器铭文,深感铭文为研究西周法律制度提供了极为丰富的材料。这些铭文或可以同文献材料相印证,或可以补正文献记载之不足。本文试就铭文材科,对西周的刑事法律规范,作一个初步的考述。  相似文献   

18.
辽北地区是辽东山地相对独立的次一级区域,其石构墓葬以清河、寇河流域为核心分布区,并有比较复杂的考古学文化层面的更替与变化。在辽北地区青铜时代石构墓葬分区、分期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剖析石构墓葬发生、发展和衰落的过程,对石构墓葬的源流、与相关遗存的关系和族属等问题进行的探讨,取得的主要认识有:辽北地区石构墓葬是在青铜时代多元文化背景下形成的,自西周早期一直延续到西汉初期,在其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中,地上式和地下式墓葬并存,多种石构墓葬形态并存,随葬以弦纹壶和素面壶为代表的遗物,具有显著的区域性特征,被认为是貊人集团的遗留。辽北地区与周邻地区的石构墓葬之间存在频繁的交流与互动,本地区传统因素表现出持久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9.
1975年3月出土于陕西扶风县庄白村西周墓葬。通高21厘米,口径22厘米,腹深12.5厘米,重5公斤。[戈冬]簋造型精美纹饰华丽,侈口有盖,腹外鼓下垂,圈足较矮,器身两侧分置两个竖冠立鸟耳,这在有耳簋中实属罕见。器身与器盖均饰卷尾、垂冠的大凤鸟纹,凤鸟羽冠丰满,昂首站立,两两相对,极具时代特征,为西周青铜器断代提供了重要的标尺。  相似文献   

20.
"蔑历"一词在西周金文中习见,关于此词的解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①.西周有蔑历礼,从文献记载、出土材料、西周金文等方面综合考察,"蔑历"在铭文中的意义应即"赐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