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今后十年是非常关键的时期。根据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精神,紧密联系青海的实际情况,认真回顾总结改革和建设的经验,探索某些带规律性的东西,对于打开思路,开拓前进,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人的环境实际上是无限大的。数十个不同学科在这个环境中不断发现新的复杂的东西,我们怎么可能全面理解这个环境呢?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对环境难以理解。没有一个人能够掌握物理环境、生物环境、化学环境和天体环境中的所有未知的东西。但是从另一种意义上说,人通过学习会发现和掌握环境的自然规律,至少懂得如何应付环境。 人的环境大体上是有规律的,而不是随意的。尽管机会在人的经历中起一定作用,人们碰到的大多数事物都有—定程度的规律性和可预言性。由于人学会了认识这些规律,人们就不需要知道其环境中的一切或对一切进行反应。其实,人们也不可能有意识地经历周围的一切。每个人所经历的环境是以人为中介并通过他所信赖的人解释环境,决不需要周游世界后才相信地球是圆的。不需要看到病毒才相信病毒并害怕它。人们不需要周游银河系才相信我们是其中一员。只需要与其信赖的并懂得这些知识的人接触就地了。 他人提供的过滤器不仅提供了理解人所经历的东西的框架,而且使人对其周围的某些东西敏感而对其环境的其它方面不敏感。观察某些事物而忽略了另一些事物。如果我们要理解人的环境,就应掌握有利于理解环境的知识,我们就要进一步知道学会使用过滤器及其过程。初级过滤器叫做文化。研究文化是文  相似文献   

3.
社会发展的规律性,是在历史发展变迁和社会实践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展现出来的,是经过多角度、全方位的观察和反复比较中才为人们所认识和掌握的。共产党执政规律探索,自然需要多维度的视角和路径。中国历史上历代王朝执政历史活动中蕴含的规律性东西,西欧社会党执政的经验,苏联共产党丧失政权的沉痛教训,为探索共产党执政规律提供了有益的启迪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申购房改房是我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它涉及到国有房产、单位房产权益的合理处置和有效保障的重要问题 ,因此 ,不但政策性强 ,而且有严格的法律要求。然而近些年来 ,在该项房改工作中 ,一些不符合申购房改房条件的人申购了房改房 ,或者按规定只能申购一套房改房的却申购了两套房改房 ,等等。这些情况几乎在每一个单位或大多数单位都存在 ,实际上已成了一个带普遍性的社会问题。而这个严重问题至今没有得到人们和有关部门清楚、深刻的认识和有力的查处。有鉴于此 ,笔者着意剖析这一社会问题 ,以唤起人们和有关部门对这一问题的…  相似文献   

5.
本世纪下半叶以来,随着对系统研究的深入和发展,人们普遍认识到系统自组织过程的规律性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而突变课题正是上述课题的一个重要方面。 突变作为质变的一种基本形式,实际上是系统结构和功能的重新组织过程。那么,它究竟是如何发生的?在它的形成过程中具有什么规律性?这些规律对于认识系统自组织规律及其哲学意义有何作用?这是本文所要着重探讨的。  相似文献   

6.
今年,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周年。在改革开放正处于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时刻,纪念这次具有伟大历史意义会议的召开,从实际出发,认真回顾一下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在云南贯彻落实的情形,全面地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找出某些带规律性的东西,对我们在今后工...  相似文献   

7.
当前某些小宗农产品价格异动成为社会关注焦点,本文拟把小宗农产品价格作为研究对象,探索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小宗农产品价格形成和波动过程中的规律性内容。本文首先总结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小宗农产品价格历史嬗变的三个阶段性特征,之后归纳分析了2007年以来导致小宗农产品价格异动的典型因素与非典型因素。  相似文献   

8.
抽象是思维过程的重要环节。它对于人们把握事物本质,认识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文艺并不完全等于认识。文艺的重要特征是通过形象反映生活,它借重想象,诉诸感情。那么,在文艺创造过程中还存在不存在一个抽象过程呢?对此我的回答是肯定的。我认为抽象在艺术创造中有重要地位与作用,对这一点人们不能熟视无睹。在理论界有人把形象与抽象对立起来,强调艺术创造过程的绝对直观性,提出所谓文艺创作是用形象思考的过程,这种说法不仅自相矛盾,而且违背创作实际。  相似文献   

9.
论人才     
什么样的人才算人才呢?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笔者也以此文中的拙见,参与探讨。研究人才学,首先要弄清楚知识的涵义和人才的定义。什么叫知识呢?简而言之,就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是主观世界能动性与客观世界规律性的有机结合,从而达到改造客观世界之目的。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也改造了主观世界。知识就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再认识世界——再改造世界的反复过程中所形成的概念。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指出:“社会实践的继续,使人们在实践中引起感觉和印象的东西反复了多次,于是在人们的脑子里生起了一个认识过程中的突变(即飞跃),产生了概  相似文献   

10.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进一步重申了对外开放政策,将其列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强调继续作为长期的基本国策。近几年,已有不少文章从不同的方面论述了对外开放政策的正确性,对提高人们的认识起到了有效的作用。但是,我们必须看到,人们的某些陈旧观念仍未突破,有必要把对外开放政策的认识提到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从总体上进行再认识。 我们实行对外开放政策,首先符合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唯物主义原则。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在经济技术方面落后于发达国家,而当前国际上又正在出现一场新的技术革命,这对于我  相似文献   

11.
宋芳 《船山学刊》2003,(2):146-148
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农业大国,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长期形成的传统观念,但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内容。从中国古代重农思想到近代重农思想、现代重农思想、当代重农思想,都有不同的特点。研究它们的嬗变过程,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对于全面繁荣农村经济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2.
在《哲学笔记》这部伟大著作中,列宁存评述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时,写下了一个非常著名的论断:“实践高于(理论的) 认识,因为实践不仅有普遍性的优点,并且有直接的现实性的优点。”对于列宁这段话,许多文章加以引用和解释,有的比较符合列宁的原意,有的则带有主观随意性。下面,我谈谈自己的看法。首先,关于实践的普遍性。这是指实践的共同性、规律性而言的。实践作为人类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全部活动,并非杂乱无章,没有规律可循的。人们改造世界的每一种具体的实践活  相似文献   

13.
对社会发展的探讨是研究发展观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人们对社会发展的认识过于片面,即:社会发展=经济发展=经济增长.而后者往往又等同于某些经济指标的增长.在这些言论中,忽视了社会的主体,也是其根本--劳动者.对于社会主义中国而言,劳动者的发展才是社会发展的根本,而劳动者的发展又包括两个方面:素质技能的发展和社会地位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民法的法典化是我国民事立法的必然趋势 ,如何制定民法典是目前我国法学界关注的焦点。本文认为 ,借鉴古代或外国民事立法的具体体系和内容固然重要 ,但更重要的是应当从这些优秀成果中找寻规律性的东西 ,即民事立法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是否与社会经济生活相适应 ,本文通过分析罗马法法律行为形式的发展变化来说明这个问题。我国民法典不仅要吸收和借鉴 ,而且要创新和发展 ,以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善于总结经验,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共召开了11次全委会,每次全委会都有一个研究主题,但就经验总结来说,有四次很为重要,把这四次经验的内容及总结历程作一说明,更会增加我们对于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理解,并从中能够发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认真总结这些经验,探讨经验总结的特点、规律,对进一步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理论对定见的不断挑战与消解 ,是近年来颇为引人注目的现象。它给人们带来的感受是相当复杂的。在提供一些惊人的洞见的同时 ,它们也威胁着以往人们可以放心地落脚和倚靠的东西 ,这些东西曾为我们提供了生活、思想的秩序和安全感 ,如今它们却开始摇晃、松动 ,甚至有化为虚无的可能。这多少造成了一种两难之境 :人们从教条的沉睡中惊起 ,却又不知何之何适。以萨义德为代表的后殖民理论在深刻揭示东方学这一西方话语的权力机制的同时 ,也给我们留下了一些不易解决的难题。如何认识并处理这些难题 ,对于我们中国的研究者来说 ,既不应回避 ,也无…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流行的许多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教科书的版本,基本上都严重地脱离了我国社会主义的实际,没有能够真正从纷繁复杂的各种社会经济现象中抽象出本质的、带规律性的东西,它不可能科学地解释我国社会经济运动中的一系列疑难问题,有的甚至带有浓厚的“左”的思想色彩,不为人们所欢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开展的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冲破传统的政治经济学的一系列固定观念,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中那些曾经流行于世的主要理论支柱已经分崩离析。因此,改革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已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8.
董全瑞 《江汉论坛》2006,3(9):19-22
意识形态的概念及其作用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但从经济学家的视角给予确认和应用,诺思是独特的。成功的意识形态能够起到弱化搭便车、道德风险和偷懒的作用。改革以来,我国在收入分配观念上已经有了成功意识形态的某些特征,但新旧意识形态还没有完全整合的现实是人们对当前的收入分配差距没有共识的原因。所以,促进一致意识形态的形成是认识和解决收入分配问题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认识过程中的非理性因素及其对实践主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彬 《北方论丛》2002,(1):52-56
西方非理性主义思潮较多地关注了非理性的直觉神秘色彩,把非理性看成是与理性毫不相干的认识形式,然而在事实上理性认识和认识的非理性因素都生成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中那些具有共性、普遍性的形式和内容生成理性认识,而那些反映差异性、个性的形式和内容则生成认识过程中的非理性因素.认识中的理性与非理性是统一、连续的过程,代表和反映实践主体的三种境界,即从非人到常人到超人(神)的境界.  相似文献   

20.
在“左”倾思潮泛滥的年代里,按劳分配被斥责为修正主义或资本主义的东西。通过几次全国性的理论讨论和其他形式的讨论,人们认识上有了一个转变,对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性质总的是肯定的。理论上基本实现了拨乱反正,实践也有所前进。但目前人们的认识还不完全一致,有的问题甚至还有反复。如对按劳分配到底怎样认识,是否有“消极作用”,要不要进行“限制”,按劳分配同政治思想教育是什么关系等问题,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分歧。这些分歧,归根到底,还是关系到对按劳分配性质的认识。因此,从理论上进一步弄清这些问题,对于提高我们的认识,全面贯彻按劳分配原则,有着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