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往人们研究教学过程,大都把注意力集中和停留在探索其作为认识活动的特点上。如“教学过程的本质就是以一定教材所规定的为主体的知识为对象,以有一定教师为主体的学校为条件的学生的认识过程。”同时,许多人把教学活动与人类总的认识活动这两个不同的概念进行比较,称教学活动为人类的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这种研究,不但未能正确揭示教学作为一种认识活动的特征,而且忽视了对教学职能的深入研究,忽视了教学活动中诸如心理成份等其他因系的作用.更值得注意的是.它给教学实践造成了不良影响。许多教学工  相似文献   

2.
任何一种认识都是为了去把握其认识对象,并在努力地寻找适合自己特性的认识方法。但是,任何一种认识方法的追寻和探求,都不是认识主体随心所欲的事情。从本体论与认识论统一的角度言之,它必然受到本体论的制约。因此,对历史认识方法的探讨及创新,将以对历史本体的认识作为基本前提。一、历史本体是历史认识方法论的本质“本体”问题即关于“存在”的问题。研究“存在”的本质的学问,即“本体论”。在认识论当中,本体是高于其他一切范畴的范畴,其它范畴都是它的表述,而它却不表述其他范畴。其他范畴存在于本体之中,只能依附于本体而存在,不能和本体分离在其他范畴发生变化时,本体是保持不变的。它存在于主体之中,是其他事物的原因,决定其他事物的存在。为此,要说明一个事物是什么,就要说明它的本体为何物。  相似文献   

3.
"家族相似"在认知语言学"范畴化"理论中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概念,对于系统解释范畴内部的"原型效应"、多义范畴的结构和扩展方式以及语言本身的范畴化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家族相似说"颠覆了范畴本质的"共相说",是对经典范畴观的一次革命,深化了我们对于范畴本质和语言本质的认识.虽然"家族相似说"自身也存在严重的问题,即混淆了共相与本质,进而认为范畴无本质,但这并不能消减它对范畴化研究所显示的重大的启迪性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质这个范畴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列宁认为,本质和规律是同一类概念,是同等程度的概念,都是在现象中起决定作用的东西,都是人认识事物所得到的同一认识。所以,亚里士多德在其《形而上学》一书中首先从认识论方面提出“本质”这个范畴,因为,他认为每一个事物存在着许多不同的方面,人们可以从不同的方面认识事物,这样就产生了一个问题,人们怎样才算认识了这个“存在”呢?亚里  相似文献   

5.
教学活动中诸多问题的存在与人们对教学过程本质的认识不够全面深刻密切相关。马克思主义真善美统一的认识论是揭示教学过程本质的金钥匙。以大美标准去研究和规范教学过程,必将有助于克服教学活动中偏知轻情等弊端,从而为培养面向21世纪的时代新人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范畴是人的思维反映现实中最一般、最本质的联系和关系的逻辑概念,是人类思维的最基本的形式,是人类认识之网上的网上纽结。人们的认识从个别推进到一般,从具体推进到抽象,从事物的外部现象推进到事物的本质,从繁复的偶然性推进到必然的规律性,只有借助于范畴才能够实现。也就是说,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只有依靠范畴,才能在思维中把握住事物的部分、方面或本质。范畴既是人类认识的工具,又是人类认识的结晶,它既表现出人类认识的阶段性;又表现出人类认识的规定  相似文献   

7.
教学文本解读中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文本是教学活动赖以存在的基础,课堂教学是对文本的解读和再创的过程.在教学文本的解读过程中往往存在对文本概念认识不清、忽视学生发展等问题.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文本观,加强师生对话,将主动权还给学生,在自主建构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8.
语法化与范畴化:语法化过程中的认知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法化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得到了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成为语言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研究者现已不再仅从形式结构方面来研究语法化,而是从语义、语用和认知等方面,从一种综合的角度对语法化进行考察.但是这类研究中对语法化的认知过程及运作机制触及得十分有限,也不成系统.语法化和范畴化密不可分,从认知本质上讲就是一种重新范畴化的过程,是对词汇项等进行的重新范畴化.这种重新范畴化的产生需要一定的触发条件,再经过突显、隐喻、概念整合等过程.在重新范畴化结束后,词汇项本身的意义经自动化形成了语法意义.  相似文献   

9.
知性是认识论中很重要的一个范畴,康德提出认识应当遵循从"感性认识--知性认识--理性认识"的认识路线;黑格尔进一步提出由"感性认识--知性认识--消极理性--积极理性"的认识路线;而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坚持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的两阶段论的认识路线,忽视对知性范畴的研究,忽视知性思维阶段的地位和作用,致使在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上和实践中走了弯路,犯了错误,受到了损失.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范畴奠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与存在同一性理论及相关的物质观作为客观真理的基础 ;物质本身只是一种有限人类世界或无限宇宙自然作为实践整体过程的一种存在 ;物质概念只是反映实践整体过程这个中介环节存在的本质或特性及其作用的一个中介范畴 ,是对实践范畴进一步具体的逻辑展开和说明。  相似文献   

11.
“人的本质”、“人性”、“人精’是哲学人学理论的主要范畴,也是思想教育的理论基石。中外思想史上对这三个范畴的探究极其丰富。由于认识是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敌对这些概念的界定和相互关系的阐释,至今存在较多的歧义。本文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有关认识,希望对人的本质、人性、人格范畴及相互关系作新的界定和阐释。  相似文献   

12.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是在人们由浅入深地认识事物时发现并联系起来的,因而揭示它们的内在关系,也就是揭示范畴在人们认识秩序上所处的前后位置及其通过怎样的逻辑,把人们的认识推向深入。 现行的观点有两种。一种是:现象和本质、形式和内容、原因和结果、必然性和偶然性、可能性和现实性;另一种安排是:原因和结果、必然性和偶然性、可能性和现实性、形式和内容、现象和本质。这两种安排有共同的特征,表现为:其一,两者并没有本质区别。我们总观这些范畴就会发现现象和本质、形式和内容是侧重于从静态、横向地考察事物,其它三  相似文献   

13.
从自然科学的发展看规律范畴的内涵张培炎一、现行哲学教科书中的规律范畴我们认识世界,就是要认识世界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那么,什么是规律呢?我国哲学理论界长期以来通行的观点就是:规律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这是随便翻开哪一本正式的哲...  相似文献   

14.
一、形象思维属于感性认识的范畴吗?形象思维是不是人类的一种思维活动?它究竟属于感性队识的范畴,还是属于理性认识的范畴?它只能认识事物的现象,还是也能认识事物的本质?这是形象思维讨论中至今仍然争论不休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提出了系统的人学思想,第一次实现了关于人的理论的革命变革,特别是对人的本质作出了科学地回答.但是,长期以来,理论界在如何把握马克思的人的本质观问题上出现分歧.因而,科学地把握马克思的人的本质观,是当前理论界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一要认识人的本质,首先必须认识人的存在,认识人的存在是认识人的本质的前提和基础.马克思说过:“意识在任何时候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对人的认识也应该是如此,那么,人的存在是怎样的呢?第一,从存在方式来看,马克思认为人的存在是实践的存在,这是马克思的人学思想本质所在.在人的存在问题上,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贝克莱、笛卡尔、黑格尔、海德格尔、萨特等思想家都把人视为意识或自我意识、或灵魂、或思维,而又把意识、灵魂、思维视为存在,视为第一性的东西.旧唯物主义者费尔巴哈把人的存在也看作类存在物,创立了人本主义学说,认为人是人的最高本质,这是生物学意义上的人,自然的人.马克思在批判费尔巴哈人的本质观时指出:“费尔巴哈不是对这种现实的本质进行批判,所以他不得不:(1)撇开历史的进程,孤立地观察宗教感情,并假定出一种抽象的——孤立的——人类个体;(2)所以,他只能把人的本质理解为‘类’,理解为一种内在的,无声的、把许多个人纯粹自然地联  相似文献   

16.
认识的本质是什么?对此,不同的哲学派别有不同的回答。唯物主义从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这个前提出发,认为“意识总是反映存在的。”所以,认识的本质是反映。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则认为,不管人的认识多么复杂,认识的本质都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的反映。与此相反,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某些代表人物却提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决不是反映论而是创造论,并指责反映论忽视了认识主体——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我国哲学界也有类似观点,即否认认  相似文献   

17.
实用主义哲学思想具有世界范围内的巨大影响。中国对实用主义的认识还是从约翰.杜威开始的。然而,威廉.詹姆士的作用不能低估。威廉.詹姆士的实用主义哲学思想对现代教育理论发展的重要启示是:必须注重教师和学生个体的独立性,教学应是教师"哲学思考的方法",而学生应可以选择学习的内容和过程;必须强调教师和学生都具有不同的"气质",教学活动其实就是一种"气质"冲突和协调的过程;必须认识教育在本质上就是经验的不断积累,但又需要承认教授间接知识具有与直接经验同等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教材的本质是教材理论研究的一个基本问题.人们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存在许多分歧,因而形成了诸多不尽相同的教材本质观.我国传统的教材本质观反映了人们仍然把教材仅仅置身于知识的范畴,因而被打下了知识本位的深深烙印.新课程的教材本质特性更加全面、更加深入.理解新课程的教材本质观,应该着重把握以下四个新课程的教材本质特性:1.教材是新课程倡导的三维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承载体;2.教材的组织方式协调发展;3.教材是为学生提供一种范例性的知识系统;4.教材的载体形式呈现多样化的局面.  相似文献   

19.
在儿童美术理论研究中,儿童美术的本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范畴,它是对儿童美术进行深入研究的理论前提。该文从儿童美术发生、存在、情感、审美、自律、认识六个方面来阐释儿童美术的本质问题。  相似文献   

20.
“对象化”是关涉到美的本质的核心范畴,这一范畴的发展同对人的本质的认识的发展密不可分.本文试图从“对象化”这一角度透视弗洛伊德的美学思想:人的本质的现实对象化,即求偶、发泄性欲之不能实现,必须要找到弥补的办法,这就是在虚幻的对象化——做梦和游戏中实现利比多转移,从而消除压抑.而虚幻的对象化的现实化即升华,就是艺术和美的根源.我们欣赏艺术的原因,一是因为艺术中的人物形象是我们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二是因为这种对象化所用的形式和技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