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书福,浙江“草根经济”的代表,当今中国商界具有争议的人物之一。他“异想天开”,一个民营企业敢来造汽车,以一己之力挑战国家行业准入制度;他“天方夜谭”,提出3万元造一辆汽车,被认为是汽车行业的“另类”;他在登上“中国汽车风云人物”的同时,也被业界称为“汽车疯子”。  相似文献   

2.
改善环境是建设中国企业家队伍的重要途径,却并非唯一的条件,市场经济发达国家所塑造出的企业家群像,在“企业家素质”这五个字下面划  相似文献   

3.
民营企业家是走马灯 现在社会上流行一种观念,认为国有企业举步维艰,只有民营企业走着阳光大道。孰不知民营企业也一路布满荆棘。 1994年当选中国改革十大风云人物中,有牟其中、史玉柱、周冠五等,  相似文献   

4.
李书福档案盘点:李书福,中国民营轿车第一人,浙江草根经济的代表人物之一。1963年6月出生于浙江台州,哈尔滨理工大学毕业,燕山大学工程硕士学位。历任黄岩县石曲冰箱配件厂厂长,台州市北极花电冰箱厂厂长,台州市吉利装潢材料厂厂长,浙江吉利摩托车厂厂长,吉利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浙江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等职,系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浙江省政协委员、浙江省工商联常委、浙江省台州市工商联副会长、全国科技企业家理事会理事长。曾获十大杰出明星企业家、新长征突击手、经营管理大师、"中国汽车工业50年50位最具影响的人物"之一、"中国民营企业自主创新十大领军人物"、中国十大慈善家、中国汽车界风云人物等。有人把他称为中国汽车业的所谓‘颠覆者",也有人把他当作现代的"汽车疯子",但无论别人如何评说,他依旧是我行我素。他不但扛起了民企造车的旗帜,还扛起了中国本土汽车品  相似文献   

5.
论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企业家激励与约束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樊五勇 《管理科学》2000,12(1):56-59
企业家可以领导和完成经济含义上的“创新”,推动知识的产业化。我国具有创新眼光与胆识的企业家十分缺乏,实施年薪制、股票期权、企业家市场和资本市场等制度安排,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企业家激励与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第四大制造国、第三大汽车市场,中国汽车产业已进入以大众消费为基础的快速增长阶段。然而,随着汽车制造能力的过剩,以及中国对WTO在汽车进口上的承诺,汽车市场也已进入了“战国”时期。面对变幻多端的中国汽车市场,重庆市在打造“中国汽车名城”时,必须发挥自身优势,有效整合资源,有重点地进行战略投资和引导, 建设有重庆特色的汽车和零部件产业。具体建议如下:  相似文献   

7.
左曲锋 《经理人》2004,(1):44-45
企业家最重要的一件事是如何出色地服务和回报社会与社区。如今,商界最为热闹的看点,就是“问题富豪”、“问题企业家”了,人们遣斥着,同时也心痛着。这让我联想到“问题商业领袖”的可能出现。站在未来的角度讲,确实需要提醒中国的商业领袖们,千万要警惕自己滑向“问题商业领袖”。“问题富豪”、“问题企业家”正在不断地被清扫,他们主要表现在“富豪不纳税”、“权钱交易”、“忽视或侵占大股东权益”,以及其他违法形式,一言以蔽之,都与“违法”两个字相关。  相似文献   

8.
日前,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公布了第6次“中国企业经营者问卷跟踪调查”的分析报告,从中既可看到近几年来我国企业家队伍发生着可喜变化,但也仍有不少令人不安的现象。大学学历已是“上岗证”  相似文献   

9.
《经理人》1999,(1)
1998,市场经济越来越深化,市场越来越买方化,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克曼所预言的亚洲金融危机越来越毒化,中国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深层次矛盾亦开始总爆发。大大小小的企业家都感到了不同的机遇和压力:有的企业正缔造着令人心动的商战奇迹,有的正稳健地渐行渐进,有的则驶进了多事之秋,更有企业风云人物正历经潮起潮落中的难捱岁月。企业家们的胆识与豪情,在曾经的风光无限中掺浸了98的种种划痕。  相似文献   

10.
面对普遍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的现实和责任,企业家是否拥有自己虔敬的政治期待?应该是有的。在西方,没有一个资本家会告诉你说,他是为利润生活的。在中国,自古以来的商人的伦理也不是金钱至上的。中国传统中有“义利之辨”。商人精神里包含着“济世”的使命感,更有所谓“儒商”和“商而优则学”,近代中国有许多人奉行“实业救国”的理念。当代中国更有许多人是“弃官从商”,因为谈改革不如干改革,他们干得很成功。中国人从骨子里潜孕着“士志于道”的文化传统,一个人有了一些社会地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尤其是在经济方面的成就,他就可能从传统中很自然地接过“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义承当。当然,企业家还是企业家,他们造福社会的方法就是把企业做好。一些企业家不说企业家该说的话,而是动不动就唱高调,办企业不是向市场看齐而向政治口号看齐,这一类型的企业家事实上是最缺乏理想和政治期待的。做企业的人清楚,单纯的经济环境并不能自发地产生出完善的公司,公司的合法结构和它的目标依赖于商业文化和商业的组织结构,而这些东西又依赖于更广泛的一个社会的政治经济精英的文化价值观念。因此,企业家有理由希望企业、社会和政治之间在信念上形成相当同质的期待。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企业正竭力寻求新的定位,思考、矫正以前所肯定和效仿的“管理模式”。诸多思想敏锐的学者、企业家关注着这种风起云涌的“速变”,并创造出“模式转型”、“二次创业”、“激活”一些概念来概括、解释这场风暴,在一定程度上指导着中国企业管理平台的重构。 某管理研究中心的专家团队做一次名为《中国企业管理大体验》的调查,他们发现中国企业在经营管理上仍存在许多弊病。  相似文献   

12.
杨君 《经营管理者》2013,(12):38-42
企业家与老板的观念差异就是对家的理解上,优秀的企业家在企业里构建“家”,老板在企业里当“家长”。这就是最大的。差别。当市场风云突变之时,也是靠“家长式”管理。  相似文献   

13.
当相当一部分中国人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大城市的中国人率先进入了消费与追求时尚的物质时代。房子和汽车成为中国人美好生活的向往。网络和数码成为时尚生活的代名词。媒体们开始热衷于对地产公司或网络公司鸡毛蒜皮事情的炒作。于是这两个行业里企业家“明星”辈出。且被称之为“性情中人”。  相似文献   

14.
《经理人》2008,(4):8-8
3月北京,正值全国“两会”召开。自3月2日参加全国“两会”的浙江、辽宁代表团进驻北京新大都饭店,“博思会”俱乐部对与会的企业家代表群体进行了全程报道,围绕“企业开放创新”的主题,雅格尔、正泰、万向、娃哈哈、辽宁盼盼、沈阳机床、曙光汽车等十几家企业董事长、CEO接受了“博思会”采访,并对博思会俱乐部致力于为中国企业提供顶级商业智慧和解决方案的发展理念给予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15.
剖析了中国企业领导人的企业家角色期待和“准官员”角色现状之间的背离,论证了作为计划经济体制遗产的“准官员”无力履行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家的角色职能,指出通过观念革命、知识更新、能力升级,实现“准官员”向企业家的角色转位,是时代赋予中国企业领导人的世纪末使命。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企业如何看待变化着的经营形势?中国企业的管理有哪些独特的问题和经验?中国企业家的素质及其成长的过程和条件如何?中国优秀企业的创业历程与成长战略又是怎样的?这些问题是企业家和管理学者们不断经历和苦苦思索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任何单一的解答都可能永远无法穷形尽相,但在众多实践者和思考者的智慧汇集中,有可能使我们更容易找到通往真知的条条小路。“百名企业家的思考”系列由南开大学国际商学院和《南开管理评》主办,旨在遴选近百名著名企业家,围绕“企业成长”这一当前我国企业面临的共同主题,切磋经验,聚汇思想,倾吐洞识,启发新智。同一般的“纯采访式工商界人物访谈”不同,“百名企业家的思考”系列不是一种单个企业家随意进行的情况介绍或思想表述,而是一批有作为、有影响的企业家围绕相同的主题,在管理专家学者的深度参与下展开的深刻反思和总结。因此,该系列不仅可以以更为科学的方式展露不同企业和企业家的个性风采,而且有助于在不断积累的基础上作出统计分析和比较研究,从而为把我国的企业和企业家研究推向深入,开辟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5问达文波特     
曾立平 《经理人》2007,(2):79-80
“创新”是一个令企业家和CEO们兴奋不已的话题。但是,创新又是非常艰苦的工作,常常伴随着意想不到的失败和风险。围绕“中国企业的创新”话题,本刊记者采访了专程来深圳参加由《经理人》杂志和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联合主办的“2006中国企业创新高层论坛”的国际知名学者。  相似文献   

18.
企业家是务实的。在加拿大著名的企业家金斯利·沃德给自己投身商界的女儿的信中,我们看不到《傅雷家书》中艺术家对生命与音乐交织而成的和声语言的特殊魅力;也看不到《曾国藩家书》中政治人物阅尽繁华之后,终乃归心此岸的慎微言词。企业家并不刻意为自己人世间的遭遇保持一个距离,因为过多地省悟人生的底蕴和限度,就很难在这个浮华世界上成为一个踌躇满志的风云人物。因此这位企业家是这样教导女儿的:“与其默默地看着这个难得的机会从你办公室的窗户外面飞到竞争公司去,倒不如试过之后再失败的好。”  相似文献   

19.
有"市"无恐     
九届人大五次会议期间,湖南代表、私营企业家梁稳根自认为在电力设备制造上有优势,想让总理知道自己的远大抱负,话说得有点过头。朱总理问他:“你现在做了多大的电力设备?”“我们还没有做。”朱总理“在行”地说:“我肯定你做不出来,因为全国能做60万千瓦(电力设备)的已经有3家了,设备都过剩,你到哪里去找市场呀?作为一个企业家,首先要观察市场。”也许正是朱总理语重心长的一席话,避免了一位私营企业家的决策失误。对市场应冷静观察,不能浮躁和意气用事。有些商企界人士为常规思维模式所禁锢,习惯于“拿着帽子找头戴”…  相似文献   

20.
<正>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家队伍的成长与发展受到了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加入WTO后更广泛、更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对中国企业的发展和企业家队伍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了解企业家队伍的成长状况和成长环境,促进企业家队伍的健康成长,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于2002年8月以来组织实施了“2002·中国企业经营者问卷跟踪调查”。 本次调查是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开展的每年一度的“企业经营者问卷跟踪调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