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期以来,由于城乡分割,我国教育存在着机会不均等、投入不一致、发展不平衡等诸多弊端.我们不难看到,城市学校,屋宇漂亮、环境优美;乡村学校,房舍破旧、校园狭小;城市学校,经费充足、设施先进;乡村学校,财力窘迫、设备简陋;城市学校,师资精良、生源滚滚;乡村学校,教师短缺、学生流失……这些教育方面种种不公平的现象已影响到我们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中国的宏伟大业.  相似文献   

2.
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是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城乡关系发展的内在要求。在乡村振兴视域下,我国城乡融合协同治理主要面临城乡资源配置不够合理、城乡产业融合度较低、城乡居民差距明显等挑战。为此,应统一规划城市乡村,促进城乡资源优化配置;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城乡产业融合速度;推进配套制度改革,真正实现乡村振兴发展。  相似文献   

3.
引导城市消费辐射乡村 推进城乡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以城市为中心的区域经济政策导向使乡村消费环境极大地落后于城市,这导致区域消费单边向城市集中而逐渐掏空乡村经济的消费动力,进一步加大了城乡差距。和谐、可持续的城乡一体化发展必须解决乡村衰落、凋蔽和城市因过度拥挤而致病态的问题,首先需要遏制区域消费过度单向集中于城市、合理引导城市消费辐射乡村。  相似文献   

4.
汪莉 《科学咨询》2013,(3):10-11
朝阳小学,一所承载了147年历史与文化的城市优质名校。东阳小学,一所由四所乡村小学合并而成的农村薄弱学校。朝阳小学+东阳小学,重庆市北碚区教委为破解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挑选的首批"以城带乡"捆绑帮扶试点学校。正是这样两所相去甚远的学校,经由北碚区教委的牵线搭桥,结成了捆绑帮扶的学校发展联盟。从2007年3月到2012年2月,经过近5年的捆绑发展,使东阳小学由一所名不见经  相似文献   

5.
城乡关系一直是各国社会发展中的核心关系.本文主要对城乡关系理论演变的历史进程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综述,认为城乡关系理论的演变遵循着“城市出现—城市偏向—乡村偏向—城乡一体”的基本脉络轨迹,并在此基础上对城乡发展提出了研究展望.研究认为,“城市包容乡村发展”应是城乡关系理论演变的未来走向,应在包容性发展理念的支撑下,通过对城乡弱势群体的补益和赋权,最终实现“双向”、“多元”、“多中心”的城乡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6.
《决策》2023,(7):32-35
<正>皖南地区县域综合实力相对较强,皖北地区相对较弱,皖中合肥县域综合实力相比较为突出。县域一头连接城市,一头服务乡村,是连接城市和乡村的纽带。县域经济在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新发展起点上,准确把握县域发展的新形势、  相似文献   

7.
朱晶 《科学咨询》2023,(7):198-201
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应融入乡村社会场景、适应乡村教育需求、促进乡村教育振兴。这既是乡村教师职业生涯系统规划与建构的前提,也是实现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的重要保障。同时,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作为一种教育政策引领下的社会性工程,随着其不断地向纵深推进,也带来了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场景的嬗变,从而衍生出一系列机遇与挑战。本文对“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和“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进行了分析,阐明机遇有哪些、挑战是什么,进而提出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科学路径,以供相关学者参考。  相似文献   

8.
核心提示:现在教育面临着改革的挑战,教育需要改革,教育必须改革……。农业是经济工作的基础,教育是全部工作的基础,而且这一点在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思想的背景下,教育作为全部工作的基础,显得更为突出。要建立能够紧密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教育改革制度;要建立持续、协调、健康发展的教育制度,不可能设想一个城乡教育不协调的城市能够成为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所以城乡统筹发展直辖市给教育系统一个最直接的任务,就是要能够在制度上,能够使城乡的教育统筹协调,这是最直接的。统筹兼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法宝,要用科学发展观去统领教育工作的全局,也就是在工作方法上要注意统筹兼顾,而统筹兼顾要有制度保障。我们的改革就是思想要解放,领导要有力。  相似文献   

9.
从2008年开始。酉阳县民族小学校为贯彻市、县教委"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文件精神,切实推进城乡教育统筹,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与县内的大溪、万木、可大、楠木小学结为集团帮扶学校,实行集团帮扶制,建立教育发展共促体,扎实推进帮扶工作,促进集团学校同步、快速、均衡发展。一、实行集团帮扶制的背景在实行集团帮扶制之前,我们这几所学校在师资队伍和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一是学校领导相对独立,交流较少。在2008年前,几所学校都是独立的个体,各自为政,  相似文献   

10.
熊甜 《决策与信息》2011,(2):174-174
城乡结合部是兼具城市和乡村地土地利用性质的城市与乡村地区的过渡地带。城市化过程是城乡结合部产生、维持和变化的根本原因。城乡结合部土地的合理利用是实现城市和农村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和重要途径,符合城市化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基本条件.而今,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正在得以不断发展、实施和完善.但是在农村学校,特别是较为偏远的山区学校的教育和城市的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那么,在城乡教育统筹和发展的新时期,农村学校应如何结合自身特点,促进学校全面发展呢?  相似文献   

12.
王莹 《决策探索》2010,(18):48-48
目前,城乡教育资源呈现出不均衡的状态。师资队伍结构欠缺,知识构成、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相对落后,城乡接合部、农村等欠发达地区教育力量倍显薄弱。而与之相比,城市里相对名师云集、英才荟萃,硬件配套设施也略胜一筹……为改变这种局面,河南省制定了城镇中小学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服务的政策,  相似文献   

13.
新农村观察     
《领导决策信息》2011,(29):23-23
山东试行城乡客运一体化 早在2005年底.山东省就基本上实现了“村村通油路”。乡村公路网不断完善。如何让农民更好地享受到交通发展带来的好处?2011年初开始.山东省在莱芜、邹平等十余县(市)试点“城乡客运一体化,逐步推行城乡公交化”.把城市与乡村的公共交通纳入同一幅发展蓝图中。  相似文献   

14.
创建和谐社会与教育者的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在促进社会流动时会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 一种是促进社会平等与和谐;另一种则是教育具有再生产甚至放大社会不平等的功能,使穷的更穷,富的更富;强的更强,弱的更弱。事实上近些年来中国城乡发展的差距拉大,就与大量受过教育的优质人力资源从乡村流入城市、从中西部流向沿海有着最直接的关联。有人甚至夸张地将教育比喻为一台巨大的抽血机器,将农村的“血液”抽进城,将贫困地区的“血液”抽到富裕地区,将穷人的“血液”抽到富人身上。  相似文献   

15.
现在教育面临着改革的挑战,教育需要改革,教育必须改革……。农业是经济工作的基础,教育是全部工作的基础,而且这一点在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思想的背景下,教育作为全部工作的基础。显得更为突出。要建立能够紧密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教育改革制度;要建立持续、协调、健康发展的教育制度,不可能设想一个城乡教育不协调的城市能够成为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所以城乡统筹发展直辖市给教育系统一个最直接的任务,就是要能够在制度上,能够使城乡的教育统筹协调,这是最直接的。统筹兼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法宝,要用科学发展观去统领教育工作的全局,也就是在工作方法上要注意统筹兼顾,而统筹兼顾要有制度保障。我们的改革就是思想要解放,领导要有力。  相似文献   

16.
经过多年的努力,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较之城市教育的发展而言,农村教育的发展客观上仍处于滞后状态,国家教育资源的配置,尤其是优质教育资源的配置明显地向城市倾斜而非向农村倾斜[1]。作为义务教育的重要资源—师资,在流动上呈现单向性,大量农村优秀教师、骨干教师涌向城市,造成农村学校师资大量流失,供给和补充却极为困难,师资的日渐薄弱使本来就十分落后的农村教育雪上加霜,城乡教育的差距日益扩大。  相似文献   

17.
早在2005年底,山东省就基本上实现了"村村通油路",乡村公路网不断完善。如何让农民更好地享受到交通发展带来的好处?2011年初开始,山东省在莱芜、邹平等十余县(市)试点"城乡客运一体化,逐步推行城乡公交化",把城市与乡村的公共交通纳入同一幅发展蓝图中。  相似文献   

18.
省情速递     
《领导决策信息》2013,(34):19-19
山东省政府办公厅目前转发《关于做好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工作的意见》,要求制定2013—2020年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规划:该规划纳入城市及村镇建设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分年度实施规划目标,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9.
李红 《决策》2012,(1):3
城乡一体化是指以城市为中心、小城镇为纽带、乡村为基础,城乡依托、互利互惠、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城乡关系。从世界范围看,城乡关系的发展轨迹为"城乡隔离-城乡联系-城乡融合-城乡一体"。目前,各主要发达国家均实现了城乡一体化。这些国家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均注意发挥了  相似文献   

20.
经过多年的努力,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较之城市教育的发展而言,农村教育的发展客观上仍处于滞后状态,国家教育资源的配置,尤其是优质教育资源的配置明显地向城市倾斜而非向农村倾斜[1]。作为义务教育的重要资源-师资,在流动上呈现单向性,大量农村优秀教师、骨干教师涌向城市,造成农村学校师资大量流失,供给和补充却极为困难,师资的日渐薄弱使本来就十分落后的农村教育雪上加霜,城乡教育的差距日益扩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