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准确把握区域旅游发展水平的强弱差异,可以为区域旅游发展提供科学依据,进而促进区域旅游协调发展.本文结合旅游业发展的特点构建旅游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体系,运用可拓工程法构建旅游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物元模型,对区域旅游业发展水平差异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单指标以及多指标综合测评,对冀中南区域旅游发展差异进行了多方面分析比较,得出了各地区旅游发展水平的不同等级,从而为冀中南地区旅游协调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旅游效率提升是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战略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综合运用Super SBM DEA模型及GIS空间分析方法探究黄河流域2009—2019年旅游效率时空演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高效率区与较高效率区表现为离散分布特征,且数量提升较为明显,呈现出一定的扩散趋势,而中等效率区、较低效率区和低效率区的数量都有不同程度减少。黄河流域旅游效率区域差异及空间集聚性总体提升,上、中、下游内部差异是导致黄河流域旅游效率区域差异的直接原因。黄河流域旅游效率冷点区和热点区范围有所扩大,次热点区及次冷点区范围均波动缩小,4种区域均在不同地区呈现出一定的团块化分布态势。时空地理加权回归的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社会经济因素对黄河流域旅游效率的影响存在较强的时空差异性。总体而言,区域经济、科技创新、旅游产业结构及政府规制对旅游效率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为推动黄河流域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亟须制定动态化和差异化的区域旅游发展战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式发展向精细化增长转型及发挥政府宏观调控职能,促进发展观念转变,探索黄河流域旅游业的多元化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旅游碳排放强度为指标,运用泰尔指数和空间自相关分析研究我国省域旅游碳排放的时空格局、区域差异与演变特征.结果表明:2003-2012年我国旅游碳排放强度整体呈降低趋势;中部地区旅游碳排放强度高于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泰尔指数分析结果表明旅游碳排放的区域差异逐渐缩小,区域内部差异是引起整体差异的主要原因;我国旅游碳排放强度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性,高碳排放强度地区主要集聚在西北地区,低碳排放强度地区集中分布在长三角及其周边地区.  相似文献   

4.
加强区域旅游协同发展,提升区域旅游品质是应对当前形势、化危为机的有力措施,是后危机时代区域旅游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首先明确了城市旅游的基本概念,引用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HHI)模型,通过人口、经济、交通、旅游景区、酒店、旅行社集中度等6方面指标对城市旅游协同发展水平进行了分析,为城市旅游协调发展扩宽了思路。  相似文献   

5.
文章首先对旅游目的地竞争位序类型和区域旅游目的地竞争位序体系分类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选取判定旅游目的地竞争位序的指标;其次对旅游目的地竞争位序判定的方法——模糊聚类法进行简单介绍,最后结合实例给出验证,指出对区域旅游目的地进行竞争位序体系的判定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可以指导区域旅游目的地的发展,建立良好的竞争秩序。  相似文献   

6.
数字经济正成为经济复苏的新动能,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为探究数字经济与旅游发展之间的内在逻辑,基于中国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构建293个地级市2011—2020年的面板数据集,验证数字经济对旅游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并探讨盗窃犯罪的中介作用。实证结果证明,数字经济对区域旅游经济增长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中介机制检验发现,数字经济可以通过降低区域盗窃犯罪率进而实现区域旅游经济增长,表明数字经济可以通过提升消费者的出行安全进而影响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基于数字经济对旅游发展的地区差异和旅游发展基础设施差异展开讨论,异质性分析发现在中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对旅游增长的影响更为显著,表明在中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建设能弥补旅游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地理位置和市场劣势,提升旅游吸引力。此外,旅游资源禀赋越高的地区,其数字经济的发展越能提升区域旅游发展水平,表明旅游资源禀赋是决定区域吸引力的重要因素,数字经济的发展能够为其带来“锦上添花”的作用;而旅游接待能力越弱的地区,其数字经济的发展越能提升区域旅游发展水平,数字经济与旅游接待能力之间存在互补效应。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我国31个省份为研究对象,从旅游产业结构规模化、合理化、高级化的量、高级化的质和效益表现五个维度构建结构视角下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全局熵权TOPSIS法和聚类分析法对31个省份的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区域比较和分类评价。研究表明:(1)在结构视角下,以粤、京、沪为首的15个省份的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以渝、桂、琼为首的16个省份的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在区域层面,东部地区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最高,中部地区居中,西部地区最低。(3)通过聚类分析将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分为高质量标杆型、高质量示范型、高质量奋进型、高质量稳健型、一般质量奋进型、一般质量示范型和一般质量追赶型七种。(4)我国省域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合理化和高级化的量两个方面的水平较高,但规模化、高级化的质和效益表现的水平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8.
文章运用核密度估计、空间自相关、分位数回归等方法对2009—2018年我国30个省份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研究期内,我国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不平衡且有待提升,区域差异较为明显;我国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主要呈同类集聚态势,且该趋势不断加强。区位优势对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正向影响逐渐加强,创新环境、市场化程度、经济发展水平对旅游经济发达地区拉动作用较为明显。开放程度更能有力拉动旅游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  相似文献   

9.
泛珠三角区域旅游整合策略与推进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春林 《统计与决策》2005,(15):117-118
一、泛珠三角区域旅游整合的意义 1.有利于泛珠三角地区旅游一体化发展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情况下,区域内各地域单元组成一个协和共生、优势互补、互相促进的发展系统.此系统既能通过协同效应形成整体优势,又与外部系统对接与互动,从而推动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CEPA及CEPA框架下<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的签订,使得泛珠三角各旅游区不再是一个个孤立的单元,而代之以一种共存与共生的关系,区域旅游一体化将是最终走向.但由于旅游资源分布的地域性特征和长期以来的行政分割,泛珠三角区域旅游资源和旅游形象被分解得支离破碎.只有进行有效的协同整合,才可以重塑区域旅游关系,促进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文章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以A级景区数、星级饭店数、旅行社数、旅游总人数和旅游总收入为指标,构建旅游发展指数,分析了长三角城市群旅游发展的区域差异性和空间结构特征,并探讨了旅游发展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旅游发展态势良好,市际旅游发展水平区域差异性显著,省际发展相对较为均衡,初步形成了上海、南京、杭州和池州四大区域旅游中心分布的空间格局,城市群发展效应已显成效;旅游发展与旅游资源禀赋、交通可达性以及经济发展水平具有较大的相关性,应从整合区域内旅游资源、注重人文景区的开发、完善交通体系及旅游接待设施等方面采取相应措施,进一步优化长三角城市群的旅游空间布局。  相似文献   

11.
陕西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发展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陕西省为样本区域,选取了23个反映旅游产业和区域经济有序发展水平的指标,运用耦合协调发展度模型,对2000—2010年陕西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之间耦合协调有序发展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可知: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之间存在着复杂的耦合协调关系;二者耦合协调发展度总体呈上升趋势,属于耦合发展优质协调良好的状态;旅游产业的发展一直优于区域经济,但旅游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驱动效应一直逊于区域经济对旅游产业的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从中国主要旅游城市中选取出具有代表性的38个城市组成六大典型区域,以城市为基本空间单元,采用MATLAB7.0软件,运用Theil系数阶段嵌套分解法定量研究了六大典型区域入境旅游的时空差异特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空间尺度上,六大典型区域入境旅游发展存在非均衡性,总体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间差异的贡献;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区域与成渝、云贵、泛西安一丝路区域之间的差异较大;六大典型区域内差异都偏低,但环渤海和长三角区域内差异相对较高。在时间尺度上,受区域间差异影响,六大典型区域总体差异演变呈波动状上升发展,凹形谷分别出现在1997年、2000年和2003年。  相似文献   

13.
百度指数作为一个数据获取的重要工具和途径,对分析和研究相关问题具有重要作用。基于百度指数系统收集了中国各地区邮轮旅游网络关注度的数据,进行了时空特征和影响因素的研究。研究发现:邮轮旅游网络关注度具有时间差异较大,变化显著等特征;邮轮旅游网络关注度根据空间特征可以划分为四种类型:关注强势区、关注发展区、关注平稳区、关注弱势区;各区域邮轮旅游网络关注度指数主要受到人均GDP和网民数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文章基于2007—2019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了我国旅游产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Dagum基尼系数、Moran’s I对旅游产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特征事实、区域差异与来源以及空间相关性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全国旅游产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水平整体偏低,但呈现不断提升趋势,各区域间发展差异较大,沿海地区耦合协调水平高于内陆地区;全国省际旅游产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水平发展的总体差异呈逐年下降趋势,各综合经济区之间的差异是导致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我国各省份旅游产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水平在空间上呈集聚现象,且大多数省份处于低水平集聚状态,沿海地区部分省份处于高水平集聚状态,两极分化现象逐渐得到缓解。  相似文献   

15.
为揭示区域旅游产业发展水平,文章首先利用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方法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旅游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陕西旅游处于13位,处于发展良好的一类;接着从旅游设施平均经济规模、吸引游客的程度和深度、旅游劳动生产率、地区产业中旅游竞争能力以及参与国际竞争能力等几个方面对包括陕西旅游在内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作了进一步分析.提出了陕西旅游提高其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泛珠三角经济圈的空间经济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聚类分析方法,根据泛珠三角经济圈11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自然资源状况、基础设施状况、技术水平的差异程度,对泛珠三角经济圈进行空间上的分类,把空间特征相似的地区聚成一子区域,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泛珠三角经济圈各子区域的功能定位。  相似文献   

17.
为分析中国区域科技发展空间差异及其影响因素,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讨论了中国各省、市、区R&D经费支出增长及其结构性变动规律,据此对各省、市、区重新归类划分区域;通过Theil指数分析,考察各区域内部和区域间差异贡献率及其变化情况,研究导致区域科技发展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实证结果表明,中国科技发展水平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并且该区域性特征在不同历史时期表现不同。  相似文献   

18.
作为国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近年来,阿坝州聚力推进全域旅游建设,取得显著成果。截至2018年10月底,阿坝州共有A级旅游景区23个,其中5A级旅游景区3个,4A级旅游景区15个,3A级景区5个,A级景区实现全域覆盖,全域旅游建设大放异彩。为揭秘全域旅游发展新时代的阿坝路径,四川省情记者特走进阿坝,了解其全域旅游发展状况,从独特的发展经验中探讨全省全域旅游发展如何构建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针对现有多属性灰色聚类评估方法不能准确地反映聚类对象的优势、劣势以及改进的方向的问题,文章提出了属性联合灰色聚类方法,并将该方法应用于评估我国区域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综合评估多个属性对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的影响,我国高技术产业竞争力有显著的区域性差异,且产业内、外部发展建设状况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20.
市场细分在战略营销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营销大师Kotler等(1999)把市场细分定义为“将市场划分为有着显著需求、特征或行为差异的不同群体的消费者,每一群体的消费者对产品或营销组合有着同质的需求”。Dibb等(2001)认为,市场细分就是将具有异质特征的消费者进行聚类的过程,细分后的每一类消费者具有相似的需求或购买特征。企业则根据自身的资源和外部竞争情况从中选择自己具有比较优势或认为更具有投资价值的细分市场作为企业的目标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