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低碳城市的经济发展内容包括低污染、低能耗的绿色经济体系建设以及百姓生活的低碳经济化环境建设。作为人类社会发展与经济活动的中心,城市在近年来的发展过程中面临较严重环境问题,这无疑为城市社会经济的长远推进带来了潜在威胁,因此,以低碳经济为核心的城市发展模式势在必行。本文为探究城市低碳经济发展的有效评价模式,从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分析入手,对体系主体结构及用途进行阐述,并对城市低碳经济评价体系的运作方式予以分析。  相似文献   

2.
茆娟 《管理与财富》2010,(4):118-119
随着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大会的落幕,过度碳排放导致的气候及生态问题成为全球焦点,各国均着手探索另一种更为环保的经济发展模式,即低碳模式。为进一步实现善治,我国政府以此为契机,在社会治理面临困境的背景下积极探索新型的低碳发展模式,如从观念上破除对低碳的认识误区,实现国家低碳经济战略的转型,以及健全国家政策法规体系等。  相似文献   

3.
环境会计作为推进低碳经济发展、加强资源环境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日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本文从低碳经济发展目标出发,深入剖析环境会计核算在发展低碳经济中的作用,提出了加强环境会计核算的建议,以促使环境会计在我国更快更好地实施,实现经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付平 《决策与信息》2011,(7):184-184
为实现江西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科不家效的低碳经济环境是其发展的关键。对江西发展低碳经济产业的优势和不足的研究,明确了低碳经济环境对江西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分析江西省当前低碳经济的发展的现状,以期给江西省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低碳经济的实质是一种经济发展方式,这种方式要求通过减少碳的排放量,减少我们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对环境的破坏,从而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减排压力也越来越大,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我国在新世纪进一步促进本国经济快速、稳定、安全和健康发展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6.
宋国安 《经营管理者》2013,(21):200-200
低碳经济是以较低的能量流支撑生产和生活活动的经济,是以低能耗、低碳排放为主要特征的发展模式。低碳经济的核心是:由粗放的高能耗、重污染的发展模式转向更加有效利用能源资源、更加有利于环境保护和更加公正的经济发展模式,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提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比重,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不利影响,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低碳经济”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可持续发展理念,为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政府应当主导加大对低碳经济的管理和推行,改变传统的经济结构,确保经济发展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同时,商业银行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应当抓紧“低碳经济”的概念,改变传统的发展模式,开发创新产品,履行社会责任感,增加自身的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领导决策信息》2010,(3):28-29
发展低碳经济。除了从源头上改变能源结构外,更要注重过程低碳化。而过程低碳化包括经济发展低碳化和社会发展低碳化。经济结构影响能源消耗,优化产业结构是实现城市经济低碳发展的重要措施,同时发展低碳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也是实现经济低碳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9.
胡建平 《经营管理者》2014,(21):142-143
低碳经济是人类为了缓解全球气候变化、应对能源危机而倡导的一种全新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发展与经济转型是内在统一的,低碳经济发展有利于浙江经济转型升级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但目前浙江所处的发展阶段、浙江的产业结构特点和技术水平状况与低碳经济发展还不相适应。应该从构筑低碳产业体系,大力支持低碳技术创新和应用,限制高碳产业的市场准入,构建全方位的低碳财税政策体系等方面促进浙江低碳经济发展,从而实现经济转型。  相似文献   

10.
“双碳”目标的实现有赖于绿色产业的发展,而数字经济则是帮助企业低碳转型的关键力量。文章利用数字化技术构建碳交易市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功能,推动低碳产业的发展;了解数字经济优化资源配置与产业结构系统,考察数字经济对低碳产业发展的影响。数字经济对低碳产业发展的驱动作用有3个方面,如数字化赋能降低成本,有效提高低碳型企业的效益;利用数字化技术可以实现企业的低碳发展,提高社会责任感;数字化技术推动企业向绿色、低碳方向转型。  相似文献   

11.
在当前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日益严重的新形势下,注重低碳经济的发展是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条重要的途径。低碳经济是以低污染和低能耗作为发展基础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对于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对环境的保护和能源的节约具有重要的意义,加强低碳经济视角下的消费引导,对于进一步实现低碳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就当前低碳经济视角下加强消费引导的必要性进行相关的介绍,并针对低碳视角下的消费引导提出一些具体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钟芸香 《经营管理者》2014,(31):211-212
低碳经济本质上就是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从而达到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双重目的。我国是人口大国,也是温室气体排放较多的国家,发展低碳经济能够适当降低化石能源的消耗,对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保护环境具有较强的作用,同时也能够提高我国的政治地位和国际地位。农业作为温室气体排放的来源之一,在我国的环境污染源中也占据着一定的地位。发展低碳经济必须从农业抓起,结合农业本身的技术和发展模式,进行低碳经济的路径创新,以此实现环境和农业生产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发展低碳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进程中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摒弃传统的发展思维和发展模式,把发展观统一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上来。为达到这一目的,本文从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意义、低碳经济的内涵与特征、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过程和推进措施三方面探讨了发展低碳经济建设节约型企业。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引发的环境问题日益加剧,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挑战和任务。作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的重点领域之一,体育产业也应该积极探索低碳发展之路,实现绿色、环保、可持续的发展目标。目前,体育产业对于资源和环境的消耗和污染也较为严重。因此,探索我国体育产业低碳发展的路径和措施,推动体育产业实现绿色转型升级,既是当下的必要之举,也是未来发展的长远之计。本文从体育经济视角出发,探讨我国体育产业低碳发展的路径和措施,并提出一些观点和建议,以期推动我国体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如今环境破坏日益严重,世界各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越来越重视对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开发。在如今的经济时代下,企业营销向低碳模式转换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尤其是作为第三产业的旅游业,营销策略向低碳营销方向转变是产业自身发展诉求的必然结果。企业则可以通过发展低碳营销策略来改变现状,以期更好、更快地实现到低碳营销模式。  相似文献   

16.
低碳经济是一种从生产、流通到消费和废物回收这一系列社会活动中实现低碳化发展的经济模式,立法作为对正义的分配,是对特定社会利益关系的调整,应当对其赋予特定功能。因此,研究低碳经济立法,需要对其制度功能模式的预设做出定位。  相似文献   

17.
姚留 《办公室业务》2013,(3):177-178
低碳经济是现如今环境污染和资源匮乏的状况下出现的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此模式特点是低能耗、低污染和低排放,这样一种发展模式一方面是利于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也能够较好的维护我们国家经济安全的实际要求。到目前为止,我们国家的低碳经济发展尚处于一种起步阶段,因此其发展就更加需要更为完善的法律来对其实现保障和维护。本文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从经济法调整的角度出发对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进行了说明和分析。  相似文献   

18.
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应对环境、能源压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在诠释低碳经济及其内涵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紧迫性和意义,并从财税角度就如何构建促进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9.
随着大规模的城市化和工业化,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环境污染、生态失衡、资源枯竭、物种灭绝等日益凸显。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加强环境保护成为共识。企业在创造利润的同时,也会对环境有所污染。企业是发展低碳经济的主体,应积极履行环境责任,这也是低碳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同样,发展低碳经济所要求的技术创新、法律制度创新也将推动和保障企业环境责任的实现。因此,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有责任使污染减少到最低限度,治理、消除自身造成的污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对旅游经济提出了新的要求,旅游经济也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在国民经济稳定增长的基础上,我国着重加强了国家战略格局的构建,以实现生态与经济效益双赢。发展低碳经济非常符合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现阶段,我国很多旅游产品都和当地的人文景观相结合,和生态环境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当前低碳经济发展大趋势下,需要优化旅游产业结构,将其向绿色生态的方向转变,从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文章将从新时期低碳旅游的发展情况入手,分析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促进新时期低碳旅游经济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