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我国语文教学中所使用的语法体系,追根溯源,来自上—世纪末在引进西学的热潮中诞生的第一部系统的研究汉语语法的著作《马氏文通》.在《马氏文通》以前,古代语文学并没有发展系统的语法体系,而是用训诂阐释实词、虚词,用诵读玩索文章语气,体会语法关系,讲究的是“神而明之”.《马氏文通》的作者认为,近代中国科技上的落后,是因为“神而明之”的语文教育方法使学生不得要领.只要象西方那样在学校里讲语法,就能大大缩短学习语文的时间,省出时间来学习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马氏文通》的作者又认为,西方民族和汉民族“均是人也”,语言思维和语法规则是相通的.于是《马氏文通》毫不犹豫  相似文献   

2.
一八九八年问世的马建忠所著《马氏文通》(以下简称《文通》),最近被作为《汉语语法丛书》的第一种再版了。为此,吕叔湘专门写了《重印<马氏文通>序》,提出了三点肯定的意见,即“收集了大量的古汉语例句”,“尝试指出其中的规律”,“常常涉及修辞”,认为《文通》还是值得一读。对我国这样一部最早的系统的汉语语法著作,今  相似文献   

3.
《马氏文通》是主张“字无定类”的。但是近60年来一直有学者认为《马氏文通》也主张“字有定类”,或者说《马氏文通》既主张“字无定类”又主张“字有定类”。其实.《马氏文通》中只有“字无定类”说,而根本没有“字有定类”说。《马氏文通》既然主张“字无定类”,它就不可能再主张“字有定类”。  相似文献   

4.
今年是我国第一部语法学著作《马氏文通》出版九十周年.1898年,《马氏文通》问世应该说是一个“奇迹”,只是《文通》的命运却很蹇涩,它受到许多的责难与批评,“较《文通》晚出的一些文法书,不管是讲古文法的也好,讲国语文法的也好,每出一部,几乎都要把《文通》骂一顿.”可是“许多人都批评他照抄西洋语法,这其实是没有细读他的书;又有许多人批评他不合理论(即不懂语法理论),其实是所见不广,用英语语法的眼光来  相似文献   

5.
《马氏文通》的历史观表现在马氏对“读破”、“假借”、“活用”、“句式”,及具体语法词语等方面的识认上。不能只依据马氏在语法理论表述上的某些观点,就判定《马氏文通》为非历史主义的。  相似文献   

6.
<正> 在汉语语法学史上,最早制定划分词类标准的是一八九八年出版的马建忠的《马氏文通》。在此之前,人们虽对汉语的词类有些零碎的研究,但都没有对词类进行完整的分类。这主要是因为没有一个明确的、较为全面的划分词类的标准。《马氏文通》(以下简称《文通》)中说:“夫字类与句读,古无论及者。”而《文通》能够明确地提出划分词类的标准,这在汉语语法史上是具有开创性的。它为汉语的语法研究、发展,开创了道路。《文通》的问世,标志着汉语语法研究从不自觉地研究进入自觉地研究时期。  相似文献   

7.
《马氏文通》中的“顿”和“读”一向为人误解为含义不清、内容混乱的两个术语。本文通过对《句读卷》中“顿”“读”例句的分析,发现“顿”“读”有作为“诵读单位”和“语法单位”的两个含义。从语法作用来说,“顿”和“读”是互补的同一级语法单位,从而揭示了《马氏文通》由字─—“顿”和“读”─—句构成的三级语法单位。  相似文献   

8.
吕叔湘对《马氏文通》研究的贡献是他人所不能及的。他的《中国文法要略》继承和发展了《马氏文通》的语法理论 ,他的《重印〈马氏文通〉序》对《马氏文通》进行了极为恰当的总体评价 ,他为孙玄常著《马氏文通札记》所写的批语体现了他对《马氏文通》研究方法的指导 ,他与王海合编的《马氏文通读本》 ,是《马氏文通》迄今为止的最佳版本 ,他的《汉语语法论文集》里也闪烁着《马氏文通》研究的许多珠玉。  相似文献   

9.
“也”字是《马氏文通·助字》中论述最为详尽的语气词之一。本文从分类、语法功能以及与“矣”“者”等语气词的区别三个方面评述了《文通》对“也”字的研究。《文通》对“也”字的研究 ,批判地继承了古人的研究成果 ,并有所创新、发明 ,而且对后人也多有影响  相似文献   

10.
论《马氏文通》之“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百年前诞生的中国第一部有系统的语法专著(马氏文通)中有一个独特的语法单位“读”,现在一般人都认为它是一种主谓结构的词组。这种观点见于多种语法论著,并已写进几部“汉语语法学史”书中。但我们细读(马氏文通)之后,则觉得它并非就是一种“词组”.而且也不一定是“主谓结构”。下面从三个方面加以考察。一.“读”所在之位置《马氏文通》中,“读”所在之位置大致有三种情况,这就是:读在句的外面而与句子行;读在句的内部作句的一个成分;读在一个复杂的读中作一个成分。下面我们分别把它们称为“句外读”、“句中读”和“读…  相似文献   

11.
由于“汉语语法研究从一开始就受到印欧语的深刻影响”,一直把《马氏文通》从西方印欧语中移植过来的主谓二分的句子框架,作为分析汉语句子结构的唯一模式。造成从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长年累月说不清一个成分是主语还是宾语的现状。因此,不能不使一些语法学者对主谓二分是否适合一切汉语句子提出质疑。一九七六年美国语言学者李讷和汤生根据调查证据指出,语言有四种基本类型:注重主语的语言;注重话题的语言;主语和话题都注重的语言;主语和话题都不注重的语言。汉语属于注重话题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吸收前贤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较为全面地研究了《马氏文通》对西方语法的模仿。指出《马氏文通》的语法框架是模仿西方语法而建立起来的;对具体问题的处理,也有不少模仿西方语法的地方。研究《马氏文通》对西方语法的模仿,对于汉语语法学史、汉语语法学,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阅读古书时,我们常常会发现这一语法现象,即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加一“也”字.自《马氏文通》一直到现在的一些语法著作,都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解释.马建忠在《马氏文通》中说:‘也’字助读,其为用也,反乎其助句也.助句以结上文,而助读则以起下文.其起下文也,所为顿宕取势也.盖读句相续以成文,患其冗也,助以‘也’字,则辞气为舒展矣……‘也’字助实字,凡实字之注意者,借助‘也’字,则辞  相似文献   

14.
《马氏文通》在建立我国汉语语法学方面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它在构架汉语语法体系、划分汉语词类并定下名称、确立汉语语法成分及其相互关系方面立下了不朽功绩。《马氏文通》的严重缺憾并不在于机械模仿西方语法“葛朗玛”,而是在于把许多无指代词当作动词,把句末语气助词“者”当作代词这两个问题上。这给后世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5.
从静字章看《马氏文通》对汉语语法特点的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氏文通》以前曾被人指责模仿西方语法 ,但这种指责并不公允。从该书“静字”一章的内容看 ,《马氏文通》虽然受到西方语法的影响和启发 ,但基本上没有生硬的模仿 ,而是在分析总结汉语的有关语法规律方面作了很细致的工作 ,在体现汉语语法特点上 ,取得了显著成就。  相似文献   

16.
最早评论《马氏文通》“状字”的是杨树达《马氏文通刊误》 ,其后 70多年来 ,研究《马氏文通》状字的成果很多 ,主要集中在确定状字的标准 ,状字的语法功能 ,它既是字类又是句子成分 ,它与副词的关系 ,假借别类字为状字 ,状字用如别类字等几个方面。李春普的《试析〈马氏文通〉中的“状词”与“状字”》是一篇抄袭文章。  相似文献   

17.
《马氏文通》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系统的汉语语法著作。100多年来,研究《马氏文通》逐渐成为一门显学,研究队伍不断扩大,研究成果不断涌现,论文、著作出版了很多。本文对目前所能知道的、书名中有“马氏文通”四字的18种图书作简要叙述和评价。  相似文献   

18.
《马氏文通》对汉语词性的认识基本上是符合汉语实际情况的,对其语法功能的分析也比较全面,但由于它的研究对象主要是秦汉文献,运用的是西方语言理论,因而常常有难以自圆其说的缺点。本文主要谈了二个问题;(一)比较分析了《马氏文通》对各类词的认识,根据汉语实际提出了一些不同的看法,(二)着重讨论了《马氏文通》在词类问题上的一个主要观点:“字无定类”,指出:所谓“字无定类”实际上就是取消了词的分类。  相似文献   

19.
《马氏文通·正名卷》专章解释其全书所用之“名”(术语),这在汉语学术专著的书写史上值得特别关注.其术语解释体现出互文性特征.表现为:对象语言之间的比照;元语言之间的参互;元语言和对象语言之间的牵连.由《马氏文通·正名卷》术语解释的互文性可推知:其摹仿印欧语系语法之嫌疑,在一定意义上实为其“互文性”的某种体现.《马氏文通》表述之互文性有其局限,吕叔湘、王海□编订之《〈马氏文通〉读本》使原著成为可读之本,富于修辞创新.  相似文献   

20.
关于拟声词的问题,从马建忠的《马氏文通》到黎锦熙的《新著国语文法》、王力的《中国现代语法》和高明凯的《汉语语法论》,都没有阐述过这个问题,就是在1956年制订的《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中,也仍然没有提及拟声词的问题,也就是说,他们都没有给拟声词以应有的语法地位。但在吕叔湘,朱德熙先生的《语法修辞讲话》和丁声树等先生的《现代汉语语法讲话》中,却重视了拟声词(他们叫“象声词”)的研究,在张静先生的《新编现代汉语》和黄伯荣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中,也承认了拟声词的语法地位,并把它列入形容词的范围。胡裕树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则认为拟声词有同叹词相近的一面,也有同叹词不同的一面,并把它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