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宋代文人喜好集体行为和组织行动,这是现实环境的选择,也同时说明了宋代文人自我意识的觉醒,反映了宋代文人集团向社会展示自己的力量,呈现自己的行为方式,希望确立自己的独立价值和品格。而诗社的成立更是一种文学的自觉、文人的自觉,它不希望做任何神圣物的附庸,它要求自己的独立价值和存在形式,这个组织是为做诗而存在,它不同于旧有的一切功利的、世俗的组织形式。诗社的活动、诗歌的品评,使创作从个人活动走向一种群体活动,并进而逐渐在群体中形成相对一致的美学标准和追求,并最终形成一种势力,形成一种风尚和流派。宋代诗社对宋代诗歌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熊海英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16-119
诗社在北宋开始发展,它是文人群体的一种新型集会形态。诗社因宋代的文教政策和科举制度以及社会分工发展的背景而形成规模。北宋诗社有两种情况,但未截然区分。从文人集会发展史的角度来看,北宋诗社的发展体现了文人集会活动内容日益向文学、尤其是诗歌创作集中的趋势;并显示出北宋文人集会重心日益下移、文学发展的主导力量从中央分散到地方的趋向。 相似文献
3.
赵阳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20,(2):52-60
曲江亭诗社是乾嘉时期在扬州地区出现的女性文学社团,该诗社有《曲江亭唱和集》传世,且文学活动超越了家族文学群体的界限,具有一定的独立性。通过挖掘诗社的形成因素,考察内部成员的情况,分析诗歌创作特色及探索其文学渊源,可以看到清代扬州一带女性创作已经进入了社会性和公共性层面。曲江亭诗社是我们考察扬州地区女性文学整体风貌及价值的一个典型。 相似文献
4.
徐天河 《广西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3)
元代文人集团,突出的是诗社和书会。这两大文人集团都是元代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土壤培育的产物。但二者在组织形式、成员构成、性质功用、价值取向和创作成就上均大不相同。诗社成员面对时代巨变,总体上持自我封闭、消极退避的心态,始终未能超越传统价值观念的樊篱,未能迈出文人生活的狭小圈子,因而在创作上多是模拟前人,成就不大。书会成员的价值取向则表现为多元化的特点,他们生活在一个多民族文化碰撞、融合的交汇点上,能从僵化封闭的传统价值体系所构建的狭小精神空间中解放出来,在与下层人民的结合中,共同创造了元杂剧的灿烂辉煌 相似文献
5.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52-56
四灵诗派是以永嘉四灵为代表的一诗歌流派,该派反对江西诗风,以贾岛、姚合为宗,在当时颇具影响。其实,四灵诗派的形成与当地的文人社团有极大的关系。正是在这些社团的推动下,四灵诗派才得以团结聚集了流派的一批成员,形成流派风格,产生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6.
"海岱诗社"是明中叶嘉靖年间出现在山东古城青州的一次重要结社,由八位致仕或赋闲的官员组成,八人皆正直刚方,不事权贵。《海岱会集》乃诗社成员倡和之作的结集,内容多吟咏山水名胜、叙写时令聚会、怀古寓托情志、忧叹民生疾劳、关注时政举措。"海岱诗社"结社于"台阁体"余风未绝、"前七子"倡言复古、天下巍然向风之时,八人不为风气所移,其诗以抒写性情、真率闲雅为主要特征,自适其意,清雅可观,既无台阁陋习,亦无模拟之弊,在当时甚为寥落的山东文坛实属难能可贵。 相似文献
8.
陈小辉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4(4)
宋代安徽地处江南,经济文化都比较繁荣,此时诗社亦有不少.这些诗社主要分布于徽州及宁国府,其中徽州诗社最多.安徽诗社已呈现一定开放性,但多由官员组成. 相似文献
9.
王文荣 《苏州铁道师范学院学报》2013,(6):48-53
文人结社图是文人社团活动的产物,在明清的江南尤为兴盛,其兴盛原因与历来文会传统、社员留名于世的思想有关.另外,江南地区众多杰出的画师也为之提供了优越的先天条件.文人结社图有单人肖像图和群体肖像图两种,而以后者为主要形式.善于突出人物个性,人物神态丰富多样而又和谐统一,以及表现方式带有类型化、模式化的倾向是文人结社图的三大特点.文人结社图记载盛事,扬播风雅,对于提升结社活动的风雅品位、认识社团的组成格局以及解读多文化融合等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王双梅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2(1):54-56
充溢着民主精神的“红楼诗社”在一定程度上寄寓了曹雪芹理想的社会模式,而它的诞生绝非偶然。它既是对中国古代文人结社朴素民主精神的继承和发扬,又受明中后期个性解放思潮的时代影响,同时,明末清初的女子唱和、结社又为其提供了形式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杨凤琴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6,19(6):37-40
咏物诗所产生的最原始的根源应该归结为在人对自然界逐步认识的过程中,自然物象逐渐成为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因素。物象的本身成为诗人寄托思想情感的主要载体,究其深层原因,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也起了很大的作用。先秦歌谣与《诗经》中比兴手法的运用进一步促进了咏物诗的发展和成熟。 相似文献
12.
胡建次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7(6):40-44
我国古代诗歌源流批评的承传,主要体现在两条线索中:一是在零散运用方面的承传,这主要体现在对诗体、诗风、诗法、诗意及诗歌历史发展源流叙论等方面;二是在集中地运用方面的承传,这主要体现在钟嵘、张为、吕本中、方回、许学夷、叶燮等人的承继线索中。上述两方面,从不同侧面映现出了我国古代诗歌源流批评的发展及其特征。 相似文献
13.
于志鹏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100-103
咏物诗是我国占代浩大的诗歌王同中的一个重要门类,历朝历代几乎都有咏物诗佳作。尽管咏物诗名称出现于唐代以后,但作为文学文体意义上的咏物诗则萌芽于先秦时期。《诗经》中虽然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咏物诗,但它在描摹物态、借物喻人、托物起兴等方面对后世咏物诗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此可以说《诗经》在咏物诗的流变发展过程中的导源作用不可忽视,它开启了中国古代咏物诗发展的序幕。 相似文献
14.
胡建次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5,26(4):13-17
我国古代诗歌源流批评的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即成型期、小步发展期、大步发展期、深化期、完善期;其特征则主要表现在寻根性、文本分析性、类比性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罗丽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3):75-79
农事诗孕育于劳动中,诗的韵律来源于起伏间歇的无意义的劳动呼声,劳动呼声与劳动的内容结合形成农事诗.在那个实际上靠天吃饭,精神上靠神支撑的时代,宗教活动本身就是农业生产力,祭祀的媚词、巫术的咒语和揣度神意的卦爻辞,都是农事诗诞生的温床.原始歌舞是劳动训练、丰收庆典、军事演习和宗教仪式,而且能示爱求偶,诗、歌、舞不可分,农事诗起源于原始歌舞. 相似文献
16.
西方后现代主义诗歌的渊源及其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艳兵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47(5):11-15
迄今后现代主义诗歌不是一个具有确切内涵和统一标准的概念 ,但后现代主义诗歌仍具有某些共同的精神特征和创作特色。我们首先应该在与现代主义诗歌的比较中来理解和把握后现代主义诗歌。庞德与威廉斯是跨越了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两个时代的诗人 ,通过他们的思想和创作 ,我们可以理解什么是后现代主义诗歌。后现代主义诗歌的基本特征是 :意义悬置、平面化与零散化、拼贴与反讽性复制、即兴式写作与表演式创作、语言游戏与语言实验、东方化情结等 相似文献
17.
周雪根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8(1)
大多学者认为宋代的江西诗派是指活动在江西的一大批诗人所组成的诗歌流派.即,受黄庭坚影响的若干诗人,自然形成一个群体,由于领袖和许多成员是江西人,故被称为"江西诗派".其实,江西诗派中的"江西"并非指地名,而是以地名指代人名,实指黄庭坚.因此,江西诗派是指以黄庭坚为宗主的一个诗歌流派. 相似文献
18.
由谣到诗——中国诗歌起源及其初步发展刍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世琴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3):35-37
有文字记载前,诗歌的发展可分为原始“谣音”、原始“歌谣”、“歌”三个不同阶段,并在逐步演变中具备了一定的抒情和叙事因素;有文字记载后,又可以将“诗歌”、“歌诗”、“诗”作为诗歌研究的主线。由最初的“谣音”到成熟的文人诗,中国古代诗歌经历了一个融汇且渐变的历程。 相似文献
19.
李红梅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4):81-83
"永明体"是我国古代诗歌在艺术形式上从天籁偶合的原始状态,向成熟严整的自觉艺术创造转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它与前代诗歌的显著不同是其对汉字"四声"的规律自觉运用,永明体诗歌在南北朝时期的出现与该时期佛教文化的影响是紧密相关的. 相似文献
20.
许霆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3(5)
百年中国新诗诗体建设中的许多问题,都可以从中国新诗发生之中寻找到深层的答案.新诗的发生,把旧诗推向对立面,造成百年旧体诗创作始终没有得到公正评价,造成百年诗体建设的偏狭;发生期新诗在体式上的特征就是"自由",造成百年自由诗体的强势地位,制约着其他诗体的发展,始终没有形成定型或准定型诗体;新诗发生期对外在格律形式的轻率否定,成为一种定势思维,制约着新诗格律的探索,百年中国走过了一条新诗自由化把律化推向边缘的诗体建构道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