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关于美国对华贸易逆差不断增加的原因,国内外各界研究的角度主要集中干人民币汇率、贸易政策、中美两国的储蓄投资差额、跨国公司从东亚其它国家和地区向中国转移制造业基地和美元作为国际本位货币等五个方面.通过述评这些观点,认为前两者与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增加没有必然联系,后三者才是原因所在,因此美国以对华贸易逆差扩大为借口要求人民币大幅升值和中国迅速开放更多国内市场是无理要求.  相似文献   

2.
20世纪三四十年代美国外贸政策发生了从保护主义向自由主义的历史性变化。从独立到1933年美国坚持的是保护主义传统。经过贸易自由主义者与保护主义者的激烈较量,1934—1947年,在关税的谈判、关税水平、无条件最惠国待遇、政策制定权的分配和多边协定的签订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具有自由贸易的性质。变化的原因是保护主义政策的消极后果,国际经济结构的变迁以及美国工业竞争力的增强和贸易自由主义者的不断奋争。  相似文献   

3.
美国关税百年之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8世纪90年代到19世纪90年代约100年的时间内,美国政界在关税问题上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这首先表现在著名政治家汉密尔顿和以杰斐逊、麦迪逊为首的杰斐逊党人之间的交锋上。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内外状况的变化,尤其是涉及到民族独立和生存的问题时,杰斐逊党人和汉密尔顿在关税问题上的看法渐趋一致,支持利用关税政策来保护和促进美国制造业的利益。其次,北部和南部的地区之争。最终代表北部工业家利益的联邦政府通过战争解决了双方间的论争,进一步强化了贸易保护主义的高关税政策在美国政治中的影响。第三,共和党人与民主党人之争。前者在争论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特别是双方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利益上的某些交叉处,揭示出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强大历史根基所在,也是从18世纪90年代就开始的百年关税之争的结果所在。  相似文献   

4.
20世纪20年代美国社会经济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20年代是美国历史上经济迅速发展的几个重要时期之一。但是,由于美国政府信奉保守主义,推行自由放任的社会经济政策,致使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繁荣的同时存在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国民收入分配严重失调、偏袒富人的税收政策和严重的逃税之风、扭曲的高关税政策、疯狂的金融投机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使20年代美国的经济繁荣包含有很多的不稳定性,它无时不在动摇着美国经济繁荣的基础,直接导致了30年代的大危机。  相似文献   

5.
奥巴马政府对华贸易政策与中美经贸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奥巴马入主白宫和美国第111届国会接管立法议程,美国政府对华经贸政策走向格外引人注目。总体上,奥巴马政府以自由贸易为主调,继续致力于推动中美经贸关系的稳定与发展,但给对华贸易政策打上了实用主义的烙印。而第111届美国国会的立法进程则将进入一个保护主义周期。国会将在人民币汇率、劳工标准和环境保护、产品安全等方面向中国不断施加压力,短期目标在于解决贸易严重失衡问题,长期目标则出于遏制中国和平崛起的战略考虑。因此,美国对华贸易政策走向,既取决于双边贸易失衡的程度,也取决于双方基本战略目标重合的程度、冲突的程度以及实现的程度。  相似文献   

6.
关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对外经济贸易政策的重要手段和调节收入分配的重要工具。近代中国关税主权的丧失对国家发展造成了重大影响,历届政府对收回关税主权均作出了积极的努力。1925年10月26日召开的关税会议在中国关税自主历程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召开关税会议是北京政府的现实选择。社会各界对关税会议的批判及反对反映了20世纪20年代中国各个政治势力的激烈交锋,对其目的须作仔细的分辨。  相似文献   

7.
中美新关税条约是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中美两国间签订的第一个关税关系条约。新关税条约的签订既有美国尊重中国关税主权的一面,也要认识到美国为了同其他西方国家争夺在华利益,企图保持在华经济贸易优先地位的一面。事实上在中外间不平等条约没有完全废除之前,中美新关税条约中所说的双边最惠国待遇,对中国来说是言惠实不惠,而美国才真正是名利双收。  相似文献   

8.
论约翰逊政府时期美国对华贸易禁运政策的微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60年代是美中关系处于激烈对抗的时期,美国一方面通过越南战争来遏制共产主义、遏制中国,另一方面又努力避免与中国直接交战.为了解决对华政策的矛盾性,约翰逊政府提出了"遏制但不孤立"的对华政策,试图通过放宽对华贸易禁运政策来缓和对华关系.虽然最后约翰逊政府任内对华政策没有根本的变化,但是它却为尼克松政府实现美中关系突破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全球性金融危机之后,各国经济仍处于缓慢回升中,经济政策的不确定性显著提高,尤其是美国总统特朗普就职之后,对华贸易政策始终保持极端高压态势,2018年3月中美贸易紧张局势进一步恶化,这对中美经贸关系以及全球经济发展带来更大风险和不确定性,研究美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中国出口贸易影响意义重大。该文选取1995—2019年美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中国出口贸易以及不同类型企业出口数据,分析美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美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中国出口贸易和不同类型企业出口均呈显著负向影响,为此应采取加强贸易信息的互联互通,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推动科技创新,出台出口优惠政策等,来应对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基于自建语料库,从评价理论角度研究美国对华贸易政策中情态系统的使用特征和人际意义。研究发现:(1)与特朗普对华贸易政策相比,拜登对华贸易政策中情态系统的使用率更高,且更多使用道义情态,而认识情态和意志情态的分布无明显差异,从量值的使用情况来看,拜登对华贸易政策更多使用高值情态词,较少使用中值和低值情态词;(2)美国对华贸易政策中使用不同的情态类型进行判断,使用不同量值的情态词调节评价语势,同时将评价性词汇资源与情态词搭配,转移压力来源,实现对话的扩张与收缩。因此,情态系统具有表达主体不同程度的态度和立场、转移情态责任、扩张与收缩对话空间的人际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为了全面理解中美贸易关系,解读中美贸易失衡的本质,从美方特别是特朗普当局如何看待中美贸易失衡入手,通过对中美贸易数据的研判,预测未来中美贸易发展走向。研究发现,特朗普当局认为中国政府对出口企业的补贴以及高关税政策,是中美贸易逆差的主要原因,导致美国制造业丢失了近300万个工作岗位,因此需要打压中国出口,对中国出口到美国的产品征收高关税来扭转贸易逆差,让中国长期处在全球贸易价值链的中低端。研究认为,美国对中美贸易额的统计口径过于简单,减少中国进口不能直接增加美国的就业人数,中国扩大出口能为美国提供“价优物美”产品,中国投资者又把贸易所得投资到美国购买国债,美国是贸易逆差的受益方;中国的大量贸易顺差是劳动密集型产品所得,在资本密集型产品中主要是把中间品加工成最终产品,贸易所得很小;此外,中国的关税政策符合WTO规则,美国也会以“国家安全”为由限制投资。因此,中国从全球贸易价值链的低端爬到中高端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中美应通过贸易谈判,争取经贸合作,才能够提高双方经贸规模,实现中美贸易朝着合理的方向再平衡。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全球经济步入低碳时代,西方发达国家先后提出了"碳关税"的概念。本文结合碳关税的提出背景,总结了我国现行对外贸易发展模式的特点,分析碳关税的实施对我国对外贸易可能造成的冲击和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如何在低碳经济背景下,结合我国的比较优势,更深层次地参与国际分工,进而实现对外贸易发展模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为分析RCEP对RCEP自贸区内货物贸易的影响,以中国的进口关税为切入点,结合2000~2013年中国海关进口数据和2005~2014年WITS关税数据,研究RCEP关税削减产生的影响。研究认为,根据中国对其他RCEP成员国的关税承诺,进口自贸区内90%的产品将最终实现零关税,其中来自日本、韩国的进口商品将得到比其他RCEP成员国更大幅度的关税削减或免除; 日本和韩国的中间品、消费品,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资源密集型产品,东盟国家的技术密集型中间品、资源密集型中间品,均将随着关税削减而增长; 中国与RCEP国家间的产业内分工将进一步深化,产业间贸易也将为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提供更丰富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的发展使网络贸易得以出现,这种新的贸易方式因具有无国界的特点而难以对其征收关税。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提出的对网络贸易实施“零关税”政策的观点是其追求贸易自由化的体现,是与著名的西方国际贸易理论相吻合的,同时亦是网络贸易自身的特点所导致的。“零关税”政策的实施有利有弊,总的说来它对发达国家是利大于弊,而对于发展中国家则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国一方面应该对“零关税”政策说“不”,另一方面应尽快确立其在网络贸易中的优势地位。此外,中国还应积极参与世贸组织的有关网络贸易规则的制定,以保护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在网络贸易中的利益。  相似文献   

15.
关税是贸易政策中重要的工具之一 ,关税政策不仅作用于一国的贸易模式 ,而且对国内的产业结构和就业水平等经济变量也具有广泛的影响。随着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 ,带有浓重保护主义色彩的关税也经历了各个阶段的变迁 ,本文从传统关税理论和现代关税理论两个部分 ,剖析了关税理论演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在战略性贸易政策指导下,一国可以通过对其较集中的战略性产业实施有效的关税保护措施,实现垄断利润从国外向国内转移。文章结合战略性贸易政策下的关税保护理论,通过对我国具有战略性意义的产业的关税保护水平的实证分析,得出我国关税有效保护结构的非适应性结论,同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自由港是一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其所具有的“免关税”、“自由通行”、“免于海关监管”等基本特征都是针对海关关税体系而言的。将欧洲海关关税的发展和自由港的演化置于系统的国际体系中,纵观欧洲历史可以发现,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发展、关税制度变迁与自由港功能形态演化之间存在特定的关联。自由港是国际经济联系的重要方式,而如今欧洲的自由港正呈现出消亡的趋势,这似乎是国际贸易自由化和欧洲关税一体化进程的必然结果。但只要国际关税、非关税障碍和国家海关安全威胁依然存在,自由港就一直有存在的价值,其功能和形态也会不断演变。  相似文献   

18.
关税对外贸厂商的影响很大,寻找合法的减税方法,对外贸厂商具有现实意义。由此,提出关税的价格策略、普惠制的运作、最惠国原则的运作和减轻反倾销关税影响等厂商应对关税壁垒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9.
中国和美国对双边贸易不平衡问题的估计存在着很大的分歧 ,这种分歧已逐渐成为双边贸易摩擦的起因之一。 2 0 0 3年中国数据显示对美贸易顺差为 5 86亿美元 ,而美国数据显示对华贸易逆差为 1340亿美元 ,二者的差距高达 75 4亿美元。应当从计价方法、香港转口贸易、服务贸易等多个角度对此差距进行调整 ,调整的数额为 35 7亿美元 ,缩减了5 2 .7%。  相似文献   

20.
关税是影响企业出口行为决策的重要因素。以中国加入WTO作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00—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海关数据库的匹配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从关税水平和关税政策不确定性两个维度研究了关税下降对企业贸易边际的异质性影响。研究发现,关税水平下降主要导致企业的贸易扩展边际增长,而关税政策不确定性的降低则主要导致企业的集约边际增长。具体来说,关税水平下降得较多的行业,企业的扩展边际增加较多,但相应的集约边际反而增长较少,从而导致总出口减少;关税政策不确定性下降得较多的行业,对美出口的集约边际增加较多,而相应的扩展边际增长较少,从而导致对美总出口增加。研究结论表明,政府可以通过降低关税水平和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来提高消费者的福利和企业出口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