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阿红 《山西老年》2010,(9):20-22
在安徽省肥西县铭传乡的小团山上生活着一对勤劳朴素的"农民夫妇":每天天一亮,丈夫郭中一便和儿子扛着锄头哼着小曲去下地,妻子庄惠瑛则围上围裙拿上一把玉米"咕咕"地喂鸡,沉静的小团山便被这"男女二重奏"  相似文献   

2.
正2014年,我与夫人参加了"舌尖上的台湾8日游"。在台8天时间,行程沿台岛海边自北向南、由西向东绕行一圈,期间还曾中部穿插,先后到了台北、桃园、新北、台中、嘉义、台南、高雄、屏东、花莲、宜兰等城市,行程近二千公里。游览了主要的风景区和著名寺庙、博物院(馆),逛了几个著名夜市场、品尝了台湾小吃,感受颇多。台湾旅游管理很规范每个旅行团有一名随团的国内领  相似文献   

3.
在近代中国,洋务运动历时三十余年。在这期间,它波及到台湾,并产生积极成果,是洋务运动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有的台湾史专著中,都不免要提到刘铭传改革(有的称为新政),但把它放在整个洋务运动中去考察者,却屈指可数。台湾著名学者戴国辉先生在批评台湾史学界对台湾研究时不良倾向时指出:“他们的大多数虽然主张‘一个中国’的立场,但至今仍然不把台湾摆在他们研究对象的视野里头。而仅有少数研究台湾的学者亦欠缺  相似文献   

4.
刘铭传在抚台期间,大力发展文治教育,招抚高山族居民,兴建了西学堂、电报学堂、番学堂等一系列新式学堂,建立起一整套具有台湾特色的教育系统。通过刘铭传的教育改革,台湾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各项近代化事业迅速发展,民族关系得到缓和。刘铭传在台湾教育文化建设方面的贡献是卓著的,其教育思想在中国整个教育思想发展史中也是有重要地位的,应该得到一个公允的评价。  相似文献   

5.
淮军名将、首任台湾省巡抚刘铭传的加强海防和积极对日防御思想,以及在台湾殚精竭虑的实践活动,是值得研究和肯定的.甲午中日战争中,刘铭传虽因年老病重未能再次出山御侮,但众多铭军将士在甲午战争中积极参战、奋勇抗日,则体现了刘铭传此一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刘铭传,晚清名臣之一,他为推动台湾的近代化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本文主要就台湾近代化发生的原因,刘铭传促进台湾近代化的主要成就及他取得成就的主要原因作简要的论析。  相似文献   

7.
鱼冲突围     
谢东明 《源流》2011,(7):66-67
鱼冲,位于清远连南瑶族自治县寨岗镇西部4公里处的小山冲,是瑶(族)汉(族)聚居结合部。60多年前,番号为猛虎队的游击独立中队70多人,在村后的一条小山冲被国民党军队及民团1千多人包围,激烈的战斗后,游击队牺牲过半,情状极为惨烈。1948年7月15日,小江下坪举行阳山人民武装起义。同年8  相似文献   

8.
骚达沟遗址位于吉林市西南约5公里的欢喜岭公社下洼子大队骚达沟小山上.这里南临温德河支流,东有西团山遗址,北与平顶山遗址相望.在这个山坡上,分布着密集的古代石棺墓群.我国考古工作者从1941年起,曾先后多次在这里进行考古调查和发掘,并获得了一批重要的历史文物.这里仅举其中的几件介绍一下. 照片一为两件石斧,石质颇有晶莹柔润之感.制作精细,斧身通体精磨,棱角分明,刃部锋利.略呈板状长方形,弓背弧刃.未有使用痕迹,似专为死者殉葬而做. 照片二左上为一铜刀,弓背直刃,尾部有锯齿形小豁口,器形较小.  相似文献   

9.
百团大战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一次著名战役,是第十八集团军(即八路军)在战略相持阶段进行的战役反攻。参加此役作战的部队除一一五师主力和山东部队外,计有晋察冀军区三十九个团,第一二九师四十六个团,第一二○师二十个团,总兵力一百零五个团(也有一百一  相似文献   

10.
台湾是中国的神圣领土 ,是海峡两岸人民共同的家园。清政府逐渐注重台湾的行政设施、经济建设、防务建设和教育事业。尤其是台湾建省以后 ,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 ,开启了台湾近代化的先河。历史雄辩地证明 ,台湾的近代化发端于光绪年间 ,而不是日据时期。台湾的发展 ,是祖国海峡两岸同胞共同努力的结晶 ,适合台湾同胞的迫切需要 ,顺应了世界历史前进的潮流  相似文献   

11.
3月30日至4月1日,海峡两岸及香港、新加坡、澳洲等地学者、专家一百人在香港大学聚一堂,交流对近代国学大师章太炎、黄季刚二人学术研究的心得、体会和成果。我校中文周大璞教授、王庆元副敦授等出席了这次研讨会。参加这次盛会的大都是大陆和台湾的学坛俊彦、教界名流。其中还有不少是黄季刚先生的学术传人——高足弟子和再传弟子。如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文学院院长潘重规教授,他不仅是黄季刚先生的学术传人,又是黄先生的女婿,还是德高望重的国际著名红学家。台湾师范大学、国立政治大学的高仲华教授是台湾《中文大辞典》的副主编。高先生著述繁富,有关中国语言文字和儒学方面的著作不下几十种。与会的台湾知名学者、教授还有已故黄先生弟子林尹先生的高足台湾声韵学会理事长、台湾师大、辅仁大学、东吴大学、中国文化大学著名教授、文学博士陈新雄,台湾师范大学教授、国文研究所所长王熙元等。国内参加这次盛会的学者、教授有二十余人,和台湾方面人数基本相当。黄侃先生不少再传弟子莅会(黄先生弟子常  相似文献   

12.
杨屯大队位于吉林市西北三十二公里,西距松花江约四公里,南距明代扈伦四部之一乌拉部的都城——乌拉街古城仅三公里.杨屯遗址在杨屯大东南半公里的一个漫岗上,其北端濒于一大水泡,群众称之为"大海猛",遗址南北长约450、东西宽约150米,面积在60,000平方米左右.这个遗址不但面积大,而且内函丰富.一九七九年由吉林市博物馆、一九八○年由吉林省文物工作队和吉林市博物馆对该遗址连续进行了两年发掘,对它的文化内函有了一定的认识.该遗址最早的遗存为"西团山文化"类型;中间为"西团山文化"遗物和汉代遗物的混合层;最上层为渤海墓葬.发现的主要遗迹下层有房址、灰坑、墓葬;中层有灰坑;上层主要为墓葬.两年的发掘,获得了大批珍贵的历史文物.  相似文献   

13.
刘铭传是清朝台湾建省后的首任巡抚,他在任内所推行的新式教育如兴建西学堂、番学堂、电报学堂等,取得了明显的实绩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揭开了台湾教育近代化的序幕.刘铭传新式教育的实施,固然有其主客观因素的促成,但从本质上说,是李鸿章等人倡导的洋务教育的一部分,在采西学、废科举、中体西用及建立新学等主张上,与洋务教育是一脉相承的,旨在培育一代新人,富国强兵,抗敌御侮,使中国自强自立.  相似文献   

14.
有的文章读起来如饮甘醇,回味无穷;相反,有的文章读起来枯燥干涩,味同嚼蜡,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来比较下面两个句子: 甲: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相似文献   

15.
校园新貌     
<正>2014年5月13日,著名民族音乐家蔡宗德教授来到江汉大学音乐学院,作了题为《原乡/梦土:从流行音乐文化寻回台湾原住民音乐文化》的学术讲座。讲座围绕台湾原住民的历史、文化,以及现阶段台湾原住民为保护"非遗"音乐文化所付出的努力及取得的  相似文献   

16.
菽庄吟社是日据台湾时期以内渡大陆的台湾流寓文士为主导、以"抗日复台"为根本宗旨和奋斗志业的台湾爱国流亡文学社团。该社不但与"同光体"闽派有着共同的诗学传统,而且接受了"同光体"闽派有关"宗宋"、"以诗存史"、"以学为诗"等文学观念;不仅如此,该社还把"同光体"闽派代表人物陈衍尊奉为精神领袖。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日据时期台湾文学仍然自觉接受祖国文化的滋养。  相似文献   

17.
清统一台湾后,康熙消极地防守台湾,到雍正时期才转向积极经营台湾。这是一个重要转折,蓝鼎元是这一转折的积极推动者。在这一转折中,蓝鼎元对台湾海防的地位及设置,台湾经济开发、社会治安、文化教育、少数民族的开发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建议和主张;这些建议和主张,为清王朝制定对台政策提供了重要参考和借鉴,直接或间接为清统治者所接受;他是从清初统一台湾的施琅到清后期全面振兴台湾的刘铭传之间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人物,在台湾开发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8.
《小山词》书写女性形象,除了晏几道因个人性格、人生际遇等带来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共鸣而产生的情深、情痴外,词作中还呈现出对女子外在美的关注。晏几道在描摹时流露出一种"体物"倾向,即带着一种观赏性的态度去品鉴作为他生命过客的歌儿舞女们,对她们的容貌、服饰等都有着精雕细琢的描写,真实地再现了女子们的外在形象。这使《小山词》女性形象的书写除却"缘情"的一面,在表现手法上具有"体物"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乌聊山原是徽州一座并不起眼的小山,自然条件也无任何特殊之处,但经过历代开发与形塑,至北宋时期成为徽州名山。乌聊山在徽州山川中的尊崇地位,是在城池、祠庙、州学等人文景观的共同塑造下形成的。南宋前期罗愿在编纂《新安志》时,意识到乌聊山的尊崇地位,将其列为徽州山川之首。这种"徽州山川,首列乌聊"的书写方式,正是对北宋时期乌聊山名山形象塑造成功的追认,并被后世众多历史、地理著作沿用。徽州名山众多,乌聊山只是其中一座。如何将名气日增的乌聊山纳入徽州山水景观表述体系,是摆在当时文人面前的重要课题。从张可久的新安八景之说,到唐文凤重新品评的新安八景,两个版本在内容上出现巨大变化,特别是增入"乌聊晓钟"这一景观。地域景观表述体系的变化,不仅反映出徽州本土文人在品赏山水景观中话语权的增强,也是乌聊山名气继续提升的生动体现。乌聊山作为一个文化符号,成为徽州的象征。从乌聊山的名山生成史可以看出,对于自然条件并不突出的小山来说,人文历史的塑造是其成为名山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一3月30日至4月1日,海峡两岸及香港、新加坡、澳洲等地学者、专家一百人在香港大学会聚一堂,交流对近代国学大师章太炎、黄季刚二人学术研究的心得、体会和成果。我校中文系用大璞教授、王庆元副教授等出席了这次研讨会。参加这次盛会的大都是大陆和台湾的学坛俊彦、教界名流。其中还有不少是黄季刚先生的学术传人——高足弟子和再传弟子。如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文学院院长潘重规教授,他不仅是黄季刚先生的学术传人,又是黄先生的女婿,还是德高望重的国际著名红学家。台湾师范大学、国立政治大学的高仲华教授是台湾《中文大辞典》的副主编。高先生著述繁富,有关中国语言文字和儒学方面的著作不下几十种。与会的台湾知名学者、教授还有已故黄先生弟子林尹先生的高足台湾声韵学会理事长、台湾师大、辅仁大学、东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