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哈罗德·品特的戏剧大多发生在“房间”内外,人物则围绕着控制权、落脚点、性伙伴等展开“权力争夺战”。品特剧作富有特色的“房间意象”,揭示了剧作中人与人之间的权力关系,透过人们对“权力”的争夺,揭示人们的生存状态及处境。品特剧中的许多人物都成了权力下的牺牲品,或获得了支配地位或遭到了压制。人物的角色经常转换,一个人扮演多个角色。《看管人》中的老人叫戴维斯还是杰肯斯?《生日晚会》中的哥德堡的名字为何在耐特与西迈之间变换?理查德与萨拉在《情人》中不停地在丈夫、妻子、情人之间转换角色—是表明他们互相背叛,潜在的欲望,还是两面性?露丝在《回家》中是“母亲”还是妓女?这些人物大多属于下层或中下层。因此,他们确立身份的唯一途径就是试图控制别人,似乎惟其如此,才能证明他们的身份。他们的努力并未使他们摆脱困境,人们在这个怪囤里周而复始地抗争着,而争权夺利的结果是没有绝对的赢家和输家,加害者往往同时也是受害者,从而表明了品特对人性的关怀。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批评这一方法对《情人》一文本进行分析 ,主要运用了俄狄浦斯情结分析了母子、兄妹之间的乱伦 ,运用了冰山理论来分析性别颠覆 ,从而解析出《情人》写作中有明显的精神分析意识。  相似文献   

3.
杜拉斯在不同时期创作出《抵挡太平洋的堤坝》、《情人》、《来自中国北方的情人》在这三部小说中,“中国情人”呈现出不同的形象,这一形象是作者对特定历史时期中国文化现实的一种认知与描述,杜拉斯在对“中国情人”形象的反复重构中,也透露出创作主体自我认知轨迹的演变。  相似文献   

4.
人性的冲突     
本文分析了小说《儿子与情人》中主要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揭示了这些冲突的实质,认为他们之间的冲突是野蛮与文明、占有与反占有、激情与理智、灵与肉之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5.
劳伦斯认为,在工业革命中,由于人们对物质的疯狂追求,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甚至是夫妻或恋人之间的关系也变成了机械的、占有与被占有的关系。因此,人与人之间必须要建立一种积极的、和谐的关系,才能摆脱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的厄运。"平衡"是建立这种和谐关系的基础。在他看来,男性与女性之间的关系就应该像天上的两颗星星一样,既要相互吸引,又要相互排斥,保持"完整自我",这就是劳伦斯的"星星平衡"原则。这个原则贯穿于他的一系列作品中:由《儿子与情人》中男女之间的不平衡,到《恋爱中的女人》中男女之间的初步平衡,再到《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男女之间的完美平衡。  相似文献   

6.
从时间和人物身份的角度分析了《劳儿的劫持》的显著特点,从现在和过去爱情的结合点入手,把小说中主要人物扮演的多重身份一一分解,解读了小说中错位的爱情。这种爱情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爱情,男主人公雅克是劳儿女友的情人,劳儿与他之间的感情是与过去的爱情交织在一起的,形成了时空的错位。另一方面,小说中人物的角色互相混杂,劳儿、雅克、女友,每个人都扮演多重身份。小说的情节性也很模糊,需要读者重组才能还原出大概的故事,书名《劳儿的劫持》也翻译成《劳儿的迷狂》,而这种情节的混杂十分切合"迷狂"一词,带有杜拉斯独特的风格,也很符合现代小说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女性主义是劳伦斯作品所反映的一项重要内容。他的女性主义的形成表现于《儿子与情人》,其发展过程清晰体现于《虹》和《恋爱中的女人》,其走向成熟则表现在《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从中可以认识其女性主义从形成、发展到成熟的演变过程,进而有助于增进对劳伦斯小说的欣赏、理解与研究。  相似文献   

8.
《查太莱夫人的情人》的历史境遇,性描写的审美经验等都可以用接受美学理论来分析,进而可以从读者的角度来阐释《查太莱夫人的情人》的文学和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9.
杜拉斯的《情人》和《来自中国北方的情人》两部小说的情节是基本相同的,讲述的是一个法国少女与一个中国男人的爱情故事,都是作家对自己这段爱情往事的回顾.但不一样的叙述视角,带来了不一样的情感真实.《情人》采用的叙述视角是第一人称为主,第三人称为辅,为读者开辟了获取信息的“我”与“她”的双渠道;而《来自中国北方的情人》是以第三人称叙述为主,偶尔掺杂作者的主观情感的介入,使得客观事件与客观人物更加逼真.  相似文献   

10.
从话语分析的角度,对《情人》中有关“情人”的称谓进行了分类、整合、连接和分析,提出:“情人”的各个称谓对小说故事的发展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并和文章的结构安排、人物的性格发展相一致。  相似文献   

11.
D·H·劳伦斯《儿子与情人》中有三位主要女性,莫莱尔夫人——保罗的母亲、米丽安——他的第一个情人以及克拉拉——他的第二个情人。所有三个女性都成为这个男权中心社会的受害者和男权主义者保罗走向成功的踏脚石。尝试回避对《儿子与情人》的常规性文学评论,从女性主义视角来仔细剖析书中的三位悲剧女性,希望借一曲女性的悲歌,加深对劳伦斯作品思想和内涵的更深理解。  相似文献   

12.
浅论《情人》的叙述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国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的小说《情人》叙述的是“我”家的故事,独特的叙述方式是这部小说最引人注目之处,本文试图解读《情人》独特的叙述艺术,以挖掘文本的深层含义,力求解开杜拉斯魅力之谜。  相似文献   

13.
《儿子与情人》所刻画的男女之爱处于朦胧之爱阶段。主人公保罗的朦胧之爱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他自小对母亲就有一种特殊的感情,甚至有时把她看作是自己的情人。当他长大并有了女朋友后,总是在恋母和恋人之间做痛苦的抉择;而他的初恋则在崇高的、神圣的精神之爱与充满激情、纯感官的肉欲要求之间摇摆——精神之恋与肉欲要求分离,肉体接触亦与精神要求分离,两者未能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4.
D.H.劳伦斯是英国现代主义的重要作家之一,他的作品,特别是《查泰菜夫人的情人》曾引起过不少争议。作为世纪之交的作家,以弗罗伊德学说为代表的心理学对其影响很大。这里用弗罗伊德的“三重人格结构学说”对劳伦斯及其《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进行精神分析法解读,认为”本我战胜超我”才是劳伦斯的人格追求,也是其创作小说《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5.
运用弗洛伊德的“俄狄浦斯情结”理论可以诠释《儿子与情人》,即通过分析保罗与三个女人-莫莱尔太太、米丽姆和克拉拉之间的精神与肉体的冲突,揭示男主人公保罗的爱情悲剧的根本之原由——“俄狄浦斯情结”。  相似文献   

16.
艾·巴·辛格被称为当代最会讲故事的美国犹太裔作家,其代表作《冤家,一个爱情故事》通过对男主人公与妻子、情人、前妻之间复杂的两性关系的细致描写,展现了美国犹太移民的生活状态。本文拟通过对辛格笔下的两性关系的分析,深入探讨《冤家,一个爱情故事》中三位女性人物所担负的责任。  相似文献   

17.
"可能的故事"——对杜拉斯《情人》二元对立结构的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情人》文本的分析,认为《情人》是一个由许多代码复合构成的"可能的故事",这些代码包括种族、阶级、性别、性权、年龄、性格等一系列呈二元对立的结构,同时这些结构中的每一个都致力于对其它结构的二元对立关系的消解,并最终致力于对男女主人公二元对立的消解。  相似文献   

18.
精神分析学说的创始人弗洛伊德对20世纪西方文学有着巨大的影响。而20世纪最富有争议性的英国作家劳伦斯就是其中一例。劳伦斯与弗洛伊德在很多观念上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但在无意识、性等问题上也存在着本质的区别。结合劳伦斯的《儿子与情人》、《美妇人》、《查太莱夫人的情人》、《虹》、《恋爱中的女人》作品以及弗洛伊德主义的主要观点,从"俄狄浦斯情结"、无意识以及人格结构3个方面,论述了劳伦斯作品与弗洛伊德主义的相通之处,也指出了二者之间的分歧。  相似文献   

19.
斌儿 《中国农村》2007,(8):50-51
本来是一封家信,但这封信引起的激烈争论是超乎想象的。是不是青年人开始分化,他们开始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开始解读这个世界了?可能这封信确实说到了问题的痛处。 如果您写过或收到过感人的书信,并愿意拿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就把它传给我们,《书信》栏目就是一个让大家共同来分享、见证您的喜怒哀乐的地方,也是一个让读者得到某种教益或启发的地方。 家人之间、情人之间、朋友之间、合作人之间……《书信》得是感人的!  相似文献   

20.
劳伦斯的《儿子与情人》中描写了保罗与母亲之间畸形的挚热情感,是弗洛伊德心理学中“俄狄浦斯情结”的体现。本文试图从“俄狄浦斯情结”的由来,作品中的表现以及产生的原因进行有意义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