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许瑛 《日本研究》2008,(4):71-74
中日两国环境保护合作和交流始于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之后。中日两国通过政府、企业、民间友好人士进行了多层次的内容丰富多彩的环境保护合作,取得了丰富成果。以此为基础,在中日两国战略互惠合作伙伴关系的框架下,中日两国在环境保护合作和交流上将会迎来新的机遇。中日两国在环境保护上的合作和交流将会成为未来中日关系发展的新契机。  相似文献   

2.
张旭昆 《阅江学刊》2016,(4):5-13,143
回顾供给侧改革的理论发展和英、法、德、日等国的政策实践发现:长期来看,一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兼顾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不可偏废;供给侧改革的重点是依靠市场机制实现产业升级,不可偏离。目前,我国经济在增长方式、产业结构、区域发展、市场失灵、社会公平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供给侧改革应当遵循三个基本原则:调动个人的工作和创业积极性;运用市场机制推动资源的合理配置,同时不忽视市场的失灵;发展教育,增加人力资本积累。供给侧改革的具体内容包括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尊重市场的区域发展规划,尊重市场的产业和产品升级政策,尊重市场的农业发展政策,建立诚信和竞争的市场,完善劳动市场,改革国有企事业制度和促进社会公平。发挥市场机制的积极作用和政府调控的正确作用需要公正的社会环境,中国未来的全方位转型应从需求侧和供给侧同时发力,积极主动地推进全面改革。  相似文献   

3.
中国供给区域性国际金融公共产品为解决区域性金融问题提供了新的选择,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国际金融公共产品供给不足,而研究中国供给区域性国际金融公共产品对于完善区域性国际金融公共产品的理论与实践都有重要价值。区域性国际金融公共产品的供给目标是合理配置区域金融资源和有效防范金融危机,成本、收益和外部性是供给国进行供给决策的主要考虑因素。中国供给区域性国际金融公共产品经历了被动供给、主动参与和倡导供给三个阶段,目前面临需求偏好匹配困难、稳定供给与金融风险防范的两难选择,以及国内金融发展水平与对外金融合作水平非同步性等现实问题。依据供给原因的分析选择合适的供给路径,采取对策有效对接供给和需求,是中国未来持续供给区域性国际金融公共产品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陈友骏 《日本学刊》2012,(3):87-100,159
日本和印度是构建亚太地区经济和政治体系的重要组成力量。由于两国在地缘政治及战略合作上的彼此需求及相互合作,日印间政治关系在21世纪头十年里急速升温,并逐步升格为"全球性战略伙伴关系"。在此重要背景下,日印两国在双边贸易、对外投资、经济援助、广域经济合作等各个方面取得了诸多实质性成果,官民结合、政经互动成为两国经济合作的重要方式。日印经济合作具有政治色彩浓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带有保守主义色彩和排他性等特征。随着两国政治关系的持续深入,日印间经济合作将出现战略性发展。  相似文献   

5.
田庆立 《社科纵横》2014,(9):144-146
战后中日两国在尚未恢复邦交的情况下,开展了文化交流与合作,有力地推动了两国的文化和科学技术进步,促进了中日两国的政治关系和经济关系的发展,成为增强两国人民友好信赖关系的重要纽带,并为促进中日恢复邦交正常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晚清之际,中日两国相继出现了西学输入运动,导致了两国的传统文化(即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冲突与融合。由于中日两国的历史背景、文化形态及民族心态等主客观因素不  相似文献   

7.
顾宁 《日本研究》2007,(4):93-96
中日文化交流源远流长.网络媒体凭借其强大的技术优势为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提供了新契机.中日两国尝试组织"网络对话"和"网络视频会议".中日两国网民由于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在网络交流中表现出有趣的差异.网络游戏成为中日两国年轻人交流的重要媒介.网络环境下的中日文化交流在技术和文化内涵两个层面上尚且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8.
中日两国复交谈判时,田中角荣的一句"添了麻烦",曾引起激烈争论;在6年后缔结《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时,双方又因是否将"反霸条款"写入条约而互不相让.中日两国外交方面的分岐,除了"政治因素"外,还有深层的"文化因素".中日两国在"名誉"与"等级"方面的不同文化取向,成为以上争论及中日之间主要分岐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9.
为纪念《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30周年,根据中日两国领导人签署的《中日关于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的联合声明》中有关"广泛开展两国民间团体之间的交流"的精神,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与财团法人世界和平研究所此前在北京共同举办了"纪念《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30周年研讨会"。与会代表对过去一年多时间里两国领导人4次互访给予高度评价,对2008年5月两国共同发表《中日关于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的联合声明》  相似文献   

10.
程永明 《日本研究》2012,(3):111-115
地方交流是中日两国多渠道交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双边关系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日两国地方交流起步早,发展快,形成多样,领域广泛,成果显著。现在两国的友好城市已经发展到248对,友好城市数量的增加和发展有力地推动了两国的经贸、科技、教育、文化合作关系,两国中央政府一直积极倡导两国地方政府之间开展实质性的交流合作,从地方层面对中日交流进行探讨,摸索今后交流的模式和方向,对于深化两国的互惠互利关系和促进各自地方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1986年11月27日至29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和日本本田财团共同举办的“技术文明与现代化”学术讨论会在人民大会堂广西厅举行。中日两国学者一百多人济济一堂,踊跃发言,热烈讨论:应怎样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中日两国信息化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如何?信息化将给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企业经营乃至社会,文化等等带来什么影响?在新的技术文明潮流中应如何加强中日两国的合作与交流?  相似文献   

12.
李剑峰 《学术交流》2004,(11):137-140
中国与俄罗斯的科技合作是两国经贸合作最具发展潜力的重要领域。由于两国科技发展水平不同,各自地区的经济、科技发展不平衡,彼此的科技需求也不完全一样,由此形成了需求互补。这种互补的客观性要求我们在对俄的科技合作中采取灵活多样、力求实效、稳步推进的策略。在具体合作形式上,应当不拘一格、方式各异,努力做到技术引进与输出相结合;科技合作与人才交流相结合;引进技术与培养人才相结合。  相似文献   

13.
“传统文化与中日两国社会经济发展”国际学术讨论会在京召开本刊通讯员由北京大学日本研究中心主办、北京大学亚非研究所协办的“传统文化与中日两国社会经济发展”国际学术讨论会,1998年4月9~10日在京召开。来自中国、日本及其他国家的百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  相似文献   

14.
2008年2月25~29日,中国当代世界研究中心与俄罗斯“统一基金会”在莫斯科共同举办了主题为“俄罗斯与中国发展前景及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未来”的研讨会。会议分为5个讨论单元:“中俄两国的发展模式”、“中俄两国的经济改革”、“中俄两国的政治发展”、“中俄两国对外政策和中  相似文献   

15.
中日两国作为世界第二、第三大经济体,其政治、经贸关系的良性发展有利于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和繁荣。本文在回顾和厘清中日关系和贸易的演进及现状的基础上,从双边货物贸易、FDI及其企业经营业绩、双边旅游服务贸易等三个方面实证分析了钓鱼岛争端对中日两国经济的影响。分析表明,钓鱼岛争端对中日两国经济有负面影响,改善中日关系有利于更好地发挥两国的比较优势和经贸共赢。  相似文献   

16.
在中日复交20周年、国际政治与经济格局剧变及世纪交替之际,探讨两国关系的新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历史意义。中日两国富有思想的学者都已领悟到如下事实:双边关系的发展与国际形势的变化,需要两国找到新的合作基础,面对外交课题的多  相似文献   

17.
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20周年。中日两国政府和民间团体正在举办多种多样的活动共庆这个喜庆之年。不言而喻,这种庆祝活动是具有重大意义的。首先,20年前中日两国实现邦交正常化这件大事本身就值得中日两国永远纪念。因为两国的邦交正常化是在经历了非常曲折、痛苦的历程,即经历了两国半个多世纪的对抗、敌对和几次战争,经过两国人民长期的共同的努力才挣得的。邦交正常化的实现标志着两国之间长期不正常状态、战争状态的结束,从此揭开了两国关系史上的新篇章,以续一度被割断的两千多年来的友好关系史,并对和缓当时亚洲的紧张局势与维护世界和平发挥了极其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1990年代以来的中日贸易扩张 ,以两国极不对称的经济表现为背景 ,日本经济的持续低迷与中国经济的强劲增长 ,显然并未妨碍两国贸易规模的扩张。本文以非对称经济增长下两国贸易规模扩张为出发点 ,就 1 990年代以来中日贸易扩张的特征、基础、贸易模式及其变化趋向等问题 ,进行了广泛的探讨 ,提出如下看法 :( 1 )产业结构差异与产业竞争力差异是中日贸易扩张的基础 ;( 2 )目前的中日贸易模式带有强烈的“李嘉图模式”特征 ,属于发展层次不同经济之间的贸易 ,但以规模经济为基础的贸易模式正在抬头 ;( 3)促使中日贸易模式变化的基本因素是要素禀赋变化 ,而在两国相对要素禀赋的变化中 ,要素流动尤其是直接投资流动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友好邻邦,自古以来就有广泛而密切的联系。仅从文学关系上来看,其交流也是源远流长、水乳交融的。一千多年以来,中日两国之间的学者、诗人互相学习、彼此唱和,进一步促进了中日两国间的文化交流。在繁荣两国文化的同时,也加深了两国间人民的友谊...  相似文献   

20.
解读中日关系的第四个政治文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日两国实现邦交正常化以来,双方已经签署过《中日两国关于恢复邦交正常化的联合声明》、《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中日联合声明》三个政治文件。这三个政治文件是中日两国发展合作关系的基石。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日期间,双方领导人亲笔签署了《中日关于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的联合声明》,为中日关系今后的发展奠定了新的政治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