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联系经济运行的现实不难发现,较之均衡状态,非均衡状态的出现在时间上更经常,在空间上更广泛,因此,要对非均衡程度予以重视,并加以调控。本文以供求相等作为理想状态,运用无约束最优控制理论推导出用一般函数形式表示的微观及宏观多市场的非均衡调控律,同时提出多种调控手段综合运用的一般原则。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商品市场运行中需求方面的因素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需求实现的决定因素,分别建立农村、城镇消费品零售量函数,再总合为全国消费品零售量模型。通过模型对市场波动进行实证研究表明:以当期收入、价格、上期储蓄为外生变量、前定变量的全国消费品零售量模型较好地解释了农村、城市的消费。  相似文献   

3.
联系经济运行的现实不难发现,较之均衡状态,非均衡状态的出现在时间上更经常,在空间上更广泛,因此,要对非均衡程度予以重视,并加以调控。本文以供求相等作为理想状态,运用无约束最优控制理论推导出用一般函数形式表示的微观及宏观多市场的非均衡调控律,同时提出多种调控手段综合运用的一般原则。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回顾上海消费品市场需求的历史轨迹的基础上,把上海消费品市场需求总量的增长归纳为消费匮乏、大众消费、过渡消费及重视消费质量四个阶段,并进一步分析了影响上海消费品市场需求总量的因素,提出了上海消费品市场的需求将有高速增长转为稳定增长、上海居民的消费质量朝高中档方向发展和消费呈差异性、需求呈多样化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对资本市场均衡理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GAPM)和套利定价模型(APT)的经验检验、有效市场假设的检验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固定持有成本和随机折扣因素所造成的非均衡中的上界和下界;阐述了资本市场非均衡的趋势,并提出了将均衡与非均衡的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三个研究原则。  相似文献   

6.
中国区域农民竞争力水平分布非均衡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各区域农民竞争力是受众多因素影响的、由五大分力构成的系统。系统内部各因素的相互作用使中国各区域农民竞争力及五大分力呈现不均衡发展。通过构建农民竞争力评估指标体系,实证测度出区域竞争力大小,回归出各区域农民竞争力及其分力的洛伦兹曲线,并计算了相应的基尼系数,指出了中国区域农民竞争力发展的非均衡特征。  相似文献   

7.
运用非均衡理论和方法,通过构建双曲线计量模型,对1987~2011年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这25年间我国房地产市场经历了正向非均衡-负向非均衡-基本均衡-正向非均衡等四个阶段,当前房地产市场的非均衡是多种因素造成的。为此,应从总供给管理、区分差别化需求、多层次房地产市场体系构建、改善宏观调控有效性等方面着手,逐步降低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的非均衡强度。  相似文献   

8.
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非均衡与商品房价格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分析我国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失衡出发,将我国房价构成要素进行分解,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非均衡与商品房价格偏高的原因进行了理论分析。结果发现:土地成本、税费、超额利润和过高的管理费用(主要指高管薪酬)是推动住房价格走高,造成房地产市场非均衡的主要因素。只有对以上四个方面的因素进行控制,才能降低并稳定房价。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水市场法律制度存在非均衡现象,包括制度供给不足和制度供给过剩两种情形.究其理论原因,在于确定性、系统性和自足性的水权概念的缺失.关于制度非均衡的应对,应在明晰水权是若干具体权利组合而成的权利束这一内涵的基础上,遵循资源化、多元化、权利化的立法理念,构建包括水资源治理模式和水市场基本制度在内的系统的水市场法律制度框架.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上海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品市场的结构正在发生变化,对经济的约束力也不断增强。为适应这一变化,以促进上海经济的发展,需对消费品市场的结构作些探讨。本文从居民消费的特点、因素等四方面对上海消费品市场结构展开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1.
利用市场指数的高频数据构建市场质量指标体系,通过实证方法综合考察了我国股市中过度自信效应对市场质量的核心要素——波动性、流动性和市场效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我国股市中,过度自信从交易活跃程度和市场深度两个方面提高了市场流动性,但同时也引起市场波动的增加,而过度自信对市场效率并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分析供应销优化目标的基础上,依据消费品市场需求特征把消费品划分为功能型和创新型两种类型,指出经营功能型消费品的供应链应强调低成本。而经营创新型消费品的供应链应强调高柔性。并通过中国的案例分析,探讨了两种供应链模式的构建方法。  相似文献   

13.
由于非均衡是现实经济系统中各商品市场的常态,因此建立适当的经济计量模型对各商品市场非均衡度进行定量测定,对于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厂商准确把握市场,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试图在引入预期因素的基础上,给出一个简单实用的单方程经济计量模型,以用于测定非均衡度.  相似文献   

14.
福州市消费品市场在十一五期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变化与发展:市场规模扩大,发展速度加快,并创下了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历史最高水平,实现了福州市消费品市场又好又快的发展目标。但与先进城市相比,福州市消费品市场规模偏小、名次偏后、差距较大。因此十二五期间,福州市消费品市场要抓住国家支持福建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大机遇,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缩小发展差距,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劳动力市场呈现出非饱和式过剩的现象,就业和失业问题一直备受关注,随着经济的日益增长,这些问题也日渐突出,劳动供给和需求的失衡导致了劳动力市场的非均衡状态。劳动供给远远超过需求,造成失业的问题。同时存在劳动力的流动,劳动力在不同地理区域和不同的工作岗位之间迁移和流动。  相似文献   

16.
论我国消费品市场非均衡的成因刘扬(中央财政金融学院)1994年我国国民经济在前两年高速增长的基础上继续高速运行。国民生产总值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8%,不仅高于亚洲经济8%的平均增长速度,更大大高于世界经济3%的平均增长速度。经济的高速增长,...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30年来,农村经济有了显著改善,但农民收入增长趋缓,总体水平较低,这就从根本上制约了农民的购买力,同时也给农村消费品市场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只有提高农村生产力、扩大国家政策支持力度、增加农民收、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改善农村消费品市场经营环境、搞好农村商业网点布局、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才能使农村消费品市场稳步、快速增长,进而拉动内需,促进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对中国传媒变迁过程中诸多负面效应产生的原因进行了理论解说,认为媒介低俗化等负面效应的产生与市场化改革虽然有着高度相关性,但市场化改革并不必然带来传媒的低俗化现象,这是一个尤其需要澄清的问题。国家(政府)、市场与社会三者之间的动态均衡,是确保市场有序运行的前提条件。当今中国政府、市场与社会之关系表现为一种非均衡的状态,这是中国媒介变迁过程中诸多负面效应产生的结构性根源。  相似文献   

19.
消费品有效需求不足的主要原因包括 :产品结构不合理 ,不适应新的市场需求 ;收入差距的扩大 ;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不协调 ;城市居民的收入增长预期不高 ,消费支出预期上升等。消费品有效需求不足 ,使中国经济增长受到国内市场需求约束 ,影响社会再生产的正常循环。所以 ,应该从多方面扩大消费需求 :加快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 ;加速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开拓农村消费市场 ;扩大消费信贷政策的实施力度等。  相似文献   

20.
中国区域林业非均衡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自然、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综合影响,中国区域林业发展具有明显的不均衡特征。本文利用相关统计数据,采用区域分类方法,分析了各区域在社会经济状况、森林资源禀赋、林业产业发展、生态建设状况、林业投资4个方面的非均衡性特征,得出各区域的林业发展特征,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