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哲学辨惑》刊于《教育世界》第55号,时在1903年7月。此为王国维的一篇已署名的佚文。王氏《遗书》失收,赵万里《王静安先生年谱》亦未载。此文针对当时清廷大臣张之洞等人的某种谬见而发。在王氏前期有关西学启蒙的系列论文中,此篇发表最早,实有其不可忽视的历史文献价值。文章首为“哲学”正名:“甚矣,名之不可以不正也!观去岁(按,1902)南皮尚书  相似文献   

2.
《英国大诗人白衣龙小传》是王国维创作于1907年的传记文学.研究此篇传记可以发现,静安先生在创作本文时,已经对“主观之诗人”的概念有了清晰的界定,即通过诗词来表达自身之真情与生活环境的对立的诗人;这篇传记对于拜伦生活经历带来创作灵感的评价,客观上否定了以往认为王氏不注重诗人的“阅世”的观点;同时,对拜伦及其作品的批评则体现出王氏已经超越了早年所受的叔本华哲学影响,创新形成了自己的文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3.
王国维关于孔子的研究内容丰富,但尚未有专文论述。本文从王氏对于孔子思想以及《论语》所反映的孔子文化、生活、语言等方面的研究加以系统地论说,并揭示了王氏于《论语》其他文化因素的探究。  相似文献   

4.
关于王国维哲学美学著述的研究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一,忽略王氏著述的发生语境,看不到王国维多种著述中所面向的共同问题即人生意义问题;其二,不能超越学科局限解读王国维的哲学美学著述。突破研究者的时代局限,从王国维所体验的语境理解王氏著述或许可以发现其原本意义,王国维为文化转型期开出的药方对于延续至今天的文化转型仍有借鉴意义。只有突破学科限制看待王氏的一系列著述,才能对其做更深的理解,激活其当下意义。  相似文献   

5.
王国维的《人间词》,现存115阕(编入《海宁王静安先生遗书》的《苕华词》及《观堂集林》卷第二十四之《长短句》中),主要为1903至1907年所作。其时王氏正醉心于西方康德特别是叔本华的哲学、美学,如他在《静安文集自序》(作于1907年)中所说:“嗣读叔本华之书而大好之,自癸卯(1903)之夏以至甲辰(1904)之冬,皆与叔本华之书为伴侣之时代也。”这个“伴侣”不能不深深地浸入王氏填词的艺术构思之中。王氏在其词话未刊稿中云:  相似文献   

6.
王国维对旷世命题——“可信者不可爱,可爱者不可信”的求索,借助的是一种存在论哲学(美学)思维范式。这种思维范式立足于西方现代非理性主义直观说,并吸纳了感悟体验等本土资源进行现代性转换和再造,重构了一种具有潜哲学和超美学形态的“感悟诗学”,以参悟生命的诗性哲思解答了存在的意义。王氏对“可信”“可爱”的探求,是从实践本体论哲学走向个体生存论美学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7.
《人间词话》,是王国维的代表作,是中国文学批评史和美学史上有数的名著之一。 “境界”说,是这部论著的中心论题,通过对“境界”的论述,王国维(以下简称王氏)系统地阐释了自己的文艺观和美学观;关于“境界”说,在中国古代文论中早已有之,无论文艺理论、美学理论、音乐、书法以及绘画理论中都提到了“境界”,但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抓不到头见不到尾,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王氏在《人间词话》中提出的“境界”  相似文献   

8.
《教育世界》,是罗振玉任武昌农校监督时,于1901年4月创办。罗在《集蓼编》言及该刊时说,“移东西教育规制、学说,为教育杂志”,表述了该刊的宗旨与基本内容。该刊编译王国维当时亦随罗在武昌农校任职。刊物在武昌编辑,寄往上海印刷发行;最初是旬刊,专载译文;后改为半月刊,分为论说、学理、教授、训练、学制、传记、小说、本国学事、外国学事等栏目。刊物至1907年12月止,历时七年,发行116期。王国维是为主笔,在刊物上发表了大量著译,内容涉及教育理论与方法、中国的教育现状,还有哲学、伦理学等等。中国最早的…  相似文献   

9.
<正> “乾坤大,霜林独坐,红叶纷纷堕。”——王国维《点绛唇》一、冰山应效 1905年,王国维发表《红楼梦评论》,其中第一次提出“天才”说;1907年,王国维发表《古雅之在美学上之位置》,提出“古雅”说;1908年以后,王国维在陆续发表的《人间词话》中,又提出了他最著名的“境界”说。上述三篇文字在中国文学批评史和美学史上的开创性地位一直是举足轻重的。《红楼梦评论》,是中国第一篇运用西方文艺理论和近代科学方法来评价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的论文。《古雅之在美学上之位置》,则被认为中国美学史上第一篇关于艺术形式美的专论(叶朗《中国美学史  相似文献   

10.
《五公山人王先生行略》为新见李塨的一篇佚文,作于康熙二十七年(1688),《恕谷后集》未收。佚文为明末清初北学派学者王余佑的传记,篇幅较长,其中不少细节为其他文献所不道,对于了解北学派的师承关系以及明末清初遗民社会生活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1.
苏轼佚文《叶氏宗谱序》质疑岳珍《文学遗产》1997年第3期发表的《对苏轼佚文〈叶氏宗谱序〉的考证》(以下简称《序考》),披露了《义乌南阳叶氏宗谱》(民国丁卯重修本)中遗存的苏轼佚文《叶氏宗谱序》(以下简称《谱序》)。文章的作者对这篇署名苏轼的《谱序》...  相似文献   

12.
叔本华是西方美学由古代向现代转型中一位重要的美学家,王国维则是中国近代美学的奠基人.正是通过王国维的努力,“从此西方的‘美学’、‘美育’等概念以及叔本华、康德、席勤、尼采等人的美学思想、文艺观点,开始为中国人所了解,所接受.”王国维早期的美学思想集中表现在他于1904年发表的《叔本华之哲学及其教育学说》、《<红楼梦>评论》等重要的美学论文中.由于这一时期也正是王国维沉潜于叔本华的哲学中为之陶醉并以之“为伴侣”的时代,因此,在他的美学理论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叔本华哲学与美学思想的鲜明印痕.  相似文献   

13.
王国维《古雅之在美学上之位置》,一是王国维早年“见识、文采诚有过人”之处的美学专 论,它发表于《红楼梦评》问世与《人间词话》创作之间的1907年。其时,王国维已由《红楼梦评 论》第四章对叙本华美学的怀疑和辩护,经《叔本华与尼采》对它的批评和扬弃,过渡到第三、第 四次重读康德哲学之中回归对康德美学的膺服和推崇。王国维由叔本华走向康德,以叔本华美 学理解康德美学的事实,决定他所膺服和推崇的康德美学带有叔本华美学的浓郁色彩。当王国 维在《古雅之在美学上之位置》中沿着《红楼梦评论》的思路,将他所体悟、移植的西方美学(即 康德美学以及叙本华美学)用诸中国艺术(不再是具体作品而是艺术体系)及其内在精神之时,  相似文献   

14.
在辛亥革命前,王国维曾一度醉心于西方康德、叔本华哲学的研究,为时达六年之久(1902—1907)。他运用康叔理论,整理我国哲学遗产,写下了《论性》、《释理》、《原命》、《国朝汉学派戴阮二家之哲学说》、《论哲学家与美术家之天职》等一系列论文。蔡元培说过:王氏“对于哲学的观察也不是同时人所能及的”。现在看,王氏哲学论文虽以纯学术纯理论探讨的面貌出现,实则对孔孟以至程朱的儒家道德哲学、纲常观念,含有相当的冲击、破坏作用。此点一般研究者似未予以足够的注意。王氏自幼深受封建伦理的教养,他前期的政治态度是偏于保守的,既贬抑维新,更反对革  相似文献   

15.
前不久,我发现了闻一多先生的一篇佚文——他为彭丽天的新诗集《晨夜诗庋》写的《跋》。这篇《跋》,似少为人知,不仅《闻一多全集》未收入,连有关闻一多的年谱、传记、论著也未提及。  相似文献   

16.
我们在大连图书馆所藏部分《越铎日报》中,发现四篇“古文”,分别署名“独应”或“独”,它们是:在社论栏发表的《望越篇》(载一九一二年一月十八日)和《望华国篇》(载一九一二年一月二十二日),在“禹域秋阳”专栏发表的《尔越人毋忘先民之训》(载一九一二年二月一日)和在“黄钟”专栏发表的《民国之征何在》(载一九一二年二月二日),我们认为这四篇文章都是鲁迅佚文。现将全文试加标点抄录如下,并谨从几个方面做一考证。  相似文献   

17.
王国维对《尚书》作过长期的、深入的研究,本文专题论述王国维在《尚书》词汇方面作出的探索。文内从诸多方面,如王氏对于《尚书》基本词汇、《尚书》中古成语、联绵字、专门词语、术语等探究,较系统地阐论其成果。王国维在《尚书》词汇的研究上进行了一番卓越的开拓,他不仅注意从新辟的途径去研究,还注意用新的方法去考证。他纠正前人的错误甚多,自己新得者甚多,而辅之阙疑者也颇多。王氏的《尚书》词汇研究是他留下的一笔珍贵的学术遗产。  相似文献   

18.
鲁迅的散文诗《风筝》,现已选入初中语文课本,本期我们发表了一篇分析文章.最近《人民日报》(1980.5.3.)发表《新发现的鲁迅‘五四’时期的佚文》十一篇,其中有署名“神飞”、总题为“自言自语”的散文诗七篇(原载1919.9.9《国民公报》“新文艺”栏)最后一篇“我的兄弟”可说是《风筝》的雏形.全文不长,抄录于下,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9.
《人间词话》是汉语诗学里最流行的文本,论者往往把它作为记述王国维成熟思想的文献,甚至有论者干脆据此称许"境界"或者"意境"为东方诗学体系机关所在。本篇根据《人间词话》的内在理路、概念、矛盾以及王国维在后来对词话关键内容的自我修正,试图说明《人间词话》在王国维诗学思想的进路上是一篇过渡性的文字,"境界"或者"意境"并非王氏谈论绝妙好词的根本大法,倒是"高致"、"气象"是王氏欲言又止的诗学词论的标尺所在,由此论述了《人间词话》非人间的缘由。  相似文献   

20.
刘伯温是明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科学家,他所撰的《儒林许氏第一始迁祖晟公传》,是笔者新近发现的一篇佚文。它对研究刘伯温与常州文化,尤其是姓氏文化,以及研究刘伯温的生平与思想极具文献价值。本文在简要叙述佚文发现的经过之后,对佚文全文作了介绍,并对佚文中所涉及的地名、人物、历史事件作了考察和注释,最后还对他为什么写这篇传记作了初步推测与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