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2007年4月,国内媒体都在炒作一则新闻:“著名社会学家李银河反对公开展示著名作家王小波裸体雕像”,说的是4月11日王小波辞世10周年纪念日前,广州美院雕塑系学生郑敏创作了一尊王小波的裸体雕像,受邀参加在上海开幕的“上海国际雕塑年展”。但此事却受到王小波家属的强烈反对,王小波之妻李银河还写信给主办方,要求不要公开展出这尊雕塑。  相似文献   

2.
最近看了一些李银河先生的东西,当然我承认,其中确有因为喜爱王小波的缘故,但多半却是因为李银河的东西,确实有其存在的价值。然看了看对其的评论,大多为“秽语症患者”(李银河语),但也不乏岸然者,大呼“弘扬中国传统性道德”。首先,我对李先生的观点,不完全赞同,但至少是带着尊敬和钦佩的;然而对于“弘扬中国传统性道德”论者,则不免觉得自己有给他们补补课的必要。  相似文献   

3.
李银河,1952年生于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美国匹兹堡大学社会学博士、北京大学社会学博士后。她是中国第一位研究性的女社会学家,被《亚洲周刊》评为中国50位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李银河说她研究中国性文化10多年来最大的感受是中国正在进行一场静悄悄的性革命。  相似文献   

4.
李银河是少有的性学研究专家。这种少有,不仅是指性学研究本身少有人问津,更重要的是,她那“离经叛道”的性学观惹来众多非议,从而使她成为中国学术界少见的类似“明星”学者的人物。且听李银河的观点:“我是自由主义的女性主义者。  相似文献   

5.
《现代交际》2005,(8):11-11
为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闪婚”?这种新的婚姻形式是否会取代传统婚姻?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种现象?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著名社会学家李银河。传统婚姻是两个家庭的结合,需仔细审查.而现在只是两个人之间的结合,婚姻是一种个人行为。“闪婚”,顾名思义就是快结快离,李银河认为这不仅仅是因为离婚手续简化,现代社会的离婚只要能达成协议即可.  相似文献   

6.
诗人这个行当应该取消,每个人都要做自己的诗人。——《三十而立》我们习惯性地把与李银河的相遇作为解读王小波的起点。那是1977年,王小波二十五岁,经历了云南兵团三年劳动、山东省牟平的三年插队和乡村教师的生活,终于回京后的王小波在西城区半导体厂当工人。  相似文献   

7.
宋臻  骆潇 《职业》2005,(9):7-8
作为中国第一位研究性的女社会学家,李银河的名字总是与"争议"联系在一起,无论是她的观点,还是她的职业.  相似文献   

8.
李银河终于决定闭嘴了,发表《我的最新决定》的博客当日,有人痛心疾首,有人希望她继续言说,有人理解她的苦衷,也有人幸灾乐祸,辱骂之余不忘祝她善终。这一决定的理由非常简单:外在的压力。众所周知,李博士的言论并不涉及政治,只是为了一个和吃饭一样同等重要的、关系每一个人生活质量的问题说了几句实话,就遭到了打压和限制。  相似文献   

9.
中国同性恋者的处境如何?他们承受着哪些压力?中国公众如何看待同性恋者?他们该不该享受和异性恋者同等的权利?对研究同性恋的著名社会学家李银河的访谈,也许能够让你进一步了解同性恋这一不应忽视的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10.
王小波 《现代交际》2006,(11):41-41
李银河,你好:昨天晚上分手以后,我好难过。我这个大笨蛋,居然考了个恶心死活人的分数,这不是丢人的事儿吗?而且你也伤心了。所以我更伤心。  相似文献   

11.
曾在《文学自由谈》上看到一篇杂谈,《李银河时代的王小波》,文章采用题扬文抑的技术,把李银河诽谤为利用王小波出名的女人,仿佛由于利用了王小波,才诞生了一个李银河时代,文中充满了对于思想女人的歧视,以至王小波的思想也被糟蹋。王小波作为我们时代的思想先行者,不仅反对一切歧视,而且为沉默的大多数发言,正是他的追求所在。  相似文献   

12.
李银河教授前不久在南京大学作了一场精彩的报告——《中国当代性法律批判》。该报告依据20世纪90年代初由中国检察出版社出版的一套刑事犯罪案例丛书中的有关案例,将其分为两大类:一类为有受害者的违法性行为,另一类为无受害者的违法性行为。报告通过对这两类案例进行的仔细分析,指出了中国性立法思想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此进行了批判。我们现在就来逐一进入她论证的几个环节。  相似文献   

13.
《女性天地》2010,(9):32-32
针对前不久公布的《广州女大学生价值观调查红皮书》,学者李银河日前在与大学生交流时,对那些想要嫁给“富二代”、走捷径、放弃自我实现的女生表示“我是比较失望的”。这份调查结果显示,近六成女生愿嫁“富二代”,理由是可以少奋斗很多年。  相似文献   

14.
李银河,1952年主,北京人,社会学家。1969年下放内蒙,1974年进入大学读历史。1988年在美国匹兹堡大学获得社会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教授。曾出版《中国人的性爱与婚姻》、《生育与中国村落文化》、《中国婚姻家庭及其变迁》、《性社会学》、《现代社会学入门》、《现代社会研究方法》、《女性权力的崛起》等著作。去年年初她又推出了《中国女性的感情与性》、《虐恋亚文化》、《同性恋亚文化》三部著作,被誉为中国第一部性社会学系列著作,引起媒体高度评价。她所做的中国男性同性恋研究填补了我国社科界在这一领域的空白。而李银河的名字,之所以超越学术园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还在于她的另一重要身份:她是深受读者热爱的已故作家、学者王小波的爱妻。从某种意义上讲,王小波这位“文坛外高手”之诞生,还缘于李银河的“慧眼识珠”。  相似文献   

15.
望谨 《现代交际》2005,(6):17-17
“你好啊,银河。”王小波给李银河的情书总是这样开头。我喜欢这样的开头,简单、率真,却能读出写信人的至情至性。我说这才是典型中国人的情书。王小波的文字除了他住天堂写的我已经全部读过,最后是他给李银河的情书。如果有哪个爱抬杠的朋友质疑我为什么王小波就一定去了天堂那旮儿,那么这个问题很好回答:能写出这样率情率性的情书的人,地狱的管理者不敢收。“你要我告诉你我过的什么生活? 可以告诉你,过的是没有你的生活。这种生活可真难挨。”这样的文字,会把地狱都变暖的。  相似文献   

16.
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李银河教授在北京接受了某周刊记者的专访。她认为,在30年前,大家都普遍贫穷的时候,一般都不会考虑财产问题,财产在婚姻里所占的比例,连10%可能都到不了。现在就不一样了,大家都有了点财产了,社会贫富分化程度又那么大,所以财产问题在婚姻里所占的分量会越来越重。好的婚姻,应是爱情为主、财产为辅记者:我看过你跟王小波的情书合集《爱你就像爱生命》,"你好啊李银河",那种表达方式很纯真。像你们那代人,对于婚姻保持一种怎样的信念?李银河:我们那代人一般就是希望终生厮守呗,这就是我们的信念。当然也有因种种矛盾,最后终于也离婚的,只不过比你们这代人的  相似文献   

17.
关于女性主义的对话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谈者 :艾华 (HarrietEvans) ,博士 ,英国威斯特敏斯特 (Westminster)大学中国研究中心高级讲师李银河 ,博士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时 间 :2 0 0 1年 1月 1 1日地 点 :北京一、关于本质主义李银河 (以下缩写为李 ) :本质主义这件事在中国女界有争议。我介绍过一点西方女权主义在这方面的观点。本质主义是有问题的 ,不能说某些性格必定属于某种性别 ,比如说 ,女人就是柔弱的 ,男人就是刚强的 ,女人就适合扮演辅助性的角色 ,男人就适合当领导。似乎人的社会性别角色是由他的本质决定的。批评本质主义…  相似文献   

18.
先天无罪与后天有罪在1993年有一项对中国三大城市的性调查,发现约1/3的人从未听说过同性恋这个词,约1/3的人仅仅是听说过这个词,其余1/3的人对同性恋不过略知一二。中国人真正开始对同性恋有所了解的时候是1998年李银河教授的《同性恋亚文化》的出版,这是中国第一部关于同性恋的社会学专著《他们的世界》的增补,这本书的出版使中国人头一次知道了许许多多关  相似文献   

19.
李银河,一位以提倡"性权利"而闻名遐迩的社会学家。她说话轻风细雨,然而她的观点却一如既往地坦白直率。即便如此,她似乎仍然难以坦然地说出"性交"这样的词汇,而往往代之以"那个东西"。年轻时她怀疑过爱情,曾写道"爱也许是人对自己的一种欺骗,是一种奇异的想象力造出来的幻影。"现在,她坚信"我只信与爱结合的性,与性结合的爱。"  相似文献   

20.
央视资深新闻主播徐俐近日推出了自己的个人随笔《女人是一种态度》。在书里,徐俐坦言现在的老公是个“灰熊般的男人”。他们在一起已经十年了。她说不相信什么七年之痒、八年之痒那一类邪,美好的感情世间肯定有,就像王小波和李银河那样,那样的感觉才叫相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