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群体性突发事件成因的舆情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形成和发生不是偶然的,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从舆情视角看,在看似简单的中介性社会事项与舆情之间的刺激和反应过程背后,存在着非常复杂的国家管理者和民众之间的利益关系,主要表现为深层次的利益矛盾,而且,这些利益矛盾常常容易转化为与政府对立。  相似文献   

2.
论群体性突发事件与舆情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发生反映出部分民众受中介性社会事项刺激,采取比较极端甚至不正常的方式,对各层次各类型国家管理者表示不满或提出意见。进一步看,在群体性突发事件发生、应急和预防的不同阶段,舆情常常具有自身特点并经常发生变化。从舆情角度看待群体性突发事件,是一个发现事件参与者利益诉求的新视角。认识和把握好舆情及其变化情况,有助于我们深入认识和调控群体性突发事件。  相似文献   

3.
群体性突发事件是社会运行中负面因素累积到一定量后所产生的对社会稳定的冲击和扰动,它集中反映了社会运行中出现的某种故障或不和谐因素.曾发生在少数民族地区的突发事件因具有群体性和民族性的双重特征而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尽管当前我国和谐社会建设成效显著,但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城镇化过程中各种矛盾时有凸现,因此,很难说类似事件在就已经消声匿迹了.有鉴于此,建立和完善有效的预防机制,将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秩序的稳定与和谐.  相似文献   

4.
论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科学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如何科学而及时处理群体性突发事件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群体性突发事件有许多新的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去探讨。科学处理群体性突发事件关键在于信息对称、理清关系;处置果断、快速;重在治本,铲除群体性突发事件产生的土壤。  相似文献   

5.
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社会性质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群体性突发事件,是当前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关于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性质,一般可以分为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究竟属于何种性质的群体性突发事件,需要对我国目前复杂的社会环境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在此基础上,人员构成、表现形式以及动机和后果等可以作为其性质判断的具体依据。  相似文献   

6.
我国西部民族地区民族宗教问题比较突出,由民族、宗教因素引发的突发事件逐渐呈上升趋势,如果处理不当极有可能导致公众的过激反应,甚至发展成为较大规模的政治事件,是影响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因此建立和完善适应西部民族地区特殊性的突发公共事件预警和应急管理机制,已成为西部民族地区各级政府应对和处理突发公共事件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7.
群体性突发事件中的领导者角色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领导者在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中起着关键性的主导作用,正确定位领导者在群体性突发事件中的角色是有效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前提。领导者在群体性突发事件中的主要角色是公共利益的守护者、突发事件的预警者及突发事件处理的决策者、控制者、责任者、沟通者。领导者要履行好这些角色,就需要认真领会群体性突发事件中的领导者角色期望,进行角色学习,提高角色认知,强化角色实践。  相似文献   

8.
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柔性化控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进行柔性化控制.是深入贯彻十七大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校园的需要.高校群体性突事件的柔性化控制是一个环环相扣的"系统工程",需要从五个方面加以落实,即:指导思想上的"柔性";感情取向上的"柔情";处置路径上的"柔顺";处置方式与手段的"柔和";处置机制的"柔韧".  相似文献   

9.
论群体性突发事件的产生原因及有效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建勇 《兰州学刊》2004,(3):208-209
导致群体性突发事件存在经济、政治两大方面的根本原因 ,要从根本上避免群体性突发事件 ,必须建立行之有效的事前防范机制 ,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 ,建立规范系统的保障机制 ,构筑理性化的社会沟通和缓冲机制 ,树立群众观点 ,改进政府工作作风。  相似文献   

10.
论群体性突发事件的舆情信息汇集分析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群体性突发事件越来越频繁地发生,冲突程度也趋增强,正在引起各级党政决策者和普通群众的高度重视.要积极预防和合理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就要尽快建立健全相关的舆情信息汇集和分析机制.一般而言,突发性群体事件具有阶段性,基本上可划分为潜伏期、突发期、持续期和结束期等不同阶段.在这些不同阶段,其舆情信息的内容和特点又不尽相同.而相关的舆情信息汇集和分析机制则针对这些阶段,主要分为预防预警机制、应急反应机制、分析甄别机制和跟踪反馈机制等四项机制内容.  相似文献   

11.
继传统司法三段论试图建构一个完美无缺的法律体系的努力失败之后,类型化的思维方式对完备法律体系的追求亦宣告失败。这迫使人们不得不承认法律体系的不完备性,并将其理解成一个开放的、不断发展的体系。相应的,法律体系的作用也由原来的为裁判提供裁判依据转变为作为法官裁判前见和评价的知识谱系。  相似文献   

12.
居住权是一项重要的用益物权,在人们的生存权利中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但由于学界目前对此研究的匮乏及我国立法的滞后,居住权一直未被明确规定为一项法律制度。本文试从居住权在现行法律规定中的匮乏、对社会弱势群体的保护以及弥补现有住房制度缺陷等方面进行分析,从而论证我国设立居住权制度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刑事诉讼中的超期羁押现象已成为困扰我国司法实践的一大顽症。解决超期羁押的根本措施在于制度的设计。确立侦查与羁押分离制度、羁押前的司法审查制度及羁押过程中的复查制度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4.
集群生态环境:基于文化与制度基础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企业集群是相关联企业在一定地域内,通过建立一定的关系集聚成群,与之存在的环境共同形成了集群生态。从生态学的角度看,集群的形成首先是经济的、自然的形成过程,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包括集群形成的经济动因,内在的形成机理,学习能力、共享知识、技术创新机制的形成和提  相似文献   

15.
雇主替代责任制度是一项重要的侵权责任制度,是指雇主应当对雇员因执行职务所为侵权行为而给第三人带来的损害负替代责任。就建构此项制度的价值、理论、经济基础进行分析,将对我国雇主替代责任制度的构建与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高层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评价的关键是建立一套能够反映工程施工过程实际的指标体系。评价指标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到评价的结果能否客观准确地反映出评价对象的安全现状,因此构建一套科学实用的评价指标体系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7.
党内民主是价值合理性与工具合理性的有机统一.作为工具合理性,党内民主具有塑造政治文化、培养政治人才、强化权力监督和推进制度创新等四大功能.党内民主建设尚存在问题,表明党内民主的功能还没有得到全面发挥,应当认真总结经验和教训,从中吸取教训.开发党内民主功能,就是要塑造民主法治型政治文化,构建充满生机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改革党内权力结构和权力体制,完善制度体系、实现制度功能和树立制度权威,这也是推进党内民主的整体思路.  相似文献   

18.
犯罪被害人补偿制度及其建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董士昙 《东岳论丛》2005,26(4):146-149
犯罪被害人问题是伴随着犯罪问题而存在的一个严重社会问题,然而它却是一个被社会忽视的社会问题。在犯罪被害人因犯罪而遭受严重损害而又无法通过其他方式获得损害赔偿的情况下,国家应当建立犯罪被害人补偿制度,通过制定《犯罪被害人补偿法》,依据法律程序,对重大犯罪的被害人及其家属支付一定的金钱加以救济。这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除犯罪被害人的生活困境,实现社会的正义与公平,而且还可以有效地缓和社会的报应情感,从而维持、确保国民对包括刑事司法在内的法治秩序的信赖,并对预防犯罪和维持社会秩序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论法律职业化的制度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法律职业化是我国法治建设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法治的重要条件。实现法律职业化必须加强制度建设,法律职业化制度建设有四个方面法律职业素质教育制度是法律职业化的基础;法律职业准入制度是法律职业化的关键;法律职业能力训练制度是法律职业化的核心;法律职业保障制度是法律职业化的保证。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未决羁押制度存在着逮捕未与羁押实行分离、羁押场所侦查化、超期羁押、羁押适用率高等诸多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与完善。文章从我国当前未决羁押制度的现状出发,对存在的弊端及其原因进行剖析,并以联合国刑事司法准则为标准,在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未决羁押制度的一些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